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
“好,好,郭先生果然妙计,堪比卧龙雏凤也。”刘厚闻言,不由得抚掌大赞,许靖泄密带来的郁闷也被冲淡了不少。
“陛下谬赞了。”郭攸之谦虚地拱手道。
“那火#枪、火#炮怎么办?”刘厚继续问。
“其一,对于被送到两国的工匠,我们可以派出特战队去营救,或者……刺杀!”说到这里,郭攸之脸上神情隐现杀气。众人不由得又是一凛,这个郭攸之,别看是书生一个,说起杀人来也是脸不改色。他这个建议和刚才黄叙的建议很相似,但是多了个先营救的步骤,最后营救失败再杀人。
这一下刘厚没有应答,只是看着郭攸之,等待他的下文。这些工匠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当权者利用的工具而已。刘厚既然想学刘备那样打仁厚牌,自然不方便在公开场合随意定下几个无辜之人的生死。但是,他的不表态其实也是在表态,以郭攸之这种聪明人当然会明白皇帝这是默许了他的这个提议,自己只需要去执行就行了。
只听郭攸之又道:“不过臣料想此计很难成功。魏吴两国既然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才得到这几个工匠,必然会非常重视他们的安全问题,有可能会将他们放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并派重兵保护。
所以我们即使想找到他们都难,更不要说营救或刺杀他们。所以,我们还有第二件事要做,那就是控制铜铁。”
郭攸之说到这里,像刘厚这样的聪明人已经明白了他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只要控制铜铁就能控制两国火器的生产规模。首先,我们要严格限制特种钢铁的外流,也就是说‘工业部’的冶炼厂一定要管理好,所有生产的特种钢铁不能卖到市面上去,而是由‘工业部’全部内部消化。
没有了我们这些特种钢铁,魏吴两国用旧方法所生产的铁根本不适合用来做枪炮。
百炼钢虽然也可以用,但是百炼钢很稀有,很难炼制,产量必不大。
再有就是用铜了,所以,我们下面就要多收购两国的铜。用金银财宝或其他事物到两国大量收购铜钱、铜器,并且,以后我们对外出口的货物一律用铜钱结算。这样一来,两国的铜就会迅速变得缺乏,到时候,他们想用铜铸造枪#炮也会变得更困难。”
刘厚一听,没错,这又是一个好办法,对两国的贸易战一直都在开展,不过一般是蜀国出口各种“工业部”产品,然后换回来粮食、食盐、铁等战略物资,还有剩余的就换成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因为这些贵金属远比铜钱体积小,方便运输,容易储存。
以前从来没想过铜也那么重要,没有将它列入战略物资当中,现在要重新调整策略了,将铜列为战略物资,将金银这些无用之物花出去。
不过这些东西也只能通过走私偷运了,因为两国的当政者也不是笨蛋,必然知道大量铜钱外流的恶果,所以一切只能偷偷摸摸来。
不过不要紧,蜀国与两国的边境线漫长,走私偷运容易得很。以前从两国购进粮食、食盐、铁器等都是通过走私偷运的形式进行的,现在不过是多了一项铜器而已。
“好,好得很,郭先生此计甚妙,那就依你说的去做吧。”刘厚道。做皇帝的最大好处就是,想做什么连脑筋都不用动,有人帮你动脑筋去想怎么做,定下来怎么做后,更不用你亲自去做,自然会有人安排人手去做。
“我们还可以了解魏吴两国有哪些铜矿,出兵攻占这些地方,或者也派人去炸掉这些矿洞,使他们无铜可采。”关兴冷不防来了一句,是对郭攸之计划的有益补充。
“没错,就这么办了。”刘厚赞赏地道。
第八十六章 要晕一起晕
第八十六章要晕一起晕
刘厚暴怒之下根本没有准头,镇纸砸在许靖跟前两步远的地方,可怜那方羊脂白玉镇纸,“叮”地一声砸在地上,被砸得粉碎,残骸在惯性的作用之下依然在光滑的地面上往前滑去,最后滑到许靖的跟前。
许靖正在磕头,没留意滑过来的镇纸碎片,一个响头就磕在碎片上,登时就被锐利的碎片割伤了额头,鲜血横流。
许靖本来就磕头磕得有点脑震荡,头脑晕晕乎乎的,他年纪实在不轻了,又被这镇纸残骸割伤了额头,加上皇帝天颜震怒,龙威夹杂着雷声隆隆轰击了他半天,他心里也是害怕到极点,他一时急火攻心,竟然当堂晕倒在地上。
刘厚被赵统扶住后,大力挣扎了起来,赵统见控制不住他,就从他背后用双手环抱在他胸前,想限制他的行动,以防他继续做出伤害自己的过激行为。这个世界上敢这样抱住皇帝的人,估计也就赵统、张苞和关兴三位好兄弟了。
刘厚强行挣扎了两下没挣开,又被赵统两只铁臂强力钳住胸膛,影响到呼吸,一口气没喘上来,竟然也来个急火攻心,一闭眼就晕了过去。
幸好他还年轻,血管还很有弹性,否则说不定会步他老子刘备的后尘,在血气上涌之下爆掉了血管,那事情就真是戏剧性变化了。
如果那样的话,许靖、吴懿和吴苋三人反#革#命集团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连续气死两任皇帝的集团,他们的政变行为将在最后的时刻意外地成功逆袭,他们将成功地做到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完全靠嘴皮子打败敌人取得政权。
许靖也必将会被记入史册,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可以气死皇帝的牛x人物,或许还可能成为类似于陈梦吉、宋世杰之流的状师的偶像,因为他真的可以将活人说死,而且这个活人还是个皇帝。
当然,那只是如果,事实是刘厚还年轻,刘备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遗传史还没有影响到他,他只是暂时晕过去而已,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
郭攸之连忙吩咐人去请随军大夫,宫里那些太医他是看不上的,但是随军的医生不乏张仲景和华佗的亲传弟子,那都是有真材实料的人物,用句时髦点的话来说:他们,值得信赖!
来的大夫正是张仲景的得意门生董晓,也是“汉末三神医”之一董奉的父亲。
董晓取出银针,在刘厚的水沟、印堂、百会、十二井、涌泉、神阙、内关、大椎、承浆、四神聪、风池、关元等穴位上施展了诸如斜刺、捻转、弹动等手法,最后还在他胸口按摩了几下,刘厚终于长吁了口气悠悠地醒转过来。
“老匹夫,真是气死我啦。”刘厚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继续骂人。不过当他睁开眼睛,看清楚四周景物时吓了一跳,原来郭攸之、兀突骨、关兴、张苞等自己一众嫡系部下都围在周围。
他们本来很多人都在外执行任务,现在无一例外都抛下了繁忙的事务,跑回来守在刘厚床前,刘厚在他们心目中实在是太重要了,谁都不希望他出事。
刘厚看到围在周围的老部下,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问候声,心里不由得一暖,自己还是有很多人关心的。经过这次一晕,他的怒气消退了不少,虽然心中仍然忿忿不平,不过好歹没有到达失控的边缘。
“许靖这个老混蛋、老笨蛋,真是罪该万死。”刘厚悠悠地说道,“他这是泄露国家秘密啊,对了,这是犯了泄露国家秘密罪,十恶不赦的大罪。”
“陛下,什么是泄露国家秘密罪,某从来没听说过这种罪行。”张苞忍不住问道。
“汉律中并无此项罪行。”郭攸之接口道。
张苞不懂律法,但是他也知道没有这样的一项罪行,不过郭攸之可是个饱读书诗的能臣干吏,而且他读书注重实用之学,而不是那些无用的诗词歌赋,律法那么有用的东西他当然是专门研读过的,所以,他说没有这项罪行,大家都很信服。
“没有就加上去,郭先生,麻烦你到时候找负责修律法的部门,将泄露国家秘密罪加进汉律中。以后但凡有人泄露国家秘密,按造成的影响恶劣程度量刑,像许靖这种带来巨大恶果的,等同于谋反,等同于谋朝纂位,应当处于重刑。”
汉朝的律法叫《九章律》,后世称《汉律九章》,是西汉初年,萧何奉刘邦之命,参照秦法,“取其宜于时者”,所制的汉朝基本法律,共分盗律、贼律、网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等九篇。
后来的皇帝又陆陆续续加了很多内容进去,当然,在来自号称法治社会的刘厚看来,这些律法都是很不完善的,以后一定要陆续制定一些新的律法出来。
听到刘厚咬牙切齿的话,大家神情一肃,场面登时安静了下来。他们都没想到皇帝对这个什么泄露国家秘密罪那么重视,竟然等同于谋反,那可是要诛九族的大罪啊。
“可是陛下,历朝历代都没有这个罪名的啊。”郭攸之道。
刘厚严肃地说:“难道郭先生你也看不出,许靖的这次泄密对我国造成多大的损失吗?火器的杀伤力你是知道的,如果魏吴两国都拥有火器,反过来对付我们,你说,我们大汉会多死多少人?”
郭攸之闻言神情一滞,他也不是蠢人,只要一想就明白过来,这次许靖一个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举动,很有可能会给蜀国带来无穷无尽的祸害,其严重程度甚至远远超出他们发动的这场政变。
“是,微臣驽钝,多谢陛下点醒。”郭攸之想明白后,恭恭敬敬地对刘厚拱手一揖,然后掏出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和一支鹅毛铅笔将修律法的事情记录下来。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hong军中逐渐养成一种习惯,将领在下达命令时,听令之人都喜欢将命令用纸笔记录下来。据说这个习惯来自左仙翁师徒,左仙翁向弟子传授知识时,弟子都会用纸笔记录下师傅说的话。
实际上却是刘厚向左慈、葛玄传授知识时,他们做笔记养成的习惯,然后他们在向其他人转述知识时,也要求他们的弟子按这个习惯办事。
渐渐地,这个记笔记的习惯先是在hong军的工匠中流传开来,最后成为全军上下模仿的风气。
郭攸之手中的鹅毛笔不是沾墨汁用的,如果是沾墨汁用的,收在怀里肯定会弄脏衣服,而且随身带一瓶墨水也不方便,他这种笔其实是铅笔。
这种铅笔很简单,就是在鹅毛用做笔尖那一端剪一个小口,然后塞入一小块石墨,当然,有些穷一点的人直接用木炭也是有的,不过木炭易碎,很不好用罢了。
这样的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又简单易用,迅速在hong军中流传开来,已经有商人看到商机,专门生产这种笔和笔尖用的石墨贩#卖,据说销路还不错。
郭攸之迅速将刘厚醒来后发布的第一条命令记录好,然后道:“陛下,请问许靖如何处置。臣以为,许靖固然可恶,不过这次泄密事件罪魁祸首在于司马懿,在于魏吴两国,不但泄密事件,就算是这次的成都政变事件,归根到底也是他们在兴风作浪,下一阶段,我们更应该重视对付他们才是。”
刘厚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这一系列事件的主谋其实是司马懿,许靖只是一个被人利用的笨蛋而已。
“许靖这个人,不但道理败坏,连才能也是低劣不堪,有野心却没有相应的本事相匹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留之何用。罢了,念在他一把年纪,昔日对父皇又多有拥戴之功,就留他一命吧。朕再也不想见到他,命他即日出城,和那母子三人一同到日南去吧。”
“诺!”郭攸之闻言,刷刷刷地记下了刘厚的第二道命令,看他拿着本子在刘厚床前奋笔疾书的样子,俨然就是一个站在领导面前聆听领导发号施令的小秘书。
不过,这个小秘书是所有人都眼馋的职位,因为这是皇帝的小秘书,这个官位可是相当重要的,在汉朝,这大概是相当于侍从、尚书等官职,唐朝叫翰林学士,宋朝就是翰林学士和知制诰。
刘厚现在还没给郭攸之封官,不过大家都知道,他的官职估计不会小。起码现在记录皇帝的命令,然后起草诏书、圣旨都是由他一手包办的,这样的人肯定会是天子近臣。
“护卫的兵马选得怎么样?”刘厚又问了一句,之前他让朱褒选一些人出来护送吴太妃母子三人到日南,现在既然说到这个事,就顺便问问。
朱褒上前回话:“启禀陛下,臣奉旨选人,按照陛下的意见,先是以自愿为原则,共选出314人,后又从各营中筛选老弱病残之兵丁,凑足一千人,现已完成选兵任务。”
只有三百多人自愿跟他们母子三人走,刘厚对此一点也不意外,这年头有死心眼的忠义之人,也有为自己前途着想的人,三百多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既然他们心里还向着母子三人,那就让他们一起到日南去吧。
“让他们立刻启程吧,护送母子三人和许靖去日南,以后都不要回来了,这些人眼不见为净。”刘厚道。
郭攸之见刘厚心情不佳,于是,便道:“陛下刚苏醒,还是多休息吧,其他事情不如以后再说。”
“其他事情可以暂缓,但是我们的火器秘密被泄露,这件事刻不容缓,必须马上想出应对之策,朕也没什么大碍了,不过是一时怒火攻心而已,趁现在人齐,大家开会商议一下,看看有什么好主意吧。”
刘厚心里记挂着这件事,怎么睡得着,还不如早点想出解决的办法呢,于是,他将自己这些嫡系都留了下来,准备一起商讨一下,看能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尽力将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八十五章 两个囧人
第八十五章两个囧人
随着许靖的讲述,大殿中众人渐渐变得群情激奋。刘备病倒后,许靖、吴懿伙同吴太后将刘备的病情隐瞒了起来,并趁此机会逐渐把持了朝政,控制了成都的守军。
大批和他们不对付的官员、将领被贬斥,代之以和他们亲近的人。这期间他们一直在以刘备的名义发号施令,由于玉玺在他们的控制下,他们发出的政令即使再不合理,也被当成是刘备的意思,那些忠于刘备的人即使心有不甘也不得不依令而行。
刘备的病在苦熬了几个月后,终于还是没撑得过去,驾鹤西去了。这个时候,他们竟然秘不发丧,伪装出刘备继续抱病在床的假象,籍此继续控制朝政。最后吴太后终于忍不住了,她要求许靖尽快炮制遗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许靖却认为如果让外界知道刘备已经驾崩的消息必定会引起政局的动荡,而且法定继承人是太子,假如用遗诏的形式传位,未必能使人信服。他提议,不如继续假装刘备未死,以病重不能视事为由,禅位给刘理。
这样就可以利用刘备的威信来镇#压那些有异心之人。有些人就是这样的,刘备若还在,哪怕已经长期卧床不起,他们也不敢或不会生出异心,但是一旦他们得知刘备不在,那就会无所顾忌了。
不得不说许靖这个方法在那种情况下是很恰当的,用了禅位的方式,成都的政权果然得以顺利过渡,一些对许靖、吴懿等人不满的大臣也无话可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