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仕妖娆-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旁的魏杞吹鼻子瞪眼。
你们这样是不是太不尊重我这个当事人了?
好歹也是事关咱家的大事,一边吃瓜子一边将往事,这样真的好吗?
“当年啊,还是上皇执政时期,西辽建国,康国十年,辽主耶律大石病逝,西辽由感天皇后萧塔不烟执政,知国书至我大宋祈亲,上皇便将恩平郡王赵伯玖的妹妹恩平郡主送至西辽和亲。”
“这呢,本来是两国大事,原本和咱家是没有关系的。”
“可是呢……你那个父亲,年轻时候意气风华着呐,负笈游学指点江山,恰好遇见了便服出游的恩平郡主,然后两个人呢就这么干柴烈火……”
魏蔚口瞪目呆。
魏廷晖吃着瓜子,悄悄给老子伸出个大拇指比了比。
魏杞越发尴尬,“那啥,我出去走走。”
魏李氏咳嗽一声,“走啥呢,自己做过的事情还不敢面对么!”
魏杞顿时有点卑微,“夫人你想什么呢,为夫都说了啊,我和恩平郡主发乎情止乎礼,清白着呢。”
魏李氏哦了一声,面色有些不善,“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你知了。”
魏蔚拉了拉母亲,示意给父亲留点面子。
魏李氏这才放过魏杞,继续道:“后来上皇下诏,恩平郡主和亲西辽,你父亲那时候只是个小人物,当然力阻挡这等国家大事,后来又和我成亲,这件事还以为就这么过了。”
“后来呢,怎么我就来到大宋了?”
“后来啊,萧塔不烟被迫还政给耶律大石的长子耶律夷列,周王耶律惑也受到迫害,紧急之下,你母亲让心腹带着尚在襁褓的姐妹俩回大宋,却不料在边境被辽兵追上,最终只有你回到了大宋,你那双生姐妹被带回了西辽。”
魏蔚啊了一声。
魏李氏忙道:“不用担心,你那双生姐妹和生父生母都健在,只不过早些年受耶律夷列排挤,今年承天皇后耶律普速完摄政,重用了你父亲,所以才有西辽使团访宋之事。”
魏蔚松了口气。
魏廷晖吐了颗瓜子皮,却发现连瓜子仁也吐了出来,郁闷的顿了一脚,说道:“你那姐妹,现在可是西辽正儿八经的郡主,怎么样,小妹要不要也去尝尝当郡主的滋味。”
魏杞恼恨的盯了一眼儿子。
魏李氏则没说话,儿子这是在说笑呢。
魏蔚笑了笑,“我若是走了,兄长可不要哭。”
魏廷晖哈哈大笑,“男子汉大丈夫,岂能为离别些许小事流泪!”
端的豪气比。
只是话没说话,就被魏杞一脚踹到角落里,“滚!”
说出真相后,魏李氏和魏杞都松了口气,魏李氏轻柔的抚摩着女儿的手背,“这就是当年事情的经过,今日告知与你,是你那双生姐妹随着西辽使团来临安,要和你相见。”
魏蔚有些恍惚,“那就见啊。”
魏杞叹了口气,果然还是受到影响了。
这个时候应该让女儿独自安静待一会,魏杞拉起夫人,“咱们先回去吧,让小蔚自己呆一会。”说完瞪了一眼魏廷晖,“还不滚?”
魏廷晖嘿嘿哂笑,看见父母都将出东篱院了,才跑到魏蔚身边,小声道:“小妹,我就知道你不舍得离开咱家的,对了,告诉你个事情,李凤梧那小子担任西辽使团接待使,你们姐妹见面,很可能他会在一侧监视,话说,这小子回临安后貌似还没来过咱家啊……他应该是很想见你才对。”
魏廷晖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小子不是对我这妹子觊觎的很么,这不像他的作风啊。
魏蔚低头,有一丝不胜凉风的娇羞,“兄长休要乱说,探花郎和小妹之间又没有什么。”
魏廷晖砸吧了下嘴巴,“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会有点什么。”
小妹,兄长我不喜欢读书,但不代表是傻子。
很多事都看在心里的。
尤其是襄阳陷入死境之后,你便沉默寡言情绪低落,说你心里不惦记着某人,很有点说不通啊,难道真是为了那把折扇么?
鬼才信。
女人嘛,不都是喜欢李凤梧这种有才,又风流,还有点坏坏的男人么……
不过麻烦着呢。
这小子有个未婚妻,已经纳了个小妾,身旁还有个朱唤儿,据说和西湖花船上的夏暖滟也有一腿……
要成了妹夫,真是糟心的很。
《
第九十二章 大庆殿论使职
《
最近这段时间,大宋除了治理战后诸多问题,官家也连续下了多道体恤民意的旨意,比如两淮边境地区免赋税几年等等。
宋金和谈尘埃落定的缘故,大宋国民普天同庆。
当然,亦有人黯然神伤。
如此,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复中原。
总体来说,大战之后的大宋,民心稳定,政策平和,一切都向着乾淳盛世的轨迹前行。
李凤梧也向着自己的轨迹前行。
昨日傍晚便有人通知自己参加今日的朝会,想来是因西辽使团的事情。
大清早的,就在耶律弥勒侍候下穿上朝服,带着恶仆李巨鹿坐上轿子,向大内出发。
如今好歹也是从五品的秘书少监,怎么的也要配个轿子了。
轿夫什么的,我李家小官人又不是养不起。
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早朝,没有了初期的新奇和震撼。
也不用如当初那般,站在人群最末。
当然,也没站到很好的位置,毕竟只是个从五品的秘书少监,只能站在左列中间靠后一点的位置。
朝堂上议论得很热闹。
李凤梧倒是感觉困意连连。
昨夜在妖精耶律弥勒的缠磨下大战了一刻钟,本就疲倦至极,今早又不到五更就起床,更是困倦了,是以听着朝堂议事,而且尽是些户部工部的事情,对这方面不太了解的少监大人越发感觉聊。
越感觉聊就越困。
好不容易听到官家提起西辽接待使团的事情,“西辽使团已经抵达江陵府,朕经过多日深思,决定了正副接待使人选。”
文武百官没有人说话。
这件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从官家宣召李凤梧那日,大家便知晓了。
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区区一个接待使,做好了功做不好有过,这种事情不值得奉行中庸原则的大宋官员来争夺。
反倒有些幸灾乐祸,巴不得西辽使团在临安闹点事。
到时候你李凤梧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人嘛,都有个羡慕嫉妒恨的心理,看见大宋雏凤意气风发直上青云,科举这才四五个月就当上了从五品的秘书少监,而且很可能还会继续升职。
其速度之快,让那些奋斗了十年二十年才能走进大庆殿的官员着实气吐血。
因此就算不是赵愭和赵惇的人,知晓这个事情后也没有什么不满,反倒都在等着看笑话,万一西辽那群蛮子真的不懂事,在临安闹点大事呢?
只有西府和东府几位相公知晓,西辽这次来闹不了大事。
不过反正也不是好差事。
汤思退才懒得因为这种小事来和官家唱对手戏。
作为主和派,自己的任务是制衡主战派。
在官家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出手就好,其他时候么,你们皇子狗咬狗好了,拱扑策居正,那也得看时候看事情而言。
赵昚又借着说道:“拟定秘书少监充接待使,绍兴府掌书记柳子承为副接待使,协力完成接待使团诸事,礼部多加配合。”
这下顿时热闹了。
立即有人出列,正是太常卿柳相正,“陛下,臣以为,绍兴府掌书记初涉政事,尚承此重任的能力。”
这是要给儿子留后路了。
这在情理之中。
只不过柳相正说完之后,立即有一位御史台右谏议大夫出列,“臣附议。”
赵昚瞥了一眼那位谏议大夫,没有说话。
柳相正身后,太常少卿徐渭站了出来,朗声道:“臣不以为,柳子承本科高中,赴任掌书记已近半年,据微臣所知,绍兴府同僚对其治职之事赞颂多之,连黄知府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子承持成,言少尽事,当为青云大才’。如此俊彦,且有六部配合,担任区区接待副使副使应游刃有余!”
赵昚点头,“朕也听得过此话。”
柳相正诧异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副手,徐渭这小子竟然在背后捅自己刀子?
他是盯上了自己这个位置罢。
不过此时不是深思这个缘由的时候,柳相正依然想挣扎,毕竟接待副使这个职位比接待正使还惨,若是事情真的闹砸了,很可能被李凤梧这小子甩锅。
那位谏议大夫却更先发声,“微臣以为,西辽使团使宋,事关我大宋颜面,若是出了差池,我大宋颜面何存,正副接待使都应以资历深重者任之。”
先前以为这位谏议大夫是赵惇势力的李凤梧有些不解了。
这话听着,这货也不像是在为柳子承,而是真为了大宋颜面一般。
赵昚闻言倒是点了点头,不过这事自己已经决定,也有点微恼柳相正和右谏议大夫何祥秋的不识趣。
最后还是参知政事钱端礼出列,“臣以为,以磨砺不成才,探花郎李凤梧经过襄阳之困境,才有少监之才,又能担此重任,而柳子承虽初中进士,但在绍兴府政绩出众,俨有大才之趋,正是擢阶重用磨砺之时。”
副相出来说话了,这边是要盖棺定论的时候。
况且钱端礼出列说完之后,朝堂文武百官中,又走出好几位臣子附议。
不是和钱家有关系的人,就是支持赵惇的人。
赵昚也没心思去琢磨这其中的猫腻,本来柳子承担任副使,就是钱端礼上奏举贤,而且自己确实听过绍兴知府黄蒿赞举过柳子承的话。
因此立即道:“如此,就这么定了,即日宣柳子承进京。”
钱端礼弯腰、行礼,“官家圣明。”
汤思退若有所思的看了钱端礼一眼,洪适和陈俊卿、蒋芾三人,脸色则有些诡异,既像是喜闻乐见,但又有许多的担心。
很是矛盾的样子。
似乎是不想让柳子承担任接待副使,又不好公然反对。
李凤梧哪里知晓其中有什么猫腻,柳子承担任自己副手的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自己见机行事,让这货栽个跟头。
到时候没准就会发生点什么事情来,给自己和徐眉娇布下的那枚棋子机会。
退朝。
官家先行离开大庆殿,然后是左右相公和枢密使先行出殿门,按照品秩,由高到低的退出大庆殿,待李凤梧走出大庆殿,却见蒋芾站在门口对自己使眼色。
蒋芾有什么事要交待自己?
跟着蒋芾,却直接来到了枢密院公事房。
《
第九十三章 何谓中兴?
《
虽然前任枢密使张浚有过拜托,但官场上历来有个人走茶凉的说法。
陈俊卿和蒋芾如今的做法已经算厚道。
尤其是蒋芾,此刻在自己的签押房里,拿出一盒精品茶叶,笑道:“这可是官家恩赐的,今日便宜你小子了。”
递给小厮,“三杯,一杯送去相公签押房。”
不能不说,陈俊卿和蒋芾的关系极好,今时的朝堂上,便有“陈蒋一衣”的说法。
当然,君子不党。
两人的关系经得起官家考验。
坐下后,蒋芾撩了撩衣衫,问道:“自你赴任后,第一次相见,张相公回老家后可还好?”
李凤梧慌不迭欠身,“多谢相公牵心,下官在离开襄阳时,去信过四川,叔公回信,说一切安好。”
按说应该死在归家途中。
但如今还没死,大概是自己叮嘱过那个虞侯张拭,有所防备。
说明历史上的张浚之死确实不是病逝,而是被主和派谋害……好人大抵是难以长命。
蒋芾笑了笑,“那甚是好。若是不见外,称我一句先生也可,相公之称不敢当。”
如今大宋,相公之称已有泛滥之势,不仅称呼左右宰相和枢密使为相公,连参知政治,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这几位副相也多被称呼为相公。
最终泛滥到妻子称呼老公也变成了相公。
蒋芾是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科榜眼,又年四十六,自恃李凤梧的先生,并不妥。
话说回来,陈俊卿也是绍兴八年的进士科榜眼。
可见三鼎甲在仕途中优势有多强大。
宣麻拜相者,大多出自一甲及第。
“不知道先生有何叮嘱?”
大朝会后,蒋芾便将自己带到枢密院签押房,当然不会是为了叙旧。
蒋芾沉吟了一阵,“西辽使团的事情,官家告知你几何?”
李凤梧精神一振,想起赵恺说过,官家就西辽使团一事,和西府相公单独聊过,连汤思退都没参加,显然是有军事方面的计划。
“官家只对晚生说过,西辽使团中有位女宾的事情。”
蒋芾愣了下,“其他的就没了?”
李凤梧点头,“没了。”
蒋芾有些诧异,“这就奇怪了……”旋即又道:“且与你说说罢,那柳相正之子柳子承任接待副使,是不是你在暗中捣鬼?”
蒋芾虽然是主战派,但官场上哪能太过坦诚,李凤梧并不打算让蒋芾知晓自己和庆王赵恺的关系,笑道:“不是,此事我也些不解。”
“那边是邓王的主意了,想必是钱家人举荐的。”钱家确实有这个实力,甚至不需要钱端礼出面就能促成这个结局。
李凤梧点头,“所以现在有点担心,赵愭会不会在西辽使团上搞点事,一石二鸟。”
蒋芾若有所思,然后笑了,“那恐怕邓王要吃瘪,西辽使团看起来大事,实则干系着大事,且知与你一点罢,若是和西辽使团谈好了,那么你恐怕还要出使大理。”
李凤梧口瞪目呆,真被自己猜中了。
迟疑着说出两个字:“滇马?”
按说如今大宋每年都能从云南购买三千五百匹,为何要大军压境?
只能说,官家的雄心,不是每年三千五百匹能达到的。
欲恢复中原,金国的骑军是个巨大的障碍。
以步军破骑军,守阵可以,冲阵的话,还得骑军破骑军,是以大宋目前的骑军数量,急需扩大。
但是,滇马貌似不适合作冲锋的战马……
蒋芾眼睛一亮,“你看出来了?”
李凤梧点头,“可是有点不明白,出使大理和西辽有什么关系。”
蒋芾哈哈一笑,“这你就不明白了么?大理岂会乖乖的给我们大宋滇马,必然是要大军压境的,可刚历大战,哪有那么多大军,两淮边军要想抽调出来,必须得先让金人自顾不暇。”
被蒋芾这么一提点,李凤梧猛然醒悟,“西辽那位承天皇后耶律普速完要出兵西夏?”
西辽出兵西夏,那么金国就要提防,万一西夏是个渣渣,被西辽闪电吞并,以西辽的尿性,肯定是要恢复江山再次进逼大金疆界,如此便缓解了大宋两淮边境的压力。
耶律普速完有点不输武则天的意思了啊。
蒋芾摇摇头,“现在还未可知,不过听官家意思,大概会有这种可能。”
又道:“因此柳子承任接待副使,我们以为是你的主意,所以才会感到奇怪,万一这件事被柳子承——嗯,也就是被恭王搅黄了,那可就有点麻烦。”
李凤梧心里顿时有些尴尬,你妹,这还真是自己的主意。
嘴上当然不会承认,“先生多虑了,官家连我都没告知,也不会告知柳子承,想必我等只负责些许杂事,使团中最重要的人大概会受到官家亲自接待的罢。”
先前李凤梧说官家并未告知这些事时,蒋芾就已猜到了这各种缘由,此刻点头,“你倒是看得清楚。”
张相公说的没差。
他这个侄孙,官家谬赞的大宋雏凤,确实有着官场天赋。
虽然眼光还比不上相公、尚书等官场老油条,但俨然已比大部分官吏看得更透彻。
“如此倒是虞,你到时候仔细着些,嗯,还有个事,官家不便亲自言说,让我转告于你。”这才是今日和李凤梧单独相见的原因。
李凤梧恭谨道:“请先生指示。”
“官家不忍魏尚书遭受离别之苦,所以还请你从中多做协调,不要让西辽的那位贵宾把魏蔚给劝服带离大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