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带着,那些新兵很快就可以熟悉军伍生活。朱褒显然对这个新的师很上心,这几个月来,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训练这个师上。

    在火器暂时还无法配备给他们的情况下,他甚至不惜将许昌守备师的武器装备“借”过来给第八师训练,还常常举行两个师之间的实战对抗演习,他要用守备师这支全hong军最精锐的部队作为磨刀石,将他的第八师磨成一把锋利的尖刀。

    所以,第八师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短短几个月就已经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当然,只是训练有素而已,没有经过战火考验的军队,永远也不能称之为精锐。

    可是,刘厚让朱褒去接收剩余的郡县时,朱褒再次拒绝了皇帝的命令,他拒绝的理由是:想到北方前线去打胡人。对于这个求战心切的下属,刘厚也不好太苛责他,只好好言相慰。

    刘厚拿出他忽悠人的本事,继续忽悠朱褒,他先是跟朱褒说,草原的胡人都是好勇斗狠之辈,并不好对付,现在第八师的训练程度还不够,如果现在让他们贸贸然上战场,可能会吃个大亏。

    还不如趁着现在去接收地盘的机会,将部队再深度训练一下呢。毕竟到各地去接收地盘就要长途行军,正好可以当作长途拉练,说不定遇到不肯投降的,还可以打上几场仗。

    这样等一年半载后,地盘接收完了,部队也练成了精锐,到时候就可以拉到北方去和胡人好好干仗了。刘厚跟朱褒说的第二个理由是,以后到草原上打仗,机动能力很重要。

    毕竟草原广袤无边,经常要远距离行军,第八师都是步兵,机动能力太差,暂时无法适应这种远距离的行军。这次长途拉练,不但是要锻炼部队远距离行军的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沿途收集各种骡马、车辆。

    毕竟人力怎么都比不上畜力,尤其是hong军这种非常依赖后勤运输的部队,交通工具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尽量多地收集各种交通工具,这样才能适应将来草原作战的需要。

    之前其他五个师到各地接收地盘时,就已经在做这件事,现在经他们接收的地盘上,所有的骡马、车辆几乎已经被搜刮一空。当然,hong军是一支秋毫无犯的军队,他们征用这些交通工具和牲畜都是会付出合理报酬的,并不会出现强抢民财的情况。

    刘厚告诉朱褒,将来在草原上作战,海量的粮食、弹药、武器等战争物资要依靠大量的畜力车辆来拖拉,甚至有条件的时候,连士兵也可以乘坐这些车辆。所以,他要求朱褒先要准备足够的交通工具,才可以到北方和胡人作战。

    刘厚之所以这样对朱褒说,并非忽悠他,而是他想起了以前去内蒙古旅游时,听导游说过,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除了他们的骑兵厉害之外,勒勒车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

    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其特点是车**车身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带运行,载重数百斤乃至千斤,用牛拉、马拉、骆驼拉都行。

    由于游牧民族迁徙不定,车子成为其交通必需,战时还常用作驮运军队辎重的战车。中原没有草原民族那么多马,全军骑兵化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用车了。

    一辆车用一匹牲口拉着就能走动,这匹牲口既可以是马,也可以是牛、驴、骡。骆驼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在中原地区骆驼更是稀少,这个就不用考虑了。

    马匹也一般不用来拉车,因为马一般都被征用到斥候队或者骑兵部队去了,不过也不是绝对的,有些老弱病残的马已经无法做战马了,它们会被淘汰下来拉车。

    牛在中原可是战略资源,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所以,一般也不能征用到军队中去,否则会大大影响到农业生产。除非是侵入敌国领地中,那时候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抢掠敌国的牛,否则一般统治者是不会做这种渴泽而渔的事情。

    所以,从民间能征集到的用于拉车的牲畜就只剩下驴子和骡子了。这两种牲畜虽然体力偏弱,能拉动的货物重量都比不上马和牛,不过胜在数量较多,聚少成多的情况下,也能大大缓解hong军的运力不足问题。
第三百一十二章 鲜卑人的游击战
    刘厚的第二个意思就是让朱褒一边接收地盘,一边将各地的骡马、车辆征收上来,组成一支庞大的车队,作为出征草原的准备。刘厚告诉朱褒第三个现在无法让第八师去草原打胡人的理由是武器装备问题。

    现在第八师还只是个冷兵器师,虽然训练的时候,朱褒借来了许昌守备师(也叫近卫师、羽林军)的火器,但是,他们一出征,这些武器都要还回去,他们就会重新成为一只纯冷兵器部队。

    不过刘厚答应他们,让他们先去完成接收地盘的任务,等他们接收完所有地盘后,新的枪支弹药也该生产出来了,到时候就可以给他们配发齐所有的火器,让他们全副武装到北方打胡人。

    刘厚这一下解释得很清楚了,可是朱褒还不甘心,他道:“可是陛下,现在剩下没接收的地盘都是路途遥远的地方,等我们接收完后,恐怕胡人都被那五个师灭掉了,到时候哪里还有第八师什么事?”

    “呵呵,朱爱卿不用担心,朕保证有仗给你打,而且有很多仗,到时候一定打到你厌倦为止。”刘厚道。

    “真的?陛下您没骗我吧?”

    “君无戏言,朕怎么会骗你。实话告诉你,这次他们去打胡人,按计划只推进到长城一线,然后就退兵回来,这之后的主攻方向还是在魏国和吴国。等收拾了这两个国家后,再继续打胡人。

    长城以外的朔方、云中、九原,还有东北方向的辽东、辽西,甚至扶余、高句丽这些地方都是要打的。你想想,这么多地方,还不够你打的吗?”

    “那陛下要保证,以后打这些地方可不能少了微臣的份。”朱褒道。

    “放心,到时候朕一定让你打个够。”听到朱褒口气终于松动,刘厚也松了口气。这个朱褒真难缠,自己就像哄小孩子那样,哄了半天才终于搞定他。

    就在刘厚将朱褒哄去接收地盘时,远在并州晋阳的第一师师部正在召开军事会议。晋阳就是后世的太原,当然,现在也是有太原这个名称的,叫太原国,这是一个郡国,行政级别上相当就是一个郡,其治所就在晋阳。

    张苞率第一师占领了晋阳后,就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在这里和鲜卑步度根部对峙了起来。这段日子双方摩擦不断,大仗没有,不过小仗打了不少。

    鲜卑人很狡猾,他们在最初遇上第一师时,冷不防被火~枪打死了几百骑后,就学聪明了,他们从不和hong军正面接触,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优势,和第一师打起了游击战。

    第一师来了,他们远远看见了就跑,等第一师的士兵撤了,他们又跑上来抢掠。他们都是骑兵,第一师除了一些斥候外,都是步兵,根本追不上这些滑溜无比的蛮子。

    这种打法,第一师的士兵固然没什么损伤,可是附近的百姓就遭了秧。鲜卑骑兵不敢打汉军的主意,但是对于汉民却毫不手软,入了汉地一路烧杀抢掠。这些穷疯了的叫花子军队见到什么都抢,只要能带走的就绝对不会留下,带不走的就烧掉。

    金银财宝自然不用说,粮食也是重点,就是一些日常用具也不放过。铁锅菜刀那都是一些好东西,草原上最稀缺就是铁器,很多牧民家里连口铁锅都没有,说他们是叫花子真没叫错。

    当然,人口也是一种资源,对于汉人百姓绝对不会放过,反抗的自然是杀掉,不反抗的就带走。他们都知道汉人是会种田的,还有些是有手艺的,这些人他们都要掳回去当奴隶,帮他们种田,帮他们干活,帮他们生孩子。

    这些野蛮人除了放羊,就会打打杀杀,文明程度还停留在原始社会,什么技术活都不会干,种田这么先进、复杂的生产方式他们自然是不会的。其他如打铁、织布、木工等等“高科技”行业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抢了些汉人奴隶回去,一切就都解决了。

    汉人文明程度高有什么作用?那些文明人还不都得服务于他们这些野蛮人。这是草原民族普遍的想法。在他们的奴役下,这些汉人奴隶每天都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有一句话比较适合形容他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不过其实这句话其实还是不足以形容他们,因为猪虽然吃得差,但是好歹能吃饱,可是他们吃的不但差,而且那点食物还根本远远不够填饱肚子。

    而且,上述动物处境虽然不好,但是不会被人虐~待、侮辱,可是这些奴隶却是动不动就被毒打、虐杀,侮辱就更不用说了。相对于男人,女人就更惨了,那些动物特性还没完全消退的野蛮人,面对一群毫无反抗之力的女人时,会发生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

    不过,奴隶们其实和上述动物还是有些共通之处的,那就是随时都可以成为这些原始人的口粮。如果粮食不够,这些野蛮人可是会吃人的,他们对于吃人一点也没有心理障碍,还美其名曰“双足羊”。

    在他们眼里,汉人奴隶就是他们养的两只脚的羊,随时都可以宰来吃掉,宰个人来吃和宰只羊来吃没有什么区别。可想而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那是一群怎么样的野蛮人,那些汉人奴隶的处境是多么的凄惨。

    眼见对鲜卑人的无赖战术束手无策,甚至连附近的百姓都保护不了,第一师师长张苞这些天心里着急上火的,嘴上都急出一个大燎泡。为了打破这种困境,这一天他召集了团以上的军官和参谋部一起,在师部开起了军事会议。

    张苞首先让人汇报了一下最近的战况,站起来汇报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这个外表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叫张斌,是师参谋部的一位参谋,刚从大汉龙腾学院毕业没多久。

    这次在许昌组建五个师的时候,刘厚正式将参谋制度确立了下来。以前刘厚虽然也给各支部队派遣参谋人员,协助军事主官谋划、分析军情、处理文书工作。

    可是这些参谋却只是类似于幕僚的角色,而且也没形成制度,有些部队的参谋多有些部队的少,甚至有些部队是没有参谋的,很不规范。不过像兀突骨那样神经比较粗大的人,是必须要有几个读书人帮助的,否则他部队里很多事情他都处理不过来。

    现在参谋制度确立,每个师部都有参谋部,设有参谋长一人,参谋若干人。下面的旅和团就没有参谋长了,只有作战参谋若干人。这些参谋主要来源于军事学院的毕业生,也有一些是原来的幕僚,或者称军师。

    之所以用若干人这个极不精确的字眼,那是因为虽然已经有不少学院的毕业生,但是人才还是供不应求。很多部队都无法按规定的编制配足人手,所以有些急需的部队(如兀突骨部队)就配置多点,有些部队就只好先暂时欠着,等以后有合适的人了再配置过去。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装备碾压
    这些参谋和之前那些做思想工作的参军又有所不同。≧,。。参军相当于政委+监军+副军事主官+军法官。而参谋是军师+副军事主官+军事主官命令的传达与监督贯彻执行者+情报分析员+文书+秘书+。。。。。。

    好吧,说回人话,参谋就是参与谋划军机,协助军事主官制定作战计划、指挥部队行动、管理和训练部队的军官。德军有句话:“聪明又懒惰的人,适合当司令官,聪明又勤快的人,适合当参谋长,愚蠢又懒惰的人,可以被支配着使用,愚蠢又勤快的人,就只能叫他滚蛋了”。

    所以,有了参谋制度后,军事主官就很舒服了,他只需要提出作战设想和大体方向,而具体的作战计划的制定和人员,后勤,物资等等这一切具体的安排都需要由参谋们来决定,参谋长就是一个总负责人,军事主官的所有设想都需要参谋长及他手下的参谋们来替军事主官完成。

    又扯远了,回到会议现场,只见那个年轻的参谋张斌向帐中各位上官团团施了个礼后开始介绍这段时间的作战情况。

    这段时间,双方的大军基本上都没有动,交战的双方都是斥候。第一师的主力是步兵,根本追不上鲜卑的骑兵,出了城也不过是郊游而已,根本不可能寻找到敌人的主力决战,所以这段时间他们都驻扎在晋阳城内休整。

    当然,张苞也不可能就这样闲着,他将所有的骑兵都派出去当斥候,不是有句话说:能对付骑兵的只有骑兵吗?所以张苞把军中所有马匹集中起来,将军中所有会骑马的人也挑出来,组成一支约千人的骑兵队伍。

    这些骑兵每三十人为队,也即是一个排的编制,在城外一百里的范围内到处巡视。看起来一千人的骑兵好像很多,其实少得可怜,因为作为斥候,十二个时辰都要有人在城外巡逻的,所以,这一千人还要分成三班,以三班倒的制度轮班。

    也就是说,每次出动的斥候也不过三百多人,对于方圆百里的范围,这点人撒出去连点波澜都溅不起来。也幸好人少,才没引起鲜卑人的足够重视,没有派大军去围剿。

    这些斥候小队遇到小队的鲜卑人就上去交战,遇到大队的人马就果断逃跑。当然,鲜卑人其实也是这种想法,所以,双方都是滑溜无比,战术如出一辙,战斗经常一沾即走,战果自然也就小得可怜。

    不过总的来说第一师的战果比鲜卑人大很多,这都是占了装备的优势。第一师的斥候的远程武器有马弩、骑兵弓等,中程武器,也是群杀性武器有霹雳雷,近身武器有马刀、三~棱~刺等。防御装备有头盔、板甲等。

    这些头盔和板甲可不同于藤甲,而是用钢铁冲压出来的高级货。随着“工业部”对水力的研究开发利用,现在已经做出很实用、功率很大的水力冲压机,可以将板甲一次性冲压成型。这使得蜀国的装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现在军中像斥候这样精锐部队已经可以配备钢铁板甲了。当然,这种板甲并不是全身板甲,只是半身甲而已,说白了就是几块被冲压成适合人体某些部位形状的薄钢板。

    这些薄钢板边缘有些小孔,用牛筋穿过去,就可以将各块板甲之间连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甲胄,然后或绑或挂固定在身上。

    如果由上到下看一名斥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顶头盔,也可以叫兜鍪,形状和后世的军用钢盔差不多,不过是用薄钢板做成的,比后世那种能挡子弹的钢盔薄多了,因为这个年代hong军的敌人都用冷兵器,不需要用它们来挡子弹。

    头盔的两侧下缘各有两个孔,将皮带穿过这些孔就做成绑带,再将绑带在颌下系起来,就可以将头盔很好地固定在头上了。这种头盔结构很简单,制作也很容易,但是防护效果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