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王朗对吕布尚有抵触情绪,听到华佗的话,王朗心里不禁生出一丝温暖。在随后的rì子里,王朗一点点地感受到吕布的伟大远见,感受到吕布对他的器重,rì渐对吕布忠诚起来。
对于王朗儿子王肃的培养。吕布并不插手,因为王肃靠着父亲的培养,完全可以做到历史上的成绩。
王肃在学术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借鉴太玄儒、道兼采的做法,融汇今古经学两派的学说,为己所用,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来阐释儒家的理论,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逐步形成具有一家特点的学术和治国思想,号称王学。
王肃把道家的思想融合到儒家的学说之,又遍注众家经典,目的是借儒家学说的传统影响力,宣扬他自己的安邦治国的思想,在当时面对三国鼎立,亟待统一,安定天下的局势,也需要一个统一的认识,一整套具体的措施。所以,在王肃的奏议和伪造的孔子家语孔丛子,煞费苦心地进行设计。在他的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礼义道德的问题,其次才是人君的作为和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王肃的一系列思想里面,有几点,颇为吕布属意。
“人之可使,以有yù也。故yù多者,其所得用亦多;yù少者,其所得用亦少矣。”(孔丛子?陈士义统治者应当尽可能顺应人们的,发挥他们的才能,创造一个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环境,这对东汉末遭受战乱、陷于民不聊生境地的老百姓,显得尤其重要。
“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者也;能有名誉者,必无以名誉者也。达此,则其利心外矣。”(孔丛子?抗志如果国君首先去其利yù,以免伤民,则天下、名誉皆可得,如果继续贪多索求,嗜yù无厌,不仅一统天下不能得,名誉丧失,还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动乱。
吕布详加了解后,发现王学可比后来的玄学积极太多,所以他很期待小王肃将来的成就。
ps:我在上个月就写了几万的存稿,然后我就把他们全部上传,设定为定时发布,后来再回头读存稿,实在忍受不了,决定要大修,可是定时发布的章节已经无法删除,纵然是可以修改章节里面的内容,却无法更改章节名,而我修改后的可读xìng增强的章节已经是面目全非,已经完全没办法用之前的章节名,这样也会造成你们阅读的障碍,思前想后,决定还是用旧稿子,十分抱歉。
第703章 华歆简政
华歆,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对华歆的cāo守、德行一直有两极分化的评价。
不少人因华歆参与禅位事件,认定他就是个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jiān臣。
其实,华歆“逼帝禅位”只停留在戏曲、小说之中,演义中有“华歆诌事魏,故草次诏,威逼献帝降之”的段落,史书并无确切记载,《世说新语》写出割席断交的典故来以管宁来反衬华歆的德行卑污,实际上管宁在历史上是应华歆征召才从辽东赶赴魏国做官的,华歆还曾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足证割席断交的故事都是那些不满华歆拥曹的人杜撰的。
华歆在曹丕受汉禅时,并非气焰嚣张,实是面有忧sè,曹丕很不满意,问尚书陈群:“我应天受禅,文武群臣加官进爵,人人莫不欢喜,唯华歆和你不悦,这是何故?”陈群答曰:“我和华歆都是汉朝旧臣,若真像大家一样兴高采烈,得意忘形,或许还会引起你的憎恶吧。”曹丕听了,遂打消疑虑。
华歆位极人臣,但他始终廉洁自奉。当初他受曹cāo征召将行,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华歆推辞不过,就暗暗在礼品上做上记号,事后一一送还。曹丕时,华歆官拜司徒。但华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陈寿评价他“清纯德素”,是恰如其分的。
华歆只做过一件不那么人道的事情,便是抓捕伏皇后。站在汉献帝角度,华歆是揎袖犯上的打手,罪不容诛,而站在曹cāo的角度看,华歆敢顶住压力直蹈龙潭,忠实有靠。虽然伏皇后凄婉可怜。但公平来说,华歆只是奉命行事而已,无所谓罪孽或忠勇,戏剧、小说里将华歆塑造成jiān臣模样,实际上只是“汉为正统”以及“尊刘抑曹”的观念在作祟。而现在吕布的地位等同于历史上权臣曹cāo的角sè,他自然是希望华歆这样只忠于自己而不忠于汉室的下属越多越好了。
此时的华歆得洛阳伪朝廷拜豫章太守,跟吕布任命的豫章太守朱皓各领一半领地,华歆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
孙策攻占江东。华歆幅巾奉迎,孙策执子弟之礼。礼为上宾,每次孙策大会文武,华歆都能痛饮,喝了一石酒都不醉,衣冠丝毫不乱,众人偷偷观察,经常诧异于华歆的衣冠齐整,江南号之曰“华独坐”,以此观之。华歆不但有惊人的酒量,更有惊人的自制力。
吕布得知孙策占领豫章,命孙策将一代名臣华歆强行绑缚邺城。
吕布见到华歆后,恍然记得当年在洛阳时,华歆跟荀彧、荀攸、钟繇这四个尚书郎就是在华歆的带领下,前往袁隗的府邸躲避自己,当时吕布还曾对天发誓。必杀华歆,但现在吕布见到华歆后,心中浓重的杀机消失不见,代之的是爱才之心。
华歆此人在军事上没有什么才华。在治政上面似乎也看不出什么才华,但吕布知道真正的大才不是事必躬亲,而是举贤任能,各安其职,做好统筹工作,华歆在历史上的表现就合乎此相国之才。
华歆的治国主张是重农非战,重视文教德化。太和初年,魏明帝曹叡派曹真攻打蜀汉,华歆上书反对,他认为“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应当先留心于本国的治理,“以征伐为后事”,本国治理得好,敌人就会不攻自破。“兵不得已而用之”,作为皇帝,不能舍本逐末。当时正好赶上秋雨连绵不利于战,曹叡采纳了华歆的建议。
乍看起来,华歆的政治主张跟吕布是相反的,毕竟吕布这些年是年年都起刀兵,颇有点穷兵黩武的架势。
但吕布心里很清楚,好战必亡,自己这些年打了太多战,也征用了太多兵役,拖累了冀州、并州等地的发展,像吕布上次在冀州微服私访时遇到的客栈掌柜儿子的事情,就是吕布全民皆兵政策的一大巨大失误的反应,吕布最近几年的战都是非打不可的,但吕布此后不会再那么轻易地主动挑起战争,要jīng兵简政,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待到国力增强到一定程度,待到国内政局稳定下去,外部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华歆治政还有一个特点,为政清静不烦,颇有点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架势,乍看起来很无能,但吕布见识过后世官进民退、官府掌管一切却什么都管不好的情况,凡是应该交给市场去做而官府插手的事情最后都会祸国殃民,比如房地产,若不是官府插手其中,若不是地产收入七成都上交了官府,这个国度的房价就不会那么畸形,比如红十字会,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纯公益xìng质的社会组织,却变成了衙门,自然而然就**了。
吕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政治观点,凡是官府不该管的就不该去管,官府越俎代庖,只会让社会秩序大乱,官府的定位是裁判员,要学着向社会放权,要向市场放权。
归根结底,官府的各项罪恶,都归结于他们不受限制无限膨胀的权力,只要官府官僚的权力没有收在笼子里,他就有机会出来伤人,所以吕布一直都在致力于控制官员特别是地方行政文官的权力。
吕布跟华歆做了一番深入的沟通,华歆甚为同意吕布这方面的观念,同时对吕布的印象也大为改观,不再将吕布的寒庶武夫出身作为一个致命伤而拒不归顺,吕布又对华歆施展了道术催眠洗脑,使得华歆的心中现在已经很少过去那种根深蒂固的世家门户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对吕布抑制世家政策的强烈拥护。
华歆能够跟王朗并为宰相之才,他们的治国理念都很相近,在王朗儿子王肃的书中曾论述过,如果以穷民力来治理国家,那么老百姓必然要反抗。无节制的搜刮,使老百姓难以生存,他们只会铤而走险。统治者的胡作非为,迫使老百姓不得不造反,这时,如果对老百姓又滥施刑罚,其结果必定是“罚行而善不反,刑张而罪不省”,只会弄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吕布反躬自省,发现自己搞得很多事情类如隋末杨广,太过不惜民力,看来以后要学会爱惜民力,才能求得社会安定,进而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
王朗的儿子王肃还曾上书给皇帝说:“除无事之位,损不急之禄,止浮食之费,并从容之官;使官必有职,职任其事,事必受禄,禄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当今之所宜也。官寡而禄厚,则公家之费鲜,进仕之志劝。各展其力,莫相倚仗。”意思是,去掉那些有位无事,或因人设官、只享受薪俸的官员,让每一个有事的官员都有丰厚的薪俸而各尽其责,结果不只会减少国家的财政开支,还可避免无事扯皮、互相争斗,或互相倚仗,朋比为jiān的现象发生,只用少量的官员治国,效果会更好。
华歆在吕布的zhōng yāng大学堂以及zhōng yāng军教导旅里待过三个月后,以他的清正廉洁公正,而被吕布荐举为吏部侍郎,掌管人事并着手开始对各级官府jīng简,刑部侍郎王朗配合华歆的行动。
表面看起来现在的各司衙门没有jīng简的必要,毕竟吕布是从史上衙门官僚最臃肿最庞大的时代过来的,他真心不觉得东汉时期官府臃肿。
虽然吕布把一切都规范化了,取消了各级行政长官的私设幕僚的权力,全部改为六部下面的六种行政部门,将重要部门的吏都改为官员编制,结果正规编制的官员比原来还多出一半,又因为吕布搞高薪养廉,极大地提高了薪俸待遇,财政开支比原来多出数倍。
不过因为大汉官吏跟民众的比例本来就是一比两千,纵然扩大了,也是一比一千,国家财政还可以承受,同时因为吕布推行了真正的、全面的、严格的反腐制度,各地官吏贪腐行为锐减,使得国家征收上来的赋税没有被各地官吏疯狂地贪污,最后达成了收支平衡。
可华歆、王朗两人痛下杀手,好好整治一番,一下子就查出有四分之一的官位和三分之一的官吏要除掉,消息传到吕布耳朵里,吕布深表震惊,赶紧让人把他们请来问话。
但华歆、王朗把那些官吏特别是朝堂上那些庸碌官位、官吏名单及其行为呈递给吕布看,吕布无语。
吕布发现这些官吏里面竟然大半都是世家子弟,是吕布之前为了笼络那些不反对自己的良善世家、中立世家而留任的世家子弟,这些世家子弟相当一部分人的能力根本不胜任,有些人则是遵循着以前的做官规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苟且,无所作为,有些人的行为更离谱。
吕布之前整顿吏治,只是严查他们是否有贪腐行为,还未来得及审核他们的政绩,现在看来,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无所作为、素餐尸位的冗官庸吏,这些人的行为有时候比那些有作为的贪腐官吏还要可恶。
第704章 隐性腐败
显于表面的是那些作jiān犯科贪污受贿的贪官污吏,不仅法理难容,就是其自身也怕见阳光,深自潜藏。然而也有人钻大汉律法的空子,依靠官制漏洞长期白吃朝廷的俸禄却不为朝廷出力,堂而皇之地,他们却还很心安理得,因为他们吃的是朝廷俸禄,没有贪污,也没有受贿,自己并不感觉是,各地衙门对他们亦百般维护,但他们的行为已经损害到国家的利益,这便是卑职所言,隐于内部的。”
吕布明白华歆的话,有显xìng也有隐xìng,吕布之前抓得是显xìng,现在要抓一下隐形。
吕布心里似有所悟,却还问道:“子鱼,你不妨举例说明一下,何种行为是隐?”
华歆一脸沉痛道:“有些官吏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毫不作为,整天坐在衙门里喝茶、闲聊、下棋、看大汉rì报,对公务该推诿就推诿,该避就避,随便应付了事,有些官吏甚至在公务时间里饮酒作乐,赌博消遣,甚至于,有些官吏人不在岗,吃空饷!”
吕布惊怒:“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这种事情在某个朝代屡见不鲜,但在东汉时期就有了吗?吕布有些不信,但他拿起华歆、王朗、田丰联合做出来的报告,仔细一看。竟然有三成以上的世家子弟仗着家世,整天沉迷在神仙院、招贤馆、青楼或窝在家里懒惰不做事,就是不到衙门当差!
因为他们有家世背景,他们的长官只能替他们遮盖着隐藏着,但毕竟纸里包不住火,这么多世家官吏不当差,肯定误事,自吕布当政以来,因为世家官吏不当差而造成的公务延误数不胜数,只是吕布一直忙于南征北战。并无暇关注这些。
吕布怒不可遏,若是任由这种情形发展下去,只怕他治下的大汉变得比某个朝代更糟糕,这绝对不是他想看到的,若是任由自己治下的官吏比某个朝代的官吏还要无耻无能不作为,他不如现在就死掉算了。
在某个朝代,相对于贪污、受贿和渎职侵权等严重的行为而言,庸庸碌碌、得过且过、不积极履职等国家公职人员的不作为或消极作为,可以被称之是一种“隐xìng”行为。也是长期积存于某个朝代各级衙门及其办事机构的“机关病”、“衙门病”的重要表现。
隐xìng体制xìng的危害,一点也不比显xìng为小。甚至更难清除。
在某个朝代,某市万州原区长的女儿李某在驻京办吃空饷,两年不上班工资照拿。一个八零后小姑娘,随夫出国却凭借父亲的权位保有干部编制,占着茅坑不拉屎,是典型的不正之风搞特权。经揭露后李某退还了工资三万余元,其数不多,人们也未往贪污上去想。但这一事件曝光后提醒了更多的人,人们发现象李某这样吃空响的人其实很多。很普遍,自己周边就有,早已司空见惯。因其反正是吃国家的“皇粮”,只是拿一份工资,而从未被视为贪污,见怪不怪,制度允许。是体制问题。
有人列举了吃空饷的17种现象,除干部外,小学教师也很普遍,凡有“国编”者。都有可能钻空子吃到空饷,在全国各地上上下下各行各业都有。如有的单位官位有限摆不平,为照顾“退居二线”的老资格,就专门安排吃空饷,或挂副职不干事,或搞个人大、政协衔享受某级待遇。又如改革开放之初各单位曾鼓励干部“下海”,为免除其后顾之忧,搞了“保编”留后路,待遇不变,经商失败还可回来,但回来己无事可干。有人停薪留职,有人停职留薪,二十多年下来,不但未作清理,而且形成惯例,其后更不断有新的保编者,凡能保有“国编”,不干事也可拿工资,造成冗官无数。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过破除“铁饭碗”,但其破除者仅是对准国企工人,拥有干部编制的“铁饭碗”却少有破除者。改革的手术刀可以指向各处,唯独不敢指向干部官僚特权阶层,冗官问题于是成了长期困扰着某国改革的老大难。拥有国家干部编制者既均由国家财政开资,于其单位财政是只有进而无出,只有利而无害,于是乎就有人长期休病假,工资照拿。有人未到年限就提前办退休,不行就开假证明办病退,不干活由国家包养。对此甚至有些领导也很关照,团体内是互助照顾,反正都是国家开支,吃点空饷无人眼袖。有人估计在某国坐吃空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