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赵统想起小时候赵云对他的惩罚措施:不给饭吃。赵云对赵统两兄弟从小要求就很严格,如果没有达到他要求,动不动就不给饭吃,他觉得那是世界上最难以忍受的事情。

    所以,他认为,只要拿出这一招,这个娇生惯养的钦差一定会屈服。结果,钦差被饿了三天三夜,直接被饿晕过去了也没有招供。

    赵统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小时候就算被饿一顿也是难以忍受的事情,怎么这个人被饿了三天还能撑得住?

    接着,赵统又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羽毛去搔钦差的脚底痒痒。这是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过的游戏,他认为那也是不可忍受的一件事情。

    结果,这个钦差经过这些天的反复折磨,感觉有点迟钝,竟然没有如赵统预料的那样,被搔得咯咯笑。

    这令赵统感到很丧气,之后,他还想了几招自认为很好用的逼供办法,无一例外不是小孩子气的东西,结果折腾了一个月也没有结果。

    一天,赵统又到牢房里对钦差进行逼供,由于长期的逼供没有取得效果,他有点垂头丧气,任凭手下施为,他心不在焉地坐在一旁把玩着一块鹅卵大的玉石。

    这是一块缅甸翡翠,是郭攸之在南中时从孟获的老巢缴获的,刘厚将它随手赏给了赵统,赵统也很喜欢,经常拿出来把玩,那块玉石被他把玩得光滑润泽。

    “冰……冰种黄杨绿?这是冰种黄杨绿!能,能给我看看吗?”身旁传来一声微弱的惊叹声。

    赵统转身一看,正是正被自己手下修理着的钦差大人。

    “哼!你懂什么,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惦记什么玉石,赶紧招供,要不,一会有你好果子吃。”赵统骂了一句。

    其实他的心里是很好奇的,他只是觉得这块石头很漂亮,却不知道它有什么名堂。不过有一点他是知道的,那就是这块石头一定很贵重,否则不会进入孟获的宝库,还被珍而重之地收藏起来。

    “这是冰种黄杨绿翡翠,我绝对没有看错,只有云南以南的洪沙瓦底(缅甸)才有出产。不过就算是翡翠,冰种黄杨绿也是极罕见的种类。这块东西足可以称作价值连城。”

    “真的?这块东西真有那么值钱?”赵统被他勾起了兴趣,忘了这个钦差是自己的阶下囚,主动问起来。

    “当然,冰种黄杨绿本身就很珍贵,但是同是冰种黄杨绿也是有等级差异的,这就要看它的‘水头’、颜色、种坑、地子、光泽、翠色布局等等。”钦差道。

    赵统一听,这家伙说得头头是道,好像真的懂一样,于是,将手中的把件递给他看。

    钦差这一看,就舍不得放手了,将这块鹅卵样的玉石翻来覆去把看着,一边看还一边喃喃自语:“真的是,真的是难得一见的冰种黄杨绿,还是极品的冰种老坑玉。水头长,里面没有一丝杂质,光泽润滑,极品啊,极品。”

    钦差看着看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赵统一把将玉石抢过来,说:“哼!什么世间罕见,这样的石头,我家太子多的是。这不过是他随手扔给我的玩意。”

    “你一个小毛孩懂什么,这翡翠越鲜阳价值就越高。冰种黄杨绿就是翡翠中最鲜阳的一种,当然也是最贵重的一种。而且这块玉石深得正、浓、阳、均的精髓,乃极品中的极品。价值无法估量。你若将这块翡翠拿去一些小国,那些国君甚至愿意拿一座城池跟你换。”

    其实这块翡翠不是冰种而是更珍贵的玻璃种,不过古人没有玻璃这种概念,只能说是极品冰种。

    “哼!那又怎么样,再珍贵的玉石还不是石头一块,我家太子从来不将这些东西看在眼中。要是立有功劳,再珍贵的东西说赏就赏了。你还是赶紧招供吧,否则我还有十八般办法对付你。”

    这赵统嘴里说着威胁的话,可是他这些话都说过无数次了,一个月过去也没能把人怎么样。

    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钦差听到这句话眼前一亮,呐呐地道:“要是,要是某说了,你,你这块石头,可不可以给我?”他也敢开口,刚才还说价值连城的东西,现在就敢开口要了。

    偏偏赵统也不是个识货的主,他对这块身外物也根本不在乎,听到钦差这么一说,不由得也是眼前一亮,他道:“真的?你真的肯说?好,只要你好好交代问题,这块破石头就送你了。”说罢,赵统干脆将这块难得一见的宝玉塞到钦差手中。

    钦差哆嗦着双手,接过这块在他眼中价值连城,在赵统眼中不过一玩物的冰种黄杨绿翡翠,然后像竹筒倒豆子般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赵统也没想到,自己费尽办法也没能撬开的钦差嘴巴,却被一块破石头撬开了。

    这个钦差其实也算是个硬骨头,不过他有一点不好,就是太贪财了。贪财通常和怕死联系在一起,贪财而不怕死的人的确很少见,偏偏这个钦差就是这样的一个奇葩。他就是这样一个爱财如命的人,严刑逼供他抗得住,偏偏无法抵抗一块极品翡翠的诱惑。

    听到这里,刘厚想起了国产凌凌漆当中,周星星被捕准备枪毙时,想了几个办法都无法脱身,最后拿出一百块加一包好烟就被放了的场景。
第三十九章 新太守?旧太守?
    第三十九章新太守?旧太守?

    上回说到,周泰亲自领着最后的人马向蜀军的据点冲锋,充分展示他过人的勇气。

    不过他今天注定是个茶几上的玩意——杯具。由于他冲在前面,理所当然也是最早倒下的一个,他倒下后,他的部下才陆陆续续扑倒在地。

    但这些都是周泰麾下最精锐的士兵,在主帅倒下后,依然死战不退。有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周泰凶悍惯了,他带出来的兵也是凶悍异常,也具备了他那种视死如归的特质。

    于是,这场战斗就成为开战以来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当然,所有的惨烈都是对东吴军而言的,蜀军只不过是更快地做出装弹、放枪的动作,对他们而言顶多是更累一点,手更酸痛,肩膀被火枪的后坐力撞得更红肿而已。

    东吴兵前赴后继地冲锋,一个个扑倒在地,后面的人依然往前冲,那场景和刘厚以前看过一部电影中,八国联军对着满清骑兵冲锋的场面差不多。

    冲锋持续了约一炷香时间,以东吴兵被耗尽而结束。东吴军最近时曾经冲到了蜀军的阵地前。可惜蜀军预先放置了很多障碍物,在弹雨中要清除或攀爬这些障碍物无疑是痴人说梦。

    在最危急的关头,特种部队的人也上来帮忙了。特种部队在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剪除附近的岗哨和瓮听人员,不过在蜀军被发现后,他们就退了回来就地休息,之后就很少动手了,仅在防线出现危险时才会帮一下忙。

    他们拥有连发五十发的弩箭,在战场上和机关枪差不多,东吴军仓促间投入战斗,来不及使用那些笨重的塔盾,很多人甚至连着甲都来不及,于是,马弩这种威力不是特别大的弩箭也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这些特种兵一般在敌人冲到十步以内才会动手,而且一般都是瞄准敌人面部、咽喉这些部位射去,还是箭无虚发那种。这样的情况下,相信再多来两万东吴兵也未必能攻得破蜀军的防线。

    消灭了这支东吴军精锐后,蜀军看到的是几条堆满了尸体的巷道。后来在清理战场时,从死人堆里挖出来8、9千的伤兵,其中就有周泰。周泰身中数枪,所幸的是,都没有打中要害,竟然让他捡回一条性命。

    只不过他身上又多添了几个伤痕。为什么伤痕用“个”来形容而不是用“条”呢?因为这次的伤痕和以前不同,是一个个的圆孔,而不是一条条的刀痕。

    兀突骨进入城中后,被派去攻打各城门和城墙。城中有价值的据点已经没他份了,于是刘厚给他分配了这份有挑战性的工作。可是正憋着劲准备大杀一通的兀突骨郁闷地发现,原本驻守在各城门和城墙上的大量东吴军早已经不知去向了。

    兀突骨再次被气得哇哇叫。这些东吴兵到底哪里去了呢?原来是徐盛将他们带走了。徐盛让人带走陆逊后,马上名人收拢城中溃散的部队,却无奈地发现形势更加不妙了,于是,他当机立断派出传令兵,让驻守各城门和城墙上的部队撤出城外。

    他自己也带领残余部队撤到城外,两相汇合后,再追赶陆逊的步伐实施第36计去了。随着周泰受伤被擒,陆逊、徐盛逃跑,长沙城的陷落已经没有悬念。不过城中残余东吴军很多,清剿起来很麻烦。

    尤其是陆逊下令挖了大量坑洞,很多东吴兵藏在洞中,要将他们全部找出来很难。有鉴于此,刘厚再次发扬他的怕死主义精神,或者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传统美德,一直留在城外的大营中,不敢入城。

    幸好有个能臣干吏郭攸之,刘厚将他派进城中主持大局,他对战后稳定一个城市的局势很有经验。可是,郭攸之入城后,才发现城中局势很不妙,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城中乱兵很多,百姓也很多。

    而百姓中有些不安分的也趁机出来捣乱,这也意味着,乱民也很多。后来,郭攸之出了个主意:让张仲景当长沙太守。张仲景多年前曾经当过长沙太守,他以太守之尊却亲自坐堂为百姓治病,可想而知,一句爱民如子都不足以形容他对百姓的那份爱护之情。也可想而知他在长沙百姓心目中有多么崇高的地位。

    如果让他出面安抚百姓,那效果一定是杠杠的。刘厚从善如流,马上跑去找张仲景说这个事。谁知道张仲景一口拒绝。他还是更喜欢当个大夫,治病救人、研究新医术对他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可不想为了当太守那样的“俗事”而耽误了自己的正事。

    刘厚好说歹说,最后取了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让张仲景当个名誉上的太守,具体事务一概交给郭攸之处理。也就是说,他只需在关键的场合露露脸,接见一下百姓代表,到民间走访走访,让百姓知道他又回来当太守就可以了。

    对于这点,张仲景表示没有压力,因为他本身就想深入到民间为百姓治病的,特别是大战过后,必然会有很多伤病出现,搞不好还会出现瘟疫,这个时候正是他这种大夫出力气的时候,至于身上挂个太守的头衔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影响。

    于是,张仲景以太守的身份进入长沙城,却行使卫生局局长的权力。他入城后的第一件事是成立一间百姓医院长沙分院,将随军的大夫全部征用到医院中任职。医院收治了大量伤兵和伤病的百姓。

    这些伤兵当中有蜀军的,也有东吴军的,当然,优先收治蜀军的伤兵。这么多伤兵光靠随军的医务人员根本处理不过来。他又征召了全城的大夫充入医院任职,同时,他还征召大量百姓作为护士,协助救治伤员。

    护士中当然也有女人,这个时代的男女之防还没有那么严重,女人出来做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你想见到年轻貌美的姑娘就难了,这些女人多数是已婚的“健妇”。

    难道长沙城里没有年轻貌美的姑娘吗?当然不是,只是张仲景选择护士的标准就是已婚“健妇”。照顾伤员可不是一件什么轻松的事情,不但累,而且脏,还经常见到血腥场面,闻到血腥味。

    所以,张仲景不要娇滴滴的小姑娘,反而要一些五大三粗的“健妇”。除了“健妇”更多的是壮丁。因为有大量伤员需要搬动,这就属于重体力活了,还是大老爷们来干比较适合。

    同时,张仲景还征召了大量民壮改善环境卫生,以防止瘟疫的发生。刘厚曾经将一些基本的环境卫生知识传授给左慈,左慈又将它们毫无保留地转授给张仲景、华佗等大夫。

    这些大夫对左慈这种神仙中人传授的知识不敢轻慢,而之后的实践中,更是多次证明这些知识的正确性,于是,现在这些大夫普遍都很重视环境卫生问题,很多大夫已经不是单纯的大夫,有向卫生官员转变的倾向。

    于是,在清理掉尸体、清洗血迹后,全城又掀起了一阵大搞环境卫生的风潮。疏通沟渠、清理积压的垃圾,保护水源、灭鼠、杀虫、消毒。

    蜀军带来了大量硫磺、石灰,在很多需要消毒的地方,例如倒伏过尸体、有血迹的地方都洒满了石灰,甚至连一些污水也被拌入了石灰。

    总之,刘厚给了张仲景一句话:保证大战后无大疫。张仲景很认同这个目标,带领着卫生人员卯着劲干,誓保长沙无瘟疫。

    张仲景在长沙城拥有超强的号召力,可以说是一呼百应,百姓对于他发布的征召令踊跃报名,很多人都表示,就算没有报酬都会去应征。

    当然,刘厚从来不差饿兵,他给予这些应诏来帮忙的百姓丰厚的报酬。他除了给所有人提供两顿饱饭外,每人每日还给予少量的铜钱作为报酬。

    这令到应诏的百姓大为感激、震惊和信服。官府征召徭役从来没有给钱这一说,看来张太守果然还是心向长沙百姓啊。

    张仲景在卫生事业上的措施推行得很顺利,郭攸之假借张仲景的名义发布的各项政令也渐渐得到有效的推行。

    郭攸之将部队分解为无数个夹心饼小队,在城中密集地巡逻,这些小队每一行就是一个班,或者说是十个人,一共三行:一行藤甲兵,一行火枪兵,最后还是一行藤甲兵。加上火枪兵两边各一个身穿藤甲的队正和队副,这样一来,一个巡逻队就有32人。

    无数这种巡逻队充斥着每一条大街小巷,趁机出来搞事的地痞流氓被捉被杀了一大批,剩下的也龟缩起来,不敢再出来闹事,城中的秩序迅速得到恢复。

    同时,郭攸之让俘虏的东吴兵指认他们所知道的地洞,将一些还藏着人的地洞找出来,将里面的东吴兵一网成擒。当然,也有些地洞是无法找出来的,不过这些东吴兵在地洞里没吃没喝的,藏了几天后基本上都忍受不住饥渴自己跑了出来。

    而在满街都是巡逻兵的情况下,这些饿得手软脚软的东吴兵出来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足足七天,长沙城的局势才彻底平稳下来,直到这个时候,一直住在城外大营中的刘厚才从容入城。

    这次大战,陆逊、徐盛带走了一万多差不多两万人,被打死约五万人,被蜀军俘虏了三万多人,其中有大量伤员。

    对于逃走的陆逊、徐盛和他们带走的部队,刘厚并没有下令追击,一来蜀军兵力不足,二来陆逊诡计多端,要对付他必须全力以赴才行。

    分兵去追他,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会着了他的道,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刘厚干脆放任他走,自己还是先全力稳定占领区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十八章 陆逊的36计
    第三十八章陆逊的36计

    上回说到,鄂焕派出五千藤甲兵和一个团的火枪兵主动出击,进攻东吴军的集结点。

    虽然这些士兵排列成类似夹心饼一样的新战阵,在东吴军中纵横无敌,不过东吴人毕竟人数很多,多达3、4万,这么多人要杀起来也不是一件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