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才明白原来那不是空穴来风。
梁守业的脸上迅速换上谄媚的微笑,“原来是童大人,下官梁守业,有失远迎。只是,不知大人今日前来,所谓何事?”
这就是不要脸了,梁守业与童英的官阶相同,却自称下官,从这里倒是也能看出童贯在朝廷中的势力到底是有多少恐怖。
童英板着脸,冷笑道:“你把我的人抓了,把我的作坊也封了,未免梁大人辛劳,我特意主动前来归案。”
梁守业懵了,但他很快便想明白了。
童英是谁?童英可是童贯大人的儿子,难道那制盐坊是童家开设的?梁守业额头上的汗水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这不是倒霉催的么,梁守业哀怨的看了武大一眼,怪不得您老人家有恃无恐,原来您是童家的人,您早说您是童家的人谁敢得罪您老人家?
梁守业赶紧差人扶起武大,惶恐道:“童大人,那作坊是您家开的?”
童英冷哼一声,讥讽道:“不是我,难道是你家开的?”
梁守业冷汗直流,唯唯诺诺不敢接话,屁颠屁颠前去给武大陪礼,而武大也在这时候火上浇油,他看都没看这位梁大人,一跛一跛的走到童英身旁,理了理衣衫,漠然说道:“梁大人,我早就说过,你会后悔的。”
说罢,武大不再多做停留,由刚刚跑进盐铁司的西门庆搀扶着,坐上马车,扬长而去。
童英骑马走到门口,从马背上一跃而起,翻手一枪就把门口匾额上“盐铁司”三个大字直接劈成了两段,对身旁一直弓着身不停赔礼的梁守业视而不见。
……
马车取道阳谷,走了三里地后,童英上车,西门庆很自觉的下车离去。
童英坐定,开门见山道:“你为什么挑中了我?要知道,无论你把制盐坊交给谁,都一定是大功一件。我相信,以你的聪明才智,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还有,何必非要等到盐铁司查封才来找我?”
武大笑了笑,直言不讳道:“只有把事情闹大,我们才能真正绑在一条船上不是吗?你借我之手获取功勋,我借你之手赚取钱财,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童英两眼微缩,“可即使如此,你也不应该选择我。我,只是庶出子弟,给不了你太多的帮助。”
“就是因为你是庶出,在童家不受重视,甚至还受到排挤,我才会选择你。锦上添花的事情我很少去做,雪中送炭才是正理。有朝一日,你功成名就,也不会忘了我的好,卸磨杀驴,不是么?”
童英沉默了一会儿,抱拳一礼,留下几名军士护送,自己骑快马飞奔而去。
武大松了口气,闭目仔细斟酌得失。
这次童英之所以会来救武大,是武大早就预谋好了的。武大早就知晓制盐坊一事会横生祸端,所以他很早就在想对策。后来西门庆的人偶尔打听到童英在附近驻扎,武大初闻此事有些不明觉厉,历史上传闻童贯乃是太监出身,一介宦官也能有子嗣传承?但多方打听后,发现童英的确是童贯的儿子,而且童贯还不止一个儿子,子嗣很多,武大便动了心思。
直到盐铁司来人带走武大,西门庆便按照武大之前的交待,很自觉的前去寻童英。
西门庆见到童英后就说了一句话,“我家哥哥武植希望把制盐之法全套送给大人”。
制盐之法,于百姓而言是大祸,于勋贵而言则是大功,童英本是童贯第四子,由于他是小妾生的,在童家备受排挤,如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被扔到现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听到制盐之法,童英如何能不心动?这才连夜带兵,直接闯进了盐铁司。
如今,童英快马加鞭,直奔西北,便是要去与他那父亲童贯禀告此事,想毕,很快就会有封赏下来。
而武大从中获取的,则是在官面上的“许可”。
毕竟,经过童英马踏盐铁司一事后,朝廷命官都会认为武大是童家的人。日后,想来武大的生意会少一些阻碍。
车子一路前行,年二十九,武大终于回到了阳谷。
一番鸡飞狗跳自然是免不了的,为了安抚街坊们,武大并没有悄悄回来,就这么光明正大的在军士的保护下回到了家里。
迎来送往的一阵闹腾之后,清静了,武大对西门庆点了点头,“辛苦了。”
西门庆一咧嘴,带着武松找地方饮酒作乐去了。
秀红与金莲耳语了一番,也悄然退下。
只剩下小两口,金莲立马变得泪眼婆娑起来。
这件事情武大做的的确欠考虑了一些,虽然结果是喜人的,但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让关心自己的人操碎了心,比如金莲。
虽然之前武大大病过一次,但那次武大是活生生的近在眼前,而这次,却是被官差抓走的,金莲岂会不着急?
武大安慰了许久,金莲紧紧的抱着武大,终究还是因为这几天身心疲惫,沉沉睡去。
第二天,大年三十到了。
便在这一天,武大收到了一份意外的请帖,具名居然是怡翠楼。
19。第19章 李师师
这份请帖依旧是猥琐的西门庆偷偷摸摸送来的,没让金莲知晓。
武大狐疑道,“这大过年,你又搞什么幺蛾子?”
西门庆嘴角一抽,“你可冤死我了,这请帖我都没有,听说怡翠楼只发出了不到十张这样的请帖。”
上次在怡翠楼就惹了一身麻烦,如果不是因为如此,不能说盐铁司不会查到自己头上,起码不会这么快就临门,武大本就对怡翠楼缺乏好感,如今对怡翠楼更是兴趣缺缺。他本来不打算去,但随手打开请柬看了一眼,目光却是一凝。
“奴家前日新谱一曲‘断桥残雪’,邀君共赏。”
断桥残雪?
武大的心思有些活泛,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日桥头的那位“伊一”姑娘。
不过,这与怡翠楼有何关联?武大有些摸不着头脑。
或许是私心作祟,武大终究还是决定去一探究竟,带着西门庆鬼鬼祟祟的从后门上了马车,绝尘而去。
金莲的脸色变幻的厉害,“啐”了一声说道,“西门庆你个杀千刀的,头一回就引我家官人去青楼,结果带回来秀红我就不跟你一般见识了,这次如若说不出个好歹,我定要让你好看!”
马车上的西门庆打了喷嚏,差点喷到武大脸上,尴尬说道:“昨夜受了风寒,呵呵,哈哈……嗯……”
武大翻了个白眼,竖起了中指。
……
今日怡翠楼极为安静,武大被人直接带到了一间小院,而西门庆则被带到了花厅听曲。
说到底,西门庆还是嫉妒的,小院乃怡翠楼各大头牌闺房,轻易不会待客,起码他还没有去过,而毫不知情的武大则没有当回事,亦亦然欣赏着这清幽的小院。
小院极为雅致,收拾的极为干净,没有太多的奢华,也没有侍奉的丫鬟,屋内倒是有一壶冲好的清茶,武大也不生分,很自然的坐在那里饮茶赏景。
不多时,一阵悦耳的古筝突然响起,声音如烟波流散,如东风抚兰,钻入耳中,沉入心底,的确是不可多得之佳品。
不过,在武大心里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他猜到了这弹奏古筝的必然是那位怡翠姑娘。
前文就说过,武大极其讨厌这些所谓的“清倌人”,不是说她们的职业低贱,武大从来没有看不起青楼这一行当,他只是单纯看不惯这些清倌人既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的德行。
这位素未谋面的怡翠姑娘,整这些景,还不都是因为自己如今是阳谷县城有名的青年才俊了?如若不然,您倒是找个乞丐来给他弹奏一曲啊?武大如是想到。
半晌后,古筝声止,一名女子躲在帘后问道:“此曲名‘断桥残雪’,本是哀怨曲调,但奴家为了心境而特意弹奏成了欢快,不知官人以为如何?”
武大嗤之以鼻,心想,您广发请柬,却把其他人都安排在了怡翠楼,唯独把我独自一人带进了这小院,是何企图已经昭然若揭,何必还要躲在帘后装腔作势?
于是武大漫不经心的回道:“曲是好曲,但未见姑娘真容,终究还是缺了些韵味。”
帘后那女子似乎迟疑了片刻,才回道:“哦?难道官人也是以貌取人的吗?”
“食色性也,这本就无可厚非,古人常说红袖添香,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这次帘后的女子沉默了更久,但武大却有些不耐烦了。
他本来就是看到“断桥残雪”这四个字之后才起了心思,这会儿不由又有些后悔了,大过年的,背着金莲来青楼寻欢作乐,委实有些不是人了。
于是他起身说道:“既然姑娘不愿以真面目示人,我就不多做打扰了。多谢姑娘款待,只是今天这个日子过于特殊,家中还有许多事,改日再来拜访,武某告辞。”
说罢,武大转身就走,帘后那女子却急了:“你这人,好生无礼!”
武大没有出言讥讽,他还没有小气到与一名青楼女子斤斤计较,但却有另外一名女子插话道:“绿珠,不得无礼!”
武大一愣。
这声音,似乎在哪里隐隐听过。
武大转过身来,便见一名面带薄纱的女子,带着一名撅着小嘴的绿衣丫鬟走了出来。
那女子摘取面纱,眉眼弯弯,笑意吟吟。
武大脑海中轰然一声巨响,“伊一?”
这名女子,正是武大那日在桥下遇到的伊一姑娘。
伊一微微一福,“小女子李师师,见过武大官人。”
如果说先前武大发现这女子是伊一很吃惊,那么现在他的心中就已经是刮起了滔天巨浪!
李师师何许人也,李师师是北宋末年出了名的青楼歌姬,多见于野史。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曾经为了她专门挖了一条通道好方便出宫与他私会。
宋徽宗赵佶一生生性轻浮,除了爱好花木竹石、鸟兽虫鱼、钏鼎书画、神仙道教外,还嗜好女色如命,后来更是终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徽宗的后宫中妃嫔如云,数量惊人,史书记载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但是与这些妃子日夜缠绵,朝夕相拥,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会腻烦,再绮丽的景致眼熟了也不再新奇。一日,他闲得无聊,在一个团扇上提笔写了“选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十四个字,忽然文思枯竭,让一位大学士续下一句。那人特别会揣摩赵佶的心思,就续了句“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江梅一点酸。”甜酸爽口的杨梅当然会解御厨八珍之腻。赵佶的人间女色“一点酸”就是名满京师的青楼歌伎李师师。
而且传言李师师深的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李清照都与李师师打过照面,并赞许有加,更传说李师师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李师师的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武大之前一直认为这是好事者以讹传讹,没成想在历史上居然真有这号人物。
最为重要的是,传言之中的李师师是在汴京城青楼内,何时变成了阳谷县怡翠楼的清倌人?而且还跟自己有过邂逅?这是要让老子跟皇帝抢女人???
武大满脸不敢置信,李师师俏脸一红,微窘,“官人,可是奴家的容貌不堪入目,惊扰了官人?”
武大长吸了一口气,拱手一礼,“在下武植,见过师师姑娘。”
20。第20章 同一片天空下(一)
自古西北多战事,北宋时期尤为剧。
北宋结束了五国十代的分裂局面后,却始终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与辽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除辽国外,北宋南有大理,西有西夏、吐番诸部、黄头回鹘、西州回鹘,更远处尚有黑汗国,所以北宋西北区域的局势十分复杂,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而童贯,则被任命为西北监军,足可见其在宋徽宗心中的地位。
童贯身为西北监军,在西北就是活生生的土皇帝,今日既然是大年三十,前来拜访的官员自然是络绎不绝。
老话说,千穿万穿,唯马屁不穿,众多地方官员极具阿谀奉承,童贯童大人似乎也没有丝毫不耐,反而貌似隐隐有些享受。
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相得映彰了。
可惜其乐融融的气氛很快被童府大管家打破了,他匆匆走到童贯身侧,附到耳畔低语了几句,童贯眉头微皱,笑呵呵的让大管家留下陪同各位大人,独自离去。
诸位大人自然也不会有不开眼的蹦出来阻拦童贯大人,但他们都是官场上的老狐狸,自然知晓有事情发生,只不过脸上谁都不会表现出来罢了。
童贯来到后厅,便见到了满脸风尘的童英。
童英的母亲裴氏本来只是府中一丫鬟,姿色极为出挑,童贯某日夜兽性大发,玷污了她,后来便成了童贯的妾侍。
俗话说,娶妻娶德,纳妾纳色,童英的母亲裴氏既然是凭借姿色上位,那么随着她渐渐年老色衰,自然宠爱不再,即使为童贯生了一个儿子,在府中依旧不受待见,童英的日子自然也就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但,童英毕竟是童贯的儿子,童贯还是为他弄到了功勋,然后就扔到外面去自生自灭。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西北的童府还是汴京的童府,不得召唤,童英都不得回府。
可今日是大年三十,童贯身为人父,看到儿子一路奔波劳累,自然难免也有些心疼,便和声问道:“过个年而已,你又何必大老远的特意赶到西北来?”
童英给父亲见礼,恭敬回道:“儿子此次回府,不只是单纯给父亲拜年,更有一要事要禀明父亲。”
童贯示意童英落座,淡淡说道:“可是汴京又有风波起?哼,蔡京那个老顽固,就是看不得为父风光!”
蔡京与童贯本是一丘之貉,但随着童贯的势力日益变大,蔡京深感自己权柄下移,俩人之间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裂痕。
童英摇头,“孩儿只是庶出,朝廷之事,儿子还不敢逾礼。只是孩儿在阳谷县,寻觅了一套完整的制盐之法,这才特意前来请父亲过目。”
说罢,童英取出从武大制盐坊拿来的精盐,递给了童贯。
童贯轻粘了一些,放在嘴中浅尝辄止,不由坐直了身子,正色问道:“此盐与青盐一般无二,你是从何得来,与为父细细说来。”
一番促膝长谈,童贯命人送来了酒菜,父子俩也算吃了个团圆饭,童英将他打听到的所有关于武大的事情全都告知了童贯。
童贯沉吟了许久,说:“依你所言,这武植只愿经商,并无意官场。不得不承认,他是一经商奇才。若能为我所用,不妨适当的给予他一些支持;如若他不识好歹,你便早下杀手,斩草除根,绝对不能被他人所利用!为父感觉,那个西门庆或许更好控制一些。”
对于童大将军的杀伐果断,童英表示一时有些不能理解,他不明白为何父亲从这些只字片语中便能得出西门庆比武大更容易控制这个结论。
童贯也没有解释,而是继续说道:“不过,就当下而言,这个武大还是很懂事的。他想抱着我们童家这颗大树好乘凉,那就让他抱!为父养兵也需要银钱,日后少不了还要让他也出一份。”
沉吟了片刻,童贯又说道,“这样吧,赏他个从八品‘御侮校尉’武散官职,让他好自为之。”
从八品武散,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