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烈明-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献忠将麾下四万军队分为四个营,但其中也只有老营属于他本人的嫡系部队,由自己的四名义子统帅,共有一万五千余人,其余的都是归附于张献忠的大小势力。
鞑子入寇的讯息传到谷城,大明官军军心浮动,洪承畴、孙传庭和熊文灿虽竭力封锁消息,但军中还是很快得知了朝廷将要抽调大军入援京师的消息。
驻扎谷城和张献忠和同样盘踞在不远处房县的罗汝才的心思立刻开始活络起来,彼此间信使不断,同时又暗中派出大批的哨探,深入北直隶和山陕打听李自成以及鞑子与官军交战的信息。打算得到确切消息后,趁官军北上的良机再次竖起反旗。
而李如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再度回到了凤阳。张献忠不甘久居人下,同样他也很清楚李自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一旦再度起兵,向哪个方向扩充和发展势力是个问题,因此,他着眼于未来,派出探子深入南直隶和四川一带,打算为将来起兵做好准备。
而当天,李可望被朱平安一枪砸落马下,回去之后,养了一个月才算恢复元气,这让李如靖对朱平安始终耿耿于怀,因此便主动请缨来到了凤阳,却是正好遇到高墙卫辅兵招人。
李如靖心念一动,便带着两名心腹索性混了进去,打算抽时机报一箭之仇,砍下那官军狗官的人头,拿回去给义兄解气。(未完待续。。)
ps: 厚着脸皮求月票,求推荐哈!
第七十六章 该当何罪
但自从进入到高墙卫的辅兵营中,李如靖便一直被一种奇怪的感觉笼罩着。虽然是辅兵,但每日里的集训却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晴空万里还是刮风下雨,每日清晨一早,五百辅兵便被要求统一在淮河岸边的空地上集合。
有时候一站便是个把时辰,晴天还好说,天气不好的时候,士卒们就叫苦连天。当刚有动作,便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军棍都砸下来。李如靖年纪虽轻,但却行伍多年,很快便发现军官们其实是藏了劲道的。
等到亲眼得见战兵们的训练,辅兵们这才无话可说。
虽然是辅兵,但每月五分银子的月例却一直未曾中断,很多人便是冲着这些银子来的,每天还有两顿货真价实的正餐,这一点虽然比不上战兵的一日三餐,但对于这些流民出身的汉子来说,却是天堂一般的生活。糠麸夹杂着白面的蒸饼,每月还能见到两次荤腥,一入营还新发两套衣衫,天气转冷还有棉袄配发,这样丰衣足食的生活到哪里去找。
李如靖也是苦出身,当然知道这种生活水准对于如今大明百姓的意义所在。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大明境内是这般的生活,恐怕自己的义父从此就要退休养老了。
晚上没事的时候,军官们便各自来到管辖的营寨,虽然依然是高高在上的态度,但至少没有打骂和任意役使士卒,而好似按照手中的一本小册子,换成自己口中的语言。详细讲述行军中的常识和训练中的注意事项,还有便是再三强调军纪。即便是辅兵营。也是有一支五十人的执法队的,这些人刀不离身。就等着军官一声令下,顷刻间便能取人的项上首级。
没多久,李如靖便找机会看到了军官手中那本小册子的封面,名曰《士兵操典》。
李如靖这才发现,他的计划与当初的构想有了巨大的偏差。但再想逃,却是没那么容易了。辅兵十人为一棚,设棚长一名,士卒互相监督,如果一棚中有了逃兵。棚长斩首,其余人等领军棍开革出营。笑话,有了这样的好差事,谁肯离开。于是乎,就连上厕所,辅兵们都是三人成行。
一路上,虽然是白日行军,夜晚扎营,但路上却是平静了许多。流贼三股最大的势力。李自成遁入商洛山中,张献忠和罗汝才摇身一变成了官军,连带着南北直隶的大小盗匪都偃旗息鼓,生怕被官军当做了出头鸟。更何况。朱平安这支官军盔甲鲜明,全副武装,傻子才会打他们的主意。
渐渐进入到北直隶的地面。一路走来,愈发的感受到战争逼近的肃杀感。沿途大大小小的村庄几无一人。遇到的只有大股大股的流民和逃难的百姓。
散出去的探马不断将消息传递回来。清兵兵分两路,一路由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多铎、豪格、阿巴泰辅之由青山口入关;另一路则由贝勒岳托领兵,杜度辅佐,由墙子岭突破。明蓟辽总督吴阿衡率军血战,但监军邓希诏、总兵吴**却临阵脱逃,致使明军大败,吴阿衡战死殉国,清军得以长驱直入,绕过京师,扑向霸州、沧州一线。
崇祯皇帝已经急诏山西总兵王朴、都督签事虎大威、宣化总兵杨国柱等部入援京师。宣大总督卢象昇的父亲于五月去世,按照朝廷惯例和风俗,他是要回乡丁忧的,但崇祯皇帝连发五道诏旨,硬是将其召回到军中,负责统一指挥各路援军作战。但又派遣了高启潜作为监军太监,总领各路军马。
朱平安仔细查阅了探马送回来的消息,加上后世对于这场战役的了解。另外便是阴世纲自京师源源不断发回来的最新消息。可以确定,此次大战,明军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
崇祯皇帝下令山陕、南直隶各地兵马勤王,但真正动起来的,也只有凤阳朱平安一支人马。其他入援京师的只有宣大的山西军队以及辽镇的关宁军。其中宣大兵马三万,分属各部。关宁军四万,却被监军太监高启潜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如此一来,勤王大军首先便面临着一个指挥不畅的问题。
督师卢象昇最多只能指挥三万军队,而监军高启潜却控制着装备最为精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四万关宁军。这样一来,面对着将近十万的满清大军,从力量上来说便已落了下风。
满清的两路大军就像两只铁拳,一左一右。而明军的两大部队,却是各怀心思,互不统属,战力高下,一眼便知。
况且,如今朝局大乱,已经改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主张先全力剿灭流寇的残余,想办法于满清议和,换取暂时的和平。对于与满清作战,纯粹是心不在焉。而崇祯皇帝对他的建议,因为对流贼作战的顺利而变得愈发深信不疑。
如今京城中已出现沸沸扬扬的留言。说杨嗣昌为与清军议和,已然和高启潜等人合谋,派遣了以占卜为生的瞎子周元忠与满清秘密接触,并且下达了“不可浪战”的命令。消息一出,京中百姓和士林举座皆惊,但没有真凭实据,目前来说,谁也不敢指摘杨嗣昌和高启潜的不是,因为崇祯就是他们身后的靠山,说也不想因此而白白丢掉了性命。
目前的最新消息是,朝廷又派出内阁首辅刘宇亮为督查,前往军中抚慰勤王各部。如此一来,军中的形势更加混乱不堪。
如今已是十月末,清军一路势如破竹,涿州、通州据说已经失守,而清军的兵锋已经逼近高阳一线,只要攻克了高阳,清军便可以立刻杀进河间府和真定府区域。
宣大军队目前驻扎在真定府,卢象昇业已赶回军中,但听说他此次进京面圣并不顺利。阴世纲送来的消息让朱平安有些意外,居然将一些隐秘的事情也给挖了出来,听说这还是得益于木语菱的帮忙,借助于其父亲木老先生和长公主朱媺娖,才弄到了这些珍贵的情报。
卢象昇的奏对还算中规中矩,崇祯皇帝也表达了对其的信任,兵赐予尚方宝剑,总督各路人马保卫京师。注意,崇祯皇帝的口中所言是保卫京师,并不包括京师以外的地区,当然也不包括与清军主力进行决战。卢象昇不是傻子,显然体会到了这一点,于是便在之后的与杨嗣昌的会面中闹得很不愉快。
外人只知二人不欢而散,并不知道两人是为了何事而争吵,但朱平安分析之后,便可以断定,“不可浪战”,绝对是崇祯皇帝与杨嗣昌、高启潜等人早就计议已定的事情。卢象昇一定是为了这件事情才和杨嗣昌闹翻了脸。
所以,接下来的仗,不好打啊!
十一初的时候,朱平安所部抵达真定府晋县,而卢象昇的大军也已从真定出发,恰好在晋县扎营,朱平安所部马上向卢象昇靠拢。
两千人的部队,出现在卢象昇大营五里之外的时候,便有巡哨拦住了去路,并立刻通知卢象昇。
在两队巡哨的带领下,朱平安所部缓缓向卢象昇靠近。
两队巡哨不过两百人,衣甲破旧不堪,士卒身材精瘦,但收却始终按在腰间的佩刀上,即使是验看了岳锦峰提供的兵部调令以及中都凤阳出具的公文。浑浊的眼神不时透出精光,在朱平安麾下士卒的身上扫来扫去。
距离答应二里的地方,传令兵疾驰而至,传达卢象昇命令,令朱平安所部就地扎营。并请朱平安至大营叙话。
朱平安领命之后,便立刻令麾下各部扎营,一切调度有序,不过半个时辰,营寨的轮廓便显现出来,两队巡哨士卒的眼中透出诧异的神色。
之后,朱平安才随传令兵向卢象昇的中军大营而去。
可刚刚到了营寨附近,忽然间却金鼓大作。中军大营旁边的一座两千余人的营寨顿时混乱起来。人喊马嘶,乱作一团,却是拔营起寨的架势,而其他营寨却是纹丝不动。只有大批的士卒好奇的向这边观望,显然是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朱平安本想问传令兵,但一看到他茫然的神色,便料想他也不知情,只得作罢。
不多时,那座营寨的士卒,便收拾好了行装,开始整队出营,看方向,应该是向西而去。
此时,中军大营一阵马蹄声,士卒们纷纷让道两边,流出一条通道,几十匹战马风一般的疾驰过来。
为首一员大将,身着锁子甲,并未戴头盔,额头处还绑缚着一根白色孝带,年纪不过四十岁左右,颧骨高耸,下巴上的胡须也是残参差不齐,两样满是血丝。
而他身后一人却是朱平安的老相识,前一阵子到潜入凤阳,送毕懋康火铳图样的杨廷麟。
朱平安翻身下马,站到路旁,身后的王金发和张二狗等亲兵也都下了吗,整整齐齐的排在朱平安的身后。
那员大将来到近前,猛然勒住马缰,看看朱平安,用嘶哑的嗓音问道:“可是中都朱指挥佥事?”
朱平安心知这必定是督师卢象昇,便行了个军礼,“下官中都留守司指挥佥事朱平安率所部向卢督师报到!”
“报到?”卢象昇嘴角一挑,显然被这个字眼搞得一愣神,想了想,明白了这字眼的一丝,这才点点头,“朱将军一路辛苦,且稍待片刻,代本官处理完眼前这桩事情再来叙话!”
说着打马扬鞭,追上那准备拔营西去的人马,冲着为首的大将怒吼道:“王朴,未得军令便私自拔营,你该当何罪!”(未完待续。。)
第七十七章 狙杀王朴
卢象昇的这声怒吼,终于使得混乱的军营消停下来,卢象昇虽治军严厉,却始终与士卒同甘共苦,在军中威望颇高,准备起兵拔营的这部士卒看到卢象昇,顿时没了主意,扛着兵甲器械,不由得面面相觑,全都耷拉下脑袋,不知如何回话。
“王朴在哪里,出来答话!”卢象昇手扶剑柄,大声喝道。
士卒分开道路,一员白面铁甲大将这才在亲兵的护卫下,纵马慢慢赶至阵前。
“王朴,大敌当前,你却要撤兵西归,究竟意欲何为!”
山西大同总兵王朴三十余岁的年纪,与卢象昇以及其身后侍立的虎大威、杨国柱等将领不同,脸上却是没有任何风霜的痕迹,白净的面庞,一部短须,乍一看便像是个文官,只是身上的一尘不染的铁甲才增添了一些英武的气质。
“督帅大人何出此言,王朴虽不才,但也知道临阵脱逃的罪名是万万担当不起的!”王朴边说便从身后亲兵的手中拿过一份纸卷。“这是兵部的檄文,不止送到了督帅的大帐中,也送到了下官的手中!”
“山西塘报,鞑子西趋山西,太原危急!兵部命督帅立刻驰援,督帅为何不遵令执行。如果督帅不肯回师救援山西,本官身为大同总兵,却有守土之责,更何况兵部已经下发文书,命我等回援。请问督帅,本官何错之有?”
王朴的声音很大,说完这番话之后,还将手中的文书向四周遍示诸军。接着便冷眼看着卢象昇。前几日,卢象昇刚刚被崇祯帝下旨斥责作战不力。未能缓解清兵的攻势,已经诏命收回其兵部尚书衔和尚方宝剑。此刻的卢象昇身上也仅仅有一个督师的名号,对于王朴来说,着实没什么好怕的。更何况,还有兵部杨嗣昌亲笔签发的文书在手,卢象昇有资格抗命吗?
卢象昇的一张脸瞬间铁青。而他身后不远处的朱平安则听了个清清楚楚。阴世纲传来的消息再度得到了验证,卢象昇与杨嗣昌、高启潜之间的分歧甚大,杨嗣昌等人为了能使自己的方略得到执行,不惜对卢象昇多方掣肘,先是以高启潜为监军。夺走了关宁军的指挥权,再以刘宇亮为督察,再度对卢象昇加以控制。
眼前的大同兵马临阵撤退,看来便是杨嗣昌精心炮制的第三步棋。
众所周知,清军南下,其主力一直在北直隶肆虐,对于城高墙厚,重兵云集的京师,他们不会傻到豁出去用满嘴牙齿去啃这块硬骨头。他们的目标则是防守空虚的南直隶或者山东。这一点,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
所谓清军西趋山西,兵临太原之类的消息。不过是清军以小股游骑骚扰西线的疑兵之计。
满清的可以动员的总兵力如今不过十余万,此次入寇的力量便达到十万之众。留守的兵力除了要守卫本土,还要防备蒙古未曾归附的部落,以及刚刚被逼签订城下之盟且一直想要再度回归大明属下的朝鲜。哪里来的余力同时三线作战。
王朴身为一镇总兵,竟然连这些常识都忽略了。这就说明,杨嗣昌就是要以他为棋子。削弱卢象昇手中的兵力,避免卢象昇与清军展开决战。好为他的议和之举扫清障碍、之后又可以以作战不力的罪名,一举铲除卢象昇这个不肯听命的重臣。
朱平安不动声色的挥挥手,王金发心领神会的凑过来。“命令岳锦峰,辅兵营继续搭建营寨,其余诸营全体出动,阻断大同所部的归路,如果他们胆敢硬闯,先做掉几个不怕死的,以儆效尤!”
王金发一犹豫,“大爷,我军新至,又没得到督师大人的首肯,这么做会不会……!”
朱平安的嘴角挤出一丝阴冷的笑容,“放手去做,我自有分寸!”
“明白!”王金发不敢再劝,调转马头回营送信。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战友。用这句话来形容真正历史中的卢象昇,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白色的孝带随风摇摆,不时轻轻拂过卢象昇刀凿斧刻一般棱角分明的脸庞。
五月中,老父病故,身为人子的他只是匆匆赶回去见了最后一面,就被朝廷的连续五道诏旨给召回到军中,接着便是面对着无法收拾的局面。一面是鞑子主力肆虐北直隶平原,一面却是朝廷各方的多方掣肘,林林总总,将卢象昇拖得疲惫不堪。在北直隶转战两月,士卒疲惫不堪,粮饷补给都成了一纸空文,虎大威和杨国柱两镇总兵倒是没说什么,大明军中历来便是如此。可这王朴却是在卢象昇面前抱怨了多次。
如今一得到兵部的公文,王朴立刻便如同得到了圣旨一般,连个招呼都没打,便要率领麾下八千部队返回山西。卢象昇麾下虽有三万大军,但其实能战之兵不过一万六千,王朴的大同士卒便占了将近一半有余,如今他这一撤,接下来的仗还怎么打?
卢象昇犹豫之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