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8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石笑了笑,开始安慰,“只要陛下能时常体恤臣下等之不易,便不愁没有忠臣勇将可用,臣等之功只在一时,而陛下之功,却在千秋万世。”
皇帝陛下哈哈大笑,举起酒撰,“千秋功罪,却要后人来评说吧,来,满饮此杯,祝咱们君臣给大秦打下一个万世不拔的基业出来。”
(三更,月票榜太惨淡了,来点月票鼓励一下阿草吧,写朝廷争斗,最累人了,这个星期苦啊,睡觉的时候都能梦见大秦之类的字眼儿,我的天,不活了。)(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章君臣(二)
“臣回转的时候,已经将归义王的聘礼送去了秦州,归义王大婚之日,应该会定在明年三四月间,过些日子,可能秦州那边的消息就能到京了,归义王的奏章,年跟上或者明年初也能到京。”
“微臣觉着,祭天大典应该也在明年吧,事情赶在一起可不好办,至于朝廷怎么安排,还请陛下思量,陛下,先说好啊,微臣去归义王那里宣旨可以,但绝对不早去给归义王布置大婚。”
“吐蕃低地那里荒凉一片,估摸着归义王帐篷里也乱糟糟的,微臣看西北的风沙已经看的快吐了,绝对不在吐蕃低地多呆。”
赵石开的玩笑,让成武皇帝李全寿愣了愣,接着便是一阵大笑,今天他可是笑了个够,估计一年加起来,也不会如今日般笑的痛快而又无所顾忌。
这一次,皇帝陛下连眼泪都笑了出来,指点着赵石,上气不接下气的道:“爱卿。。。。。。不是开玩笑的人,以后。。。。。别在朕这里说什么。。。。。。玩笑话了,朕可受不了这个。。。。。”
赵石也是连连点头,心里却道,你笑点太低,又能怨得谁来?
不过他还是立即岔开了话题,“微臣记得当年,陛下曾还取笑臣说,陛下府中连儿子都有了,微臣却还孤单一人,如今一晃也过去十几二十年了,微臣如今也妻子俱全,来春,微臣长子也要娶妻了,这日子呀。真不禁过。。。。。。。”
“不过相比而言。归义王那里。儿子孙子好像一大堆了都,却还要大婚,这事儿,陛下还得跟太皇太后娘娘说说,别让自家姑娘吃了亏才好。”
皇帝陛下吸溜着凉气,是坚决不再笑了,“归义王性情中人,不会亏待了自己妻儿。在这个上面,爱卿可别心软,又去逗弄太皇太后娘娘,归义王有功于国,别说一个赵氏女,若非朕的女儿都还小,不然嫁到吐蕃低地的就会是一位公主了。”
赵石微微点头,在这个上面,确实没必要婆婆妈妈,嫁到吐蕃低地。其实与和亲无异。。。。。。。
此乃朝廷大事,而朝野之上。自吐蕃低地归附以来,结亲之议屡屡不绝,皇帝陛下一直没有答应,一个是皇帝陛下的女儿太小,另外一个,怕是皇室之中的女子,嫁到吐蕃低地,让皇帝陛下有些忌惮。
别看只是婚嫁之事,但却事关社稷,容不得有半点马虎。
赵氏女子嫁出去,反而和了皇帝陛下的心意,归义王那里期望值也比较低,也许是不想娶个皇家女子供着,谁知道呢,反正,如今归义王娶秦州赵氏女已成了定局。
其实,皇帝陛下很想问问赵石,征战这许多年,他那对异族的仇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每战必屠降俘,每战必尽诛其族类,女真人,契丹人,党项人,草原胡人,所过之处,尽皆凶名赫赫。
即便他身居九重,也能时时听闻其凶残的手段。
但这话,他到底问不出口,只要问了,怕便有指责之意含在其中了,而恐怕这天下,也没人能猜到大将军赵石的心理,就像前秦杀神白起,直到其人死后,也都众说纷纭,没有什么人正敢说自己所言为真的。
转念间,皇帝陛下便安慰起了自己,前秦尽屠赵国四十万降俘,让赵国不可逆转的衰弱了下去,也为前秦统一六国扫清了北方最大的一个障碍。
而现在大秦有大将军赵石,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大秦横扫天下的那一天不远了呢?
一代之才,必为一代所用,当年陈夫子的话,犹在耳畔,皇帝陛下顿觉有些沾沾自喜,这样的猛将,生于秦地,可不就是上天为大秦准备的最好礼物吗?
于是,皇帝陛下轻松的说着,“明春要娶妻的可是爱卿庶长子?”
赵石点头,“今岁将将算成人吧,也是微臣常年在外,不然的话,亲事早就办了。”
“娶的是西北张氏女?”
“是张佩官的女儿,算是亲上加亲,对了,西北张氏。。。。。。嗯,张家次子,秦川北路典农使张贤,曾到微臣军中游说,想要为西北张氏谋取银夏诸州牧民之权,被微臣拒绝了,微臣也给张佩官下了令,让他抽空回乡,整治族内。”
“若是不成,微臣想,西北张氏恐怕要分家了。”
赵石坦言西北张氏之事,又处置的如此果决,让皇帝陛下甚是欣慰,西北张氏,在延州渐渐根深蒂固,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情形,若再想谋取银夏治权,简直是痴人妄想。
而西北张氏若能分作两支或者三支,会让人放心许多。
这就是地方边塞大族的悲哀了,只要呆在那里,用的时候,自然荣耀无比,一旦有了掣肘,定然四分五裂,只要朝廷还有权威,便不会容许一族坐大于边地。
像折种两家这样的将门,其实也经过了几次大的分裂,最终兴盛于京师之地。
皇帝陛下轻轻点头,“还是再等些时候瞧瞧吧。。。。。。。。”
轻飘飘一句话,其实意思已经很明确,等什么,等张祖故去而已,看上去绝情了些,其实却是优容之举。
张祖一去,张氏便是群龙无首,就算自己不闹起来,朝廷也会将西北张氏分开,其实手段不用太过,只需将张氏几个领头之人,分别调往他处,不分家,实际上也与分家无异了。。。。。。。
对付在朝中没有多少根基的边地大族,朝廷有太多的手段可以用出来。
在这个上面,赵石也是支持的,有张承,张峰聚叔侄两人在,西北张氏安享富贵便了,闹那么多事干什么?
顺便,赵石又撇清了一下,他要结亲的是自己的义弟张峰聚,而非西北张氏。
皇帝陛下自然明白其中所指,自然想要投桃报李一番,笑着便道:“两位爱卿结亲,此乃大喜之事,朕到是要好好想想,送什么礼好了。”
赵石连连摇头,道:“陛下,臣这个儿子,已经考了举人,身上还带着些虚衔,看样子,能凭着自己本事吃饱穿暖,臣呢,也不望子成龙,只需他平平安安就好。”
皇帝陛下失笑,“你呀,不是庶长子不得你所喜吧,要不然也不该让他学什么文章,舞刀弄棒才对,这个上面,朕要说你两句,不管庶出嫡出,都是自家血脉,偏心太过,小心府中不得安宁。”
赵石咧了咧嘴,心想,这话谁说出口都行,只皇帝不成,现在看还轻松些,再过些年,不定又要争的你死我活呢。
到时候,看你偏心哪个,又看你怎么让宫内安宁下来。
显然,皇帝陛下也想到了这个,脸色慢慢郑重了起来,缓缓问道:“今日你我君臣对饮,本来不应提那扫兴之事,但。。。。。。。太子之位空悬了几年,朝臣不能心安,朕也时常惦记,应该定下来了。”
赵石听了这个话头,也慢慢放下了筷子。
“朕现在只一个儿子成年,其他还都年幼,但次子极为聪敏,三子也是嫡出,朕是怕。。。。。。。朕想问爱卿一句,今日若立下储位,异日会不会也闹得诸子相残。。。。。还是再等两年为佳?”
皇帝陛下并没有问起诸子到底哪个最合适,而是担心起了将来,看上去是在问赵石,其实是想坚定自己的信心。
经过长安之乱的赵石哪里会不明白皇帝陛下所指,当年皇帝陛下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景帝也只这一个成年的儿子,但到了最后,还是闹的翻了天一般。
这件事,显然让皇帝陛下心里有了阴影,总不愿过早的立下太子,不但怕儿子危及自己的皇位,更怕的是自己将来会改变主意,和他父亲一般。
赵石肯定是不愿搀和这样的事情了,但以他今时今日之地位,必定要被皇帝陛下问起此事,不在今天,也在明天后天,躲是躲不过去的。
赵石早已想好了回答,不过还是慎重的在脑子中转了一圈,才沉声道:“陛下,储位空悬,朝野不安,不如早定,以安天下之心。”
公式般的回答,肯定无法让皇帝陛下满意,当然,大将军赵石的意思和朝臣一致,也让皇帝陛下心安了一些。
也就是说,大将军赵石对立皇长子为太子,并无异议。
皇帝陛下叹息了一声,感慨道:“立下储位就能安天下之心了吗?朕看不见得,大秦立国多少年了,也没见几个太子能真的登上皇位的,就算是朕,当初可也不是。。。。。。。唉,这储位立下又有什么用?”
赵石闭紧嘴巴,一句话也不接了,皇位继承,他已经参与了两次,皇家的这些人,真的不好相与,最近一次就是被对面这位皇帝陛下坑了一把,他是真的不想参与第三次了。
看着赵石的样子,皇帝陛下既有着心安,又有些不满,最终只能哭笑不得的哼了一声。。。。。。。
(四更了兄弟们,阿草努力中。。。。。。。)(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君臣(三)
“不如立下嫡长承位之法?”
皇帝陛下幽幽道了一句。
赵石摸了摸下巴,这就是另外一个严肃到极点的问题了,朝中一直有着这样的声音,因为大秦皇位争夺的太过激烈,让朝臣们总是无法安心,而嫡长继承之制,好像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唯一办法。
实际上,自大秦立国以来,这样的声音从不曾断绝,但就皇位继承上而言,大秦历代君王都很固执,不愿更改祖宗法度,每每立下储位,也都是象征性的,几乎每隔上十几二十年,大秦君王都会让年轻力壮的儿子们登上夺位的舞台。
这对大秦无疑是有好处的,能从诸子中脱颖而出者,自然不会昏聩无能。
但话说回来了,缺点同样明显,随着大秦越来越强盛,诸子夺位越来越激烈,产生的内耗也越来越大,这么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让大秦分崩离析。
但要说由长子来继承皇位,也是利弊参半,这里面的事情多数人都能说出一二,便不一一细表了。
可以说,这是封建集权的王朝面临的痼疾之一,没谁能在这个时代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赵石也断然不会拿什么参政议政来说事,那是取死之道,他从来不是个理想主义者。。。。。。。。
他沉吟良久,才苦笑道:“陛下,微臣说句实话吧,立嫡立长,微臣以为。是保全基业之良法。取的在一个安宁稳固上。让上下安心而已。”
“我大秦历代君王知其利,却不取之,为何?因那时大秦偏处一隅,四面皆敌,历代君王皆深知为帝之艰辛,所以为国家计,断不容平庸之人登位。”
“而今,中原一统之机已现端倪。陛下以为时机到了吗?”
皇帝陛下深深的蹙起了眉头,他从赵石的话里感觉到了反对的意思,却并不算明确,但这已经够了。
他和景帝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能够为臣子多考量一步,只这一步,便能显出宽容来了。。。。。。
所以,他能体谅赵石不愿再参与皇位继承的心思,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更是不易。
是啊。中原未定,中原战事和平灭西夏完全不同。也不知会持续到什么时候,这个时候,若他有个三长两短,登上皇位的儿子,若太过平庸,骄兵悍将在外,朝中臣子志得意满,稍一不慎,岂非前功尽弃?
他本就不愿早早立储,对立嫡立长之说,也充满了反感,只是为国事计,再加自己登位是那般惨烈,所以才有了犹豫。
听赵石这么一说,暗合自己心意,立嫡立长之议遂也被他抛到了一边儿,心里更是恶意的想着,朕登位是那般凶险,几乎弄的满身伤痕,旁人走上这个位置,怎么能顺风顺水?
皇帝陛下毕竟也是人,这些话嘴上虽然不会说出来,但心里却可以琢磨一下,显然,大秦的历代君王让诸子相争,未尝不是这个心理在作祟。
心意已决,皇帝陛下抚掌而笑,“爱卿真知灼见,不逼一下哪里会说?这可要比其他人满嘴为什么江山社稷,后代子孙着想之类的言语强的多了。”
赵石干巴巴的笑了几声,心里却在嘀咕,只要你别以为我这是想从争夺皇位中再次牟利就成,其他的其实都是废话。
这么一想下来,他却又觉着立嫡立长其实也不错,过于英明的君主,总是让人心惊肉跳,远不如上面坐着个糊涂蛋,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上面的皇帝若真糊涂,最低限度,他也能安享荣华富贵,进上一步,也能尝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
不过也就是想想罢了,他追逐权力不假,但对权力的追逐也是有限度的,想想皇帝陛下如今思谋的这些事情,他就满心的腻歪,皇帝老子看上去可远没外表那么鲜光。
换句话说,他有野心,不然也不会率兵东征西讨,来到如今这个位置,但他的野心其实不算太大,到了这个位置,其实他已经很是满足。
想他赵石孑然一身来到这里,在二十多年间,便创下如此基业,他的自得都深深埋在心里,现在的他,只想歇上一阵,看看有什么可做的,没什么大事可做,也就算了,等到兴起,再谋领兵之职,也不是难事。。。。。。。
这样一个境况,他很满意。
说实话,他正处在一个人生巅峰之中,有点失去动力。
常年征战在外,也让他对京中的职位没多少兴趣,所以总打不起精神再去争夺什么,所以,陆敖的那些言语,才对了他的心思,让他身边多了个女幕僚出来。
不得不说,挟功回朝的大将军状态有些奇怪,正是经历人们常说的那种成功之后的空虚过程,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谁也不清楚。
不过,还是那句话,到了他这个地位,想清闲下来,真的不容易。
至此,其实君臣间的闲聊已经结束,开始说起了正经事,所涉及到的话题,件件都不算小,甚至可以说,关乎于大秦的将来。
皇帝陛下亲自给赵石斟满酒撰,又换了个话题,“科举案听说了吧?”
赵石捏着酒撰点了点头,“礼部尚书方大人,曾与微臣谈过这事儿,微臣也答应他,向陛下开口,让今科进士,都去西北任职。。。。。。。但。。。。。陛下,臣一介武夫,就不搀和读书人的事情了吧?”
皇帝陛下摇头失笑,他这个时候也感觉有些不对劲了,这个话题,与大将军赵石真的不太相干,但怎么说呢,这满朝文武,皇帝陛下想了个遍,也就大将军赵石能跟他在此事上议一议。
其他人嘛,算了吧,同门下平章事李圃都好多日子没单独进宫了,遑论其他人等,而谈及科举之事,文官们所说所想,都有些靠不住。
科举案草草收场,余波一直不平,但朝野间,对这个话题却都讳莫如深,让皇帝陛下也着实恼火。。。。。。。。。。。
“爱卿创立国武监,如今还是国武监山长吧?”
赵石听了这话,心里也只能苦笑了,皇帝陛下开始耍赖,是个人也顶不住不是。
赵石不得不开口道:“周清已死,今科进士之后也能得官,微臣不知陛下还有何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