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英雄-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美军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有着同样担忧的还有美国空军。
    美军舰队离开日本海,消失在茫茫西太平洋中的时候,美国空军提高了战区内的机场与基地的警戒级别,并且将大批原本靠后部署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向前挪动,延伸了导弹拦截区域。
    与美国海军一样,美国空军最担心的也是用核弹进行的电磁攻击。
    美军在技术上的优势,特别是在制空权方面的优势,主要依靠先进的电子设备。如果电子设备瘫痪,美军的优势将荡然无存,至少不再那么明显。
    问题是,仅仅是被动防御,远远解决不了问题。
    在大气层顶端引爆的核弹头,对电子设备的破坏范围在数十千米到数百千米之间,而美军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范围不超过一百五十千米,拦截高度也只有一百多千米,难以发挥作用。
    针对这一情况,美国空军在八月十二日率先提出,把重点转向中国的核威胁,增强对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打击力度。
    问题是,这个提议遭到了美国陆军的坚决反对。
    相对而言,美国陆军受到的核威胁还不是很严重。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摧毁长崎之后,很有可能在战术层面上使用核武器,打击在前沿作战的美军地面部队,但是经过综合评估之后,包括加布里埃尔与帕特里奇在内的美国陆军高层将领均认为,中国不会在战术层面上使用核武器。
    不管怎么说,美国拥有的核武器比中国多得多,如果扩大了核武器的使用范围,中国遭到的打击将比美国严重得多。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坚持抗战的主要基础就是庞大的人力资源,而在核武器面前,人力资源的意义非常有限。
    从战场环境来看,中美军队的战线犬齿交错,甚至没有明确的战线。即便在后方,也有大量平民,除非中国领导人失去理智,不然不可能在本土使用核武器,也就不可能在战术层面上使用核武器。
    针对这一情况,帕特里奇并不赞成用宝贵的空中力量去对付中国的导弹部队。
    在他看来,用核武器摧毁长崎,正是中国当局下的狠手,除了打击日本之外,主要还是分散美军兵力,让美军把更多的资源用来对付中国的导弹部队,加强后方防御部队,从而使美军无法及时展开进攻。
    也就是说,这是在为前线作战部队争取时间。
    可惜的是,帕特里奇的观点并没得到美国高层支持。别说总统奥康纳,就连参联会主席加布里埃尔也认为很有必要加强纵深打击力度。
    更重要的是,确保日本不再遭到战略打击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虽然在长崎遭到打击之后,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政治家都能意识到,日本当局肯定会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征兵范围,增强军事投入。对美国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日本将逐步顶替美国,从而让美国在较为有利的情况下退出这场战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好处。
    但是从根本上讲,日本经受不起第二次战略打击。别说东京,只要再有一枚核弹头落在日本本土,日本人就会质疑政府的战争决策,甚至会对胜利丧失希望。因为韩国已经做出了逐步撤军的决定,台湾当局又无法组建更多的作战部队,其他国家更是在隔岸观火,日本退出就意味着失败。
    由此可见,从政治上讲,保卫日本本土成为了美军的首要任务。
    八月十二日上午,也就是美军舰队开始转移的时候,奥康纳就直接下达了命令,要求美国海军在日本本土附近留驻十二艘具备战区导弹防御能力的战舰,组成四个编队,专门担任导弹防御的重任。
    这十二艘战舰中,只有三艘从正在东海活动的舰队中抽调,另外九艘均来自正在驶向津轻海峡的舰队。如此一来,四支导弹防御舰队中,三支部署在日本海,一支部署在东海,全部面向中国。
    问题是,海基反导系统的拦截能力非常有限。
    这一点,在八月十一日已经得到证明。
    虽然美国及时采取行动,但是日本当局对此并不满意。
    受此影响,美国五角大楼新闻发言人在八月十二日下午宣布,将在一周之内向日本增派十二个营的战区导弹防御部队,分别在九州、西本州、关东与北本州地区设置一个战区导弹防御基地,增强日本本土的导弹防御能力。
    因为十二套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能力仍然非常有限,所以五角大楼新闻发言人还表示,如果有必要,美国将继续向日本增派战区导弹防御部队,以及具备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战舰。
    也就在这个时候,日本驻美大使在面见奥康纳的时候,提出了具体要求。
    日本的要求也很简单,即为了确保日本本土安全,日本必须具备战略防御能力,不然日本将谋求有限的战略遏制与保护手段。
    这显然是外交辞令,只是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美国不为日本提供战略防御能力,日本就将通过发展战略反击手段来遏制中国的战略威胁。
    所谓的战略反击手段,明显就是核武器。
    毫无疑问,日本并不缺乏投送核武器的能力,也不研制与生产投送工具的能力。日本是第四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掌握了非常先进的运载火箭技术。
    近二十年来,日本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制固体运载火箭。从经济角度讲,固体燃料运载火箭并不划算。可以说,日本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将运载火箭改造成战略弹道导弹。
    很明显,日本只缺一样东西,那就是核弹头。
    对于日本的要求,奥康纳肯定无法接受。
    虽然美国一直在怂恿日本参战,甚至希望日本顶替美国,成为战场上的主要力量,但是在核武器问题上,美国的底线非常明确,即日本不能研制、更不能拥有核武器,至少在大批美军驻扎在日本本土的时候,美国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问题是,日本的要求并不是没有道理。
    作为一个已经废除了和平宪法,拥有了全部主权的国家,在遭到核打击,为了确保本国生存的情况下,研制核武器并不过分。
    针对这个问题,奥康纳只能承诺为日本提供战略保护。
    为此,美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仅有的一架ABL“空基激光导弹防御系统”派驻关岛,并且在日本的空军基地部署了十多架辅助支援飞机。
    当然,这也没有让日本感到满意。
    虽然ABL的拦截距离高达五百千米,但是这种由B…747客机改造而来的空中拦截系统只能对付还在大气层中飞行,处于主动段的弹道导弹,无法对付大气层外的导弹,也无法对付再入大气层的弹头。
    也就是说,ABL要想发挥作用,就得靠前部署,甚至在敌控区上空活动。
    受此影响,美国空军的提议得到了白宫的大力支持,即在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之前,美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击中国军队的导弹部队,并且取得战场的绝对制空权!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军首先就得做好情报工作。

  (。。)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四十一章 搜索歼灭
     更新时间:2011…3…8 12:51:34 本章字数:3466

    中国到底还有多少核弹头?
    在五个核大国中,中国核武库的具体情况最为神秘。虽然没有任何人怀疑中国的核大国身份,但是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核弹头。
    台海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当局掌握的情报非常有限,而且相互矛盾。
    比如按照IA用侦察卫星搜集到的情报,中国拥有的核弹头不会超过六百枚,但是根据一些叛逃的中国官员与军官提供的情报,中国拥有一千到一千五百枚核弹头。而在台海战争爆发之后,IA对中国核武库的规模做了重新评估,认为中国拥有的战略核弹头不会超过五百枚,其余的都是战术核弹头。
    除了数量,中国到底掌握了多少先进核技术也是个迷。
    台海战争爆发前,美国只能肯定,中国已经掌握了战略弹道导弹的分导技术,甚至有可能在与俄罗斯进行军事合作的时候,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出射程在一万二千公里左右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
    核弹头方面,中国是核大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前就掌握了第三代核技术,能够生产出中子弹等战术核弹头。随后,中国肯定依靠性能先进的计算机,获得了模拟核试验的能力。如此一来,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后,中国有能力通过模拟试验改进核弹头。
    美国当局最关心的,还是中国有没有获得可变当量的能力。
    核弹头可变当量技术是在全面禁止核试验公约生效之后才逐步成熟的,主要就是在同一基础设计之上,通过改变核弹头的引爆方式等等方法,控制爆炸当量,从而增大了核弹头的使用范围。
    毫无疑问,在这一领域,美国走在世界前列。
    美军最新式的B系列核弹就具备可变当量的能力,爆炸威力可以在五百吨到五十万吨之间随意调控,因此一种弹头就能具备多种使用能力,既可以充当战略核弹头,也可以用在战术领域。
    当然,随着中国丧失了针对美国本土的战略打击能力之后,这个问题就不那么突出了。
    长崎遭到核打击之后,美国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即中国到底还有多少核弹头,以及这些核弹头的部署情况。
    八月十四日,IA向白宫与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评估报告。
    按照这份报告,中国很有可能掌握了初级可变当量技术,即能够将部分爆炸威力较小的战术核弹头改造成战略核弹头。因为美军一直在动用B…2A对中国的战略军事设施,以及战略导弹部队进行打击,所以IA在评估报告中提出,就算中国仍然拥有部分核弹头,数量也不会超过一百枚,甚至不到五十枚。
    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的核工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短期内不具备生产与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所以这些核弹头都得到了严密保护,肯定分散部署在各个地区,要想一举将其全部摧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FB…22已经开始大批量服役,美军也没有这个能力。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千米,本土面积也多达九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大国,即便除取西北与青藏高原、以及美日台联军占领区,中国当局仍然能在近四百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部署这些武器。
    要想在如此广阔的范围内找到几十枚核弹头,美军至少需要动用两百颗军事卫星,以及两千架轰炸机。
    提出问题的同时,IA也提出了解决办法。
    搜索与摧毁全部核弹头很困难,就只能将重点放在搜索与摧毁弹头运载工具上。
    因为中国海军已经名存实亡,中国空军也丧失了远程奔袭能力,就算有部分战斗机具备突击日本本土的能力,也很难突破美日联军的防空系统,所以中国当局要想使用核弹头,就得依靠导弹部队,而且是弹道导弹部队。
    从战场局势上看,因为美日联军已经控制了大半个东北,美台联军也在东南战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所以中国军队只能使用射程在两千千米以上的弹道导弹。虽然这些导弹都能机动部署,但是导弹发射成的信号特征极为明显,也只能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
    这些因素限制了导弹部队的部署范围,也就为美军提供了便利条件。
    按照IA的提议,必须立即调整卫星补网计划,尽快发射数十枚侦察卫星,组建一个针对中国本土的,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卫星侦察系统,对中国本土高等级公路进行持续不断的监视。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虽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国,在中国进行了战略报复,摧毁了全球八成以上的卫星之后,美国当局甚至动用了部分进行翻修的“民兵”导弹,尽力恢复军事卫星系统,但是美国也是中国战略报复的最大受害国,要想在短时间内恢复军事卫星系统,不但不可能,也很不现实。
    要知道,台海战争爆发前,在外层空间围绕着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有一千多颗,其中六成以上都是美国的,仅次于美国的俄罗斯只有不到一百颗卫星,中国也只有七十多颗,其他国家更是少得可怜。
    即便美国动用了部分弹道导弹来发射卫星,要补上将近六百颗卫星,也需要很多时间。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航天飞机在台海战争爆发前全部停飞,而且受安全影响,美国当局也没有打算让航天飞机复飞,因此美国的卫星发射能力实际上已经大打折扣,无法及时完成卫星补网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不但花费重金让欧洲航天局用“阿里亚那”火箭发射了几颗重量级的军事卫星,还在与俄罗斯洽谈,希望能够购买俄罗斯的航天发射能力。
    当然,谈判工作还没有结束。
    虽然美国开出的价码非常具有诱惑力,但是俄罗斯处于本土安全考虑,即俄罗斯也需要紧急补充一批军事卫星,恢复国家的战略防御能力,暂时没有答应帮助美国发射卫星。
    可以说,缺乏足够的军事卫星,特别是侦察卫星,是IA这套方案中的最大漏洞。
    针对这一问题,五角大楼做了补充,即增加大型无人机的数量,用无人机监视浅纵深地区,同时增加战略侦察机的部署数量,动用由F…22A改装的侦察机,对敏感地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
    因为没有别的选择,所以这一提议得到白宫采纳。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只能说,美国当局肯定在后悔,为什么要让SR…71“黑鸟”在上个世纪全面退役,而且没有着手研制替代的战略侦察机。
    SR…71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战略侦察机了。这种能以三倍音速飞行数千千米的侦察机从未被击落过,甚至没有遭到过有效拦截。可惜的是,随着军事侦察卫星出现,战略侦察机的价值大打折扣,“黑鸟”也因此全部被送入了飞机坟场。
    美苏冷战结束之前,美国曾经开发过顶替“黑鸟”的战略侦察机,并且将其命名为“曙光女神”。非常可惜的是,因为技术储备不足,研发经费严重超标,加上苏联一夜解体,这种设计指标能以六倍音速巡航飞行的战略侦察机甚至没有完成基础研究,还在图纸设计阶段就被咔嚓掉了。
    将F…22A改造成侦察机,只是美军的应急方案。
    改造也很简单,主要就是用侦察设备替换AGP…77火控雷达,将机腹的主弹舱改造成能够容纳三千多升燃料的油箱,只保留了自卫用的航炮与两枚格斗导弹。如此一来,这种临时标号RF…22A的侦察机能够以一点四倍音速的速度持续飞行近三千千米。如果在进入战区之前与离开战区战区之后进行空中加油,并且在非主要区域将飞行速度降低到亚音速,其侦察范围接近两千千米,基本上具备了战略侦察能力。
    万幸的是,此时美国空军拥有数十架RF…22A。
    原因也很简单,丧失了军事卫星系统之后,美军只能依赖航空侦察。因为F…15与F…等第三代战斗机不具备隐身能力,很难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空网,所以美军只能把F…22A改造成侦察机。加上F…22A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中国空军已经丧失了争夺制空权的能力,所以改造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除了动用RF…22A之外,美国空军还动用了大量电子侦察机。
    弹道导弹部队在作战的时候,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