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世蓉华-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彦仙疑惑地看着李清月:“什么打算秋收又不用你干活。”

    李清月的眼睛亮闪闪的,她提议道:“爹爹,眼看着秋粮收完不是要纳秋税了么我们建个仓库,让农户直接交粮,不用换成银钱,还有顺便用比一般收粮价格高点的价钱收购多余的粮食。”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啊。

    李彦仙第一感觉是荒唐:“胡闹,怎么能与民争利。”这不是让城里的粮商都倒闭吗。

    李清月耐着性子解释:“爹爹,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嘛,再说了,粮食命脉本来就不应该掌握在商家手里,虽然您有军队的屯田,但是军队就这么点人,屯田也就那么一点,怎么够用我们不让粮商贩粮,把收来的粮食直接又卖给百姓,受益的还是百姓啊。”天朝新建的时候,不就是采用粮食定量供应的办法吗虽然日子艰苦,但是总好过都饿死吧。

    见李彦仙皱着眉考虑,李清月又加了一把火:“爹爹,那些粮商都是大地主,最不可能穷的就是他们了。”

    李彦仙点了点头,又道:“府衙可没这么多银子,军费也没多少了。”陕州城形势可不乐观,军费也送不进来,而且陕西本身也乱了,都没有一个大官主持大局。

    李清月抛出撒手锏:“爹爹,我们给农户开粮票,粮票可以流通,换粮食,换衣服,反正最后凭票买粮。”

    李彦仙觉得脑袋里“叮”一声响,一些想法逐渐在形成,他挥了挥手道:“行了,你先回去睡觉,我再想想。”

    李清月见老爹已经接受了建议,也不多加纠缠,乐颠颠地回去休息了。

    有民俗专家研究说宋朝人的幸福指数,因为在这个瑰丽的年代,百姓们要庆祝的节日多达70余个,比如今天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宋代传下来的节日,除此之外,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天圣节”、“天庆节”等等五花八门,总之宋朝的人很能折腾,活得多姿多彩,酣畅淋漓。其中中秋节是宋太宗赵光义拍板定案的,“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从此中秋拜月成了法定节日,成为雅俗共赏的狂欢节。

    八月十五月儿圆。拜月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那么,宋朝的百姓们是怎么欢度这个佳节的呢东京梦华录对汴京的中秋节有生动详尽的描述,皎洁的月亮刚刚爬上树梢,京城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达官贵人聚集在与皇宫遥遥相对的樊楼上,刚刚开坛的美酒随风飘来醉人的醇香,举头望月,诗意荡漾。月光照着东京城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鳞次栉比的楼台,主妇们拜过月亮之后,拿着银亮的小刀郑重地分切月饼清风明月本无价,按照梦梁录的记载,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菜,欢度中秋。而那些酸儒的文人们,肯定也会在醉人的月光里诗意大发,尽情的吟诗一番。

    如今的潘贵妃虽然不在汴京,但是身处繁华似锦的扬州,也算体验了一把古代中秋节,说实话,感觉很是新奇。

    潘贵妃今天没有呆在宫里,她提前在两天前向赵构打了请假出宫的申请,想借中秋节来缓和她跟潘大娘子的关系,顺便体验体验民间生活。谁知道赵构居然把得宠的张才人也丢在一边,屁颠屁颠地跟着出来玩了。虽然讨厌的顶头上司也跟在身边,却也不能减少一点潘贵妃的高兴,天知道她快闷疯了,行宫里花园的风景再好看,也禁不住天天看啊。

    赵构摇着折扇,得意地看着热闹的大街,城里的高楼全都满座,整个城市灯火通明,闪闪烁烁。

    潘贵妃难得有兴致跟赵构唠嗑:“相公,听说杭州今晚有一绝色景观,当初苏老在杭州任佑府时还写过一首诗吟咏呢。钱塘江的潮涌很是壮观,不知道今生有没有机会观赏一番。”

    赵构摇头晃脑吟道:“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妙啊妙啊,早知道我就让人备船,带着你一起顺江直下,便可观看那壮观景色了。”

    潘贵妃有些无语:“相公你也太会躲懒了,今天过节便可玩玩罢了,北方不知还有多少将士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赵构听到这个就很是心烦,就像一个人从美梦中跌入残酷的现实,一想到黄河以北虎视眈眈的金国,如今的繁华盛世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一碰就碎。

    潘贵妃见扫了他的兴,也有些不好意思,挽了他的手道:“相公,今日过节,提这些是我的不对,我们不想这些了,前边那里好多人围着,我们去看看吧。”

    赵构虽然被扬州舒适的日子磨掉了一些志气和斗志,但深受孝道教育的他还是想着接回北方的老母亲的,所以对潘贵妃的话虽有些不悦,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够接受。当下也接受了潘贵妃的示好,随着她进了人群看热闹。

    人群围观的是扬州城最大的酒楼九丰楼举办的斗诗大赛。酒楼老板拿出几坛子酒,又请了几个文化大师做评委,然后摆上几个案几、文房四宝,便可以开赛了。

    听了文人们吟了几首诗,潘贵妃便没了兴趣,想想也玩得差不多了,便想移驾到娘家潘府。

    赵家很多人都有艺术细胞,赵构也不例外,他挺喜欢看这些人斗诗饮酒,还跃跃欲试也想赋诗一首,所以不想离开。潘贵妃很是高兴,终于可以自由行动啦于是她劝说赵构留下来继续玩,自己回家探望一下父母。

    赵构是个体恤人的,准许潘贵妃回去尽孝道,并且表示自己稍后也会赶过去。潘贵妃才不管他到底来不来,她怕去晚了潘大娘子已经带着孩子就回家了,她前几天在潘永寿进宫时已经打好招呼,让他约了潘大娘子到潘府来。

    潘贵妃带着冬雨,还有一队便衣侍卫赶到了潘府。

    潘府是杏林世家,汴京人士,如今随着大部队迁过来的只有在朝廷做官的潘永寿,而潘大娘子是作为军属跟着刘家的部队来到扬州的,刘光世随侍赵构,带着部队驻守扬州。

    潘贵妃的母亲林氏一样出身医学世家,祖上传下一套十分神奇的针灸疗法,不过到了这一代嫡系这支只剩下林氏哥哥一个独苗苗,而且还有香火断绝的危险,因为林氏的哥哥至今已有四个女儿,却仍未生下儿子。

    林氏已有一年多未见女儿,潘贵妃怕露陷,不敢召见以前跟潘蓉相处最多的林氏,有事的话只让潘永寿递个话。所以前两天听丈夫说女儿要来欢度中秋,高兴得有些神经质了,整日在那里忙来忙去,弄得潘老太君都有些不高兴了。

    潘永寿怕汴京危险,潘永寿的大哥也怕老母再次受惊,便让弟弟带着潘老太君一起移居扬州了。潘老太君吃斋念佛,喜做善事,却又是不爱管儿孙琐事的,她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不了这么多了。所以,做为儿媳妇的林氏活得非常幸福。

    冬雨上前敲开了潘府的大门,守门的门童是新来的,不认得潘贵妃和冬雨,却也是个机灵的,看得出来客气度不凡,衣着服饰华贵非凡,是个得罪不起的。门童很是殷勤地把人迎了进去,然后飞快地跑去报信了。

    一会儿林氏便出现在潘贵妃面前。林氏看上去三十多岁,眼角有些细纹,但有一种娴静的气质,说不上有多漂亮,却一看就是个有教养的闺秀。

    “妈妈。”潘贵妃也不知如何反应,只是上前牵住了林氏的手。林氏的手有些颤抖,眼角有些湿润,仔细打量了一番潘贵妃,然后笑道:“哎三姐圆润了不少。”

    潘贵妃随着她走进了院子,答道:“能不胖吗,宫里好吃好喝伺候着,好着呢,宝宝也好。”

    林氏点点头,很是欣慰:“你过得好就行。今日官家不是也出宫了吗怎么不见来如今官家对你”

    潘贵妃轻声笑道:“妈妈,官家可疼宝宝了,今日我说要留宝宝一人在宫里,他很是不放心,还把他的贴身伺候的康大官康履留下来。”

    林氏醒悟到自己差点在大庭广众之下失言,连忙笑道:“是嘛,那就好,那就好你只带着冬雨出来,是把春芽留下来了”

 ;。。。 ; ;
第二十六章 宋时明月
    更新时间:20121129

    潘贵妃轻轻点了点头,看见了后边赶过来的潘老太君,潘永寿以及潘大娘子等人。

    潘贵妃眼疾手快,在他们行礼之前上去拜见了潘老太君等人。

    潘老太君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妇,却是鹤发童颜,许是因为信佛,潘老太君的面相平和,目光清澈,显得很有精神。潘老太君握住了潘贵妃的手,对她的礼节表示满意,百善以孝为先,在孝道面前,连皇权都得让路。

    潘大娘子只站在一旁脸色淡淡的受了礼,又让两个儿子给潘贵妃行礼。

    潘贵妃笑意盈盈地赞了向大郎、二郎几句,分神去不着痕迹地打量潘大娘子,只见她衣着朴素,也没有插什么华丽的金银头饰,但是总体来说气色很好,看来过得也是不错的。

    潘贵妃见向大郎向华神色有些拘谨,便笑道:“姑姑,我许久未见你了,便连大表弟也不认得了。”

    潘大娘子淡淡一笑,是啊,一晃几年就过去了,过去那个有些不食人间烟火,跟母亲有些神似的潘蓉小侄女,居然也懂得了人情世故,以前的那个小女孩,可不会有这么甜的嘴巴。这个侄女还真是不简单,从过去一个不受宠的女使,到如今生下圣上长子,距离后位仅有一步之遥的贵妃,每一步都是不容易的。

    潘大娘子心中叹了口气,走过去搀着潘老太君的另一只手,笑道:“今天你见过便认得了吧。前几年你姑父在外行军打仗,家中又有老幼,我没那空闲随意走动。如今大郎大了,我也放心了。”

    潘贵妃闻言,知道潘大娘子略有松动,也不是那么排斥自己,便放下心来,又见潘永寿在那忙乎让女使往大厅搬果品茶酒,连忙阻止道:“爹爹你们不是在赏月吗我们在院子里赏月吃饼就好,进了屋子就看不到月亮了。”

    潘老太君也笑眯眯地点头,摆了摆手由潘贵妃还有潘大娘子一左一右搀着往后花园去。

    潘府不算很大,但是扬州园林也别有一番精致秀丽,花木香草,假山泉池,布置得很是精巧。林氏让人在池塘旁边的小亭子设了宴席,既可以吹着凉风赏月拜月,又能吃上美味佳肴,池塘周围挂了一圈的灯笼,亮度不大不小,既不影响赏月,又能让人看得清宴席上的饭菜果品。

    潘贵妃扶着潘老太君坐下,只见跟在潘大娘子身边的向家兄弟,却不见自己的大哥小弟,心觉奇怪,便问道:“爹爹,大哥跟三哥呢怎么不见他们”

    潘永寿一边掰橘子,一边道:“大哥去九丰楼了,听说有什么斗诗比赛,哈哈。我把三哥也撵过去了。”潘永寿一心想让儿子走仕途,也不拘着潘大郎借着比诗斗文的名头四处闹腾,吃完东家喝西家,无奈他又是个没有文艺细胞的,至今没看出来有成为大师的兆头。而潘三郎很有医学天赋,一心从医,但是潘永寿百般阻挠,一心想把他引入仕途,可以想象被撵去九丰楼的潘三郎心里有多么的郁闷。

    潘贵妃无语,真不明白潘永寿怎么这么热衷于官宦仕途。林氏给女儿分了一块月饼,满目慈爱地看着她道:“这是槐花馅的,扬州知府送过来的,你大哥吃了一大块还想吃,这是我特意给你留的,你尝尝。”说着,眼睛发亮,眼巴巴地看着潘贵妃。

    潘贵妃有些招架不住林氏诡异的眼神跟表情,拿起来咬了一小口,点了点头笑道:“是很好吃,甜而不腻,还有清香。你们也吃啊。”这个便宜老妈怎么搞的,怎么把月饼盘子都放到自己面前也太二缺了吧。

    潘老太君看不上林氏那小家子气,不过也没说什么,自顾自吃潘永寿剥好的橘子。

    潘永寿笑呵呵地站起来,把那盘槐花月饼拿了过来,给潘大娘子还有潘家兄弟分了几块。

    潘老太君笑道:“我最不爱吃这饼,太甜太腻味了。”

    潘贵妃莞尔一笑:“不过是吃个乐呵罢了。”说着,端起香茶轻抿几口。

    向二郎是个闲不住的,他坐了一会就觉得浑身痒痒,他悄悄挪了挪屁股,偷偷瞧了母亲的脸色,扯了扯向华的一角。向华知道弟弟想去玩,用眼神警告了他一番。

    潘贵妃瞧了好笑,道:“二表弟想去玩了吧,让小厮陪着他四处逛逛吧。”向二郎才十岁,正是好动的时候,再加上本身性子跳脱,让他陪着一群大人聊天赏月,不郁闷死才怪了。

    潘老太君也发了话:“去吧去吧,让冬青提个灯笼,小心别靠近池水。”

    潘二郎是个听话的乖孩子,仍是不走,只一脸雀跃地望着潘大娘子,等潘大娘子点了点头,潘二郎才欢腾地跳起来,跑去玩了。

    潘贵妃见状笑道:“姑姑,二表弟可真听话。对了,二表弟是学武了”

    林氏嗔道:“可不是嘛,我听人说,二郎的武艺可是了不得。大娘子,二郎是不是能单手提起一个大水缸啊”

    潘大娘子笑着点头:“他师父说了他筋骨极佳,是个好苗子。”

    潘贵妃见向华在一旁坐得郁闷,他已经十六岁了,本能跟弟弟一样用不懂事来做掩饰逃离酒席,不过他听着这群女人毫无营养的唠嗑,很是难受啊。

    “姑姑,大表弟的本事也是不错的吧。如今是准备进军队,还是荫补入官”向华已经十七岁,准备要谋划前途了,而他的父亲是在东京保卫战中战死的,又有武官官位,所以有个荫补的名额。

    潘大娘子对于这个名额的使用,其实还真没打算好,大儿子已经长成,小儿子却仍年幼,人们普遍偏爱幼儿,潘大娘子也不能免俗。但是直接让大儿子进了刘光世的部队,从小兵丁干起,那更加地不现实,军功这些哪是这么好拿的

    潘贵妃见潘大娘子一脸犹豫,便明白她的为难。向华已经是半个大人,父亲战死后他便迅速成熟起来,知道母亲心中所虑,他身为长子大哥,爱护兄弟的心是大大有的,而且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热血,跟潘大娘子提过只身入军,再加上刘光世看在亲戚的面子上,也总会给点照顾,潘大娘子却不喜欢刘光世,心中犹豫,又心疼大儿子的懂事,左右为难。

    向华见这个表姐这么关心自己,有些莫名的感动,笑道:“荫补的名额自然是留给二哥的,我虽然武艺算不上精通,但也敢上战场搏上一搏”武艺算不上精通,这自然是谦逊的说法,向华自小性子踏实,学武很是用功,加上基因良好,臂力强大,擅长骑射,在一帮军后代里也算得上杰出之辈,刘光世的部下猛将王德就十分欣赏他。

    潘贵妃见潘大娘子听了向华的话只是沉默,知道他们估计还没有谈拢,便安慰道:“姑姑,你若信得过我,便让表弟进宫,我给他谋个禁军侍卫。”

    今晚的陕州城很热闹,太阳下山了还有乡里的农户提着小篮子往城里赶。守城的侍卫有些心不在焉,心里很是悲愤:今天是中秋节啊听说中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