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子归来-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湛安就当姜言年是在夸自己,说道:“若是事情发展顺利,三皇子的威望也能提高。”

    姜言年急了,说道:“不不不,不能把他扯进来。现在京城里的局势太复杂了,李绍锦那小子吃瘪,我听说连他养的一部分私兵都被揪出来了,但偏偏皇帝对他只是小惩大诫,让他闭门思过,其他事情一笔勾销!那柳元亨闲赋在家,他儿子柳文华倒是当了个京城的小官,有他老爹的门人在后头出谋划策,如今是节节高升。前阵子京城还传来消息,说皇帝有意给李绍锦封王。”

    “封王?皇帝是疯了么?”郭湛安冷笑一声,说道,“李绍锦都养起了私兵,就等着哪一天振臂一呼,直接冲进皇宫夺权了!他现在还给李绍锦封王,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么!”

    姜言年也是甚为不屑,他们两个从小和李绍钧一起长大,没少亲眼目睹皇帝李崇浩是如何偏爱李绍锦,打压李绍钧的。如今书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姜言年非但没有责怪郭湛安对皇帝不敬,反而接着说道:“他还能有什么办法?李绍锦私兵那件事不知道被谁捅出去了,现在朝廷上拥护三皇子的呼声越来越高,前些日子立储的事情又被拿出来重提了。皇帝现在就是要打压三皇子,偏偏其他儿子都还小,只能把自己那不成器的四儿子拉出来和三儿子打擂台。”

    郭湛安叹了口气,说道:“皇帝的态度的确重要,不能让李绍锦先封王。一个排行老四的庶子越过前面的嫡子先封王,恐怕有一大批人要倒戈相向了。”

    姜言年也愁这件事:“可惜你我都人微言轻,在朝廷上说不上话。我家你也是知道的,夹着尾巴做人,不给三皇子添麻烦就行了,也只能在清流中帮他说说话而已。”

    郭湛安安慰他道:“这也足够了,世家的力量不容小觑,若是他们支持三皇子,皇帝肯定是要再三斟酌的。倒是你,这次通商这件事上,军队那边要你多多帮忙,千万不要有军痞趁机敲诈勒索,坏了我们的大事。”

    姜言年一挑眉,说道:“自然,你信中所写的那个百夫长,我已经让人去调查了,过两天就给你消息。”

    两个人又商讨了些细节,姜言年这才告辞。

    等姜言年走了,霍玉才捧着碗进来,笑嘻嘻地说道:“哥哥辛苦了,厨房刚煮好的老鸭煲,特地舀了碗给哥哥先送来喝,暖暖胃。”

    郭湛安将手中的公务放下,绕过书桌走到霍玉面前,笑着捏了捏他的脸颊,问道:“怎么刚才不送来?也不出来招待一下客人。”

    霍玉皱了皱鼻子,说道:“才不要出来呢,那个姜公子见到我就打趣我,我才不给他喝老鸭煲。”

    郭湛安哈哈大笑:“我什么时候短了你管家的银两了么?连一碗老鸭汤都不愿给姜言年喝,他知道了恐怕又要打趣你了。”

    霍玉忙说道:“哥哥不告诉他就好了。来,哥哥,趁热喝了吧。”

    郭湛安领着霍玉坐下,才发现碗里还有一个鸭腿,肉已经煮的酥烂,松松地贴着骨头,一口咬下去,里头的汁水迸发在口舌当中,着实鲜美。

    他心中一暖,知道霍玉是挂念自己,又担心帮不上什么忙,便亲自打理自己起居饮食。郭湛安又想到这几个月来,虽说贾欢是郭府的大总管,但霍玉在当中出了不少力,和贾欢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这才把郭府整治得和一个铁桶似的。

    又喝了两口汤,见霍玉一直看着自己,郭湛安便放下汤匙,揶揄道:“都说妻闲夫祸少,咱们这个郭夫人着实是不错。”

    霍玉脸一红,说道:“什么郭夫人,哥哥别开玩笑了,我是男人,当不了夫人的。”

    郭湛安继续逗他:“你是郭夫人?我说了你是郭夫人了么?这么快就把自己当成郭夫人看了,咱们圆房了没有?”

    霍玉急了:“哥哥!”

    郭湛安应了一声:“在呢,喊我做什么?”

    霍玉只觉得自己整张脸都跟烧起来了一样,低着头说道:“哥哥,外头还有人呢,小声些吧。”

    郭湛安笑着把他搂进怀里,在他耳朵上咬了一口:“好,等晚上四下无人的时候,我再说好不好?倒是你,我不在的两天里功课补完了么?要是我等会检查发现没补完,你可就要按照我们当初说好的做,嗯?”

    霍玉这才想起来这事,连忙挣脱郭湛安的怀抱,说道:“快了快了,就差一点了,我现在就去补起来。”

    郭湛安见他落荒而逃的背影,也不阻拦,只等着晚上好好“惩罚”霍玉一番。

    不提二人之间的柔情蜜意,十天后,郭湛安因脱不开身,让福全与酒楼的一行人一起去了哨站。

    宁古汉早早领着十个人躲在一旁,见有商队来了,这才独自现身。

    他不愿靠近哨站,毕竟哨站里那些士兵明晃晃的武器在他看来是不小的威胁。福全跟着郭湛安久了,办事还算机灵,干脆和酒楼老板一商议,就把双方做生意的地方往前挪了些,既不在哨站旁边,又是那些士兵能够及时赶到的范围。

    宁古汉这边准备了不少东西,除了牛皮以外,牛角、牛骨酒,以及塔鞑人自己做的小物件都有。

    因为有姜言年的提前交代,酒楼掌柜也不怎么讨价还价,见这些东西的确是上等货色,便爽快地把自己这边准备好的东西与宁古汉做了交换。

    通商的第一笔生意很快就结束了,宁古汉带着大约十天左右的食物以及其他过冬的物品离开,而酒楼掌柜这边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经过哨站士兵盘查后,连夜赶回许州向郭湛安交代。

    十天一次的通商又进行了两次,许州其他商人听到了风声,也准备了不少货物跟着酒楼掌柜一并去哨站和塔鞑人交易。

    对此,郭湛安并没有阻止,只是让酒楼老板注意其他商人准备的货物质量,免得伤了自己这一方的信誉,影响到他之后的计划。

    临近除夕,郭湛安觉得时机成熟,便主动去找谢秉,略去自己和宁古汉的约定,只是将有商人与塔鞑人做生意的事情说了,又说道:“虽然塔鞑与本朝征战多年,本不应该和塔鞑做生意。但塔鞑内部部落林立,我们大可借此机会分化塔鞑,让一部分塔鞑不得不依靠我们提供的货物,把他们的命拿捏在我们手里。”

    谢秉做事古板,自然是不同意的:“塔鞑与我们是世仇,绝对不能让他们从我们这边拿到任何好处!依我看,这些商人已经算是变相的通敌,必须严惩!”

    郭湛安早就料到这一点,抛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塔鞑与我们做生意,那是因为他们过不下去了。如果我们禁止商人与他们交易,这些塔鞑人就会侵扰掠夺边境的百姓。西北的局势已经和紧张了,这五年来贪墨的军饷还未追回,西北的军队装备补给根本不足以支撑和塔鞑开战,眼下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谢秉说不过他,又要给自己寻个面子,便甚为不满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让塔鞑的奸细趁机混在里头就好。”

    郭湛安又说道:“塔鞑那边的矿石是制作兵器最好的原料,可惜我们始终没有办法大量开采。如果大人将此事上报给陛下,陛下又能够下旨让我们与塔鞑人通商,就会有更多商人参与到其中。到时候,那些塔鞑人已经习惯用他们觉得稀疏平常的东西来与我们交换食物、衣服、牲畜等等,那矿石也就不在话下了。”

    这么一番话,谢秉不得不心动。只是,他还是有些顾略:“但若是陛下怪罪下来,那该怎么办?”

    郭湛安会意,说道:“大人放心,若是陛下怪罪下来,那就是我监管不力,竟然让那些商人与塔鞑人做生意。大人日理万机,如此信任与我,我却有负所托,实在是令人汗颜。”

    谢秉得了郭湛安的保证,这才放心,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上书一封折子给陛下吧。”

    谢秉一想到若是这件事办妥了,他在史书上也能留下重重一笔,竟然忘了去追究郭湛安为何会把这好事拱手相让,甚至还主动承担所有责任。

    郭湛安计划的第一步,已经达成了。
第76章 人选
    谢秉的折子送到了金銮殿上,果然引发了大片的争论。

    保守的大臣说什么都不同意与塔鞑人做生意,咬死了这是颠覆江山社稷的阴谋,甚至怀疑谢秉已经被塔鞑人收买,此举是塔鞑人授意,刻意为之。

    另外一些眼界开阔的大臣,则引经据典,例证此举是利大于弊,值得一试。

    皇帝李崇浩听着底下众多大臣喋喋不休的争吵,不由感到一阵腻烦。他的目光落在今日从上朝开始就一直装缩头乌龟站在那一言不发的李绍钧身上,心中的暴躁更是无形中扩大了好几倍。

    “老三,你怎么看?”

    被点名的李绍钧无奈,只能出列,斟酌着说道:“儿臣在西北呆过一段时间,但是与塔鞑人并没有太多接触。我听说,塔鞑人虽然残暴,但是做生意这件事上却是很讲信用的。若是父皇有意与塔鞑人通商,在信用这点上倒是不必过多担心。塔鞑占据了大片的草原,他们的马匹和矿石比我们的要好上不少,若是能拿到这两样,对我们日后征战塔鞑倒是十分有利。今年的寒冬百年难得一遇,若是我们抓住机会,壮大西北军营,也正好弥补了这五年来石果敢贪墨的军饷。昔日武帝数次派兵,才把塔鞑一路赶去西边,结果不过百年,塔鞑又卷土重来,残害我边境百姓。父皇爱民如子,又深谋远虑,心中想必早有决断了。”

    这一番话说得漂亮,既撇清了自己当初在西北时的嫌疑,又陈述了与塔鞑通商的好处,最后再抬高李崇浩,让李崇浩挑不出一处错处。

    更何况,李绍钧最后更是把他和昔日的武帝相提并论,这让李崇浩心中的天平不由有了偏倚——他虽然讨厌武官,但如此难得的名垂青史的机会,他怎么会不心动?

    琢磨透这一点,李崇浩心中便有了决断:“退朝之后,岳卿和兵部、户部、吏部尚书留下。”

    众人心里明白,这件事上他们已经没有说话的余地,几个一直强烈反对的老臣只能在心中哀叹江山社稷动荡,却也是无可奈何。

    下了朝,岳安等人来到皇帝平时勤政的书房,等了一会儿,换了常服的李崇浩还在内侍们的簇拥下缓缓走来。

    众人行了礼,皆站立在两旁,等待着李崇浩先说话。

    “众位爱卿,与塔鞑通商一事都有何高见啊?”

    兵部尚书吴楚韩第一个出列,说道:“陛下,塔鞑对我朝西北边境大片土地垂涎已久,若此时与塔鞑通商,就怕塔鞑趁机举兵侵略我朝西北啊!”

    户部尚书也不由点头说道:“西北的税收一年不如一年,每年发往西北救济的灾银反倒是一年多过一年。如果塔鞑趁机举兵,西北就会有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户部这边的银两和衣物怕是有些勉强。”

    吏部尚书却是有不同的看法:“折子上写着,这些在边境和本朝商人做生意的塔鞑人,都是来自那些小部落。这些部落被大部落征服,失去了土地和牲畜,只能靠以物易物来换取食物和其他必需品。如果我们加大对西北军防的投入力度,再严格限制塔鞑那边通商的资格,这件事倒是可行。”

    吴楚韩第一个反对:“兵部每年能发往西北的军饷不多,如果再加派士兵,军饷供应不上。”

    吏部尚书反问道:“这五年来石果敢贪墨了不少军饷,西北军营都能熬过去。现在军饷恢复以往,再加派人手,有何不可?”

    吴楚韩怒道:“这五年来我西北的将士们过的是缩衣节食的日子!连饭都吃不饱,武器也磨不亮,还提什么打仗!如果要加派士兵,就必须加军饷!”

    李崇浩见两人起了纷争,不由皱起眉头,说道:“军饷一事日后再提,岳卿,你有何高见啊?”

    一直不说话的岳安这才出列,谨慎道:“各位尚书大人说的都有理,塔鞑始终是我朝的一块心病,不得不防备着。依我看,不如折中,既答应和塔鞑通商,又往加派士兵,增加军饷,免得有些塔鞑部落趁机钻了空子。”说到这,岳安顿了顿,用余光瞄了眼李崇浩的反应,这才继续说道,“此时非同小可,人员的选择上还需谨慎。”

    李崇浩哈哈大笑:“岳卿真是深得我心,我想说的都被你给说光了。人选上的确是要再好好商量。这样,你们回去都仔细想想,两天之后给我人选。”

    众人领命。

    不说其他三位尚书回去之后是如何与自己门客商议的,岳安散衙回到家中,顾不上用饭,就让随从去请自家三位门客来书房商议此事。

    他把今天朝上的事情连同皇帝的态度都说了,又说道:“朝廷下旨与塔鞑通商还是首例,机会难得,各位觉得呢?”

    三个门客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道:“虽说这件事办妥了是一项大的政绩,但如果搞砸了,只怕是要遗臭万年。”

    岳安有点诧异,不由问道:“怎么说?”

    门客细细分析道:“现在只是几个商人与塔鞑做生意,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但如果朝廷下旨与塔鞑通商,大量商人涌去西北,鱼龙混杂,如何来界定这些人的身份呢?还有塔鞑那边,像今年的冬天实属罕见,他们不得不寻求我们的帮助,可一旦到了春风生百草的月份,他们还会不会这么安分了?”

    另一个门客接着说道:“我们对塔鞑知之甚少,但如果加大西北军防,近期内倒是不必担心塔鞑会趁机侵扰西北边境。商人重利,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事情频频发生,就怕他们把这陋习带去西北,最终和塔鞑不欢而散,反倒是旧狠未消,又添新仇。”

    岳安沉下脸,点头道:“我倒是忽略了这一点,看来,三皇子这次不能去西北,还是先明哲保身吧。”

    最后一个门客说道:“我仔细瞧着这一个月京城的动向,四皇子如今安安分分在家闭门思过,反倒是柳文华,自从柳元亨闲赋在家,他当了个五品的官,上蹦下窜很不安分。他前些日子招回了不少当初柳元亨解散的门客,当中不少是有真才实学的。要不就选他去?”

    另一个门客反对道:“不行,皇帝没有直接让许州知州或者通判负责这件事,而是从京城派特使过去,这特使的身份一定要比知州或者通判大。柳文华区区五品,在京城压根排不上号。”

    “他这五品官当然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他可是四皇子的亲舅舅,柳元亨的独子,身后的势力不可小觑。与其让他留在京城给我们添堵,不如送他去西北。”

    “西北一事非同小可,岂可儿戏?柳文华留在京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把他送去西北,反倒是给柳元亨借他之手运作的机会!”

    三个门客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而岳安则一直沉默不语,仔细思考着这三个门客所说的话。

    最终,他下了决断:“柳文华不能去,他品阶太低,陛下不会考虑。而且,柳家授意石果敢贪墨军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