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击三国-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侯兰的拳头已快打到田畴面门,竟尔生生顿住,化拳为指,几乎戳到田畴鼻尖,怒吼:“你算什么来使,这刺客怎么说?”
    田畴摇头:“王师乃我师,其行止并不听命于我。足下要杀动手即可,畴乃使者,绝不反抗。”
    三国只是内战,彼此间还是讲道义的,象田畴这样有名望的隐士,不做反抗,夏侯兰还真下不了手。此时已有护卫闻声而来,夏侯兰随即命人将田畴拿下。但对庭院里的龙虎斗,却无人能插手。
    二人不知旋绕了多少圈,护卫们别说帮忙,看都看花了眼。
    急速旋转中,赵云身形陡然一顿,长长吐出一口气,面不红,气不喘,突然开口:“王师可有名?”
    王师执剑之手依旧稳如磐石,静静道:“王越。”(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大 剑 师 (下)】
    (感谢大盟、头疼也不行、赵无恤2014、ufgw、强520,总是默默支持!)
    ~~~~~~~~~~~~~~~~~~~~~~~~~~~~~~~~~~~~~~~~~~~~~~~~~~~~~~~~~~
    王越?
    赵云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不可否认,此人剑术之精,远在田畴之上。若是顶盔披甲,骑上战马,挺槊冲刺,他有把握击败对手。但平地之上,比斗较技,正是剑客所长,一时之间,无法拿下。
    而事实上,双方从大堂杀到中庭,旋绕游斗良久,剑槊始终未分,也就是说,这一个回合,就打到了现在。
    二人看似剑槊相交,有惊无险,实际上每一呼吸间,彼此施于剑槊上的力道都在增减加持、变化种种手法与劲力。稍有不慎,或是马槊挣脱,或是软剑挑飞,必有一人失手中招,实是凶险异常。
    两道身影如风车般急转时,外围的护卫干着急帮不上忙,待二人骤止,卫兵立即忽啦啦围上来,刀枪弓弩齐举,齐刷刷对准王越。
    王越长叹,转首面对田畴,露出愧疚之意:“深山苦修五载,竟未能击杀一将,子泰,越实有负于君。”
    这只能说,王越运气不好,出山第一击,就踢上赵云这块“铁板”。在辽东将帅中,除开马悍与赵云,任何一人遭此刺杀,都难免受伤甚至致命。
    “此事皆因王越而起,与田君无关,请将军放田君离开,吾一身当之。”王越说罢,松开剑柄,束手就擒。
    尽管胜负未分,但确实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这是刺杀。不是比武,刺客就是一击而走,走不了就是死,王越出手之前,就已有此觉悟。
    “你当得起么?”夏侯兰冷然道,“若无田畴,你也到不得我等面前,更别提拔剑。你是刺客,他是帮凶,谁也别想跑。”
    王越森然道:“吾手中虽无剑。但决死一击,血溅当场,至少可拉近半人陪葬——或许也包括足下。”
    夏侯兰大怒,向卫兵伸手:“拿弓来,随我一齐发射,我倒要看看,他怎生拉我陪葬!”
    “慢着。”赵云抬手制止,缓缓收槊,将缠绕在槊刃上的软剑摘下。迎风一抖,软如死蛇的细剑顿时昂藏如龙,剑身篆刻着两个错金字。
    当赵云看清这两个错金篆字时,瞳孔急剧收缩。脱口而出:“中兴!”
    夏侯兰一怔:“什么?”
    王越先是惊讶,旋即喟叹:“想不到,还有人能认出此剑。”
    夏侯兰很少见赵云有这样吃惊的表情,不禁讶道:“这剑……来头很大么?”
    赵云苦笑:“此乃先帝自用名器。你说来头大么?”
    夏侯兰大惊,他吃惊的倒不是什么“先帝自用名器”,而是此剑来自皇室秘藏。那么刺客究竟是什么来头?又是奉谁之命?难道天子对主公已动了杀心?简单的刺杀一下就变成政治谋杀,事态升级了。
    赵云与夏侯兰交换了一下眼神,挥手令卫士全部退下,只留田畴与王越。王越、田畴手无寸铁,而赵云持槊,夏侯兰执弓,已稳占上风,倒也无惧。
    赵云第一句话就问:“谁派你来的?”
    王越却反问:“将军如何识得中兴剑的来历?”
    中兴剑是灵帝于建宁三年所制的名剑,共铸四剑,俱名中兴,后被董卓所没。不过,董卓也只收得三剑,还有一柄最特殊的麻钢软剑,却在其入宫前夕失窃了。
    这几柄名剑,若是朝中重臣,自然识得,但一般的边将是不知道的,更遑论赵云彼时不过常山一村夫,哪可能知晓这等皇室秘事。赵云之所以知道,很简单,是蒲元告诉他的。
    蒲元是汉末三国最出色的铸剑师,其技艺自然是有传承的,当初这四柄中兴剑中的两柄宝剑,就出自其师傅之手。故此蒲元在纵论古今名剑时,曾多次提到其师所铸的中兴剑,大小、形状、样式,各种数据烂熟于胸。
    赵云身为辽东第一将,他所用的兵器,包括佩剑、腰刀、标枪、马槊、备用槊……等等武器,都是蒲元亲手量身打造,自然与他有过多次交流。两人纵论兵器,话题广泛,这中兴剑的来历,就出自彼时。
    夏侯兰也是辽东重将,但他常年在外征战,甚至没见过蒲元,所以赵云知道此剑来历,而夏侯兰却不知。
    得知是铸剑师之传人所言,王越才自失一笑:“是某想差了,以为将军知道她的行踪……嗯,不说也罢。”
    赵云肃容道:“足下之剑何来?又是奉谁之命行刺?”
    王越拱手道:“越敬将军身手,也感谢将军直言相告,自不须隐瞒,此事由子泰告之最宜。”
    行刺失败,对方仍以礼相待,田畴也不失剑客本色,很爽快地说出事情原委。一切正如赵云、夏侯兰所料,指使者为公孙续。
    公孙续为解右北平之危,紧急派人从徐无深山请出田畴,希望田畴能再帮他一次,刺杀辽东军主将,令敌退兵。田畴起初是拒绝的,他是隐士,不是杀手。而对公孙续仗义执言之恩惠,当年助其击杀乌丸力士也算是报答了。田畴因刘虞之死,一直视公孙瓒为仇寇,岂肯一再助之。
    公孙续再三请求,田畴只是不应,最后兔子都被逼急了,恶狠狠威胁:“君若应允,此事无论成功与否,此后再无相求。若是不允,右北平将无半粒谷米与一缕丝帛售入徐无山中。”
    田畴自从率族人归隐深山,近几年来,乡人慕名避乱相投者众,此时在徐无山中已聚乡人近三千户,俨然一中县规模。即使自耕自种,纺纱织麻,也无法支撑如此规模的人口日常所需,大多数物资,仍然得下山采购。公孙续的威胁,真拿捏住了田畴的命门。
    令支公孙氏族的势力,遍布幽州,其势最盛者,就是辽西四县与右北平郡。不管公孙瓒是否败亡,将来幽州之主是谁,都不能不借重公孙氏势力。公孙续说粒米半缕不入徐无山中,那就是来真的,绝不是空口恫吓。
    田畴可以不为自己,却不能不为追随他的近万乡人着想,最终不得已,同意最后帮公孙续这一回。此事一了,双方恩断义绝。
    田畴虽是隐居,但外界的动向还是知道的,赵云之勇名他也时有耳闻,自度没有必胜把握,尤其是没有机会带兵器入见,与送死无异。于是便向授其剑术的王越求借软剑一用。
    王越问清缘由后,慨然以身相代,并约定若事败,则一身当之。
    听到与天家无关,夏侯兰终于松了口气,冷哼道:“还真有古之刺客之风嘛……”
    赵云仍有一个疑团:“王君是何来历,为何会有失踪的天子剑?”
    田畴摇头,中兴剑居然是天子剑,这个秘辛他也不知,目注王越。
    这个秘密已埋藏在王越心头多年,或许是自知必死,王越终于不再隐瞒:“某原为虎贲郎官,此剑为公主在董贼入京前夕,暗中取出所赐。某护送公主北上不利,至其蒙难,无颜东归。遂仗剑游塞北,后与田君相识,寄食于门下,蒙田君不弃,呼之为师……”
    赵云、夏侯兰、田畴越听越惊讶,甚至张开嘴巴。
    夏侯兰不等王越说完,打断道:“你所说的公主,莫不是万年长公主?”
    王越点头:“正是。”
    赵云与夏侯兰面面相觑,脱口而出:“既然你是公主护卫,为何还要与我们为敌?”
    王越听得莫明其妙,场面为之一静。但闻一人干咳一声,将众人目光吸引过来,却是田畴,满脸苦笑:“是我陷王师于不义了。王师是真正的隐士,深山修行五载,不闻世事。而我也不知王师来历,未将公主之事告之……”
    王越惊讶不已:“子泰,你知公主之事?”
    田畴点头:“除君以外,天下无人不知,辽东之主马君,便是万年长公主之夫婿。换言之,赵将军与夏侯校尉,他们的主母,便是公主。”
    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
    王越当年为掩护公主脱身,单骑冲杀匈奴百骑,击杀过半,自己也身负重伤,侥幸不死。伤好之后,用了整整一年时间,踏遍幽燕,遍寻公主不着,只当公主已罹难,悲怆之余,隐于深山。这一隐居,就是五载,除了田畴与十几名随其习剑的弟子,基本不与外界往来。他对自己的来历闭口不谈,弟子们自然不敢动问,故而有此误会。
    得知事情原委,饶是王越修练得心如磐石,也不禁伏请道:“无论将军如何处置王越,越只求能入雒再见公主。心愿了却后,再向将军请罪,届时是杀是剐,越受之如饴。”
    赵云却笑:“请罪?请什么罪?王君可曾伤了我半根汗毛?正相反,我倒要谢谢王君,陪我舒筋活络一番——自从主公上雒之后,再没人能跟我打得如此痛快了!哈哈哈哈!”
    ~~~~~~~~~~~~~~~~~~~~~~~~~~~~~~~~~~~~~~~~~~~~~~~~~~~~~~~~~~~
    ps:王越之剑确有其事,据《古今刀剑录》载:灵帝宏,在位二十二年,以建宁三年,铸四剑,文曰中兴。一剑无故自失,并小篆书。(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枭雄末路】
    (感谢大盟!谢谢赵无恤2014、ufgw、磨沙瓶、metallicclaw、火赤炎)
    ~~~~~~~~~~~~~~~~~~~~~~~~~~~~~~~~~~~~~~~~~~~~~~~~~~~~~
    刺客变忠仆,刺杀变相逢,公孙续只怕打破脑袋都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局。而公孙续等不及看结局了,因为易京吃紧,他必须尽快赶回。
    在焦急等待一天之后,孤竹城一直风平浪静,公孙续就知道田畴多半失手了,当下留下一半兵力守城,自率千余步骑,匆匆从西门离开,急赴易京。也是他运气,他前脚刚走,王越后脚就进城寻他晦气来了。
    王越寻公孙续的晦气,只为将功赎罪,如果无所表现,他实在没面目回雒阳见公主。王越刺杀赵云,固然失败了,但天下有几个赵云?公孙续的武力比夏侯兰还不如,若被王越堵上,十死无生。
    只是,王越刚入城,就得知公孙续离开的消息,不由跌足长叹。不过转念一想,好吧,杀不了公孙续,把此城守城杀了,也算一桩功劳。于是王越便请同行的田畴代他传讯赵云,可择日攻城,守将现身城头之际,便是殒命之时。
    赵云接到讯息,于三日后点三千兵马疾扑土垠,先以千余步卒佯攻。当土垠守将现身门楼,指挥守卒紧急备战时,众目睽睽之下,敌我双方都目睹了惊人一幕。
    门楼瓦顶之上,一人兀现,缒索跃下——就象现代特警高空绳降突袭一样。
    前一刻,守将还立于门楼的栏杆前挥旗指挥;下一刻,已变成无头尸体,怒血喷溅寻丈。
    直到刺客援索而上。携头消失后,扈从们才从呆滞的状态中回过神来,惊恐的叫声,几乎压过千军攻城的呐喊声……
    守城士卒士气一溃千里,恐慌蔓延,惊骇四散。攻城军兵士气高涨,一鼓作气,登上城头……结局,已无悬念。
    观战的夏侯兰看得有点呆了,他征战三韩。所下城寨不知凡几,却从未见过还有这样的破城之法。想起那日王越曾威胁说决死一击,可令其陪葬,今日观之,或非妄言。
    夏侯兰拍拍发僵的脸孔,喃喃道:“那日看这个王越费尽心力,刺杀不成反被擒,还道不过如此,没想到这家伙刺杀之术竟如此了得。”
    赵云做了如下评价:“长矛大戟。战场厮杀,他不如我;蛰伏待机,突袭暗杀,我不如他。”
    土垠一击而下。半月之后,徐无、无终等城也在田畴的影响下相继而降,右北平郡已入手。
    当赵云、夏侯兰等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右北平诸城之时,王越正携一众弟子。头戴斗笠,手持木杖,绑腿麻鞋。在田畴及徐无山父老遥拜之下,在风沙之中,渐行渐远……
    在自愿追随老师南下的这群弟子中,有一个人叫史阿,深得王越衣钵,若不是马悍推偏了历史车轮,此人日后本是献帝刘协与文帝曹丕的剑术老师……
    ……
    六月出兵,七月一统辽西,八月尽取右北平,前后损失兵力不过数百,俘降近五千……赵云近乎完美地达成了出兵预期。
    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战果,除了赵云、夏侯兰海陆并进,杀得公孙续措手不及,先机尽失之外,公孙瓒被袁绍大军死死摁住,任意吊打,无力增援也是重要原因。
    八月底,应袁绍敦请,赵云留裴元绍镇辽西、夏侯兰守右北平,自率三千兵马,挺进渔阳,驻军雍奴。与驻军狐奴的鲜于辅、齐周,遥相呼应,威胁广阳。
    此时,号称督幽、并、青、冀四州的前将军公孙瓒,仅仅只剩下涿郡与广阳两个郡,败亡之象,显露无遗。
    尽管此时公孙瓒面临着袁军的大举进攻,压力山大,但却无法忽视来自侧背的威胁。一旦广阳失陷,公孙瓒就将陷入来自四面八方的包围之中,连跑都没地方跑。
    九月初,公孙瓒派部将田楷率三千步卒进驻蓟县,加强防御,防备雍奴与狐奴之军。同时,派遣长子公孙续轻装简从,从北面的督亢亭绕开袁军,自代郡进入冀州,悄然南下,寻求黑山军的帮助。
    历史上,公孙瓒只承受袁绍当面大军,硬生生撑到次年开春。这一次,腹背受敌,他又能撑多久?
    九月,袁军已破易水防线,兵临易京城下。面对公孙瓒引以为傲的“千重楼橹”,袁绍采纳沮授之策——以土攻土。
    你公孙瓒掘堑壕,堆土成丘,筑成重重围城;我同样挖土掘进,掏空地底,让你的千重楼橹尽成空中楼阁。
    于是袁军上架云梯,下挖地道,不断加强攻势,易京危如累卵。
    公孙瓒生性不是个束手待毙之人,面对袁军咄咄逼人的攻势,眼见自己苦心建造的易京岌岌可危,便打算放弃守城,亲自率兵冲出重围,占据二十里外的西南山,坚守到黑山军至,反切断袁军后路。
    公孙瓒到底是公孙瓒,即便困顿至此,也并未气馁放弃。或许在这一刻,他想起了当年被刘虞数万大军包围,最终却凭着勇气与胆略,以几百兵卒反袭,反败为胜之往事吧。
    可惜,袁绍不是刘虞,而他公孙瓒,也已不再是昔日那个英姿勃发的白马将军了。
    得知公孙瓒欲行此险着,长史关靖进劝道:“今将军将士,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相守持者,顾恋其居处老小,以将军为主耳。将军坚守旷日,袁绍要当自退;自退之后,四方之众必复可合也。若将军今舍之而去,军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将军失本,孤在草野,何所成邪!”
    有一种看法,正是关靖这番话,断送了公孙瓒最后一丝生机,但仔细分析,也不难看出有一定道理。公孙瓒率兵突围,肯定无法让将士带上家小,若易京城破,将士家眷尽成俘虏,还有谁会安心跟着你困守深山,以待遥不可期的援兵?
    公孙瓒此时已陷入两难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