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虽然知道自己要去请罪,但是具体言辞还是要好好斟酌的,毕竟封建社会有一条罪名叫“君前失仪”,以前他并不在意这些,不过最近被文臣们教育多了,开始逐渐懂“礼”了,不过这些东西最令他头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东西可不是一下子可以改过来的。
正当他头痛怎么跟皇帝说时,突然看到司马懿在他面前晃荡。当然,司马懿是故意在他面前晃荡的,目的不言而喻。兀突骨果然上当,他看到司马懿后眼前一亮,知道这家伙是小皇帝都很重视的聪明人,于是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臂,让他给自己出主意。
司马懿正中下怀,不过他在听了兀突骨的请求后,并不马上给他出主意,反而先吓唬了他一番:“兀将军,你可知你大难临头了?”
古之谋士说话,很喜欢先来个危言耸听,吓唬一下谈话对象,然后才开始出谋划策讲出破解之法。其实后世的算命先生、解签先生、以及各种大师都喜欢用这种谈话方式。最经典的语句例如:“施主,老衲观你印堂发黑,恐怕不日之内会有血光之灾啊。”这就是类似的说辞。
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心理学小伎俩,人受到恐吓,害怕之下,自然就容易相信他的话,就算是不信,为了保险起见,也会将信将疑地照做了,特别是关系到自己小命的情况下,宁可杀错,不可放过啊,就算赌错了,只不过损失点财物和时间而已,万一这位“高人”真的说对了,那可是关系到自己的小命啊。
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就在不知不觉间,按照“高人”的说话去做了。于是,“高人”的目的就达到了。大部分“高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骗点钱财,司马懿这位“高人”当然不是为了骗兀突骨那点小钱,他有他的目的。
正文 第二百七十八章 事情的真相
司马懿先是恐吓了兀突骨一番,说小皇帝对这场仗看得很重,本来期望能用最快速度击杀曹休,夺得汝南城,现在兀突骨却被一条小杂鱼般的瓮城搞得损失惨重,陛下龙颜大怒,正在发脾气呢。︾頂︾点︾小︾说,。。
兀突骨听了自然也就开始担心起来,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胜负真的无法由自己操控,但是不能保证皇帝因为遭遇到挫折,震怒之下迁怒于自己。要知道皇帝这种生物是最不讲道理的。
兀突骨读得书少,不然他这个时候就会想出“伴君如伴虎”这句成语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处境了。不过虽然他不会用成语,但是对于那个成语表达的意思还是理解很深刻的。于是,他不再犹疑,出言向司马懿求助。
司马懿见恐吓的目的达到,于是开始教他见到皇帝后怎么做,怎么说话,并让他将要说的话背下来,练习了几遍保证没有错漏才去见小皇帝。
司马懿让他一见到皇帝就扮可怜,还要主动请罪,他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小皇帝说到底是个比较心软的人,如果自己样子看上去惨一点,说不定他就生不起气来了,加上自己主动请罪,认错态度良好,他一定不会再追究自己的责任。
不得不说,兀突骨虽然粗鲁了一点,但是跟在刘厚身边时间长了,也摸索出刘厚的一些性格特点来了。于是,兀突骨干脆不沐浴更衣,直接顶着满脸烟灰、破烂衣服去见刘厚。刘厚见他那个惨样,果然没有怪罪他。
至于司马懿教他争取抚恤金的事,他也一一照说了,其实他并不明白司马懿为什么要他向小皇帝多要抚恤,在他看来,原来的抚恤标准已经高得不能再高了,换了他以前的部队,那里有那么好的事?
司马懿编了个理由忽悠他,他对司马懿编的理由不是很理解,不过他觉得司马懿这样的聪明人既然说要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既然是关系到自己的性命,那就听他一次吧。这也就是司马懿一开始先恐吓兀突骨一番需要达到的目的。
兀突骨因为担心自身的危险,乱了方寸,于是在不理解原因的情况下,无条件听从了司马懿的安排,浑然不觉,司马懿其实在帮他的同时,夹杂了私货在其中。
刘厚听完司马懿和兀突骨两人的叙述,终于了解了事实的真相。刘厚感到不解,于是直接问司马懿道:“司马爱卿为何要这样做?”
司马懿道:“陛下,微臣这是要向你献上一策。”
“喔?什么策略?”刘厚问道。
“收心之策。”司马懿道。
“收什么心?难道目前我军的待遇还不足以收士卒的心吗?我军无论是饷银,还是平时的伙食、被服,还有伤残后和退伍后的赡养、安置,还有牺牲士兵的抚恤都是整个天下最好的。这么优厚的待遇难道他们都还会有贰心吗?”刘厚听到司马懿的话有点生气了。
司马懿听到小皇帝发怒,也不再卖关子,连忙解释道:“非也非也,微臣指的不是收现役士兵的心。陛下乃不世出的圣天子,对士兵已经是好得没话说了。现在全军上下哪里还有人不对陛下死心塌地的。
微臣指的是那些降卒和百姓中的壮丁。陛下现在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以后必然也会更大。到那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士卒为陛下守御天下。如此一来,必然需要增加士兵的数量。而且是大大的增加,甚至需要比现在的部队增加几倍数量才足够使用。
那么到时候兵员的来源就会成为问题。现在我们不断获得魏、吴两国的降卒,这些人都是青壮年人,也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是理想的兵源来源。还有一个来源就是百姓中的壮丁,以后肯定需要从民间遴选青壮充实到部队中,尤其是等到那些降卒被消化完后,他们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刘厚一直走精兵路线,所以hong军的规模人数一向不多。hong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战斗力惊人,几万人的部队正面击溃几十万老式军队不在话下。可是和敌人野战与驻守各地性质不一样,有时候并不完全只讲攻击力,有时候还就是要讲人多还是人少。
当蜀汉的国土面积大了几倍后,hong军人数少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蜀军每占领一个地方,就要分兵驻守,虽然那些恢复了和平的地方,只需放极少量的士兵驻守足以,但是也不能太少啊,人数太少可镇不住那些宵小之辈。
所以,虽然每个地方只要派驻很少量的人手驻守,但是架不住地方多,现在蜀军一路上高歌猛进,占领的地盘呈数量级增长,这样一来,人数本身就少的hong军很快就会被分完。
司马懿见皇帝不高兴,先给他送上一记马屁,然后又开始分析起来。刘厚皱了皱眉头,显然没有在意他的马屁,道:“那又如何?”
“然而无论降卒或者是民间的青壮,都有一个问题,他们未必肯舍家弃业的出来当兵。毕竟当兵打仗就要面对死亡,那些有家有口的青壮多数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自己心里也有顾虑,担心自己一旦出事,这个家就垮了。
微臣的建议就是要彻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微臣算过,有一百亩免税赋的土地,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人了。这样一来,就算他们真的牺牲,也不用担心身后事。没有了顾虑的士兵,在为陛下抛头颅洒热血时,将会毫不犹疑。”司马懿道。
刘厚知道,司马懿说的话有点言过其实了,他一向认为,许之以厚利固然需要,但是武装士兵的思想更重要。所以他早就组建了参军组织,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现在一直到了连队都有参军。这些参军擅长于做思想教育工作,负责对士兵们灌输保家卫国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光是以利益诱之,很可能培养出来一些见利忘义的白眼狼,而头脑武装了大义的士兵才是真正不怕死的壮士。不过司马懿也没说错,如果有足够的抚恤,使得士兵没有后顾之忧,那么百姓和降卒肯定更愿意投军,而且这对现役的这些士兵也是一种激励。
第二百七十九章 司马懿的第二策
虽然刘厚觉得司马懿的理由未必对,但是,他提出提高抚恤标准的做法还是有必要的,刘厚一向不吝提高士兵的待遇,如果不是现在还在创业阶段,财政还不富裕,他恨不得再给士兵们提高一倍的饷银。
“给士兵增加抚恤是好事,可是就怕财政上吃不消,毕竟现在到处在用兵,朝廷的开销很大。”刘厚向司马懿问道。
“陛下,这也是微臣提议赏以土地而不是直接赐予金银的原因。现在我们占领了魏、吴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多有丢荒的,正好用来赏赐给牺牲士兵的家人作为抚恤用。这其实一点也不会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
毕竟这些荒地一时也找不到人来耕种,不过是白白丢荒在那里而已。而牺牲士兵的家人得到土地可是比得到金银更实惠的东西。金银很快就会用完,土地则会源源不绝地有产出,这就可以保证他们一生吃穿用度不愁。”司马懿解释道。
刘厚一想也是,现在可不是后世地少人多的时候,现在是地多人少,非常缺乏劳动力,荒地到处都是。所以,自己就算手中攥着大把土地也没有用,只是白白浪费而已,如果找不到人来耕种,那这些荒地还是荒地,不可能有任何产出。
还不如将这些荒地送给烈属们做抚恤,反正地是抢回来的,现在不过是慷他人之概而已,自己根本没损失什么,而且还可以避免这些地继续丢荒。虽然暂时收不到赋税,但是自己中兴后,大汉帝国肯定不止还存在五十年,自己儿子以后还是可以收到这些土地的赋税的。
“司马爱卿,你这个提议本来是很好的,可是朕想到一个问题。现在到处都是荒地,也就是说那些没有土地的流民,也可以随处捡一块别人丢荒的地来耕种。如此一来,他们何必送子弟去参军来博取土地呢?
虽然参军后可以获得免税赋的待遇,但是我朝现在的赋税也不算重,百姓不可能为了这么点赋税就冒着生命危险来参军吧?”刘厚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
“陛下,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微臣的第二个建议了。微臣建议陛下尽快让各地的地方官对治下百姓登记造册,丈量田亩,厘清赋税。有地契者,继续按照现在的赋税标准收税,没地契者,则在正常赋税的基础上,多收一份租子。”司马懿肃容拱手道。
刘厚明白了,司马懿建议全国百姓都登记在册,也即是给他们上户口,然后将全国土地重新丈量并收归国有,原本有土地的,他们可以拿得出地契的,自然是合法的土地拥有者,他们只需要交基本的赋税就行了。
至于那些拿不出地契的,就是非法占有土地。他们依然可以耕种那些土地,因为皇帝需要有人来耕种这些荒地,土地的产出越多,这个国家才能更繁荣富足。但是,这些土地不能白白便宜了他们,因为这些土地都是国家的,都是皇帝的,只是暂时租给他们耕种而已。
既然是租,那就要交租金,也就是说,皇帝将成为最大的地主,那些无地的流民全部变成皇帝的佃户。不可否认,司马懿这个方法,皇帝将是最大的得益者,朝廷能收到的粮食将大量增加,这样即使以后大肆扩军,军粮也不成问题。
刘厚心想,司马懿不愧为司马懿,计策一环扣一环,两条计策既解决了以后的兵源问题,顺便连扩军后的军粮短缺问题也解决了,不愧为顶级谋士,不过为什么自己总觉得那里不对呢?
“陛下,万万不可。”邓芝听到君臣两人的对话,赶紧出来制止,他指着司马懿道:“陛下,芝请诛此奸贼。”
“喔?此话怎讲?”刘厚听到邓芝言辞激烈,一上来就请求诛杀司马懿,不由得大感有趣,于是问道。
“自先帝开始,我蜀汉一直都是以宽厚为本,陛下也一直厚待百姓。之前天军每到一地,都是招揽流民开荒种地,并且轻徭薄赋予以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此乃善政也,长此以往,必然天下安定,百姓归心。
而此贼刚才所言则是大大的恶政,此法名为收租,实则变相增加赋税。如果按此方法实行,则我朝的赋税将是历朝历代最高的,比之暴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长此以往,必将民不聊生,百姓困顿之下,安能不反?
所以此法看似增加了朝廷的岁入,实则是官~逼~民~反的恶政。陛下难道害怕天下间黄巢、黄巾还不够多吗?”邓芝忿忿不平地道。说到激动处,指着司马懿破口大骂。
司马懿一甩袖子,反驳道:“哼!妇人之仁能成什么大事。赋税乃国家之根本,怎能轻忽。微臣最近研究了一下我朝赋税,发现陛下废掉了“算赋”、“口钱”(人头税),且田赋也降到三十税一,如此薄赋简直闻所未闻也。
这固然体现出圣天子的仁慈,百姓也因此得到实惠,可是诸位有没有想过,如此低的税率,如何有足够的钱粮养几十万大军?去哪里找钱发放百官俸禄?还有赈灾、安置流民、修整驰道、兴修水利、发展教育等等等等,无处不需要用钱粮。
可是钱粮从哪里来?微臣粗略算过一下,以我们朝如此之薄赋,根本无法支撑整个朝廷的财政支出,收上来的田赋堪堪够养起全国的军队而已,更不要说还有其他支出了。诸位难道不需要拿俸禄吗?
邓大人,难道你不拿俸禄吗?你呢?你呢?”司马懿先是指着邓芝,继而指向郭攸之等人,大声喝骂道。
众人纷纷侧身躲避他的指责,不过并没有反驳他。他的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现在在战争期间,部队就是一架烧钱机器,花钱如流水,特别是刘厚的军队,士卒待遇好得令人发指。
不但有饷银拿,伙食也好得离谱,一般士兵的伙食都比得上一些乡下土财主了。还有衣服被褥,训练用品等,无处不需要用钱。关键是hong军使用了很多火器,这占了军队开支的大头,这些火器烧起来,和烧银子也没差多少。
第二百八十章 昏招
蜀国的开支的确是很大,远远超出田赋的出产范围,不过司马懿并不知道,蜀国还有两大经济来源。其一是“工业部”的产出。“工业部”在这几年间规模一再扩大,现在里面的人员已经超出十万,“工业部”的范围也堪比一座中大型的城池了。
“工业部”的产出除了烧钱的火器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民用商品,例如各种纸张、书籍、美酒、酒精、水泥、四轮马车、玻璃及其制品等等。这些产品行销各国,收获颇丰。
令刘厚意外的是,利润最高的产品竟然是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能将人照得很清楚的玻璃镜自然深受天下女同胞的青睐,而各种玻璃工艺品则纷纷被各国贵人收藏。吹玻璃法经过左慈的转述传授后,现在已经有不少工匠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艺。
尤其是那些或亮晶晶或色彩斑斓的玻璃工艺品,甚得蜀南、蜀西地区和藏地的少数民族贵人喜欢,他们甚至认为这些是上天赐予的宝石,奉为无价之宝,甚至愿意拿出部族一半的牛羊出来换一件玻璃工艺品。
这也是为什么蜀军就连普通士兵也能保证几乎每天都能吃到一小块肉的原因,蜀西、蜀南散落着很多少数民族部族,藏地现在也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