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26之崛起-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介石话一出口,屋子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包括在蒋介石面前一向不是很注重言行的宋子文在内的众人,都默默地低下了头,甚至都不敢多看对国联充满希望的蒋介石一眼,众人眼中都充满了无奈、痛苦、愤怒以及对蒋介石的无限同情。
王正廷脸色发白、嗫喏着张了几次嘴,可就是说不出话来。
第五百零四章抗战列强虚伪(二)
见众人这样的表情,蒋介石的心脏猛然一紧,手臂不禁一颤,端在手中的杯子里的水都洒出了少许。WWw、他感觉身体好似突然跌入冰窟中,浑身冰冷,寒彻骨髓。
蒋介石已经完全意识到,王正廷今天带来的一定是一个极坏的消息,这些人在外面候见时,已经知道了内容,这才有张群方才口不择言,建议自己和苏俄谈判的话。
蒋介石现在完全能想象得到王正廷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坏消息,虽然这样的坏消息让他极为震惊,也让他内心痛苦万分,可他还是倔强地在众人面前努力保持着平静。他慢慢地放下手中的杯子,费力地用双手扶着椅子把手,努力支撑起他那有些僵硬的高挑瘦削的身体,挺直身躯,坚强的迈动重逾千斤的双腿,默默地走到窗前。
九月的南京,本应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可是此刻外面却天色阴暗,厚重的铅灰色云层不知什么时候已布满南京城的上空,压抑得让人感觉喘不上气来。
蒋介石就这样默默地站在窗前,双眼茫然地望着窗外,一动不动。
屋子里的人,都很想要安慰蒋介石,可又不知用什么话才能慰藉蒋介石那伤感,且沮丧至极的心情。
蒋介石在窗前独自沉默着占了良久,才头也不回,用低沉沙哑的声音说:“儒堂,列强都是什么态度?你就实话实说吧。”
蒋介石的神态让王正廷心中十分难过,他努力控制住快要失控的情绪,声音略有些颤抖地说:“国联五个常任理事国中,英法日的口径很统一,好像是事先商议好似的,他们说‘北蒙历史原因复杂,他们不好贸然干预。希望中苏两国保持克制,并且采用合适的方式自行解决。’没有加入国联的美国,他们也和英法意的态度一样。”
“还有,他们还说,鉴于中苏两国已经处于事实上的交战状态,他们不会卖武器给我们。”
见蒋介石只是默默地听着,既不表态,也没有什么动作,甚至也没有回头。
王正廷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据我们外交部在布鲁塞尔的外交人员私下了解到的消息是,列强之所以不敢主持正义,谴责苏联对北蒙的入侵,甚至也不愿意卖给我们武器,完全是因为苏联现在正在不断地大量从欧美列强那里购买工业制造设备和粮食以及工业产品,甚至还包括武器。”
“苏联外长立特维诺夫,现在正率领一个大规模的工业设备采购团在欧洲各国巡回考察,不经要去英法意,还有瑞士……”
王正廷继续说道:“据说,这两年苏联每年都会花费数以亿计的资金,在欧美这些国家进行采购,这对饱受经济危机影响的欧美列强帮助极大,以至于欧美列强都很害怕得罪了苏联人,失去巨额的订单,影响到它们国内的经济形势。”
“虚伪列强们都是自私自利的伪君子”宋子文再也掩饰不住激愤的心情,大声骂了起来。
杨永泰叹了口气,摇摇头说:“别看列强们嘴上说的好听,总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卫道士摸样,其实它们骨子里都是为了它们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只要是它们自己可以得到实际利益,即使是损害了上帝的利益,它们也会毫不脸红的。”
为了不让蒋介石过于难过,王正廷打断杨永泰的话,把唯一一个可以称作好消息的消息说了出来。
“不过,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联常任理事国的代表,虽然在表决时他们投了弃权票,倒是在私下场合向我们明确表示他们是受到了英法的压力。而且还分别向我们的外交人员表示,德国和意大利政府愿意暗中卖武器给我们,支援第四路军抗击苏军入侵北蒙。”
张群苦笑着说:“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都和苏俄素有积怨,尤其是意大利,他们的领袖墨索里尼**十分坚决。这次投了弃权票,应该还是受国内经济所累。”
宋子文也说:“意大利是欧洲几大强国最弱的一个,不仅科技和工业生产能力远不如英法德,它的能源供应还百分之八十来自英国,它是不敢做得太过分的,对我们的帮助恐怕会很有限。
林蔚也插话道:“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没有重武器可以卖给我们,至于意大利人吗,它们的飞机和重武器不要说要比欧美差很多,比苏联的也要差,对文戈的帮助不会很大。”
“列强们的态度,文戈知道吗?”
蒋介石好似没有听到这几人的话,而是转过身问王正廷。
此时,在蒋介石的脸上已经看不到任何激愤的神情,平静的好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王正廷虽然很惊讶蒋介石竟然能如此镇定自若,可还是赶快回答道:“文戈知道这件事了。”
见蒋介石微微皱了皱眉头,王正廷以为蒋介石是误会他没有先报告,而是先通知了宋哲武,忙解释说:“委员长指示过,外交部要和北方边防长官公署积极配合,协助第四路军从国外购买武器装备。因此,太原方面派北方边防长官公署对外联络处处长毕广恒来南京和外交部接触联络。所以,这些事情,文戈通过他都知道。”
蒋介石没理王正廷的解释,追问道:“文戈是什么态度?”
王正廷这才明白蒋介石的不快,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意思,他这是担心列强的态度影响到宋哲武抗苏的决心,这才松了一口气。
“据毕广恒说,文戈表示,他从来就没相信过国联能有能力制止苏军入侵,也从没把希望放在过国联身上,甚至包括列强拒售武器他也有所准备。因此,不管列强卖不卖武器,他都会抗战到底,绝不退缩。”
“他已经通过私人关系跟美国有关方面取得了联系,据说,美国方面虽然仍然不同意卖武器给我们,可是在美国柯蒂斯公司和普?惠公司等大公司的游说、努力下,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倒是松了口,表示他们虽然很难卖武器给我们,可是还是可以做些变通。文戈已经在和美国柯蒂斯公司和普?惠公司进行联系,准备从它们那里购买航空发动机。”
“另外,文戈还希望兵工总署能利用这个机会,尽可能多地从德国购买武器生产技术,并请德国人帮助中央政府建设兵工厂和飞机、汽车制造厂。”
“他不买飞机,买发动机做什么?”
蒋介石没有理会王正廷的后半段话,不解地紧紧追问道。
“毕广恒说,他们太原的飞机制造厂现在已经自己能制造飞机,性能还不错,并不比列强的飞机差。只不过,他们自己造的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现在还很不稳定,现阶段他们自己制造的飞机只能先购买国外的发动机。毕广恒还说,他们的专家说,美国的航空发动机性能很好。”
已经神态正常的蒋介石,走回自己的座位坐好后,突然问道:“军政部航空署不是在马尾建有一个飞机制造厂吗?他们不是也能制造飞机吗?”
对于蒋介石跳跃极大的问话,在场众人都是一愣。
这个问题本应由何应钦回答,可是何应钦迟疑了一下,对蒋介石道:“航空署署长由陈仪兼任,这个问题还是由俞参议向委员长汇报吧。”
见蒋介石看向自己,俞大维忙站起身。
“报告委员长,马尾飞机制造厂现在只能组装进口飞机,还不能自己制造新式飞机。”
蒋介石盯视着俞大维,思索着问道:“我记得北洋时,马尾就造出过水上飞机吧?为什么现在反倒是造不出来了呢?”
“回委员长的话,马尾的确在北洋时期就制造过飞机。他们在1919年8月制成国内最早的“甲型一号”双桴双翼水上飞机。第二年又生产出同一型号的飞机并试飞获得成功。随后,飞机制造水平逐步提高,至去年底,马尾已造出七种共十五架的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
俞大维的回答不仅没让蒋介石搞明白,相反,到更让蒋介石一头雾水。
“既然早在十二年前马尾就能自己制造飞机,为什么现在反倒是不能了?”
“据我所知,阎百川虽然很早就在太原建立了一个小型飞机制造厂,可是他们只是组装过几架进口的飞机,还是在外国人的指导下做的,从来就没有造出过自己的飞机。为什么他们现在反倒是能制造飞机了?它们制造的飞机是否真的很不错?是否真如毕广恒所说,太原制造的飞机不比列强的飞机差?”
蒋介石一连串的疑问,也反映了众人的心情,他们的心中也都充满了疑问。
俞大维满脸苦笑,这件事要想说的明白,那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说得清楚的,这里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其中的弊端和缘由,在美国和德国呆了多年的俞大维清楚得很,不过,这些弊端并不是他这个小小的参议敢于触及的。
感谢“70生人”友的打赏。
第五百零五章抗战醉翁之意(一)
虽然很难解释清楚,可是对于蒋介石的疑问,俞大维还得硬着头皮万般无奈地向蒋介石一一解释起来。wWW。
“马尾飞机制造厂是1918年初成立的,当时是由从美国学习航空工程并获得硕士学位的巴玉藻,王助、王孝丰、曾诒经等人为主,包括许多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一起建立起来的。”
“现在巴玉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等人都去了太原,他们是马尾的主要技术骨干,巴玉藻、王助两人回国前,都在美国现在的大飞机公司波音、柯蒂斯、通用担任过设计师和总工程师,水准极高。据说,美国波音公司的第一架飞机的总设计师就是王助。自他们离开马尾后,马尾就不能再造新型飞机了。”
“现在我们兵工总署的副总工程师,就是从马尾来的,他和去太原的人员经常有书信来往。据他说,太原飞机制造厂确实研制出了他们自己的飞机,这是真的。只不过,关于他们的新型飞机的性能如何,是否真如毕广恒所说的很先进,这还不清楚。”
蒋介石继续追问道:“巴玉藻这个人我听公洽说起过,他和马尾的那些人都是很有本领的人才,这些人能从国外回来,足见其都是爱国的,可是他们为什么都离开了马尾,而跑到太原?是宋文戈给的薪水更高?”
蒋介石在称呼宋哲武时,没称文戈,而是加上了一个宋字,包括俞大维在内的众人,都听出了蒋介石对宋哲武挖国家人才的做法很有些不满。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又涉及在座的几位重量级人物,这就绝对不是俞大维这个新进敢说清楚的事了。
俞大维急得头上已经微微冒出了细汗,满脸窘迫的看向何应钦,双眼充满求助的神情。
俞大维是兵工总署的参议,兵工总署归军政部管辖,何应钦是俞大维的长官,这个时候他是必须要出来说话了。
何应钦微微叹了一口气说:“委员长,是这样。确如委员长所说,巴玉藻这些人都是爱国的,这从他们能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国,就能看得出来。”
何应钦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们到太原去这件事,陈署长跟我汇报过,我清楚。”
“文戈给他们的待遇确实很高,甚至比我们在座的人的薪水都要高,可是巴玉藻他们并不是因为贪图文戈给的待遇高才到太原的。”
“那是为什么?难道是兵工总署有人刁难他们?”
蒋介石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一只手紧紧握着一支不知何时被他抓到手中的铅笔。
何应钦苦笑着说:“那倒不是,陈署长很看重巴玉藻这些人,甚至还向我推荐过巴玉藻。这些人离开马尾的真实原因是因为缺少经费,他们每年只有几十万大洋,不要说无法大量制造先进飞机,甚至连进行研究的经费都不够。而到文戈那里,则有着大量的经费可用。”
蒋介石脸色不虞地说:“这件事陈公洽是有责任地,兵工总署的经费每年都有几千万,这些经费都到哪里去了?”
蒋介石嘴上说陈仪有责任,其实何应钦明白,蒋介石这是在责怪他这个军政部长。
“这事也不能全怪陈署长。”
何应钦解释说:“兵工总署的经费看似很多,可是分摊到各个方面就不多了,枪炮子弹是耗用资金最大的。马尾的经费还是陈署长费了很大劲才挤出来的。”
“其实,给马尾飞机制造厂的经费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海军、空军都只愿意从国外购买飞机,而不愿意使用国产飞机。因为马尾没有飞机订单,自然也不会拨给他们过多的经费。”
近年来国民政府从国外购买了不少飞机,花费不菲,航空署虽然设在军政部,可是购买飞机都是毛邦初负责,亲自交由蒋介石批准的。
这个毛邦初乃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美的亲侄子,从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即投身军事航空界,先后留学于苏联、意大利,成绩优异。
由于毛邦初身份特殊,诸如浙江人、黄埔生、内戚、军事航空指挥干才等,特别是在组建、主持中央军校航空班后,更是深得蒋介石器重,以至于何应钦在空军问题上根本插不上手,都是跳过他这个军政部长,直接找蒋介石签字批准。
何应钦这也是借机摆了毛邦初一道,甚至也是暗指蒋介石才是最应该对此事负责任的人。
蒋介石这时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也清楚这件事其实是跟他有关联的。
蒋介石斟酌着说:“政府的空军起步晚,规模小,要想尽快达到欧美列强的水准,在买飞机时就要买最好的,这一点毛邦初说的很对,我也是支持地。”
蒋介石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据毛邦初跟我讲,我们国内现在还不能生产国际上最先进的单翼飞机,只能造双翼机。因此,暂时从国外购买飞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我们自己能造飞机还是很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造出先进的飞机,那时就再也不用看列强们的脸色了。”
蒋介石看着宋子文和何应钦,郑重地说道:“以后政府每年的预算里,航空署的经费都要单独开列,每年不得低于500万。”
500万还是太少了,蒋介石对于飞机研制和制造这个耗钱的程度还是太不了解了。
俞大维张张嘴,最后还是忍住没有出声。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他这个小人物可以随意向蒋介石建言的,尤其是在这样的场合,这件事还是让陈仪去找何应钦和蒋介石理论吧。
一直没有说话的陈果夫,这时向前探了探身子问王正廷:“这个毕广恒好像以前是石友三的心腹吧?”
对于毕广恒是石友三的亲信,这件事蒋介石还是头一次听说,不由脸色严峻起来。看着王正廷等着他解释。
一听陈果夫扯上了宋哲武,何应钦很有些不满,接过话题道:“文戈此人一向爱惜人才,我听雪竹说过这个人,极善游说,他也很推崇这个毕广恒。这一定是文戈又起了爱才之心,才把他招揽过去的。”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文戈绝对不会和石友三有任何关系的,否则他也不会敢把毕广恒公然派到南京来。更何况,石友三现在可是在韩复榘那里,石友三昔日的部下现在遍布华北地区的各部队。”
何应钦的意思是告诉陈果夫,也是提醒蒋介石,要说和石友三有关系,那最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