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嘶!”一阵倒抽凉气的声音响起。这个木桩上依然有一个黑色的小洞,一颗铅#弹嵌在里面,不过洞比刚才那个浅了很多,铅#弹堪堪与木桩平面持平。
“好,好,连铠甲也挡不住,果真是神器也。”曹丕拍手称赞道。
接着是验看盾牌,盾牌同样被铅#弹贯穿,铅#弹浅浅地嵌在它后面的木桩上。曹丕和后妃们纷纷大表惊异。
“请陛下和各位娘娘捂住耳朵,下面我们准备试验火#炮的威力,火炮的声响比火#枪大得多,请各位贵人小心。”郭大匠为刚才失职没有提醒皇帝和娘娘们捂耳朵感到羞愧,这时候赶快补救。
众人纷纷捂住耳朵,曹丕起先捂住自己的耳朵,后来眼睛撇到瑟缩在一旁的一个娇小的身影,不禁眼前一亮,他招手叫道:“小刘爱妃你过来,让朕帮你捂耳朵。”
刘贵人是汉献帝刘协的女儿,为什么叫小刘呢?因为汉献帝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曹丕做小老婆,所以,刘妃就有两个,一大一小,平时为了区分她们,曹丕就分别称呼她们“小刘爱妃”和“大刘爱妃”。
小刘贵人年纪最小,姿容靓丽,曹丕平时最是宠爱她。不过,她和姐姐都是亡国之女,心里自然不会好受,平时也只是强颜欢笑,曲意逢迎而已。刚才观看火#枪射击效果时,众妃嫔纷纷出言发出惊叹声,唯独她两姐妹躲在一边一声不响。
现在曹丕叫她,她却不敢不从,对于这个既是自己丈夫又是篡国大仇人的男人,她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但是她知道,如果惹得这个男人不快,不但自己,就算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其他刘氏族人,都可能有灭顶之灾。
所以,她强行挤出一点笑容,娉娉婷婷地走到曹丕身前,曹丕心满意足地用掌根捂住她的耳朵,而十指却搭在她的粉腮上吃起豆腐来。
其他嫔妃顿时露出能杀死人的目光盯着小刘贵人看,小刘妃装作没看见大家妒忌的目光,这种目光她见多了,早已习以为常。
“陛下万万不可,您万金之躯,怎么可以这样。小刘妹妹,你快快自己捂耳朵,要是伤害到陛下的耳朵怎么办?”阴贵人愤愤地道。
注1:甄宓在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被曹丕赐死,本文假装她还没死。
第九十四章 杂七杂八事务多
第九十四章杂七杂八事务多
刘厚这几天忙着处理政事和军中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由于张苞和关兴到处挖人,还到刘厚这里求了圣旨大张旗鼓去兀突骨军中选人,没两天军中大部分将领都知道了皇帝想改编军队的打算。
于是,刘厚在百忙之下还不得不应付军中各将领的到访,他们都想从皇帝这里知道确切的消息。不胜其烦的刘厚不得不召集军中#将领共聚一堂,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军队的改编问题。
大家各抒己见,其中有不少人和张苞一样,是反对改编军队的,而尝试过火#枪兵和藤甲兵混编作战好处的将领则对改编很支持。
最后刘厚不得不运用皇帝的权力强行终止这种无谓的争论,他道:“改编部队,利多于弊,诸位臣工不必再争论这个问题了。朕意已决,决定将第一师改编成混合部队,其他部队暂时不变。
下面朕宣布一下改编的方案,这个是初步方案,大家可以就这个方案提出意见,朕会收集大家的意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再制定一个最终方案出来。”
说罢,刘厚将之前和张苞说的方案和盘托出,众人果然停止了争论该不该改编的问题,转而讨论改编方案的细节。经过几年的征战,刘厚在hong军已经竖立起绝对的威信,更何况他现在成为蜀汉的皇帝,更是一言九鼎,他说了已经决定的事情,现在还真没多少人敢反驳到底。
不过,没有反对改编军队了,却有人出来胡搞蛮缠,出来胡搞蛮缠的正是平时不怎么讲理的兀突骨。他听完刘厚说的改编方案后,发现方案里没自己和他的第二师的份,就出来嚷嚷着说他们第二师也要改编。
刘厚又好气又好笑,对他道:“兀将军,这次的改编主要是要建立旅级单位,旅长的官职是介于团长和师长之间的,你们第二师要是也改编,就只能降级成为旅了,到时候你降职成为旅长,比现在的师长生生低了一级,你愿意吗?”
兀突骨一听,要降自己官职,马上摆手摇头说不愿意,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可是他怎么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呢?到底是哪里不对他一时又想不到。
打发了兀突骨后,终于可以进行改编方案的讨论了。这次改编将成立六个旅,原来的第一师六大团长分别升为旅长,他们分别是第一旅张苞,第二旅关兴,第三旅黄叙,第四旅张柏,第五旅钟侗,第六旅刘斐。
至于第七团的武大牛,他资历尚浅,这次没有捞到升官的机会,他依然当一个团长,他的第七团被打散混到各旅当中去,不过他好歹从一个后备团的团长,变成主战部队的团长,也算是一个进步。
六个旅一共三万多将近四万人,人员缺额很大,除了从第二第三师的藤甲兵当中调八、九千人进去外,这次投降的六、七千成都守军全部被充进新改编的各个旅。即使这样依然不够人手,最后只能打朱褒的第四师的主意。
第四师一向都是作为后备师、训练营以及协助辎重队的角色,他们时不时要向主战部队输血,对于被抽调精锐早已习以为常。这次改编也不例外,从第四师从抽走了几千表现较好的兵员,终于凑够了六个旅的作战人员。
这次改编的一大特色就是各部队中加入了大量的非作战人员,这些辅助性人员包括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于是hong军中原来的医护营被拆分,工匠营也被拆分,拆分后一部分人员被打散了分到各个旅中。
军中的斥候营、炮营、特种部队同样被拆分,他们也被打散了分到各个旅中。改编后的各个旅除了辎重粮草补充外,可以成为独#立的作战单位了,而粮草是必须要抓在朝廷手中的,这是历来朝廷控制军队的方法之一。
这次会议后,hong军中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编工作,各位将领也忙得脚尖不沾地,再也没有将领来烦刘厚了。但是武将消停了,文官却未消停。
文官之所以不消停主要原因是,几乎个个都是待罪之身。刘厚让他们暂时还各司原职,只是为了朝局安稳而已,没有说赦免他们从逆的罪行。皇帝一天不松口,群臣也就一天不敢松一口气。
所以这些天各位大臣都是战战兢兢的,还有人旁敲侧击试探皇帝要怎么处置他们,刘厚其实也很头痛怎么处置这些大臣,不处理肯定是不行的,有过不罚是统治者的大忌,处理重了也不行,离开他们,朝政谁来处理?
刘厚没有处理朝政的经验,也没有处理过这么复杂的政治问题,只能先将问题搁置起来。但是,问题不可能永远搁置下去,总有需要处理的时候,无奈之下,刘厚只好八百里加急发圣旨招诸葛亮回京,离开了这位丞相还真是有诸多不便。
但是荆州离开了诸葛亮,刘厚又担心只剩下关公会守不住荆州,毕竟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关公手中,荆州两度几乎失守,一次是刘厚洞察先机,提前一步去救援,挫败了吕蒙的“白衣渡江”之策,还有一次是诸葛亮领兵杀过去解的围。
于是,刘厚命令张柏改编好部队后,尽快率第四旅开赴荆州,协助关公镇守荆州。由于担心荆州局势,刘厚一再催促张柏,结果张柏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部队的改编。
他们几乎是将人员和装备凑齐了就匆匆登船出发,至于部队的训练啊,各新同袍的熟悉、磨合啊什么的,只能到荆州后再进行了。
另外一支被刘厚在一个月内赶走的部队就是黄叙的第三旅,刘厚命令他到桂阳接替赵云,他打算将赵云和步骘都调回来。桂阳现在的重要性没那么重要了,因为现在他已经回到成都,不用再担心别人切断归路了。
桂阳其实算是比较偏僻落后,物产也比较贫瘠的地方,如果不是当时有着那么重要的战略地位,也不需要由赵云这样的大将来镇守。现在大局已定,只需要派一个旅去就足够了。
本来派黄叙去镇守这样一个地方也是大材小用,后来刘厚想到,东吴可以通过庐陵攻打桂阳,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桂阳往庐陵攻进啊。
于是,刘厚决定,将自己的得力战将黄叙派过去,经略桂阳。黄叙屡立战功,刘厚觉得他可以独当一面了,早就想提升他的官职了,只是他尚且年幼,不宜一下子提升得太快,所以才让他当个旅长。
但是,他到了桂阳后,接管了桂阳的防务,这里有桂阳守备师,等于他管辖的部队有一个师加一个旅。那样一来,他虽然没有师长之名,却有师长之实。
只要他再立点战功,升为师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也是继关索之后,第二个脱颖而出的年轻人。
黄叙出发前,刘厚将他召入宫中和他好好谈了一场,他让他好好经略桂阳,如有机会就向庐陵进军,但是一定要稳打稳扎,千万不能急进。
黄叙这才知道,皇帝让他去那么偏远的地方原来有着这样的深意,他当时就表态,一定不会辜负皇帝的厚望。
至于步骘,他是个人才,文武兼备,也是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可惜他对东吴还顾念旧情,不肯出力对付东吴,将他留在东吴前线无疑是浪费人才,所以,刘厚也打算将他召到成都来,看看有什么更好的职位适合他。
刘厚让张柏和黄叙各带走了五个热气球,,刚扩大的空军部队一下子又缩水了不少,这令他肉痛了很久。不过没办法,这两个人去的地方都将成为争斗最激烈的前线,热气球对他们帮助很大,他不得不忍痛割爱。
六个旅走剩了四个,张苞和关兴的两个旅负责守卫成都,还能派出去征战的只剩两个旅了,这一下子就令刘厚从扩军的喜悦中脱离出来,转为焦虑和不安,自己的兵力还是太弱啊。
至于被抽调了几千人的第二师和第三师,只能再从朱褒的第四师、辎重兵中抽调人手补充了,由于兀突骨对士兵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朱褒的鱼腩部队和辎重兵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于是,刘厚特准他向民间征兵。
但是,这个时候,连年战祸,民间的壮丁也没多少了,兀突骨的征兵任务还是没能完成。后来,还是郭攸之出了个主意,让他派人回南中去征召蛮族兵。
这一招果然好使,兀突骨和鄂焕陆陆续续将缺额的兵员补充完全,不过这个过程相当长,足足用去了三个多月。至于少了的藤甲,也在这段时间内陆陆续续由兀突骨的老家乌戈国生产好并运送过来。
这段时间,除了各支部队在重整、恢复元气外,刘厚还办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安葬刘备。在古代,安葬先祖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尤其这位先人还是一位皇帝。
葬礼刘厚交给了新任的大鸿胪刘琰负责去操办。刘琰和刘备生前既是君臣亦像朋友,让他去操办葬礼还是很恰当的。
刘厚按照历史,给刘备一个昭烈皇帝的谥号,然后在成都南郊选一块风水宝地建立陵园,这处陵园被命名为惠陵。由于国库没什么钱,天下也还没平定,刘厚也不是个铺张浪费的人,所以,这处陵园规模不算很大。
刘厚让五千士兵去挖陵墓,又用上了新式建筑材料——水泥,使得建筑速度快得令人咂舌。最后整个陵墓只用了三个月就建成了,和那些动辄花几十年,动用几十万民工修建陵墓的皇帝比起来,刘厚真是个爱惜民力的模范皇帝。
第九十三章 宫人政策
第九十三章宫人政策
所有太监和宫女都还在诧异中,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刘厚一系列的话太出人意料了,什么感谢你们为皇家做的贡献啊,什么可以自行决定去留啊,这个皇帝疯了吗?
什么时候为皇家服务,还能得到皇帝的感谢?这不都是自己的义务吗?不是自己理所当然要做的吗?平时只要主子们不打不骂,自己就感激不尽了,那里还敢奢望主子们感激自己。
还有什么自行决定去留,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这个时候的宫女还是终身制的,还没有退休制度,什么时候听说过宫人可以出宫的?而且还能自行决定。
大多数宫女的生活其实是很悲惨的,她们在十四、五岁的花样年华被选入宫,面对的是繁琐的礼节、森严的规矩、不时的凌辱与无尽的寂寞。如果没有被皇帝宠幸,她们不能嫁人、不能成家、不能生儿育女,唯有执役终身,然后老死宫中。
当然,太监就更惨了,他们身体残缺,通常心灵也受到影响,性格被扭曲,大部分太监在皇宫里也是不得势的,他们一样会受尽凌辱,干着永远也干不完的苦役。
而且,他们比宫女更惨的是,他们永远也不能出宫,就算有机会逃出去也很难在民间生存,皇宫是他们唯一的归宿。
所以,现在听到皇帝说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去留,他们都傻眼了。事情似乎还没有完,只听皇帝继续说:“从今以后,所有宫女实行退休制度,只要年龄到了二十岁,还没有被封为妃子的宫女,都可以领一笔退休金然后出宫去。
出宫的宫女可以选择自行回家,若怕年纪大难嫁人,也可以由皇家安排你们嫁人。嗯,一般来说,会安排你们嫁给军中的人。嗯,这样吧,朕会每年举办一个相亲会,邀请军中各级将领到会,凡年龄到达出宫条件的宫女都可以参加这个相亲会。
过几天朕就召开第一次的相亲会,你们中凡是超过二十岁的宫女,都可以到黄皓这里报名,并选择回家还是相亲。至于年纪太大,无家可归,又无法嫁出去的,朕会建立一个皇庄,你们可以在那里安度晚年。
皇庄就建在京城郊外,朕会圈起来一大块良田,雇佣一些佃户耕种,用这些产出给退休的宫女、太监养老。”
宫女退休制度其实对皇家没什么损失,反而有利无害,因为不断有新的宫女被选入宫,不断有新鲜血液、新面孔进入宫里,可以使宫女群体始终保持活力。
而且宫女都有了盼头,她们不用再担忧白首宫中,孤独终老,她们会更有干劲,也不会产生那么多的负面情绪,不会那么容易性格扭曲,这对皇宫里的风气是大有好处的。
刘厚接着道:“至于太监的安排,也和宫女类似,年纪大了就可以申请退休,朕暂时将退休年龄订在五十岁吧,只要年纪超过五十岁,就可以申请退休,退休后的太监可以自行回家生活,当然也也可以进入皇庄养老。
皇庄的产出将会保证各位退休的宫人衣食无忧,可以保证你们的晚年过着悠闲的生活。另外,朕在这里还宣布一项政策,从今以后,宫里将不接纳新的寺人。
为了皇帝一己之私,无端阉割男子,实乃悲惨残酷之举,皇帝应以仁德治天下,怎么能容许身边发生这种残忍之事呢?因此,朕规定,从今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