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是吴世恭竟然威胁要把顾横波免费抢回府!如果吴世恭真的明抢了倒也罢了,可他就是说说,却拍拍屁股走人了?这样的人,真的是一点儿也不把名震金陵的顾大大大大家放在眼里了嘛!所以说,顾横波对吴鄙夫的千言万语就化为了一个用鼻孔说的字——“哼!”。那女人的心思真的是太难琢磨了啊!
  可一旁的人们可就兴奋起来了,他们簇拥着侯方域,问道:“那吴汝宁是怎么思念顾大家和柳大家的?”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虽然年轻,那侯方域也是风月场上的老手,所以开起玩笑来也是一套套的。
  “奴家可不喜欢武夫!不听!不听!”顾横波立刻提出了抗议。
  “长敬兄可不是武夫,他也是位生员呢!”见到顾横波的小儿女态,侯方域恶作剧的心思可就更强烈了,“怎么样?顾大家是否考虑一下?”
  “那吴汝宁还是位生员?”一旁的另一位士子奇怪地问道。顾横波也是再次张开了白煮蛋嘴。
  ……
  崇祯十年四月十七日,南京京营一万三千人马在南京镇守太监的亲自率领下出征,正面迎战刘国能部。他们于四月二十日来到了含山县。而刘国能因为一直徘徊在无为县,所以等到南京京营的赶到,也只能够仓促应战了。
  这个战场对刘国能是相当不利。北有巢湖,南有长江,根本无法展开刘国能那庞大的兵力,刘国能也丧失了自己最大的优势。甚至刘国能都不能够败,如果战败,南京京营就会尾随追击,而凤阳的朱大典部虽然不敢主动迎战,但肯定也不会放弃痛打落水狗的机会的,所以说,刘国能的一犹豫,就把自己放在了背水一战的险恶战场上了。
  甚至刘国能都不能够撤退,他的盆盆罐罐太多了,部队的速度怎么也起不来,而南京京营的骡马数量相当充足,盔甲兵器也相当精良,所以刘国能怎么样也跑不过南京京营的。刘国能的苦日子可是过惯了的,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他绝对舍不得这么多的辎重的。
  于是在二十一日一清晨,刘国能就有些绝望的与南京京营展开了会战,可战斗一打响,刘国能却惊讶地发现,南京京营完全就是银枪蜡烛头。


 第六百零二章接连犯错

  要知道,因为准备着逃跑,刘国能可是把炮灰放置在第一线的。可就是那些炮灰,都打得南京京营是节节后退。其实这原因也很简单,南京京营的卖相确实好看,但就像现代的城市仪仗兵,他们外观漂亮,可战斗力还是远远地不如野战军的。
  所以一见有戏,刘国能立刻就把老营兵马给调了上去。
  而且南京京营的指挥也有问题。
  要知道,上任的南京镇守太监就是因为凤阳的沦陷而被打发去守冷宫的。所以现在的这位镇守太监对农民军的进犯是相当的敏感,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一有情况就立刻出征,并且亲自领军的状况。
  如此重视本没有错,但那名镇守太监先是来了个外行指挥内行,把此次征战的指挥权全部都拿过去了。
  应该说,崇桢皇帝之所以任命这位镇守太监,也是因为其在內廷中有着知军略的名声,可这情况却有点像是让现代军事论坛上的名喷立刻去指挥大军一样了。
  倒也不是说那些名喷没些真材实料,可军事学毕竟是一门很严肃的科学,为了这门科学甚至都设立了专门的大学,还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这就看得出军事学是有多么的博大精深了。因此,就是把度娘上军事学的帖子都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会打仗。
  当然,这名镇守太监肯定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但这也不能够怪他,明朝当时的制度就是这样的,拉一个看起来会打仗的文官或者太监就任命为主帅。不过也别说,也确实有这样一种干什么事都有两把刷子的人,比如: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不过这制度怎么样看起来都像是在赌运气。很不幸。那名镇守太监就是崇祯皇帝手中的一副烂牌。
  于是在战斗的一开始,那名镇守太监就犯了一个业余“军事家”的通病——没有耐心,想要速战速决,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按照那名镇守太监的想法:战场狭小,自己作战正面的人数不吃亏;盔甲齐全、兵器精良。对战时也占有极大的优势;还有大量的骑兵、火器兵和弓箭手等技术兵种,那就在第一时间碾压过去吧。
  其实这想法倒也没错。但是那名镇守太监却根本没有想到,他根本就是以己之短,击敌之所长。他没有发挥南京京营远程火力的优势,而与刘国能部展开了正面肉搏,真是让刘国能是喜出望外啊!
  其实按照正常的套路。明军应该与刘国能部拉开一段距离,慢慢地与刘国能部磨,利用火器和弓箭远程杀伤敌军。万一刘国能部反扑,就用骑兵的反冲锋压制住,这样几次一来,我打得到他。他打不到我,就是钢铁战士照样崩溃。
  之后的掩杀追击那是个人就会,反正是轻轻松松,而且自己的伤亡还小。唯一的缺点就是战斗持续的时间可能比较长,也会让敌军逃脱一部分。
  可就是这样的结果,那名镇守太监难道会在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他本来的目的就是让农民军不能够侵犯南直隶。对于倒底能够消灭多少农民军并没有硬性指标。
  可那名镇守太监就是说不。也许他想要全歼刘国能部,也许他想要试验自己所学的军事理论,反正不管出于何目的,那名镇守太监下令全军压上。
  可那名镇守太监似乎忘记那句“知己知彼”的经典格言了。这也是从宋朝遗留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遗害了。因此,当城市仪仗兵一碰到穷山恶水野人兵,那就悲剧了。
  那肢体乱飞、鲜血四溅的场面立刻让南京京营前排的兵丁大乱。而且双方的兵丁纠缠得很紧,根本没办法发挥南京京营骑兵和火器的威力。等到接战的兵丁开始后逃,明军的阵列也就被冲得个稀里哗啦了。
  而且撤退的时候也遇上了问题,巢湖附近水网密布,南京京营的甲又重。连游泳都不能够,所以形势变成了一团糟。
  要不是在含山县的那个守备带兵及时接应;要不是刘国能因为幸福来的太快,没有把老营主力及时调上,可能这支明军就要被打残了。
  可就是这样,那名镇守太监最后收拢的兵丁数量还是只有八千多。而战场上遗留下的盔甲,倒有六千多具,虽然大多数是最普通的绵甲,但也可以看出,此支明军的装备有多么的精良了。此外,刘国能部缴获的马匹、火器,以及其他兵器等是堆积如山。而这一场大败传回了南京,顿时引得整座金陵城是大哗。
  那名镇守太监倒也没有死撑面子,他立刻向着四方发去了求援急信。可南京城内遗留的兵马已经不可能再动了,凤阳的朱大典部也不可能为了芝麻,去丢了凤阳这个西瓜。而在汝宁、归德的汝宁军?我们也就不要再提了吧!眼见着这支明军只有灰溜溜地逃回南京,之后就看着刘国能部在南直隶嘉年华吧!
  可天无绝人之路,恰好这时候有另外一直明军赶到了扬州,而那支明军的主帅竟然也是一名太监,那人正是卢九德。
  卢九德为什么会这么凑巧地赶到呢?也是因为要预防在汝宁的吴世恭造反。虽然崇桢皇帝不断地在安抚吴世恭,可也不可能一点预防准备也不做,因此,他就下令让卢九德,率领着北京京营的武勇营和总兵黄得功部边军共六千六百多人马,顺着大运河南下至凤阳,加强凤阳的防御,因为吴世恭的汝宁离凤阳简直太近了。
  可在扬州时,卢九德却受到了镇守太监的求援,他当机立断,立刻改变了方向,直援含山县。所以说,谁说太监之间没有战友情的?
  卢九德倒是太监中少有的具有军事眼光的人。而且他为人也是敢做敢为,所以敢这样来个先斩后奏。
  其实在军事上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合情合理的,凤阳只是政治意义浓厚,说重要性是绝对比不过明朝的财赋重地南直隶和江南的。


 第六百零三章张献忠的精彩表演

  也就是卢九德是名太监,是崇桢皇帝的贴心人,如果换位文官或者武将,那事后的弹劾奏章都会把他给淹没的。但无论如何,卢九德的这一行为也是够胆肥的。
  当然卢九德也是向崇祯皇帝及时地请奏了的。后来崇祯皇帝也补了圣旨,并且又调了一支明军去了凤阳。而率领那支明军的也是与吴世恭打过交道的,就是那位守莱州有功的总兵杨御番。他也是一位闻名天下的守城将领,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对于凤阳的重视程度。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暂且不提。
  卢九德部按照原定的计划,先坐船入长江,至南京接收武备。而这时候掌管南京武备的太监也不再藏着捏着了,也不用花费什么常例,什么好东西都拿了出来,恨不得把卢九德部武装到牙齿。
  而接收的武备后,卢九德部立刻分兵两路,黄得功率二千骑兵飞驰去援含山县,而卢九德率领着主力依旧坐船,逆流而上至和县,与南京京营形成了一个犄角之势,挡住了刘国能部深入南直隶。
  而这时候刘国能在干什么呢?还是按兵不动。获得大捷以后,刘国能部首先就是收拾战场,着实大发了一笔洋财。整个部队的战斗力水平也提高了一个挡次。
  可接下来刘国能就不知道该如何办了。
  向前进攻他不愿意。攻打重兵驻扎的含山县,怎么样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绕过含山县?刘国能又不敢。把自己的部队放置在两支明军之中,这不就是把自己送入包围圈的蠢事吗?
  渡长江又不能。不要说刘国能搜集不到这么多的船了,就算是搜集得到,刘国能也不会去做。在含山县的近万名明军又不是猪。等到刘国能渡长江的时候,他们来个半渡而击,那刘国能想哭都没地方去。
  撤退那是更不可能了。吴世恭已经三令五申地要求刘国能向前与明军作战,如果刘国能敢退的话,那不是把自己的家人都送上了刑场吗?
  所以刘国能也只有选择对峙。等到卢九德部来到和县以后,他就更有理由按兵不动了。
  而在四月下旬,卢九德赶到和县以后,立刻接过了指挥权。因为在这时候,崇祯皇帝的圣旨也下来了,那名镇守太监也被免职。回京守冷宫去了。而卢九德就继任了南京镇守太监。
  人逢喜事精神爽,卢九德立刻下令:向刘国能部发起了进攻。在五月初一,双方再次展开会战,卢九德把自己的主力安排在中路,黄得功安排在右翼,而人数最多的原南京京营兵马则安排在了左翼。
  战斗一开始。中路和右翼的明军就连连得手,但高兴的时间太短暂了,卢九德很快就没有了脾气,那些仪仗兵再次让卢九德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惊人”的战斗力。
  而左翼的崩溃,就让卢九德难以为继了。无奈之下,卢九德也只能够从进攻转为了防御。也与刘国能部对峙了起来。
  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两军都没有了在泥地里打滚的兴趣,逐渐的,双方就转入了一场“静坐战争”,不敢再冒然地投入战斗。
  刘国能的所为,让吴世恭是万分恼火,他不是要刘国能牵制住南直隶的明军的,而是要消耗掉南直隶的明军。可是也不能够逼迫得刘国能太狠,所以现在的吴世恭,除了让叶宇飞不断地催促刘国能出战以外。也只能够随他而去了。
  而现在的农民军,表现最精彩的又转为了八大王张献忠了。
  在襄阳大败以后,张献忠和罗汝才组成了联军,他们先是与其他各营的农民军分道扬镳,接着经宜城。在荆门处出乎意料地再次渡过汉江,奇袭应城。
  应城之战,充分展示出张献忠的机智与勇敢。当他率军来到应城城下,没有停留,自东而西,绕城而过,在城西十里驻下。只派出由老弱组成的小股部队,佯作攻打西门和南门的模样,而不以实力攻打。
  守城的明军以为农民军害怕他们,不敢攻城。遂派出部队出击,而农民军则按照张献忠的部署放弃辎重逃跑,明军更是趾高气扬,甚至耻笑农民军真的是无能。
  实际上,张献忠早已将重兵埋伏在应城的东、北两门之郊外。四天后,一个和尚居然身穿自己从应城内,一名林姓翰林家弄来的一副铁甲,带着一千余兵丁,出城向农民军挑战。仿佛是在表演《隋唐演义》,打仗打得连僧道也打出来了。
  而农民军故意将一些物资装备丢弃在地上后撤,那铁甲和尚和兵丁们争相抢夺,个个喜出望外,不知不觉,被诱到农民军的埋伏圈中。张献忠一声令下,骑兵突然率先发起冲锋,一下子结束了那个铁甲和尚的性命,出城的千余兵丁全部被歼。
  接着农民军迅速冲至城下,守城的官军大乱。只见一架架云梯靠近城墙,农民军士兵沿梯而上。东、北、西三个城门的铁锁相继被砍断。官军为了逃命,拼命向城外逃窜。早在城外的伏兵蜂拥出击,县令张绍登以及一万多官兵全都成了俘虏。
  接着,趁着吴世恭被刺,汝宁军全军收缩之时,张献忠与罗汝才联军二十万人北上,围攻随州(今湖北随县)。而城内守军只有五六百人,兵力悬殊。驻守在附近的总兵杨世恩、许名城深知农民军的强大威力,不敢出兵交锋。知州王焘带领五、六百士卒,亲冒矢石,拼命顽抗,也只不过是如卵击石。二日以后,农民军克城,知州王焘以自杀了却一生。
  随州之战后,张献忠继续东下广济,在蕲州(今湖北蕲春)高山铺,歼灭了广济典史魏时光所纠合的团练三百余人。进而沿黄州(今湖北黄冈)、团风、新生洲、罗田、三店、阳逻一线,走小路向安庆进发。
  之后,破宿松,经太湖、潜山,连营百里,烽火达淮、扬,南京再次震惊。由于安庆守备严密,兵力较强,无力攻取,于是联军选择了不战,回师北上,进入大别山英、霍山区,据险固守。准备选择战机,再次歼灭明军有生力量。
  而在这时候,张、罗联军其实已经跟随着刘国能的脚步,与刘国能部形成了遥相呼应的局面了。
  应天巡抚张国维为了对付农民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专门挑选才武良家子弟组成一军,驻于鄷家店。张献忠以小股部队与安庆兵备道史可法战于潜山天宁寺,因左良玉援军到来而解围,农民军屯驻在潜山天堂寨。
  张献忠在此动员士兵伐竹造船,佯作进军湖广的架势,乘官军不备,以三千人作为先头部队顺流东下,到达宿松县西南之鄷家店。另外,派出兵力,狙击来自安庆方向的援军增援。
  四月二十七日,张献忠到达安庆鄷家店,将守军团团包围。驻守在安庆的史可法和总兵许自强,立即发兵驰救,由于侦知农民军士气旺盛,作战力强,难与相持,主张退守要塞,以避开义军的锋芒。
  于是史可法命副将程龙率苏州兵三千人,守备陈于王和参将潘可大率安庆兵九百人,在鄷家店一带列营驻守,严阵以待,而不是急于交战。只是虚造形势,鸣炮遥为声援。被包围的程龙、潘可大等看到粮食已尽,士兵饥饿难忍,想乘机突围,刚一动作,就遭到农民军的迎头痛击,退了回去。
  第二天中午,张献忠命令部队从四面八方发起冲击,矢尽援绝的守敌,很快即被农民军杀得七零八落。短短一天时间,官军六千余人全部被歼。副将程龙见农民军冲入官军营内,眼看全军败没大局已定,自己也不会有好的结果,遂自焚而死。游击陈于王,裨将詹兆鹏、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