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26之崛起-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哲武笑着说:“煜如先生,修建铁路这件事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要想尽快建成,必须要有一个能力才能都很出众的人来做才行,这个人自然是非你莫属。不过,仅仅是让煜如先生建这条铁路,那可是屈了你的大才,我还有更多的事情要煜如先生来做……”
虽然这段时间宋哲武喜事连连,可是也有一件事让他烦心,那就是蒋介石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就任命了白云梯为内蒙自治省主席和李培基为绥远省主席,特别是还在他的地盘里插了一根“钉子”,任命了晋绥军大将傅作义为绥远警备司令。
不管是白云梯也好,还是李培基也好,甚至傅作义也好,这些人都不仅不会绝对服从他宋哲武,甚至还会处处对他掣肘。
白云梯虽然已经被内人党开除了党籍,可他骨子里还仍然是一个有着强烈独立倾向的民族分裂分子,这样的人担任内蒙自治省省主席是绝对不合适的。
还有,蒋介石虽然把绥远的民政事务交给他宋哲武管辖,可是却委任商震的老部下李培基做省主席,甚至还把傅作义派来做绥远警备司令,这分明就是要在内蒙和绥远两地限制宋哲武的势力发展。
傅作义这个警备司令倒是好说,他这个警备司令无法干涉民政事务,而且傅作义至少在名义上还在北方边防公署的管辖下,是他宋哲武的部下。现在已经停战,北方已经处于和平时期,傅作义绝对没有胆子和他宋哲武刀兵相见,他那样做,不要说张学良不会答应,就是南京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
可是白云梯和李培基就不同了,他们是中央政府正式任命的合法省主席,内蒙和绥远的民政事务要绕过他们两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如果不配合,那会给宋哲武添很多麻烦的。
可是,要想轻易地把这两个人挤走也不容易,毕竟他们是中央政府刚刚任命的,而且,即使把这两个人挤走了,南京还会再派别人来的。
这些事情,箫国栋和陶蓉他们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宋哲武只能找来贾景德、赵丕廉、贾继英、何其巩、薛笃弼等人,几人商议了一天,都觉得这件事很棘手,短时间内恐怕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转而商议撤销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事情。
现在战事已经结束,继续实行军管就不妥当了,搞不好,还会给人以军阀的印象。现在太原和晋西北地区,以及绥远、内蒙地区的政府要尽快建立起来,马上就要开展的经济建设离开地方政府的配合那可是不行的。
不过,一提到军管会的事,倒是启发了贾景德,贾景德建议:“军管会是一定要取消的,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对各个地区的民政事务控制能力,不免就会减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要设置一个机构统一管理太原和晋西北、绥远、内外蒙四地,而这正好是一个架空白云梯和李培基的好机会……”
感谢“追足”书友的打赏,更感激“我是一根筋”书友的月票深蓝给两位书友鞠躬了。
第三百七十七章布局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二)
第三百七十七章布局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二)
一听说有办法架空白云梯和李培基,包括宋哲武在内的几人都来了精神。wWW;
赵丕廉笑着说:“我就说没有你贾煜如想不出的办法吗?有什么高招快些拿出来,不然你一心想着的那条铁路,在绥远和内蒙的的征地可是要成问题的。”
看到贾景德能主动为宋哲武想办法解决问题,宋哲武和贾继英、何其巩也露出会心的笑容,这说明贾景德已经真心投入了他的新角色中了。
“我的意思是,既然内外蒙和绥远都归北方边防长官公署管辖,那我们就要很好地利用这个权利,把这些地方真正地管理起来,让北方边防长官公署在这些地区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否则,我们许多相关改革和社会建设难免会受到和我们不是一条心的人的干扰和掣肘。对军管会我这几天也了解了一些,司令设置的这个机构非常好,可以把权利都集中在我们手中,政令下达和执行都会十分顺畅。不过,正像司令所说,这个名称也确实不适合当前形势了。”
“煜如的意思是要换个名称,把军管会仍然保留下来?”贾继英问道。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可是也不尽然。”
贾景德看看宋哲武接着说:“我认为,取消军管会后,在北方边防长官公署之下,设一个秘书处,秘书处下设多个职能部门,由这个秘书处统管山西、绥远、内外蒙的政务。同时,对这些地区的地方行政机所属的各机构实行改革,让它们仅仅成为我们各项政策、政令的执行部门,而非管理部门。”
“我没有去过苏俄,可是对于他们的制度也多少有一些了解,苏俄的集权管理在现在来说,对我们还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在这方面克之是专家,这还得请克之想些办法。”
何其巩虽然既当过教员又做过记者,可是全没有文人的那种柔弱,而是生的浓眉大眼,说话也一副军人做派,见贾景德说到他,何其巩点点头说:“煜如先生说的对,苏俄的中央集权制度确实可以保证它们的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这现在也正好适用于我们……”
何其巩介绍完苏联的情况后,众人对何其巩介绍的苏俄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很感兴趣,纷纷献计献策。最后一致认为,虽然不可能实行苏俄的制度,可是大可以借鉴一些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北方边防长官公署控制区域实行行政变革。
在山西、绥远、和内外蒙的政府机构里,只设置政务厅和法政厅,政务厅统管地方行政管理各项事务,法政厅负责管理地方法律和治安,当然这两个厅也是绝对要服从宋哲武的北方边防长官公署的命令的。
同时,在内蒙实行行政改革,取消现行的旗盟制,实行县治,以限制内蒙王公们的权利。
赵丕廉还提出,要在绥远和内外蒙仿效山西,大力推广基础教育,收拢当地人心,灌输宋哲武的新政。
宋哲武对众人的建议很满意,这些人不愧是被称为“人才”的人,这件棘手的事情,仅仅议了半天就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让他很意外。
特别是赵丕廉的建议很合宋哲武的心思,赵丕廉所谓的推广教育,其实说白了就是要给那些对宋哲武还没有认同感的人们“洗脑”,只不过赵丕廉没有明说罢了。
通过宣传教育,或者说是“洗脑”,这会更有利于普通百姓认同进行的社会改革,尤其是在内蒙,这会彻底动摇那些王公们的统治基础,使内蒙真正被宋哲武所掌控。
对众人补充、建议的这个方案,宋哲武基本是满意的,听从心里认为这个方案十分可行。
这个方案如果实行起来,他的北方边防长官公署对于山西的太原和晋西北地区、绥远和内外蒙来说,实质上就相当于一个缩小了的中央政府,已不仅仅是可以有效地架空白云梯和李培基的问题了,而是在实际上隔断了南京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在这些地区没有宋哲武的北方边防长官公署的同意,南京的任何指令都不会有什么意义,即使它有白云梯和李培基这样的代理人也不行。
不过,宋哲武认为,这个方案有一些地方还需要有所改进。
而且,贾景德的这个建议同样也提醒了宋哲武,军管会这个名称不合适,那完全可以换一个吗。当然,对于贾景德建议的秘书处,宋哲武也不满意,他认为这个名称过于笼统含糊,无法体现出他在他控制的地区即将采取的发展变革。
因此,宋哲武综合大家的意见,决定自即日起,撤销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时,在北方边防长官公署之下,成立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统筹管理太原、晋西北和绥远、内外蒙地区的所有政务。
原军管会的所属部门和职能,全部转交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主任由宋哲武亲自担任,箫国栋和贾景德分任副主任,负责这个委员会的军政、民政事务的日常管理和运作。
改革绥远,内外蒙政府机构,在绥远、内外蒙省政府下面只设政务厅和法政厅,任命孟楚任绥远政务厅长,任命薛笃弼为绥远法政厅厅长,任命原山西省政务厅长催廷猷为内蒙政务厅厅长,内蒙法政厅厅长由井岳秀兼任。
不过,因为太原行署会绝对在自己人的控制之下,而且太原行署辖区也是宋哲武即将进行大规模建设的主要地区,具体事务工作量较大,都由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管理,难免有管理不到的地方,因此在太原行署仍然按现有省级架构设置各部门。
宋哲武的决定立刻得到几人的的完全支持,贾景德对于宋哲武把这个相当于北洋政府时期国务总理的副主任的位置交给自己,尤其感激,这体现了宋哲武对他贾景德的信任,要知道,这个位置几乎就是负责管理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除军事以外的所有事务。
贾景德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心尽力好好大干一番,以不辜负宋哲武的这番知遇之恩。
同时,他也在心里暗暗佩服宋哲武,不仅有心胸,还从善如流,行事果断,仅这几点就要比阎锡山强上很多。
既然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的名称和职能以确定下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如何充实这个委员会,设置下属机构,并尽早让这个委员会切实运作起来了。
宋哲武又找来了箫国栋、巴玉藻,郭文渊、孙佳惠、王兴刚等人,一起商议组建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
两天后,宋哲武正式出台了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组成*人员的名单。
箫国栋作为分管军工体系的副主任,主要负责军工体系的建设和军工企业的运作组织。
军工体系下设国防建设委员会、科学发展委员会、医药卫生委员会、民众组织动员及工程建设委员会等四个委员会,其中民众组织动员及工程建设委员会还下设一个工程兵总队。
国防建设委员会主要任务是,负责军工体系工业规划组织、国防工程建设、部队武器装备研制,鉴于这个委员会的重要性,宋哲武要箫国栋兼任这个委员会主任。
科学发展委员会,负责第四路军所有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科研规划,指导并组织实施,主任巴玉藻,副主任郭文渊、王连章。
医药卫生委员会,负责第四路军医疗体系建设,医学研究以及医疗药品、器械研制,主任王连章。
民众组织动员及工程建设委员会,负责组织北方边防长官公署所属区域的民众军事训练,以及国防工程建设,主任徐峥,副主任孙思成,兼工程兵总队司令。
国防建设委员会负责的军工体系工业规划组织、国防工程建设、部队武器装备研制等工作,是宋哲武以后抗战和发展的命脉和支撑,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交给谁,宋哲武都会有疑虑,只有交给他最为信任的箫国栋负责,他才会最放心。
当然,这些工作也都是他必须,而且是他要时常过问的。
虽然宋哲武现有的科研院所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军民两用都有,但由于宋哲武有着远超于当今时代的化工知识,甚至也可以说,这个时代各学科的最前沿的知识和意识宋哲武都有了解,因此,经过他指导的第四路军的各个科研院所所研制的许多民用项目,都具有极高的、潜在的经济和军事价值,任意一项技术的流出,都有可能会被日寇和潜在的对手加以利用,都会给宋哲武自己造成巨大伤害。
因此,宋哲武认为他的所有科研院所还是留在军工体系里,受到严格的保密监管,是最好也是最为稳妥的。
深蓝鞠躬致谢“还没发现”书友的月票
第三百七十八章布局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三)
第三百七十八章布局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三)
医药卫生委员会所管辖的医疗系统,应该说就是一个纯粹的民用机构,宋哲武之所以把它也列入军工体系之中,是因为王连章的西药实验室里,现在正在根据购买到的弗莱明的专利,在研制人类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这是需要绝对的保密的。wWW!
青霉素不仅会在战时挽救大量人员的生命,就是在和平时期,它也能挽救现在很多被视为得了绝症的病人的生命,至少肺结核就再不会夺走成百万计的人的生命了。
青霉素,同时也会是宋哲武得到大量建设资金的聚宝盆和摇钱树。
而且,不但是西药实验室,就是王连章的中成药实验室里,研制的一系列中成药的药方也需要绝对的保密,在现在这个西医也同样缺少治疗药物的时代,这些中成药已经成了宝贝,西方也在购买他的中成药。
此外,现在太行行署控制的地区,虽然也有几家西医诊所和医院,可是不仅规模都很小,医疗水平也不高,这可比第四路军总部医院的水平差多了,也就是说,第四路军总部医院的医疗水平,是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所属地区里医疗水平最高的,为了收拢民心,它不应该独立于民用医疗机构之外。
要知道,第四路军总部医院里,现在可是有包括王连章这个双料博士在内的五六名医学专家。
这个所谓的民众组织动员及工程建设委员会,说白了就是预备役的领导机构,是宋哲武在为以后扩军和战时及时补充兵员做准备的。
宋哲武之所以挂羊头卖狗肉,是因为现在他可不敢这样称呼,甚至也不能提什么预备役,否则难免会引起蒋介石的疑虑和警觉,会很怀疑他的目的和动机,甚至会就此开始对他进行防范和打压,就是把他列为潜在的打击消灭目标也是有可能的。
宋哲武现在可不想惹这样的麻烦。而且,以他现在的实力,也不可能有能力顶住南京中央政府的打击,更何况他的目标敌人是日寇和苏俄,他也不可能现在和南京中央政府闹翻,导致数面受敌。如果是那样的话,不要说抗战,在这之前他大概就得远遁外蒙自保了。
民众组织动员及建设委员会主任,本来是韩光弟这个教导总队长出任最为合适。
因为南京中央政府早有明令,不准地方自办军官学校,现在北方军官学校已经取消,所有学员以及教官和第四路军教导总队合并。当然,现在的教导总队仍然具有军官学校的一切职能,只不过名称变了。
宋哲武以后扩军会需要大量军官,他可不会向南京要陆大和其它军校的毕业生,还是自己培养的更放心。现在虽然没有了北方军官学校这个名称,可宋哲武培养军官的数量更多了,教导总队的规模甚至比原北方军官学校还要远远扩大了,教学科目也更多了,韩光弟实在是脱不开身。
至于让徐峥出任这个主任,则是因为徐峥自从上次被宋哲武免职后,虽然很快又被宋哲武启用,可是,他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工作起来一直缩手缩脚,早已经没了锐气。
甚至宋哲武还认为,徐峥之所以有现在的心态,那说明他还一直很在意被宋哲武撤职这件事,甚至在心里还对宋哲武有所怨言,这样的人再继续留在战斗部队里已经不合适了,或者说宋哲武已经有些不放心了。
因此,这次宋哲武下决心要让徐峥脱离作战部队,以免以后肘腋生变,那时他可就悔之晚矣了。
设立工程兵总队,是因为外蒙和太原行署的国防工事和许多军工建设都是需要绝对保密的,雇佣民用公司和民工,不利于保密,而让战斗部队进行施工,又会影响部队训练,还会影响工程进度,因为这些战斗部队的指战员毕竟不专业。
还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