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来前早就和刘厚谈论过选址问题,所以现在显得胸有成竹。
“我们打算在城南10里外的检江畔建立工业部和设置兵营。”
检江是李冰修都江堰时从岷江干流上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绕成都西、南,向东流去。检江自宝瓶口外分水,后世叫走马河,过成都时则称为南河,又叫锦江。
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刘厚打听过成都的常年风向情况才决定的。成都市常年最多风向是静风;次多风向:6、7、8月为北风,其余各月为东北偏北风。
刘厚多少知道点后世工业区设置的原则,就是要和常年风向联系,设在常年风向的下风向而不是上风向。由于成都多吹北风和东北、西北风,工业区自然是设在成都的南边最好,这样的话城区会较少受到工业区排放出来的废气污染。
同时,工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用水,尤其是造纸业、印染业等,是水污染的大户,必须有大江大河使污染物能及时被稀释;另外刘厚打算建立一些以水为动力的机械,这也离不开河流。所以刘厚打算将生产基地建立在江畔。
而将工业区建在城外,是因为刘厚实在是“志向”太远大了。除了他的“工业部”衙门和兵营设立在这里外,他打算建立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基地。基地里不但囊括现在他所能开办的各种工厂,还要开办一些技校、职校之类的培训机构,还有做研发的各类实验室、研究所。
这样的话,他需要招聘数万青壮进入各种工坊工作,再加上他们的家人,到时候将会有十万人以上的规模,这已经相当于当时一个中型城市的人口了。
如此庞大的人口,在成都城内如何安置?工厂、生活区、兵营、练兵场,那得多大的地皮?加上刘厚练兵经常喜欢到野外拉练、进行实战演习,以其在成都城内束手束脚,还不如到郊野去想圈多大就圈多大的地盘。
“将工业部和兵营设在城外也好,毕竟现在城内的住宅、用地都很紧张,只是,在城外荒郊野岭之中,要搞那么多基础建设,恐怕没个几年完成不了吧?”刘备问道。
“这点皇叔不需担心,撒豆成兵、点石成金的本事贫道或许没有,不过,快速建几栋房子的本领还是有的。”左慈捋着胡子摆出一副臭屁的造型说道。
左慈敢那么大口气是因为前段时间,水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左慈用石灰石和粘土混合后煅烧,得到的东西磨成粉,最后得到一种灰色的粉末。经过刘厚的验证,其性质与现代的水泥非常接近。刘厚很开心地宣布水泥研发成功。
刘厚也没想到就是用粘土,他印象中在中学时学过的水泥生成化学反应式左边应该不止两种成分。他却不知道粘土里成分复杂,除了石灰石外,制造水泥的其他原料基本都包含在内。
不过刘备和诸葛亮听了左慈的话后,明显不相信他所说的。他们对视了一眼,选择无视。反正阿斗还年幼,你爱折腾几年都无所谓,离阿斗出来接班还早着呢。
“只是还须皇叔准许招募流民进行工坊、兵营的建设。”左慈道。
“这个没问题,军师,还请你多配合左仙翁招聘流民的工作。”诸葛亮其实擅长的是内政而不是打仗,所以这些内政问题刘备都要问他。
由于益州大战刚过,大量流民涌入成都,诸葛亮正为如何安置流民头痛呢,难得有人来帮忙消化一点,诸葛亮哪有不欢迎之理。
“流民没问题,要多少有多少,只是还请左仙翁招聘流民时,除了青壮外,连其家人也一并安置了。”诸葛亮道。当然,如果他知道刘厚要招募的流民数量有多大,他就不会有那么大口气了。
他的意思是,青壮年你要要,老弱妇孺也不能落下。没办法,刘皇叔“仁厚”之名传遍天下,这为他带来无数好处,但是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束缚。有权利就有义务,恒古不变的定律。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诸葛亮安置流民的难度。也超出了刘厚和左慈先前商议的范围。由于事前没有和刘厚商议过这个话题,左慈一时答不上话来。
“这个,等我回去(找师傅)商量一下再说。”左慈一时不知怎么办,脱口而出这句话,幸好,“找师傅”三个字说得很轻,刘备两人都没听清。
“喔?找谁商量?”刘备疑惑地问。
“没,没什么,这个问题下次再谈吧,我现在回去还有很多事情,告辞了!”左慈拱拱手,找了个借口落荒而逃。
刘备和诸葛亮面面相觑,刚才还老神在在的神仙般人物,怎么眨眼间就灰溜溜地走了。不过左慈并不算是刘备的部下,由他称呼刘备为刘皇叔而不是主公就知道,所以刘备也不好计较什么。
第二章 要兵要人
第二章要兵要人
“恭喜刘皇叔,贺喜刘皇叔,小公子真有乃父风范,是一位仁厚的小主,他日若子承父业,必是百姓之福。”左慈神棍的功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喔,此话怎说?”刘备显然没能跟上左慈跳跃的思维。
“小公子曾经说过:‘将作营的工坊和研究室日常开支甚大,全赖父亲大人资助,归根到底,还是来自百姓的血汗钱,长此以往,百姓必将不堪重负。我们要想办法自给自足,不应再给父亲添麻烦,更不要加重百姓的负担。’”
左慈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说道。其实刘厚的确有说过工坊和研究室要自给自足的话,不过什么“给父亲添麻烦、加重百姓的负担”的话却左慈发挥神棍**临时添加的。
“小公子小小年纪就懂的为父分忧,为老百姓着想,长大以后,必是一代明君。”现在刘备都还没称帝,左慈连“一代明君”都说出来了,也不怕犯忌讳。
不过刘备听了这话显然也很开心,做父亲的最喜欢儿子像自己。自己的招牌就是“仁厚”,现在刘厚也有这方面的潜质,自然是令人高兴的。
“阿斗倒是有心了。只是,他小小年纪,如何懂得自给自足,还是让他安心好好学习吧,小小工坊我还是供养得起的。”
“贫道这里倒是有个主意,不但可以供养工坊和实验室,还可以供养小公子所带的兵丁,不需要皇叔出一个铜板,一粒粮食。”左慈老神在在地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其实主意是刘厚出的。
“喔?愿闻其详。”刘备听到有那么好的事,当然愿意听啦。
“目前工坊出产几样东西,肥皂、纸张、书籍等,都是可以发卖出去的。还请刘皇叔准许开办商号,将这些物事发卖到蜀地各处,甚至东吴和曹操的领地。”
“这……卖到蜀地倒是好说,只是,卖到东吴和曹操处,似有不妥吧?”刘备只是直觉不妥,至于哪里不妥,他也说不上来。
“皇叔此言差矣,我们发卖的是肥皂、纸张、书籍等无关紧要的物事,至于火药、火铳等关乎战争的东西,我们自然是不会卖的。用这些无关紧要的物事换取两国的粮食、金银,以养我国之兵,岂不善哉?”
左慈虽然没有说得很详细,不过以刘备这样枭雄的战略眼光,马上明白这件事的重大意义了。是啊,用一些和战争无关的东西,换取敌国的战略资源,长此以往,此消彼长之下,三方的实力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主意吗?
刘备想明白这点,立刻两眼放光起来,马上使人叫来诸葛亮商议。片刻,诸葛亮到来,一听刘备陈述左慈的主意,马上也意识到这样做的好处。
这个提议,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条全新的思路,和以往的军事、内政思想完全不同的一条策略展露在他们面前。
“此法乃称贸易战是也。荆州虽是四战之地,但也是沟通三国的最佳场所。依贫道之见,可以在荆州设立一个机构,促成三国互通有无。而我方多出口肥皂、纸张、书籍等无关战争的商品,暗中多进口粮食、铁器、盐巴、皮毛、筋、胶等战略物资。”左慈道。
“妙哉,妙哉,如果再设一官署,对来往客商收取适当关税,还可以充实府库,云长总是埋怨军资不足,这下有着落了。”诸葛亮不愧为内政高手,马上想到如何从中牟利。
如果刘厚在场,听到这话,一定又开始翻白眼了,尼玛,连海关都给你想出来了,果然不愧为千古智者。
“对,此法大妙,贸易战,此话形容得当,长此以往,我方将囤积大量战略资源,敌方将面临资源贫乏的局面,左仙翁此计甚妙。”刘备道。
“关键是此法实施起来神不知鬼不觉,短期内应无人会发觉不妥,等发现问题时,估计已经迟了。”诸葛亮补充一句。
“军师,你看谁适合办这件事。”想做就做,刘备想马上就将这件事部署下去。
“呃,刘皇叔,刚才我所言……”左慈一看要跑题了,赶紧发话。
“喔,左仙翁要说什么?”
“刚才贫道所言,就是通过工坊生产这些物事,发卖到三国,然后赚取钱粮供养小公子的军队。”左慈不得不提醒。
“喔,对,对。是有这事。”
“因此,贸易战此计,可由小公子负责施行。”
“只是阿斗尚且年幼,恐不能胜任……”
“皇叔,你可遣一有才干之人辅之。”左慈的意思很明显,找一个人来干实事兼背黑锅,小公子呢,作为最高领导,平时指指点点,有功劳就领,有好处就占就是了。
刘备大喜,这法子好。
“军师,依你之见由谁来辅助阿斗好呢?”说出这话等于默许了左慈的提议。
“文伟(费祎的字)为人良实,志虑忠纯,可堪此任。另外,董和之子董允秉心公亮,也是青年俊杰,可令其一同辅助小公子。”
刘备闻言大喜,正要下令调任两人。左慈急了,刘厚交待他要的人可是庞统的。
“皇叔,贫道昔日曾闻有传言‘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今皇叔身边有卧龙辅佐,何不让凤雏辅佐小公子,也可使小公子能早日成才。”
刘备一听,心里就翻白眼了,“尼玛,你也知道‘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啊?知道还叫我要,那么重要的谋臣,给了你,我还用个屁啊?现在是帮我打天下重要还是给个小屁孩当保姆重要啊?”
“仙翁明鉴,非是备不舍得庞统,只是庞统大才,如让他去辅佐阿斗,实在是屈才,恐其心有不满……”
刘备当然是不舍得庞统啦,相传刘备重视庞统多过重视诸葛亮。所以他起初入川时是带着庞统去的,而让诸葛亮留在荆州搞内勤。后来庞统被乱箭射死,他才调诸葛亮、张飞入川帮手。
而庞统也没让他失望,在刘备占领益州的过程中频频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他有些计谋比较阴毒,刘备并没有采纳。
但是刘备依然非常器重他,可能刘备内心也知道,打天下时期,有时候也不能一味讲仁厚,该阴毒时还是要耍耍阴毒的。而在出毒计方面,可能庞统比诸葛亮更适合。
后世有些评论人也认为庞统更擅军略,诸葛更擅内政,可惜的是历史上的庞统死得太早了。
“这个不劳皇叔担心,贫道自去说服之。只要不是皇叔不舍得就好。”刘备听到第一句话时就急了,让你个大忽悠、大神棍去找庞统,没准就让你把他忽悠走了,到时候老子怎么办?
他马上想要阻止他找庞统,谁知道左慈的最后一句将了刘备一军,刘备时刻都要注意保持风度,保持“仁厚”的形象,一时竟然无话好说。
左慈又说:“那皇叔刚才答应的5千兵额……”
刘备那个郁闷啊,我什么时候答应你5千兵额了?
“这个……,5千是不是有点多。”
“不要皇叔你出一文钱。”左慈加料。
“那,好吧,如果你们能养得起5千兵马,那就5千好了,不过说好了,能养多少就养多少,千万不要逞强。”刘备无奈地说,心里想,反正你那些工坊300来人,再怎么能折腾也折腾不出多少钱粮出来,到时候看你怎么养兵。
“好,就这样说定了,‘能养多少就养多少’,这可是皇叔你说的,不要反悔啊。”左慈根本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马上断章取义,抓住刘备这句话大做文章。
刘备这下彻底无语了,这下可给左慈拿住了。他怎么会听不出来左慈这点把戏。只是他也不相信,一个小小的工坊有多大能耐,心想,就由得阿斗去折腾吧,自己平时忙于事业,也没有多少时间管他,就当是补偿他吧。
于是刘备就答应了下来,并让人去调费祎和董允。
“主公,现在将作营有了辅助之人,军事方面,何不也安排有经验的将官辅佐小公子呢。毕竟小公子学业繁重,也不可能天天去训练军队。”诸葛亮适时建言道。
刘备一听,也是啊,这些东西虽然说是给了阿斗负责,可是负责具体事务的都是自己派去的人,结果还不是都抓在自己手上。再派个心腹大将去“帮忙”训练军队,哪里用管你到底是5千兵额还是5万,最终的兵权还不也是抓在自己手上。
这样一想,刘备心里就豁然开朗了。要不怎么说这些争霸天下的人都是老狐狸呢,他马上就明白了诸葛亮说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含义。可怜的刘厚,一个刚大学毕业没多久的毛头小子,哪里明白这些“人杰”们的花花肠子啊,做了为他人作嫁衣的事情还不自知呢。也幸好他是刘备的继承人,有着天然的优势,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军师言之有理,军师认为,由谁辅佐阿斗练兵最合适?”
这次左慈不等他们再议论下去了,马上抢过话头说:
“贫道认为赵云赵子龙将军最合适。”这可也是刘厚点名的人物,临来时千叮嘱万叮咛要左慈争取这位。
刘备心里极度不满,我问军师,你插什么嘴呢?你以为你是天下第一军师啊?
“小公子和子龙最为亲厚,子龙平时也多有指点小公子武艺,两人有师徒情分。更何况子龙曾两次救小公子于危难中,说明子龙是小公子的福星。让子龙去,再适合不过。”
诸葛亮发话了,刘备一般是言听计从的。更何况,赵云干惯了各种保姆、保镖和押运粮草的工作,这次正好专业对口。假如阿斗真要捣鼓出5千兵员来,让他过去带也正好合适,毕竟他有过领兵5000以上的经验。
第一章 筹划拯救大兵关羽
第二卷见龙在田
卦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普施也。
龙(君子)走出了潜伏的状态,开始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广施仁德。比喻君子挣脱了压抑的处境,开始步入社会生活,创造建功立业的条件。
这个阶段的刘厚和这个卦象很相符,逐渐从隐藏、蛰伏的状态走出来,开始建立自己的班底,搭建建功立业的物质条件和人脉基础。
不过这一卷可能有点闷,因为介绍大量技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