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清]清蒸大排档-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我来。”好看的唇角带出笑意,郑克爽说道,接着率先走入其中的苍龙石门,陈近南见白衣男子背影也不犹豫连忙带着众人跟了上去。

    事情果然不出郑克爽所料,进入石门后真是一个参照北斗七星之形布天下的阵法。

    名曰“沙陀七锤”按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瑶光星、天枢星的方位站定,将敌人围在阵中,四面八方有飞箭射来,全是一箭化七,连绵不绝,产生的雄浑内力使敌人感到运转不灵,时间一长就可困死敌手。

    此阵暗含天地环宇的生息相克之学,虚实倒置,无本无未,有暗合东宫苍龙中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实在难测难防。

    郑克爽前方走着,俊美绝伦的脸上神色淡定从容,修长如玉的手暗暗打了个法绝,也不见什么动作,豁然间众人只觉眼前一亮,原先阴暗消失,出现在眼前的是两边平排放置共几十多个该是装载奇珍异宝的箱。

    贴墙有十几个兵器架,放满各种兵器,在夜明珠的照射下闪着宝光,显然皆是削铁如泥的宝物。

    这这正是他们找寻的大清宝藏!

    十几日后清晨,推开船舱窗子向外张望,只见白茫茫地,满海都是浮冰,冰上积了白雪,远远已经能望到台湾陆地。

    大清的宝藏正在大船上,只运了一小半,因为避免惊动罗刹国的官兵,其余的只有等苏荃神龙教的人陆陆续续的运到台湾。

    郑克爽站在船头眺望远方,一阵冷风夹着雪花打在他如玉的肌肤上,他却是丝毫不觉寒冷。

    清冷的眸子望着北方,那正是大清紫禁城的方向,看来小皇帝已经决定对付三藩了。

    “玄烨,下次再见,就是在战场上了。”

    白衣男子好看的唇角勾起,声音轻柔,犹如情人呢喃,消散在了凤雪之中。

    中年书生走出船舱时,就看到郑克爽立在船头,其时铅云满天,星月无光,大雪仍下个不止,寒风吹动他白色衣摆画出美丽弧度,竟是仿佛融进了这银白的世界中。

    陈近南静静看着白衣男子背影,眼眸中难掩一丝情意。

    作者有话要说:5000字,对不起啦!最近公司的事情太多了!我接下来每章4000字以上,赔礼道歉!
第90章 局势巨变
    云南一小镇;韦小宝和陶红英寻找郑克爽时却遇到了九难和阿珂,陶红英是先朝宫中的宫女;一直服侍长公主,突然乍逢故主,自是满心激动;早已忘记了原先的目的。

    韦小宝无法只好跟着三人,当看到阿珂的绝美样貌时,心中郁闷一扫而空,心想着虽没有大美人师傅好看;可是这小美人也不差。

    回到客店宿歇。陶红英和九难住在一房,事隔二十多年;今晚竟得再和故主同室而卧喜不自胜;这晚哪里能再睡得著?

    陶红英当下简述她在宫中的经历以及这次的目的和八部《四十二章经》的来历;九难默默的听完,沉吟半晌,最终决定跟随韦小宝去寻找郑克爽,比起这八部经书她更希望见一见这个年轻有为的延平郡王。

    而小宝心中已是高兴不已,一方面可以快些找到大美人师傅,另一方面日日有小美人阿珂相伴也是快活的紧。

    在得知九难是阿珂的师父,韦小宝对她照顾自是周到,深得九难喜爱。

    九难十五岁前长于深宫,自幼给宫女太监服侍惯了,身遭国变之后流落江湖,日常起居饮食自是大不相同。

    韦小宝做惯太监,又是尽心竭力的讨好,意令她重享旧日做公主之乐。

    九难尼出家修行,于昔时豪华,自早不放在心上,但每个人幼时如何过日子,一生深印脑中,再也磨灭不掉,她不求再做公主,韦小宝却服侍得她犹如公主一般,自感愉悦。

    韦小宝一有机会就调戏阿珂,使得阿珂十分不喜,只可惜九难故意处处维护小宝,她也只能忍气吞声。

    几人打打闹闹终于到了天地会云南分舵玄水堂,却是得知郑克爽已经找到宝藏,已经回到台湾时,眼看着金灿灿的金子就这么飞走了,韦小心中宝不由一阵疼痛,哪还犹豫当即带着九难三人前往台湾。

    ——————

    一六七一年,六月,初夏

    高坡上,设一高台,郑克爽端坐在中央。

    阳光下,男子端坐不动,神色安详,清冷的眼神深邃,金丝交织的郡王官袍,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光彩耀目。

    此刻郑克爽已经继承了延平郡王王位,他的左右是仪态肃然的大将,各个身披精良的甲胄,排列成二排,一股锐气隐隐逼人而来。

    身边站着的,正是是一身铠甲的陈近南、冯锡范和施琅三人。

    施琅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很有才干,对于统领水师极有经验。因受到郑氏后人的排挤而降清,后又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军渡海统一台湾。

    对于这个“背郑降清”的施琅,郑克爽自然不会埋没,早已将他封为水师都统,而今日的目的也是来检阅水师作战。

    “开始吧。”随即在郑克爽示意下,施琅发出命令,演练开始。

    对阵的,共有两方阵营。

    这两方阵营,每一方,各有两营士卒,五百人左右。

    一千人对阵,除一营在基地驻守外,都参与进演练中来。

    河道本是平静,在演练开始后,两方船只纷纷有秩序的拼杀起来,只走过了一会,就陷入纷乱中,看似混乱,郑克爽在高坡观战,不一会儿便从中看出了门道来。

    因只是演练,双方士卒所用武器,都是木刀,刃处涂有染料。

    而其中,更引人瞩目的是几对士卒腰间别着的火枪,这正是汤若望一行人不久研制出来的,刚刚运用到水师的几个小队中。

    火枪中也是装的也是有染料的弹药,同木剑一样一旦命中目标,便会留下痕迹。

    双方你争我夺,‘互有生死’,看着下方战斗激烈、进退有度的两个阵营,郑克爽不由暗暗点头,施琅的确有才能,让他做水师一师都统,却是名副其实。

    “水师统算起来,共多少士卒?”演练结束后,郑克爽问着。

    施琅见男子并无不满之意,心下略安,恭敬答道:“回王爷,招兵之后,水师共有三万五千人。”

    台湾水师被分为三个师,施琅第一都统率一万五千士卒,其余两个都统分别为一万。

    在郑克爽的计划中,只要有三万精良的水军,就可自上游而下,趁着混乱局面,掠夺福建、广州、浙江和江苏四省,到时便可一举统一江南一带。

    “三万五千?目前来说已经够了。”郑克爽点点头,说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台湾水军各个青壮且习水性,不是清朝那些水师可比拟的。”

    “施琅,你训练的不错。”

    “谢王爷夸奖。”施琅闻言,心中一喜,连忙答道。

    “你继续在此操练吧,火枪营刚刚成立切勿怠慢。”郑克爽对着施琅含笑点头,而后站起身对着身后两人吩咐道:“走吧,我们是时候去练武场了。”

    说罢,领着众人离开了高台。

    检阅水师之后,自然是当郑克爽前往练武场地前,陈近南已命人准备好众人住处,又吩咐人在场地内备好茶点,以供郑克爽食用,这才陪着他向空地行去。

    练武场所在基地,占用的是城外的大片荒地,在原有基础上”更是扩建三倍,平日纵是不出去实战训练,在营地内出操演练,地方也是足够。

    营*有五军,一个师也就一万来人,一个军两三个师,正常情况下也就四五万人,而在这短短半年内,五个师加起来已经到达了十万,并且仍有继续扩张的趋势。

    训练新兵,将领是关键,新兵最容易被洗脑,任何任命其它人练新兵,都可能为人嫁衣。

    因此在招兵之前,这些台湾的新兵都是由郑克爽亲自训练,待到宝藏运回台湾后这才大举招兵。

    天地会前五房莲花堂香主蔡德忠、洪顺堂香主方大洪、家后堂香主马超兴、参太堂香主胡德第、宏化堂香主李式开,这五人都是跟随郑成功的老人。

    郑克爽扩军之后直接将天机会的前五房融入到了军队中,更是任命他们五人为将领,统领三军,其余二军则是郑克爽亲自提拔的两位年轻心腹,而陈近南和冯锡范则成为了军师。

    由于新加入了新军和天地会的一帮江湖人,练兵伊始却是学习站队列队,左转右转,齐步行进跑步,从最简单的的内容开始。

    可这队列一开始,便是惨不忍睹,大批的人,连左右都分不清楚。

    这时,老营的好处就体现出了,有着老将领的带领和指导,大批棍棒鞭子上去,又打又骂,维持着他们训练,不到半个月后,基本上队列便完成了。

    紧接着就是更加密集的训练。

    列队、长跑、学会听从鼓声和旗号,并且又要练习着基本的武术。

    一个月后,一切终于上了轨道,军再无异声,一切听令从事。

    刚开始时天地会的江湖中人根本无法适应军队中的生活,可是到后来因为他们各个武功高强,反而更好更快的完成了指标,经过半年的磨合之后,连带着整个军营的武艺都有所提高。

    “参见王爷。”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等几将,见到郑克爽到来后连忙上前行礼。

    郑克爽对几人点点头,几人便自觉地站到了男子身后。

    几位大将肃立,仪态庄重,更衬托着郑克爽的威严和肃穆,清冷的眸子带着难掩的威势,一一扫过众将,许久后,满意一笑吩咐道:“阅兵!”

    “阅兵!”命令一出,顿时擂鼓之声咚咚响起,紧接着便有士兵挥舞着旗帜发出号令。

    “前进!”一声号令,就见远处,一个个方阵开始前行,士卒们各个目不斜视,按着整齐稳重的步伐前进,军容严整,丝毫不乱。

    这数月军队训练,郑克爽的权威更加深入人心,而这时他亲自前来阅兵更是激发出了将士们强烈的热情。

    蔡德忠、方大洪等几人也是以着空前热情操练着兵,训练极其严酷,军中列队齐肃,早已深入到各人骨髓中去。

    这样长久下来,这些将士们身上便渐渐显现出了一股战场的肃杀之气。

    台上几人凝看着下面,即使是冷静的陈近南也掩盖不住露出了震惊、兴奋的神色。

    只见台下士兵各个脚步划一,方阵每阵五百人共二十个方阵,一万士兵,整齐而立,竟是感觉到排山倒海一样。

    眼前这一卫卫锵锵抽刀,高台下整齐排列而去,一片明晃晃的寒光刺得人眼睛似要突出。

    各大将见着,也都是以喜悦的目光不断打量,心潮澎湃难以自已,就这时,竟是谁也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鼓乐声中,脚步哗哔,一个又一个方阵不断跨过,看着这些方阵,郑克爽也是心中满意,这自一月到六月,总共半年,这兵终于练成了。

    “礼毕!”等后一个方阵到达了目的地,一片锵锵兵器还鞘的声音。

    这时,高台远处到近,整整二十个方阵,一万将士,排列高台起,一齐伏身拜下,高喊:“王爷千岁,大军必胜,必胜!”

    一万人,齐声高喊,其声音如雷霆一样炸响,几乎刺破云宵。

    甚至使得大将们都脸色发白,郑克爽受这万兵朝拜,当最后一个“必胜”语毕,声音在空中回荡时,清冷的眸子也不由眯了起来。

    只见眼前泛起紫光,只见万兵凝聚的红气,渐渐的渗出了紫色,这紫气一产生,就不断繁衍扩大,只是几息时间,整个云气就整整扩大了数倍,紧接着云气开始沸腾翻涌,慢慢的从翻腾的紫气中凝聚出一个似蛟非蛟,额顶双角的巨蟒出来。

    郑克爽好看的唇角不由勾起微笑弧度,俊美绝伦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个颠倒众生的笑容,此刻,他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台湾以及天地会,也终于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

    同年四月尚、耿两藩被康熙小皇帝下令撤藩,知道这个消息后吴三桂不由大骇,但是姜毕竟是老的辣,吴三桂深知计划被打断便决定提出同样的请求,以试探朝廷的意向。

    吴三桂的疏请,立刻引起朝廷的争论,原先众人同意撤二藩,是打着削弱分化的目的。

    可吴三桂自主撤藩,三藩同时被撤,难免一起兵变。

    如此一来朝廷会议撤藩时,大部分官员,因慑于吴三桂等的声势,主张妥协,维持原状。

    只有以兵部尚书明珠为首的少数官员则主张借机下令撤藩。

    而此时18岁的玄烨,站在太和殿中言道:";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于是,康熙帝力排众议,下令撤藩!

    六月,康熙帝派侍郎折尔肯往云南、尚书梁清标往广东、侍郎陈一炳往福建宣布撤藩令。

    此令一下,吴三桂愕然,他没想到小皇帝竟有这样的胆识,冷笑一声联合尚可喜、耿精忠两人举旗反清。

    这正是爆发前的沉默,内含无数汹涌波涛,在七月之时,这个看似平静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91章 破土而出的情感
    同年七月;吴三桂扣留了钦差大臣折尔肯;并且杀死了巡抚朱国治,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部下“蓄发,易衣冠”,起兵云南。

    吴军很快,由云南;出贵州;略湖南,攻四川;康熙小皇帝虽有所准备可仍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双方交战,然兵马实力相差悬殊;清军虽是训练有素,但比起云南的精锐之师确实相差甚远。

    一个照面高下立判,短短时间内,四川清军已经是被打的几无还手之力。

    相交于尸积如山,鲜血与硝烟的弥漫的战场中,此刻的台湾却是晴空万里,一片祥和。

    而此刻,延平郡王王府却迎来了一个白衣尼姑,这尼姑虽年逾四旬,相貌仍是极美,正是阿珂的师父九难,也是大明的长平公主。

    书房内,郑克爽一身白色锦袍,穿着正是明朝王公的冠戴,更衬得男子身姿提拔、丰神如玉。

    九难已不见故国衣冠多年,见了他的服色,又是欢喜,又是感慨,默默打量竟是一时无言。

    站在她身后的三人见到郑克爽也均是神色不一,陶红英一脸感慨模样;阿珂既幸喜又吃惊,觉触到男子清冷的目光,绝美的脸上一红,不由低下了头。

    至于韦小宝,分别一年后再见到大美人师傅则是真心的喜悦,俊俏小脸满满笑容,只是在男子淡淡的目光下,立刻如见了猫的老鼠,静静呆在一旁不敢出声。

    郑克爽看了眼四人,大概也才出了原因,看来是韦小宝被陶红英掳去,随后与九难师徒相遇,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