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失在星空-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庄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爱迪生的聪明不逊于特斯拉,比可怜的尼古拉活得好。独行侠在现代日益复杂的工程领域,被集体研究所取代,天才们的光辉在理论领域照耀得更多一点。

喇叭家族的设计完成后,他的研究方式重新改为重视理论基础,用理论推导筛选可能性,然后再用智脑模拟,效率不会低于疯狂实验法,他觉得自己的智慧应该用在更精深的理论研究上。

教学生确实可以理顺研究思路,有时学生一个不经意的提问,往往会给李庄带来突破。他是个不错的老师,看走眼的极少,这些年来带出的弟子有三四百,基本上都成为出色人物。

李庄在带徒弟上的水准要远远高于国宝,虽然这位老兄去年因为基因链修补领域的研究拿了NB医学及生理学奖。优生优育项目能在澳洲顺利推开,一大半的功劳要算在国宝身上,他的几个搭档,虽然都是超级高手,但研究的领域和NB奖不搭界。

说来有故事,因为国宝从事多是禁忌研究,市面上能找到他的论文很少,公开的也就六七篇的样子。植物学方面的都是读硕士时写的,基因方面的就写了几篇,虽然有点睛之笔,但套话连篇,只有博士论文得过奖,档次极高。人造ZG大面积推广后,在世界各地出的事故不少。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的专家们考察到澳洲,发现这里很平静,几乎从未出事。人类基因链的修补技术很复杂,堪培拉方面负责和国宝接洽的医师们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不深,手里只有国宝签名的五张技术说明及注意事项。

识货的高手自然有的,卡罗琳医学院过来调查的都是基因领域的专家,很快就确定了孙国宝是整套技术体系的奠基者。

后来的故事很多,管理层不同意把这些耗费巨资的技术公开,但李庄考虑到国宝的心愿和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正面形象,还是让他仔细挑选了技术资料,写成了一部跟医学有关的专著。

正如李庄当年编制电脑安全管理软件一样,国宝也是自己从事行业的顶级专家,他很清楚哪些东西能被医学以外的行业利用到。这本书的名字很朴实,叫《人类基因链修补理论及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也很实用。很多理论创新都意义重大,技术的范围不宽,仅跟医学相关。至于有些理论,要是有人感兴趣,可以顺着这个思路继续研发可用技术,至于要花多少钱,耗费多长时间,这个可以参照《智能环》。

人类基因研究所和WIH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国宝包装好,印制精美的书籍很快送到李庄的面前。

这本书有四百多页,图文并茂,身为NB奖获得者的WIH院长霍夫曼亲自为它作序。李庄翻开作者简介,便开始抑制不住自己的狂笑,直到肚子疼。

国宝憨态可掬的肖像挂在封面折叠页上,下面是作者的英文名PANDA。SUN。李庄看过国宝的博士论文,上面的署名是拼音,“怎么现在玩国际化?玩国际化可以,你总得取个正式一点的英文名吧?”

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李庄拨通了国宝的电话,对于李庄的劝解,国宝理直气壮,“白人的姓氏中垃圾桶、铁匠、水果都可以用,为什么我这个大名鼎鼎的熊猫不能用,其实我挺想用考拉的。”

李庄服了他,不过回头想想没错,主要是他那形象跟名字加起来实在太逗。熊猫是华夏的国宝,考拉是澳洲的国宝,算起来也可以用,只要没人反对,技术上完全有可行性。

国宝的书是第一本专门介绍人体基因链修补理论及技术实现的书,堪称石破天惊。虽然离公司的整体研究已经差得很多,但那是数千人耗费数亿黄金券巨额资金后的整体成就。这本书里的主要理论和技术都是国宝二十来年亲自研发的,即使如此,他仍把书中用到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按照写论文的方式逐一标注,并向相关的同行表示敬意。

这本书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在专业人士眼里并不晦涩,李庄在具体细节上理解有困难,但基本的概念和脉络还是有谱的。

他放下书,觉得找到了处理国宝这类人行为障碍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讲课之前先备好课,然后一口气讲完,再让学生们依次提问,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们中间岔开话题,打乱他们的思维节奏而导致整堂课变成麻花。公司里很多天才研究员都有类似的行为问题,他们与外界的互动,总让公司管理层郁闷。

李庄的方法还不错,双威教育集团最后还是为国宝这些人配了处理现场的助手,让授课的研究员们集中精力放在思考上。

公司的生物仆人系列畅销后,国宝的书销量大增。人造ZG项目的顺利实施,更让他这个挂号的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长的威名日甚。

各大势力推出的跟基因相关的医学项目,以联合技术公司的成就最突出,推出的产品也最多。很多基因药物都应用了国宝在自己书中的理论,社会上的舆论评价极高。

在长达八九年的验证过程中,国宝的理论得到了证实,按照NB奖评选的习惯,加上身为WAS、AAS和RS的院士,他顺利成为去年医学及生理学奖的候选人,并毫无悬念地在十二月拿到了早该属于自己的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这年他47岁。

堪培拉方面第一时间打电话过来祝贺,国宝的母校F大欣喜若狂,京城方面则很郁闷,又是一个外籍人士。国宝的本科直到博士都是在F大完成的,公司里他的校友有近九百人,F大这些年光从澳洲校友会就募集到足够的捐款,办学经费充裕。

相比T大在周奇森一事上的灰头土脸,F大领导很高兴没有国际顶级大学跟他们抢培养孙国宝的功劳。

学校管理层喜极而泣,历经上百年,终于还是堂堂正正地实现了加入NB俱乐部的夙愿。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NB奖的威力确实恐怖,不仅在华夏,连其他国家都如雷贯耳,尤其是是自然科学类的奖项。国宝一得奖,所有跟他相关的老物件全部变成了文物级,华夏的老宅也被K市政府给保护起来,更不要说他那帮还在国内的亲戚们,立马人五人六的。

国宝开年后就没停下过,一直忙东忙西的,快一个月没见人影。李庄以前就跟他见得少,不以为奇,便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做事。

快过春节了,再过一周就是大年三十。今天是李庄最后一堂课,他按照自己的安排开始给学生们上课。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上课,过来听讲的学生总是很多,甚至还有从珀斯几所大学赶来的。每次设备完善的大阶梯教室都满当当地坐了数百人,好像开会一样。

威州这边有春节假期,跟圣诞假期一样,都是一周。李庄讲完课,回答了一些学生的问题,便提前祝他们春节快乐,宣布本学期课程结束。

学生们学着华夏传统给他回礼,然后各自离去。

李庄自顾自地收拾教案,准备离开,突然有个怯生生的声音在跟他说话,“李老师,我有事跟您说,您忙不?”

杭城是李庄的第二个家,他在那边呆了十来年,对周边的口音都非常熟悉,一听就知道声音的主人家不在杭城就在周边,虽然只带了一点点口音。

他抬起头,看见一个文质彬彬的高个青年站在讲台前,有些紧张地望着他。

李庄虽然没有架子,但作为白手起家的数千万人团体的老大,骨子里面的威严气质总是慢慢在形成,这是不以他的意志和习惯为转移的。所谓“居养气,移养体”,就是讲的这种情况,更不要说李庄本身那种近乎修禅的生活方式。

“你是小勇?”李庄有些迟疑,便试着问了一句。他被人叫作“机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好记性。

小勇,李庄的初恋赵琴音的儿子,两人第一次相见还是十八年前,在沪上的那次偶遇。站在面前的青年,依稀还有当年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的影子。

那个疑似“小勇”的青年有些震惊,他跟着李庄上课快两年,见识过李庄的特长,所以从来不敢提问,生怕被认出来。

“我确实是小勇,全名宋文勇,您记性真好,”小勇恭维了一句。

李庄的眼神有些暗淡,他停下收拾桌子的手,迟疑了一下,随即问道:“你家里还好吧?父母身体怎样?”

“托您的福,家里还不错,父母身体都很好,我母亲还托我问候您,”小勇说。

“哈哈,你这个小鬼头,从你穿着打扮和气质来看,现在家里条件不差,但你妈肯定不会托你问候我,”李庄哑然失笑。

小勇吓了一跳,说:“您,是怎么知道的?”

李庄想起以前的故事,都过了二十年,还让他有些长吁短叹。他和赵琴音认识的时候两人都已工作多年,虽只有短短几个月的相处,但彼此相知甚深。赵琴音的家庭如果没有什么变故,那她的心肯定会一如既往,绝对不会托儿子来问候老情人,小勇的话前后矛盾。

李庄收拾好教案,让小勇陪他走走,对长辈的故事很有好奇心的大男孩欣然同意。两人在林荫道上散步,不远处李猛和陈小军带着机器保镖跟着。

小勇说了经过,其实很简单。他第一次和李庄见面时已经快两岁,有点印象,后来有关李庄的报道很常见,自然慢慢记起小时候的事情,但母亲不说,父亲他不敢问,可能也不清楚。

小勇家现在和联合技术公司华夏分支机构有业务关系,过得确实不错。李庄在心理学方面很扎实,不用问也知道,人的细微气质会将心底的秘密暴露无遗。

“你专业方面要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我。这边的事情不要跟你母亲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用乱猜,我和你母亲之间很干净!”

李庄在两人道别的时候特意多说了一句,他发现小勇这孩子想得太多,以致影响自己的学习进度。

杭城和威州往来密切,李庄知道迟早会碰到赵琴音的家人,她丈夫当年作为一个旁系子弟,就已经很富有,更不要说他背后势力庞大的家族。相比风险极高的政治势力,商界势力的应变能力要强。

一晃过了这么多年,人世间的恩怨情仇,在时间长河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庄头,电话,周奇森的,”李猛把手机递过来。

“是我,李庄,怎么样了?可以成行?嗯,那好,让公关部安排,海外调查局配合。”

李庄挂了电话,很高兴地跟李猛和陈小军说,“我们今年回老家过年!”

第十章物是人非

碳基智能生物的想法,跟自己的物质基础有关系。虽然普通人大部分时候都很正常,失控的情况却屡屡发生,这是碳基生物网络的缺点,容易发生变异。

人类社会的框架并不复杂,很容易推断出来,但内部的运行机制却不简单,就算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无法彻底建立完善的标准模型。

既然有技术难题,李庄就不觉得这世上能有万全之策,但相对合理的策略还是能想到的。他想回老家看看,K市政府那边很欢迎,但他的安保问题不是一个小小的地级市政府有能力处理的,需要更高层强力部门的支持。

京城相关部门驻H省的内务,将负责中层安保;驻军将作为外围力量,防范大威力武器;核心层的安保,则由公司内务部和RG团队即机器保镖来解决。

威州到K城机场很容易,李庄当年力推机场建设,除物流和旅游外,最主要的是方便员工回家探亲。借助当年全国大流动的浪潮,区区一个H省K市、S市及周边,竟然能与华夏大部分省区都有相对完善的关系网络。怪不得有理论说,非管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十个人,即一个人通过人际网络找到另外一个人,最多需要中转十次。

周奇森团队大部分人都留下来控制威州的局势,这是李庄十年来首次出远门,意义重大,到底有没有变数,很难说。李庄窝在威州的时候很多人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作为团体的精神领袖,不少人都对他有一种潜意识的依赖。公司重大项目的终裁,九十九人联席会议解决不了的,经常会交到他手上,虽然他未必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基本上都是在支持率较高的选项里挑挑。

这次跟李庄回去的是妹妹李想一家以及同村在公司工作的,交通工具的安排由内务部负责,没有经过总务部交通管理处的手。风险最高的是双威机场飞到K城机场这段空域,沿途岛屿密布,势力复杂。澳洲空军的护航编队最多能送到印尼边境,华夏海军南海舰队会接力,中间的空白则由海外调查局和物流集团保安部联合完成。

这趟家回得不容易,王梅跟李庄开玩笑,说他回去一次,比周奇森坐一年的专机花费都高。

李庄苦笑,他还不想死,所以只得小心点。这次回去的三台专机都是公司从空客集团购买的大型客机,由ASA和WLMS改装,关键部位都敷设了纳米合金装甲和自封闭消防设施。WLAE的大飞机项目只完成了一半,技术方面现在问题不大,就是熟手缺乏影响进度,好在双威教育集团已经开始批量提供新血。

除飞机外,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没打算用K市方面提供的,全部从澳洲这边带过去。MA212机甲也随机组出发,由特制的装甲卡车携带。

李猛带海外调查局的人先回去打前站,看看村里的住宿及安保设施是否够用。K城和双威市往来频繁的飞机为李庄的行动提供了掩护,他带陈小军一家和自己的四个大孩子先乘一架与普通客机外观相同的专机飞到K城机场。

丽莎和父母带八小坐第二天的飞机,这样比较安全,免得出现意外被人一锅端。李想一家上了另外一架飞机,航线上比较顺利,没有意外发生,似乎一切很平和。李庄不敢掉以轻心,他不是来视察的。见过K城议会、市府及法院一帮人后,数百人便浩浩荡荡地出了机场,前往目的地。

孩子们都很兴奋,这是他们出的最远的一次门。K城现在基础建设相当完善,高速公路两边山清水秀,从异国他乡远道而来的孩子们对父亲口中念叨的家乡印象都不错。

双威对老家有些印象,李庄带他回去过两次。小威和小小威当初回去的时候不到两岁,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忘得精光,跟陌生人没有区别。至于心凌,她和八小都在澳洲出生,这是第一次来到K市。

李庄回来的消息一直处于保密状态,普通人不知道他的行踪。K市人现在也算见多识广,但从未见过装备如此精良的车队和数量众多的白人保镖,K市出的大人物能有这个排场和必要的,只有李庄一人,他是生于K市现仍在世的最强实力派人物。

李庄这种焦点人物的消息扩散速度快极,很快网络上就充满了有关李庄和联合技术公司的新闻,全国各地很多记者都纷纷赶来K市。

K城离李庄老家Y县不远,现在有六车道封闭式高速公路修到那边,行动不便的大型车队仅花了一个小时便到达Y县县城。Y县城区扩大了几倍,但由于自动化设备的大量使用,外来人口并不多,这让负责沿途警戒的京城来人大感庆幸。

过了县城,离李庄的老家就大半个小时的路程,车队很快就停在村口新修的停车场上。

“终于到了,”李庄没有立即出去,他坐在车里深吸了一口气,勉强将自己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来自远方的游子,近乡情更怯。

“猛子,这里怎么多了一个停车场,原来的小山呢?”李庄和村长李祥寒暄了几句,便开口问李猛。

他有些不敢相信这里是自己长大的地方,除了大山没法动,原来密集的小山包统统都被移走,低洼地带被填平,所在地域变成了一个面积三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平原,近两百座小别墅散落在上面,更让人无语的是大部分别墅的外形还是公司那边设计的山寨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