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回说到,司马昭在税关上呼救,衙役们暗恨这个小屁孩,让他们听到这声呼喊,使他们陷入了救与不救的两难境地。
救的话,对方明显有很多彪形汉子,个个都是手臂粗过大腿、一脸彪悍相,而且他们的行囊鼓鼓囊囊都是的,明显暗中携带了武器。一旦开打起来,自己这些只会勒索百姓,欺负良善的“公务猿”估计三两下手脚就被人家解决掉了。
不救的话,就等着迎来司马懿的怒火吧。司马懿位高权重,如果他得知自己的家眷曾经向自己求救,而自己这些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话,那自己必然会为今天的不作为付出代价,这些代价很可能不止去官丢职那么简单。
隐藏在某一辆马车里的郭长盛透过布幔的缝隙,将这里发生的一切都看在眼里,正当衙役们犹豫不决时,他将大拇指和食指放进嘴里,吹出一声尖锐的口哨声。
听到这声口哨声,特种兵们纷纷从各自的马车上跳了下来,然后用手中的马弩对准了税关中十几个衙役。特种兵们动作干净利落、整齐划一,他们军靴踏在地上的声音和马弩发出的声音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节奏感,令人好像在听音乐演奏一样,竟然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但是,对于那些衙役来说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只感到一股肃杀的气势迎面而来,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杀气压迫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
衙役们两股打颤,上下牙互磕发出格格的响声,更有一两个胆小的直接瘫倒在地上,裤裆处传来了一股尿骚#味。
郭长盛举起左手,只要他的手挥下,特种兵们手中的马弩就会毫不留情地射到那些衙役身上,他们顷刻间就会变成马蜂窝。
眼看着郭长盛的手就要挥下来,一个年纪比较长的衙役及时反应了过来,他马上跪了下来,双手抱拳道:
“各位好汉饶命,小的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三岁小儿,还请各位好汉可怜小的,不要杀小人,小人这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还请各位好汉放心上路,小人保证,绝对没有人敢阻拦各位好汉。”
现在的形势等于是屠刀架在脖子上了,这名老衙役再也顾不得那么多,脑袋一热就说出了这段遇到山大王时经典的求饶切口来。至于为什么他老母八十岁,他儿子才三岁,这么大的时间跨度是不是创造了人类生育年龄的吉尼斯记录他就不管了。
当然,日后会不会因为见死不救司马懿的家眷而被他算账,会不会因为向贼人屈曲求全失去气节而被县官算账,这会也统统不管了,在这个危难的时候,保住小命是首要的任务。
见到这些人的熊样,特种兵们深深地鄙视他们,杀他们真是脏了自己的手,但是不杀他们一旦他们泄露了消息,自己这些人未必能走得出魏国境内。
这个税关实际上并不在章陵城内,而是在离章陵城还有五里路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道路夹于两座山之间,是去章陵城的必经之路,很是适宜修筑关卡。
要离开魏境,必须从章陵城北门入城,然后从南门出城,再从山间小道进入蜀国的境内。
章陵县令之所以在这里设立税关,就是因为他不满足于只在城门收那么点入城费。他在这个税关先收第一次税,入北门时再收一次,等那些客商出南门时再收第三次,这样就可以收到三份税款。
那为什么不三次合而为一,一次过收多点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原因之一嘛,这是章陵县令玩的一个小小的心理游戏,如果一次过收得太多,那些客商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经营,他们说不定会翻脸。胆子小的可能宁愿绕远路也不再走这条路线了,脾气不好的,大打出手也不足为奇。
而分开三次收,那些人交了第一次后(第一次往往收得不多,越往后收得越多),遇到第二个收费站时,虽然也会觉得不甘心,可是因为已经交过一次税金,如果不继续交这个买路钱,尽快通过这段路,那么第一次交的钱就等于白交了。
而且,这里的税关都是实行双向收费的,即从两边经过都要交一次税,所以,这些客商即使想不交第二次税,想要原路返回,那么当他退回到刚才第一个税关时,还得重新交一次税。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在第一个税关交了税,过了这个关后,后面的关卡他们就被逼着不得不继续交下去。
第二个原因是,入城和出城收的税款,是需要提取一部分交给朝廷的,朝廷专门派了监督的官员监督这方面的税收,这样一来,这两道关卡收的税能落到章陵县令手上的就少了。
而第一道税关是章陵县令私自下令设置的,只要瞒着监督的官员,或者收买他,那么第一个税关所收的税款就可以全部被他中饱私囊。为了自己的小金库着想,章陵县令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么个三段式收税方式,不可谓不天才。
除收税之外,因为章陵城往南后,马上就要进入山林,沿途很长时间都很难找到客栈、补给点,所以,大多数客商到了章陵城都要住客栈,补给干粮、草料等。
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客人还可以到赌坊、青楼去嘿皮一下,而这些统统是需要付钱的。于是,章陵县令就实现了层层盘剥,使得收益最大化。
当然,收益最大化说的是章陵县衙门,对于过往客商来说,那就是损失最大化了。
本来如果他们没有暴露的话,特种兵大可以从容应对,他们并不打算在城内停留,只要交足税金,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城池,进入山林中。
只要进入山林中,他们就安全了,因为那里有人接应他们,山林作战魏军远不如蜀军,到时候就算有追兵追来也奈不了他们何。
可是现在一切都被司马昭那小子的几句话毁了,他的话逼得隐藏在马车里的特种兵不得不现身出来,暴露在众人眼中,这样一来,一旦风声走漏,城中守军有了准备,他们怎么办?
难道凭着他们这三十人就想攻下一座城池?这座城池虽然只是县城,但是因为地处边境地带,所以有驻军两千人,三十对两千,还是依城而守的两千军人,这仗怎么打?
ps。据说下星期五有大封,希望到时候能有好成绩。
第一百八十九章 司马昭、博弈论
第一百八十九章司马昭、博弈论
上回说到,本来特种兵们已经打点好税关的衙役,可以顺利通过税关,离开魏国境内,谁知道在关键时刻,司马昭这个小子在马车里大声呼叫起来,将他们一行暴露了。
本来司马懿的家眷以为是曹丕派人来带走他们,这令他们放弃了抵抗。可是,一路上逃亡了那么久,他们早就起了疑心,按理说,如果是他们魏国的皇帝要对他们怎么样,那也是在许昌城找个地方处理他们。
就算要出城,顶多也只会在城外不远的地方,可是这些精壮的汉子却带着他们一路向南走,走了那么久的路,司马老夫人都怀疑他们已经走出魏国的范围了。
到了这个时候,答案已经是呼之欲出了,这些带走他们的人肯定不是曹丕派来的人,他们极有可能是东吴或蜀汉这两个敌国皇帝派来的。
假如是这样,就不难进一步推测出,他们捉走自己这些老弱妇孺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自己的儿子司马懿。
知道这个答案后,司马老夫人不干了,她不断开口试探特种兵们的身份和目的。特种兵们自然是守口如瓶。见从特种兵口中得不到答案,她又试着逃跑,可是,一群老弱妇孺在人数是他们一倍以上的特种兵面前如果能逃跑成功的话,那就真是笑话了。
逃跑不成,这些司马懿的家眷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开口辱骂特种兵们。打不过人就靠嘴上讨便宜,大抵是这些女人唯一能做的了。特种兵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强,自然能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所以他们的辱骂之策也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就这样一路来到了章陵县,到了章陵县,由于要过税关,特种兵们怕他们在过关时闹出什么事情来横生枝节,于是,就将他们捆绑起来,同时嘴里还塞了布团,防止他们发出声音,这也是为什么马车要用布幔围住的原因。
因为这些俘虏都是老弱妇孺,所以,特种兵们之前一路上都比较优待他们,没有对他们进行捆绑和塞嘴,只是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已,直到了临近税关的时候,才对他们采取了捆绑措施。
司马昭这个小屁孩虽然年纪小,但是鬼得很,他先是可怜兮兮地央求押解他的特种兵不要捆绑他,说捆起来绳子勒得太痛了,又赌咒发誓自己不会乱来。
特种兵自然不会听他的,依旧把他绑了起来,不过照顾他还是个小孩,就没有将绳子勒得太紧,那个特种兵心想有自己在旁边看着,谅他一个小屁孩也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可是,没有想到这个司马昭人小鬼大,他是屈膝坐在车厢中的,他的手被捆绑在背后,可是膝盖却是屈着顶在胸前的,只要俯下头膝盖就可以够得着嘴巴。
当商队到达税关后,特种兵全神戒备,虽然他们有派人去打点那些衙役,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些衙役会不会一时脑袋抽风,干出点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
所以特种兵们要戒备,一旦发生意外时,他们就会全力出手,杀出税关,杀出一条血路回到蜀国境内。
司马昭就是趁着押解他的特种兵将注意力转移到马车外的衙役身上时,慢慢地俯下头,用两个膝盖夹住塞在嘴里的布团,猛然将它拔了出来,然后大声呼叫。
他希望通过这声呼叫引起外面魏国衙役的注意,然后再调动大队人马围过来救回他们。不得不说,司马昭虽然聪明,但现在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考虑问题还欠妥当。
其他大人就算不捆绑他们,不塞他们的嘴巴,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呼救。很简单,现在每个人旁边都有两个手持利刃的彪形大汉,只要他们敢有任何异动,腰间多两个窟窿出来那都是轻的了,搞不好瞬间就给人摘了脑袋。
他们可是亲眼看过这些特种兵在司马府后门怎么砍瓜切菜地屠戮那些家丁护院的,他们绝对相信那些杀神杀他们也会像杀鸡一样,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所以,爱惜生命的他们都不敢轻举妄动,只有司马昭这个小屁孩想事情没有想到那么深入,不知道有这样的危险,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这就是无知者无畏,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说,也许他不是想得太简单了,而是思虑得太周全了,或许他算计到,那些特种兵根本不敢杀他们呢?
也许他觉得,自己这些人还有利用价值,而且这个利用价值是巨大的,否则这些贼人也不会费那么大的代价将他们从许昌弄出来,既然自己这些人那么重要,那么他们一定不会轻易杀死自己等人。
当然,这涉及到很高深的博弈论知识了,不是司马昭这个小屁孩可以想得明白的,事实上一般人也想不到那么深,只有一些智谋高深之士才有可能想得明白。
可是偏偏今天这个小屁孩司马昭误打误撞撞对了,即使这次司马昭弄出这么大的乱子,守着他的特种兵依然舍不得杀他,只是用手刀将他敲晕过去而已。
不过,司马昭这一声呼喊,的确惹来了麻烦。那些衙役一听就愣住了,如果是普通人,就算呼救他们也可以不理,既然这些壮汉都给过银两打点过了,自己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就算遇到拐卖人口、绑架人口这样的黑社会才会干的事情,他们也同样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年,各种非法的买卖他们见的还少吗?就算是偷运人口他们也没少见过。
可是事情涉及到司马懿那就不一样了,司马懿那是什么人?那是魏国的大都督,统领着二十万大军和蜀军作战的超级大牛,在魏国朝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如果马车里真的是他的家眷,那这件事就大条了,而且是大得没边的大事件。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这些人捉了司马懿的家人想要干什么。
一旦让他们得逞,那不但是司马懿和他那二十万大军危矣,自己这些和襄阳城近在咫尺的渣渣们肯定马上就要面临蜀国铁蹄的践踏。
到时候甚至整个魏国都危矣,因为如果失去了这二十万大军,魏国国力必然大损,那时候,离亡国也不远了。
衙役们暗恨那个呼救的小孩,他们宁愿从来没有听到过这句呼喊。现在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到底是救还是不救这些司马懿的家人?tobeornottobe,这真是个问题。
第一百八十八章 税关
第一百八十八章税关
上回说到,章陵县令想尽办法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搜刮民脂民膏,他不满足于土地的那点产出,将主意打到商人上面去。
可惜章陵县并不在正常的贸易线路上,大部分商家都走襄阳那一条线,那里有官道,有大马路,而且沿线也较安全。
以前很少有商家会走章陵县一线,这条线路没有大路通到吴国和蜀国,或者说线路都不对,走这里需要通过一些弯弯曲曲的山间羊肠小道,既崎岖又危险,一般商家谁愿意走?
这也导致章陵县令想通过正常的贸易收取税款变得很困难。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已经想到了,没有正常贸易那是不是还有不正常的贸易?
说得没错,那些放弃官道不走而走这些崎岖山道的人,多数是从事非法生意的,也即是走私。
所以,在以前,章陵县这一条线是从魏国走私到吴国和蜀国的一条重要通道。鄂焕当时正是从这条走私通路悄悄潜到章陵城下的。
那些人从事非法贸易的人,自然会将章陵县衙门上下都打点一番,好找一把遮阴挡雨的保护伞。而章陵县令又上赶着捞钱,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臭味相投,一方行贿以谋求保护和便利,一方索贿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官商勾结形式,当然,也可以将章陵县衙门看成黑社会,他们收了保护费就不给那些走私商捣乱找麻烦。
鉴于他们还会提供一些便利,也可以将他们看作服务性行业,或者服务型官府,他们收了钱,提供服务,走私客付了钱享受到服务,双方互利互助,又为gdp作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
服务于走私行业就是章陵县之前的重要收入来源,不过,最近章陵县的这种“服务业”迎来春天,来了个井喷式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章陵县令应该感激刘厚,因为让他生意激增的原因是襄阳正在打仗。
由于刘厚第二次领兵北伐襄阳,使得这条正规的商路断绝,那些商队不得已只好放弃宽阔易走的官道,改走章陵那边的崎岖山道。
这些做正当生意的商队数量比做非法生意的多得多了,章陵县令见有大量商队涌入境内,大喜过望,于是派人在必经之路上设置关卡,对过往的客商收税,这就是税关,和后世的海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他又在城内开了几家客栈、车马行、青楼、赌馆等服务性行业的铺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