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国使者闻言,顿时有些语塞,华安说的自然全都是事实,燕国确实仍然称臣于大晋,而魏国的君主冉闵却已经称帝,且冉闵登基之日,便有先定中原,而后横扫天下的宏图远志。



    “华将军说的是,不过,眼下我大魏国危在旦夕,尚且没有自保的能力,至于横扫天下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将军又何必在意呢?而燕国就不同了,燕王慕容俊虽然称臣于大晋,但燕国拥兵三五十万,仅仅此次南下便调动了二十万精锐,而且,燕国已经与代国结盟,燕代联军的实力就更加的强悍了,燕王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又怎么能甘心屈居人下呢?”魏国使者轻声说道。



    “哈哈!使者大人可真是伶牙俐齿啊!说的每句话都非常的在理,不过,本将身为大晋将领,总要考虑朝廷的意愿,大魏国让本将增援邺城,总得有足够的诚意吧!”华安说完看向魏国使者。



    魏国使者微微一笑,从怀中逃出一封国书,双手托起交给华安,并正色道:“华将军,我大魏国群臣已经商议决定,向大晋朝廷上表称臣,这便是降书。”



    华安伸手接过魏国的降书,打开之后随意的看了一眼,摇了摇头,轻声道:“降书只不过是一张纸而已,这就是大魏国的诚意吗?”



    魏国使者微微一惊,轻声道:“那华将军觉得,怎样才能体现我大魏国的诚意?”



    华安故作思索,顿了顿,轻声道:“本将听说,大魏国拥有传国玉玺,若是向我大晋朝廷称臣,这传国玉玺自然要上缴大晋,如此方能显示诚意,还有,除了这传国玉玺,还需一名王子前往建康城以为人质,另外,河内郡距离邺城颇远,我军补给不易,若能得汲郡数县,则我军增援邺城仅需一日的功夫,甚为方便,不知使者大人以为如何?”



    魏国使者闻言,大为震惊,他完全没有想到,华安居然一口气提出了三个要求,而且,这三个要求皆是他无权做出决定的,他着实不知该如何回答。



    “华将军,这三个条件是否太过,下官没有擅自决定的权力啊!”魏国使者无奈的说道。



    华安脸色一冷,正色道:“仅仅三个条件而已,若大魏国不答应,那便是没有归顺大晋朝廷的诚意,一切免谈。”说完转身走了几步。



    魏国使者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华将军,从邺城至此,一来一回颇为耗费时日,而燕国大军已经距离邺城不远,不如将军先发兵增援邺城,这三个条件,下官返回邺城之后,会立刻与各位朝中重臣商议的。”



    华安摇了摇头,正色道:“邺城易守难攻,燕军就算兵临城下,在短时间内,也是无法攻破城池的,不过,为了表示本将的诚意,本将会先派遣一万精锐,增援邺城,主力大军将屯兵武德城,待得到贵国的诚意后,方可发兵邺城,如何?”



    魏国使者思考了半天,觉得也只能如此了,于是,抱拳道:“既然华将军已经决定如此,那便只好如此了。”说完一脸的无奈。



    华安看向诸葛雄,大声道:“诸葛雄,你立即率领麾下一万无当飞军,跟随使者大人前往邺城驻守,记住,不要给我大晋军队丢脸。”



    “将军放心,末将一定幸不辱命。”诸葛雄大声接受命令。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王三,帮我送送魏国使者。”



    “使者大人请。”王三伸手一挥,示意魏国使者可以离开了。



    魏国使者微微抱拳,轻声道:“将军留步,下官告辞了。”说完走出了中军大帐,王三仅仅送了几步便停下了脚步,诸葛雄则离开大帐,前往大营召集麾下兵马,准备增援邺城。



    “大哥,你为何要提出这三个要求,这些要求只怕会让魏国为难啊!”魏国使者走远后,王三小声的问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大哥这么做,自然有必须这么做的理由,首先,我军贸然增援邺城,朝廷那伙大臣要是知道了,一定会不答应的,而我们索要玉玺,并献给朝廷,便可以堵住这些悠悠之口,让魏国留一皇子做人质,一是为了让大晋朝廷相信魏国的诚意,二是为了保护冉闵的血脉,毕竟,冉闵也算是一代豪杰,在客观上做了不少有利于我大晋北伐的事情,而如今,河北一带政局不稳,冉闵的诸子留在邺城很不安全,而让他们前往建康城做人质就要安全的多,至于索要汲郡,除了方便后勤补给,还可以让大军更快捷的增援邺城,同时,驻扎在汲郡的大军,也是悬在魏国头顶的一把利刃,若是魏国君臣有非分之想,我军也可迅速做出反应,让其不能得逞。”(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应
    见华安如此解释,王三觉得很有道理,顿了顿,问道:“大哥提了这三个要求,魏国会答应吗?”



    “魏国危在旦夕,除了我军之外,没人救得了他们,他们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了。”华安轻声说道。



    王三点了点头,轻声道:“大哥,那我们现在就集结大军,随时准备出发。”



    华安看着眼前的地图,轻声道:“现在我军在武德和怀县一带,已经集结了四万主力大军和两万后备军团,六万大军增援邺城,暂时是足够了,待梁州军团的主力抵达,我军还可继续增兵数万,足以抵挡燕军南下。”



    “大哥说的是,真希望梁州军团的两万主力和两万后备军团,可以快些抵达,这样,我军便有足够的兵马抵挡燕军南下了。”王三轻声说道。



    “快了,也就这几天了,一旦梁州军团主力抵达河内郡,我军便可以抽出十万大军增援邺城方向,魏国在邺城集结五万大军不成问题,这样一来便有十五万大军阻挡燕军的南下,邺城可保无虞。”华安肯定的说道。



    随后,华安根据斥候和聪士收集的燕军情报,开始仔细的分析燕军的战力,并根据燕军的战力,做出相应的部署。



    燕军是清一色的骑兵,战斗力和机动?无?错?小说 m。quledu。com力皆是一流,为了对付机动性和战斗力都很强大的燕军,华安决定让麾下将士多配备箭矢,以箭雨战术抵挡燕军骑兵的冲击。另外,为了减少大军的损失,华安并不打算与燕军硬拼,而是暂时采取防守的姿态,依托邺城周边的城池固守,并在己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才与燕军野战,而且,就算取胜,也不继续向北推进。以免中了燕军的诱敌之计。



    华安心里很清楚。燕军的兵力和战力都很强大,燕国的主要将领也很睿智,以目前的实力,仅仅能与之对峙。而不能取得全面的优势。为此。与魏国残余力量合作,抵挡燕军继续南下,成了目前最好的选择。



    况且。有一句话叫养贼以自重,在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华安麾下的兵力越来越庞大,负责管辖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而这自然会引起皇室的猜忌和畏惧,更让许多大臣会借机进谗言,但就是因为有了燕国、代国这样的强敌,朝廷需要自己统领大军与之对抗,因此,自然不会想办法削弱自己,而一旦燕国和代国全面溃败,并逃往辽东苦寒之地,自己的厄运也许就来了。



    俗话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天下群雄并起的时候,朝廷需要武将南征北战,为皇室的江山社稷服务,而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廷首先要除掉的便是手握重兵的将领,以安定社稷,这自然是华安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华安知道,该是考虑一下后路的时候了,此事极为紧迫,万一有所迟疑,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



    从河内郡的怀县到邺城,至少有几百里的路程,但若是一路换马而行,一日的功夫也是可以抵达的。



    而此时,魏国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为此,魏国使者派遣自己的心腹,以最快的速度,将晋军的态度送往邺城,而他自己则带领诸葛雄的一万大军,向着邺城快速行进,最多两三日,便可以抵达邺城。



    由于魏国群臣皆认为要全力保障邺城的安全,因此,早已将汲郡的万余兵马调往邺城,也就是说,汲郡全境的所有城池都已经没了兵马,仅有一些豪强的武装,负责城池的日常治安,并维持城池的稳定。



    诸葛雄立即派遣心腹亲兵,将汲郡的情况,向华安汇报,并建议华安立即率军占领汲郡,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增援邺城。



    魏国使者的心腹以最快的速度向邺城方向奔去,一路上不停的换马,并在日落之前抵挡了邺城的皇宫之中。



    此刻,魏国的几位重臣都在皇宫之内,他们要处理来自各个方向的情报,并作出相应的预测和部署,以挽救濒临灭亡的大魏政权。



    身为魏国第一重臣的蒋干,眉头始终蹙成一个大疙瘩,面对当前的紧急局势,他是坐卧不安,心神不宁,既忧虑慕容恪的大军会不日逼近邺城,同时,又担心晋军不会增援邺城,甚至,与燕军夹击大魏国,而这样一来,大魏国必然灭亡。



    “报,蒋大人,前线汇报,燕国慕容恪主力骑兵,已经连续攻破巨鹿、赵郡的几十座城池,兵锋直指襄国,襄国守将请求增援。”就在蒋干愁眉不展的时候,一名小校汇报了非常不好的消息。



    “什么,慕容恪已经逼近襄国,这么快。”蒋干有些不敢相信,毕竟,巨鹿和赵郡有几十座城池,而这些城池都是可以阻挡慕容恪骑兵南下的。



    大殿上的其余几名重臣,在听了小校的汇报后,也是大吃一惊,并抱拳道:“蒋大人,襄国是邺城的门户,若是襄国丢了,慕容恪的主力骑兵,就可以直逼邺城了,襄国不能丢啊!”一名大臣忧虑的说道。



    蒋干不耐烦的皱了皱眉头,正色道:“襄国自然是非常的重要,不过,眼下慕容恪的主力骑兵已经逼近襄国,我军现在增援,只怕是来不及了,况且,邺城的兵力也不充足,若是调拨部分兵马增援襄国,邺城就很难防守了。”



    “蒋大人,您的意思是放弃增援襄国,那襄国的五千守军,是不是要撤往邺城呢?”一名大臣问道。



    蒋干思索片刻,摇了摇头,正色道:“襄国的守军不能撤,若是守军全部撤离,慕容恪便可轻而易举的得到易守难攻的襄国城,这样一来,燕军骑兵便可以直逼邺城了,襄国的五千守军,至少可以拖住燕军一段时日,以有利于我邺城的备战。”



    “照蒋大人这么说,襄国城的五千大军,岂不要全部殉国了。”一名大臣有些不忍。



    蒋干蹙了蹙眉头,正色道:“我大魏国危在旦夕,为了保住邺城,也只能牺牲他们了,来人,传令,让襄国守军全力坚守城池,绝不可弃城,五日之后,我邺城主力便会增援襄国。”



    “是,蒋大人。”一名小校抱拳领命,并立即前去传令。



    其实,蒋干根本就没有打算增援襄国城,命令里所说的五日之后,只不过是为了给守城大军的一个希望而已,以让守城的五千大军,可以全力以赴的死守城池,并等待救援。



    下完命令,蒋干大大的松了口气,有了襄国的高大城墙,至少可以阻挡燕军骑兵数日,下一步便是尽快收拢邺城周边的军队,并等候晋军的支援。



    “报,蒋大人,晋军已经表明态度,这是我家主人的亲笔信,请大人过目。”魏国使者的心腹,将手中的信件交到了蒋干的手中。



    见是晋军有了回复,蒋干连忙接过信件,并仔细的看了起来。



    “真是岂有其理,晋军欺人太甚,居然一口气提出三个要求。”看完信件,蒋干心里不由得发怒了起来,并将信件随手递给了身旁的大臣。



    “交出传国玉玺、扣留人质,割让汲郡,蒋大人,这三个条件都不能答应啊!这些条件若是全都答应了,我大魏国就真的是亡国了。”一名大臣看完信件,焦急的说道。



    “如今邺城危在旦夕,不答应又能如何呢?蒋大人,不如就答应晋军了吧!就算大魏亡于大晋,也比亡于燕国要强。”另一名大臣,表示同意。



    蒋干额头了冒出了冷汗,这三个条件,他的确都不愿答应,但晋军态度坚决,倘若不答应,万一晋军从背后杀来,与燕军南北夹击,邺城就更守不住了,况且,如今汲郡已经无兵防守,晋军随时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汲郡,自己不答应,也没有夺回汲郡的实力。



    “汲郡已经无兵防守,晋军很快就会得知,将汲郡赠予晋军,也算是顺水人情,不过,传国玉玺关系到皇权正统,岂能轻易交出,另外,皇上共有四子,太原王已经身死,太子殿下自然不能为人质,剩下的就只有彭城王冉明和武兴王冉欲了,就算我等答应,皇后娘娘也未必肯答应啊!毕竟,孩子都是亲娘的心头肉,落在谁的头上都舍不得。”蒋干无奈的说道。



    一名大臣闻言,抱拳道:“蒋大人,如今我大魏国危在旦夕,传国玉玺只不过是一件物品而已,这个东西救不了大魏国,若能凭借此物借得晋军数万雄师,何乐而不为呢?至于人质,不论是彭城王还是武兴王,能为大魏国的安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不枉是皇室的子孙,下官认为,皇后娘娘是一定会答应的。”



    蒋干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那好,说服皇后娘娘的任务,就交给你好了。”



    “蒋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幸不辱命。”这名大臣抱拳领命,前往后宫索要人质。



    蒋干之所以答应晋军的三个条件,自然是无奈之举,况且,晋军率先增援一万主力骑兵,也算是颇有诚意。(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九章 进军汲郡
    在邺城的后宫之中,得知晋军要让自己的儿子,前往建康城做人质,皇后董氏自然是极力反对,并要求另想办法。



    这名大臣便以邺城危在旦夕,皇子留在邺城很不安全为由,劝说皇后答应将彭城王和武兴王之中的一人,作为人质送往江南的建康城,以作为归顺大晋朝廷的诚意。



    经过反复的劝说,皇后董氏最终答应让彭城王冉明作为人质,送往晋军大营,以换取晋军的信任。



    终于得到皇后的首肯,这名大臣大大的松了口气,并立即前往大殿向蒋干汇报情况。



    此时的蒋干,正在大殿之中焦急的等待,他很担心皇后董氏会不答应,若是如此,情况就麻烦了,但蒋干已经下令决心,就算皇后不答应,他也会想办法让其中的一名皇子前往禁军大营做人质。



    “蒋大人,下官回来了。”负责劝说皇后的大臣,一脸轻松的返回了大殿之中。



    见这名大臣一脸的轻松,蒋干心里也舒服了不少,忙问道:“怎么样,是不是皇后娘娘答应了。”



    “是的,蒋大人,皇后娘娘已经答应,让彭城王前往建康城做人质。”这名大臣轻松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