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是需要收拢人心,所以不能离国远征。
这样一算,皇太极这一脉就掌握了上三旗,再加上同盟礼亲王代善的两红旗。就是镶蓝旗郑亲王济尔哈朗保持中立,那也稳稳压了一头多尔衮的两白旗。这还没算上皇太极亲掌的蒙八旗、汉八旗和三顺王等汉军呢。
为什么不用岳托呢?当然是因为他是礼亲王代善的儿子。赞赏归赞赏,但隐患却不得不防。皇太极需要的是依附自己的两红旗,不是要让两红旗做大。万一岳托立下了赫赫战功,反而是两白旗的多尔衮没解决,又冒出来一个喧宾夺主的两红旗,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可是听着皇太极的话,多尔衮的心也忍不住“砰砰”跳了起来。不像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后金亲贵都是出身于李成梁的辽东铁骑,那些满清的亲贵总对大明朝有些惧怕,直到现在,连年岁较大的代善等亲贵,说起明军的时候,还有一种三年怕井绳的感觉。
可随着辽东的一次次大捷,皇太极几次入关的南侵,对现在年轻一辈的满州八旗亲贵来说,去关内犹如是去游猎一般,根本没有什么风险,可收获的却是大批的奴隶、牲畜还有金银,那好处简直太大了。
而且谁去关内一次,回到满州之后都是声望大涨,被认为是俊彦豪杰,大清的栋梁,再加上旗内人口、牲畜、财物的暴涨,那真是名利双收的大好事啊!
而且听皇太极的口气,好像是要任命自己为主帅,这让多尔衮又怎么不心动呢?虽然尽量压抑住了自己的情绪,可多尔衮开口的时候也有些嗓音沙哑了:“那二哥德高望重、七哥……”
“哈哈哈——!”皇太极立刻大笑着挥挥手,打断了多尔衮的话,“朕召十四弟来,就是要十四弟为主帅的。怎么?十四弟想不想去啊?”
多尔衮毫不犹豫地离座跪下磕头道:“臣弟肝脑涂地,愿为皇上效死!”
看着多尔衮跪下磕头,皇太极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玩味的笑容。入关的好处皇太极当然知道,多尔衮有什么想法?皇太极当然也知道。可虽然如此,那入关也是柄双刃剑,就看多尔衮有没有本事玩起来了。
皇太极向身边一招手,一名随侍的太监立刻拿起了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大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任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钦此!”
当太监把圣旨交到多尔衮的手中时,多尔衮都感到自己的手在颤抖。皇太极仿佛知道多尔衮正在心潮澎湃,所以静等了好一会儿,直等到多尔衮平息了情绪,才让他再次坐下,与他商议起这次入关的作战来。
“这几年的摊子越铺越大,咱们满州的年景也不好,朕琢磨着,安排你领着人马去关内走上一趟,再带回些东西回来贴补贴补。咱们大清国还是穷啊!”
就是建了国,满清还是改不了武装强盗集团的蛮族本质。因此这个集团对自己成员的衡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军功有多少。可如今满清周围的蒙古部落、长城外的大明势力、朝鲜等,都已经是被满清武装完全击溃和打垮,所以这个武装集团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战争可以提供军功了,也没有这么多的地方可以去掠夺了,所以此次南征的首要目的当然就是抢掠。
第六百四十章心烦的皇太极
皇太极接着吩咐道:“这次出关的兵马,你那两白旗出三成,其余的兵马几个旗凑凑,除却你本旗的甲丁,和常例抽调的各旗兵马,还要多调些兵马。三顺王和续顺公那边,镶蓝旗和两红旗那边,明日朕就下旨,让你多带些过去。朕再下圣旨让蒙古各部抽调人马,朝鲜那里抽调火铳兵,这么多的人马,再加上有岳托辅助你,应该是有把握。”
多尔衮是不断地点头。刚才皇太极交待的话,都是些常规的交待,所以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可是,皇太极接下来的话却让多尔衮大吃一惊。
“明国京畿之地的明军已经被国族健儿几次打残,有的也都是新募的兵马,根本不堪一击,你过去那边的时候,应该不会遇到什么麻烦。而且京畿之地也已经被我大清几次征平,此地已相当残破,非此次南征之首选。”
“从前咱们八旗的兵马入关,野战屡屡大胜,趁虚攻城也做过很多,可围攻坚城,打慢战的时候却少。而此次有了火炮此种军国利器,所以你这次去的时候,一定要找那么几个大城试试,借机演练下战法,跟着入关作战的甲丁,也都要轮换上。让其熟悉攻坚夺城。”
“你这次去,不要拘泥于长城附近,也不要惧于陷入明军重围。明军人虽多,但其不敢出城浪战,只敢据城死守,所以你要放大胆南下,越南越好。入山东还是入河南,你可自决。”
“明军精锐兵马都在剿平民贼。如你南下。围剿民贼之明军定会鼓起而战,寻得机会,你要完全打败一、两支。这时就不要吝于八旗伤亡,能多打掉一些,以后我们入关也能容易一些,征平天下也可事半功倍,切记!切记!”
“入关后,也需时刻观察民贼动向。如有民贼贼枭想与我大清结盟。可带其使者一同返盛京,并可收编授官,一切皆可自主。若能让明国民贼再闹腾起来,臣弟可记为首功。天下之势,宛如三国。明国就如魏般最为壮大,我大清和民贼就如蜀吴,结盟之后才可联合抗魏。但如明国请求款和。则严词拒绝。此点更为要点!”
“能说的也就是这么多了,朕要是想起什么,会派人传你。如有什么不懂得,也可以随时来见朕。就这样吧!臣弟你先回去准备着。”
听到了皇太极结束了谈话,多尔衮连忙站起磕头辞陛。在回去的路上多尔衮在心想:“这不是要让我的两白旗为主力,与明国的精锐两败俱伤吗?”
可是多尔衮又转念一想:“只要自己连续获得了大胜。那非但自己的两白旗不会有什么损耗,而且自己在大清国中的声望,两白旗的丁口、财富都将得到膨胀,那又有什么不好呢?这天堂、地狱都是在自己的手中啊!难道自己承受不住这样的挑战吗?”想到这里,多尔衮的腰也逐渐地挺直了起来。在八哥皇太极面前。多尔衮装孙子装得也是太难过了一些啊!
目送着多尔衮的离开,皇太极感到头一晕。这些天一直劳累。昨晚批阅奏章又晚了一些,清晨起来的时候,皇太极再次流鼻血了。想到了那一直在韬光养晦的十四弟,皇太极也是相当头疼。自己只要在,多尔衮当然掀不起风浪。可是自己的身子可是不太好啊!
“哎——!”皇太极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听到皇太极的叹气,一旁侍立的鳌拜立刻弯下了腰,虎背熊腰的他动作是相当的轻柔。鳌拜关心地问道:“皇上,可有不适?是否要传太医?”
皇太极一脸不耐烦地挥挥手,没好气地说道:“传什么太医?还嫌朕不够心烦啊?鳌拜!前些日子你们正黄旗又和睿亲王的正白旗干过一架是吗?”
“嘿!那些正白旗的孙子打架不行,还事后告状?皇上!奴才告诉你……”
皇太极再次挥手打断了鳌拜的话:“谁要听你们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告诉你!是睿亲王把打架的旗丁抽完鞭子以后,送到朕这里来治罪的。一直关照过大伙儿,我们国族人少,就需团结,没事不要动手动脚的。鳌拜!值守以后,也把那些个打架的孩子治治军法,你也领十鞭,我们两黄旗也要做出表率!”
“喳!”鳌拜倒是不在乎,反正他皮厚肉糙的,不怕挨上十鞭。可是他还是对两白旗有些看法:“皇上!治奴才的罪倒没什么,可是你也要提防着点。听说睿亲王他们哥仨实在是不像话了,现在各旗的亲贵,蒙古、汉人那些奴才来盛京之后,先来皇宫拜见皇上您,随后就要去多尔衮那边拜见,竟还有先去他那里,然后才来这儿的。”
“别相信那些谣传。再说睿亲王管着蒙汉事务,有人拜见他也没什么不对。”皇太极立刻阻止鳌拜说下去。有些事心知肚明就可以了,如果自己反应强烈,万一传播了出去,那不是造成兄弟阋墙吗?
“可皇上!”鳌拜没懂皇太极的意思,他还以为是皇太极不重视呢,“两白旗那边一直不声不响的,看起来恭顺得很。可奴才还是不放心啊!奴才知道明人有句话:那就是咬人的狗是不叫的。皇上,您得想个法子,让睿亲王他们少点心思,最好现在就圈起来。”
皇太极立刻瞪眼看向了鳌拜,把素来胆大的鳌拜也吓得心惊胆战,他连忙跪下磕头道:“皇上,奴才可是一片忠心。那睿亲王恭谨了这么多年,可他心里可是一直带着恨呢。”
“哼!”皇太极心知肚明:多尔衮心里当然恨。自己可是夺去了他的汗位,又逼得他母亲为父汗殉葬。可是当着鳌拜的面,皇太极又怎么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过,也就是鳌拜对皇太极忠心耿耿,要是换一个人对皇太极这么说,皇太极可能早就用他的脑袋让多尔衮安心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喜盼南狩
皇太极一脸严肃地对鳌拜吩咐道:“起来吧!鳌拜!再给你说一遍:咱们满洲国族也就这么些人,损失不起,明国的汉人现在没兵没劲了,可要是恢复过来,他们地兵马、钱粮、兵器都是取之不尽,而关外这冰天雪地的小小地方。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住。所以现在咱们要一鼓作气不让汉人恢复过来,可千万不能自己与自己斗,都要把劲都用在汉人身上。只要打下大明的江山,地方大了,人口也多了,八旗自己分分,也就不用这么闹了。”
说到最后,皇太极的声音也越来越飘逸,也不知道他是在对鳌拜说话,还是在自言自语。
多尔衮刚回到王府门口,王府的管事太监就迎了出来。见到多尔衮注意到了王府前的车驾,那管事太监就禀告道:“爷!十二爷和十五爷都在府中候着呢。”
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个兄弟是一母所生,向来亲厚,也一直在两白旗抱着团,所以仨人也经常地走动。可是多尔衮知道,之所以今天自己的这两位兄弟前来自己的王府,就是他们想要了解:皇太极密召多尔衮为何事?
可是一走进王府,多尔衮就听到一阵丝竹声,还隐隐传来几位女子在“依依啊啊——!”地唱着小曲。多尔衮忍不住一皱眉,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管事太监,那管事太监连忙禀告道:“是十五爷带来的戏班,十二爷、十五爷边听戏。边等着王爷回来呢。”
听了这话,多尔衮忍不住摇头苦笑了一声。
在努尔哈赤宣告“七大恨”刚起兵的时候。整个女真为了战争和抢掠,形成了一支精干的部队,他们也忍受得了艰苦,风餐露宿、生活简朴。
可发展到了今天,在天纵其才的皇太极统合和治理下,满清已经慢慢地形成了国家。并且随着国土的扩大,奴隶的增加,整个满清亲贵终于有了享受的资本。自然而然的。奢靡淫欲那一套不学就会,饮宴狂欢也成了家常便饭。甚至很多满清亲贵聚在一起的时候都模仿汉人打扮,宛如现代的“汉服俱乐部”,箭衣马裤暖帽马靴倒是很罕见了。
而多尔衮三兄弟正是满清亲贵中汉化的急先锋,隔三差五的,多铎和阿济格还有两白旗的亲贵们就聚在一堆看戏饮宴。可今天的多尔衮却没有这个心情。
知道多尔衮回府,阿济格和多铎也迎了出来。一见多尔衮。多铎就高兴地说道:“十四哥,山西那边的商人刚送给我一个戏班,我就给十四哥带来了。十四哥听听唱的好不好,觉得不错,您就留下吧!”
多尔衮摇摇头:“你既然喜欢,那就带回自己的府吧!”现在的多尔衮可没有看戏的心情。
没想到多铎嬉皮笑脸地说道:“到十四哥这里看不是一样?反正每次都是到你府中来玩的。”说完以后。多铎和阿济格都是捧腹大笑了起来。
多尔衮也笑着摇摇头,他也对这两位疲沓的兄弟没有办法。笑过一阵,多尔衮开口道:“既然这样,那就留着吧。不过让他们停一会儿,我们先到书房说几句话。”
“十四哥。那可是好事啊!要不,先多安排些包衣奴才抬了旗。那我们两白旗也可以多带上些人。至于其他各旗,让他们跟在我们后面捡捡骨头吧!”当多尔衮刚把与皇太极的商议告诉两兄弟,一直以胡作非为著称的多铎就出了个馊主意。
多尔衮一下子有些哭笑不得了:“盛京就这么大,我们两白旗的动作谁不知道?再说,哥哥我可是大清国的奉命大将军,不是两白旗的奉命大将军。一碗水不端平,到时候谁会卖命啊?而且还有一点,这次南征也不完全是一个美差。”
阿济格岁数比较大,人也比多铎老成些,于是他就向多铎解释道:“皇上让我们尽量向南,存着就是让我们两白旗与汉狗消耗的念头,所以十五弟别胡说,让十四弟拿主意吧!”
“还要把那些汉狗放在心上?”多铎的大嘴巴又开腔了,“汉狗中最会打仗的辽东军队都被我们打得抬不起头,都不敢出城,还需担心其他汉狗?无非是送军功给咱们吧!再说,哪次入关不打上一、两仗,只要把那些敢捋咱们虎须的汉狗打败,其他的汉狗又谁敢出城?还不是听任咱们游猎,摆上了‘众官免送’的匾额都没人来阻挡。汉狗早就没血性了。”
这话一说,阿济格也不开腔了。那“众官免送”正是他的杰作,多铎的话也正挠到了他的痒处。
这仨人向来是同进退的,所以有什么话,多尔衮也不会隐瞒:“说到打仗,十五弟确实没的话说,这么多年了,汉狗什么时候给我们满人造成过麻烦吗?就是皇上想让我们消耗,那也得要汉狗争气啊!”
“而且今天这事,没几天就会传遍整座盛京。到时候不让各旗的人去,他们必定会闹起来。就是我们的两白旗也是一样。反正是有皇上的圣旨,到时候各个旗该抽调多少,按圣旨办就行,就是其他各旗多塞上一些人,我们也要眼开眼闭。至于我们的两白旗,皇上说三成,那就去三成。就是每位甲丁多带上些包衣,到时候我们总是吃大头。”
“我们会带包衣,其他各旗也会带包衣。皇上也不会管这种小事的。到时候还是让他们占便宜。”多铎还是一脸的不忿。
多尔衮和阿济格不禁“呵呵”地乐了起来,多尔衮道:“十五弟!难道你想吃独食?明国那块肉太大了,我们一家吃不完。不仅如此,哥哥我还要把蒙古各族都带上,有财大家发,那才有将来。”
这两个兄弟向来是最佩服多尔衮的,见多尔衮这么说,他们也就不做声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隐忍,多尔衮已经逐步爬到了类似于明朝首辅的职位。在他主持满清政务期间,他为人谦和聪慧,与汉八旗和三顺王、续顺公那边接触越来越多。再加上他母亲阿巴亥的身份,科尔沁、察哈尔、朵颜等蒙古部落对多尔衮也是极为亲近。所以投桃送李,这次的好事也要考虑到汉军与蒙古部落。
再次南狩,这消息像是风一般,迅速地传遍了整个八旗。于是睿亲王府这里变得门庭若市,各旗只要与多尔衮拉得上一丝关系的,都相托多尔衮多带上些自己旗中的子弟。连两黄旗中也有人按捺不住,拐弯抹角地找到了多尔衮仨兄弟了。
前几次入关,使得满清上下终于弄清楚了,大明朝眼下已经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了。甚至都还不如纸老虎,每次入关,都没什么明军敢出城挑衅,连装个样子吓唬一下清军都不敢了。
因此这次南狩,与其说是去打仗,倒不如说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