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失在星空-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小喇叭来管制造专家系统,恐怕还是有些麻烦,算了,我还是制造一批以LF3为核心的制造专家系统来满足这帮人的要求,跟杨董工厂里的系统一样,这样他们应该没话说,反正LF4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我拆走后,一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跟我提起过。”

即使是LF3,这种十万人工神经元模块的电脑,造起来也不轻松,更不要说辅助系统的安装。制造上,李庄打算改装超精密设备,让大喇叭按照设计图来组装,安装上现在不成问题,智能生产实验室这批人可以用上,设备维护方面,工厂里的技术人员需要培训。

“全自动组装,全自动组装,这需要超精密机械手,这玩意造起来不便宜啊,零件和液压元件上更是麻烦,得找精密加工实验室汤成功聊聊,让他帮我想办法,”李庄想到了加入公司不久的汤成功博士,这个长得不高的家伙水平能拿得出手,在原单位混得好不是偶然。

“未来的千万级智脑能用这种方式组装吗?省得我累死累活的,千万模块级智脑的元器件近一亿个,这可是很恐怖的数字,”李庄一想到正在琢磨中的新智脑设计,头皮就一阵阵发麻。这玩意就算设计完成,自己光制造硬件就得消耗至少一年的时间。

“不行,一定要搞定超精密机械手和超精密组装设备,只有这样我才能偷懒,”李庄终于下定决心,让基础物理实验室和精密加工实验室抽调精干力量开发这两种产品。

大喇叭,哦,是小喇叭制造出来后,六角大楼十六楼热闹了很多,大喇叭的习惯跟小喇叭还是有差别的。

小喇叭最喜欢研究李庄的机器人设计方面的资料和软件,虽然这块李庄的水平不高,但小喇叭还是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造了数十台。李庄隔了一个星期上去时,看着到处乱跑的废物机器人,不由得一阵阵头晕,好说歹说才让小喇叭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改玩其他的东西。

不知怎的,对于小说和电影中描述的智能生命的恐怖,李庄完全没有感觉。他只觉得这两台智脑真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大小喇叭对自己很依赖,仿佛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我漏掉了还是我没有研究全面?”李庄陷入沉思。大小喇叭的设计和制造是他近十年心血的凝聚,算上工作时间和效率,差不多相当于普通人的二十年,投注到上面的心思足以让丽莎妒忌。

智能生命以前从未出现过,市面上没有相关的研究智能生命习性和成长历程的资料。小说和电影,都是市场化的结果,自己吓自己,当不得数。

都没见过的东西,还能分析得头头是道,简直是神经。

第十五章人才培养

李庄的人才策略限制很多,这让张凯十分苦恼。作为总裁的周奇森虽能理解李庄的做法,但也觉得公司的策略需要调整。他这段时间坐在总裁的位置上很舒服,李庄不怎么管事,在让采购部根据他的要求买了一堆的零配件和几台超精密组装设备后,就成天呆在实验室不知道在捣鼓什么。

他和张凯及何修文一起商量,决定还是让李庄改进人才策略。

“要不我们招本科生和研究生自己培养?也可以将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成博士水平,这样内部的联系也加强了,安全性更好,”张凯说。

他想起前段时间李庄不经意的做法。李庄一时良心发现,招了八个学生,定期让他们过来或者自己过去给他们上课。李庄在自己专业领域的水平毋庸置疑,他在技术这一块的经历十分丰富,很清楚的知道各个阶段该学些什么。他的学生们本来底子就很扎实,只是受限于他们那水平不怎么样的老师才显得不够出色。李庄接手后,很快就突飞猛进,在同学中展露出了头角,其中五个还在“挑战杯”和大学生数模竞赛中获奖。学校的领导有些惊讶,后来了解到这一情况,便给实验室发了聘书,想聘李庄作兼职教授。

李庄在威森科技内部的地位比较特殊,李庄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兼智能生产实验主任兼自动化小组组长,智能生产实验室目前是个空架子,只有自动化小组在运行。平时大家见面都是称呼他为“李代表”或者“李组长”,但鉴于实际情况,老员工私下闲聊的时候都称“李总”。大家都很习惯,就算是在实验室内部以技术实力为尊的环境中,只要看看周围的那些高度数字化的设施,就已经知道李庄的水平不亚于七大实验室主任,这些高傲的人才口中的“李总”倒是叫得心甘情愿。

公司一直处于招聘状态中,新员工很多,但保密很严。过来上课的学生不怎么了解内部的情况,只知道很多人都称李庄为“李总”,便跟学校说是李总。要说学校还是不如公司那么能讲人情世故,制度上也差了些,毕竟大学不是牢狱,思想要开放得多。负责起草聘书的秘书想,“李组长”不够气派,还是叫“李总”比较合适,她本来是想问好具体名字的,但领导催得很急,便直接发了过来。

李志森接到总务处办公室转发过来的聘书有些迷惑。他的管线项目组这段时间已经独立成为K市威森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他担任总经理兼法人代表,实验室的管线项目组组长也兼着。

他想,“我这水平,搞搞工程我是很拿手,做教授?还是省省吧。”想想那些老学究的形象,有点怵,便回绝了,说自己水平不够。

H大是名校,自然有身为名校的傲气,拒绝就拒绝吧。大学内部的官僚习气现在是越发的严重,被人拒绝脸上不好看,有些人的嘴巴便不那么干净。这事传出去后,被李庄的几个学生知道,过来学习的时候跟李庄说起,威森科技的人才知道闹了个乌龙。

李庄不想做什么兼职教授,周奇森倒是很有做兼职教授的兴趣。他学历够高,资历也够,和省城几所知名大学关系很好,接受的四五份聘书。他因为工作关系,常去省城,每次抽几个小时出来教教学生,也算满足了他的某种心理需要。

张凯想到这个,觉得关系套关系,师生也是关系。越是在高层次人才领域里面,师生关系越重要。真正的知识分子,一根筋的很多。K市及周边虽然人才济济,但有些不愿回来,有些在特殊部门工作,相对于实验室主力研发人员的超高要求,还是有些吃力。

与其到处挖人,不如自己培养。他觉得这个模式很有可行性,便跟周奇森和何修文商量。两人跟李庄一说,他就琢磨,“对啊,没关系不要紧啊,我们可以创造关系。”

实验室内部开始了大练兵,连周围一些工厂的技术人员都被惊动了。实验室的水平周围企业的员工是知道的,既然愿意开放讲课,这些人哪还不趁机过来学习学习。

这天,李庄还是像往常一样,给自己的几个学生和自动化项目组内部讲课。他瞧见一个畏畏缩缩的身影在窗户边上徘徊,定眼一瞧,这人他认识,是杨董的外甥,周董的儿子周斌,也就是前年年初过来投资时开宾利的那个富二代。

周斌是周董的老来子,他上面还有个哥哥,本身很聪明,也是Z大毕业,还是学自动化出身的。也许是家庭过于富裕,他哥哥很扎实,反倒让他觉得没什么事情可干,成天捣鼓一些好车,人倒不坏。杨董的圈子里面,没有什么很出格的人物。

“李老师,我可以过来听课吗?”周斌的表情很古怪,还带了点自卑。

李庄一时间都觉得自己是否看花了眼,“有没有搞错,一个模样周正、家财万贯、本身也是出自名校的家伙自卑?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周兄弟,你愿意过来听的话,是我的荣幸,老师的称呼不敢当,我们上课的时候你随时都可以过来,”李庄也没细想。

周斌和夏元德关系非常好,而夏元德和李庄是铁哥们,两人还算比较熟,平时就没有太客气。

周斌便找了位置坐了下来,李庄看得出来,他很认真。

上课结束后,周斌跟随众人离去。李庄点了根烟,在那琢磨,到底是怎么回事。

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想想,应该可以归根于人心底都有一些梦想。随即又想到了张凯,张凯也是那种很喜欢理科但知道自己在这方面天赋不怎么样才被迫搞的人事和行政。

是不是人天生的对某些东西感到本能的敬意?

那些大师级人物,虽然有时候也在政治的夹缝中求生存,但在普通人心目中,还是高高在上的神祗,值得膜拜的对象。比如说爱因斯坦,很多花旗国人未必知道总统是谁,但爱因斯坦则是家喻户晓,连大洋彼岸的国内,知名度也是极高,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目标。

在发现自己的培养模式见效很快之后,他好为人师的想法无限制地膨胀起来,不愿意那些有优秀天赋的学生被劣质的教育模式耽误。这几天带着张凯又将省城各个大学跑了一遍,将自动化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做了测试,又发现了一些好苗子,其中一个甚至刚上大一。

他专业而且完美的面试让很多学生都有一种真正名师的感觉,纷纷同意了他的要求。李庄便安排两个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弟子作班长,管理分成计算机和自动化两个专业的小班,每班约三十人。

因为是自学成才,加上对技术的贪婪,李庄的知识面很宽,在计算机和自动化两个领域的造诣都极为精深。这些学生各有擅长,但他总是很很敏锐的发现他们的优缺点,进而为他们设计课程进行弥补或加强。

他口才还凑合,谈到技术经常滔滔不绝,各种典故和技术原理如数家珍。这些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也让他有一种被人认同的满足感。

他很忙,这些学生往这边跑的时间就多,为此他还不得不给一些家境不怎么好的学生补贴车费以免他们回去又啃方便面。

这些学生中,最出色的不是身为研究生的班长。自动化班是一个在读大二的省城一所很普通工学院的学生,叫金国正的,来自陕省,他在自动化方面天赋极高;计算机班有三位比较出色,软件是H大的王程敏,硬件是D大的陈镇,计算机网络是H大的钱林,不是来自本省就是几个邻省,都是大三。

陈镇的性格和李庄最为接近,两人都喜欢捣鼓一些小玩意。这天上完课后,陈镇说不想回去上学,学校普通老师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教授水平还可以,但很少带课。

“你在我这怎么拿文凭?文凭就是敲门砖,这是一定需要的,”深受文凭之苦的李庄让他不要有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他当初不是没想到去知名大公司应聘,就连著名的MS,他也去过,不过没想到MS出名后却忘了当初自己的老董事长盖子同志是怎么创业的。固然有家里的因素,盖子同志要是手上拿不起来,就什么都不需要说了。

实验室各个主管都带了一帮学生,主要是实验室内部的,还有一些是K城几所学院的老师,省城大学的少。

国宝带了三个徒弟,两男一女,女的还是F大毕业的,年轻未婚漂亮,弄得韩清秀很紧张,好在后来没发现国宝有进一步的动向,便也放下心来。国宝这人还是很传统的,自己现在的家庭很美满,工作忙得厉害,不像有些无聊的人,整天记着下半身的性福。

任明美怀孕了,妊娠反应很厉害,成天精力不济。这让李庄有些担心她的工作,不过不愿意阻止。她年纪不小,都三十出头,已经是高龄产妇,再不生,将来想生都难。任明美自己也知道身为基础物理实验室的最高主管,现在公司处于发展前期,时间很宝贵,便托关系找了个以前一起读博的师兄过来代管。这人更牛叉,苏省人,有双博士学位,技术实力是没得说的,就是管理不行,整一个迷糊蛋。他跟国宝还不一样,国宝做事是有条有理,只是琐事上迷糊。好在上面还有任明美看着,李庄暂时不用担心基础物理实验室出什么乱子。

任明美的事情又让李庄想起了丽莎,便给她打了电话。丽莎的身体好得很,基本上没什么反应,大家都说很有可能是个女孩。是男是女,李庄倒无所谓,他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只是很喜欢一大家子,大面和李庄两边家中都是人丁稀少,两人决定多生几个。

“优良基因的传承,可以提高社会的智力水平,哪怕只是一点点,也是一种贡献,”某人想想处在痛苦挣扎的夹心阶层,有点庆幸自己终于赶上了大势。

第十六章张凯和周奇森

李庄回想起这段时间和公司员工的交流,想到了张凯,这人现在越来越神秘。

说起张凯这个人,跟李庄真的有缘,冥冥中似乎有种力量,把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还相处得很好。

王梅那是财务部门,跟实验室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交集比较少,最多是报销、发薪水和奖金之类的。

张凯现在是正式的行政副总裁,跟实验室这些人联系非常密切,也难为了他这个先学物理后读管理的人。人际交往能力那是没得说的,一级棒,但实验室这帮人,都不好糊弄,有时候只是因为忙于研究,懒得理会他。在理工类高级人才扎堆的实验室中,他是个另类。

李庄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他把握得比较好。李庄虽然是个极聪明的人,但偏好太明显;人际交往能力虽不差,但往往重心没放到这个上面,导致全盘考虑能力欠缺。比如说这次沪上招人,李庄只给了他一个大概的范围,研究方向之类的,都没给他提。张凯就为这个愁白了头发,得找针对性的人才啊。乱七八糟的请一堆人回去,最后很有可能没法安排而导致重新流失。

张凯自己很喜欢技术,但他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明显不怎么样,不得不在本科毕业工作两年后转读行政管理研究生。他很羡慕那些智商超高的人,连娶个老婆也找做技术的。这次到实验室来,一方面是觉得薪水很诱人,离老家近,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为了满足自己那个一直深藏在心底的梦想。在技术人员扎堆的地方呆着,他总是觉得很舒服,也不知道为什么。

张凯以自己并不算高深的物理学基础和还算扎实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初步判断出李庄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前沿科学,常规企业型研究只是辅助。毕竟实验室不能一味的只花钱,还得将一些稍微接近现有技术水平的应用型成果卖给企业以换取利润支撑未来的研究经费。

他之所以死皮赖脸地侯在周奇森的门口,固然是周奇森非常出色,但主要原因还是觉得可以从周奇森这里打开突破口,搞定一个,然后关系套关系,再搞定另外一个。

张凯知道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他的位置非常重要,但有些尴尬。充斥在实验室各个部门的高级人才让他有些压力,管理这些人才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李庄没有考虑到的东西,他必须得替李庄考虑到,这样才是合格的人事主管,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人力资源的大管家。

李庄之所以觉得他神秘,是有原因的。这家伙很诙谐,喜欢开玩笑,自己的口风却很紧,做事滴水不漏。威森科技的前途到底怎样,连李庄这个创立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张凯的信心未免过了头,这不是他这种人该做的。

张凯的习惯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已经为众人所知,他这方面没有掩饰,都是很正当的爱好,他喜欢红酒、跑车、山楂、散步和睡觉。

跟他相比,周奇森这人要古怪得多,李庄到现在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这家伙瘦高,长脸,一米八五左右,带着金丝眼镜,一副高知的样子。张凯陪着他走进来,李庄赶紧上前握手寒暄。周奇森有些矜持,言辞犀利,好在李庄喜欢逛大学,见多了专家教授级的人物,并没有介意。

周奇森烟瘾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