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国贼-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瑁等数十人出营迎接,笑声朗朗地簇拥风尘仆仆的盟主袁绍,进入大营中央气派非凡的中军主帐。
盟主袁绍表现得非常谦逊,进入大帐立刻上前安慰老朋友曹操,详细解释因为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匿后没有官职,所以只能将曹操及其率领的五千人马列入陈留太守张邈旗下。
曹操对此毫不在意,笑容满面地说只要能铲除国贼就行,如此宽阔豁达的胸襟顿,让各路诸侯连声喝彩,随后大摆筵席为盟主袁绍接风,从中午一直喝到夜幕落下才尽兴而散。
袁绍在宴席结束后单独留下曹操,两人移到宽阔暖和的后帐继续交谈。
下人送上香茗,袁绍挥手让下人退下,把自己的担忧如实告诉足智多谋的曹操:
“孟德,别看咱们人多势大热热闹闹的,实际上东拼西凑的三十五万兵力分驻各地。与董贼凶悍的西凉大军相抗衡,胜算并不大……”
“这三十五万兵力中。兖州、东郡、桥陈留、山阳与济北的十五万将士驻扎酸枣,公路(袁术字)和长沙太守孙坚所部五万人马屯集鲁阳。孔伷麾下五万豫州军队需要镇守颍川等地,保护粮草运送的同时,严防黄巾贼寇乘虚来袭。”
“最后,文节兄(韩馥字)麾下五万冀军近半留守邺城,剩下还得为咱们联军各部运军粮,难啊!”
曹操也知道难,联军看似实力强大,其实各自为政各怀心事,各路诸侯虽然名声显赫。但真正到了战场上,这些人肯定不行。
之前被曹操寄予厚望的只有刘存,所以曹操率领自己征召的五千兵马开进酸枣大营安顿后,第一时间就找桥瑁打听琅琊军驻扎何处?刘子鉴大人是否到来?
桥瑁苦笑不迭,坦言子鉴大人委托商队送来万石军粮,但兵马和军械一概没有,当时就让曹操满脸愕然,反复琢磨到底发生了什么。
此刻曹操听了袁绍的话,便把自己的想法如实相告:“本初兄也看到了。如今大汉天下实力最强、兵力最多的,当属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幽州牧刘虞和公孙瓒,这些人和刘青州一样都敬奉当今天子。”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暂时不会与董卓撕破脸皮……这些州牧中。兵力不是最多却最能打的,唯有刘子鉴大人麾下的琅琊军,既然十八路诸侯名单里有刘子鉴。本初兄为何不想方设法把刘子鉴和他的琅琊军请来?”
袁绍怎么可能将他暗中对刘存使出的那些手段告知曹操,只是非常遗憾地长叹几声。便把话题扯到一边去:
“孟德恐怕不知道,愚兄三次致信请子鉴兄来当这个盟主。他总是婉言拒绝,最后逼急了,他竟然拿出当年在雒阳与先帝定下的五年之约来说事,也就是已传遍天下的‘君臣之诺’:五年之内,子鉴兄要把青州变成我大汉的粮仓,人人有饭吃,家家有房子!”
“所以,刘子鉴如今一门心思开荒种地做买卖,说不动他啊!后来愚兄退而求其次,向他借调三万琅琊军,可他一句话就给我堵回来,说什么都可以借,就是老婆孩子和麾下将士不能借,你看看……”
曹操哈哈大笑,笑完又感叹不已,最后只能和袁绍一起,商议讨董联军的作战方略,以及各路诸侯的责任落实。
几乎在各路讨董联军云集酸枣的时候,一支由四万黄巾军士卒和十七万流民组成的庞大队伍,正在芒砀山北麓扎营。
放眼望去,方圆十里全是一堆堆点燃的篝火,巨大的声势把周围两县官兵吓得紧闭城门惶惶不安。
一堆堆篝火周围,密密麻麻挤满了衣不遮体、神色麻木的男女老幼,强忍饥饿围着篝火相互取暖,很快就在疲惫中不知不觉睡去,谁也不知道明早天亮之后,有多少人变成僵硬的尸体,自己会不会成为这些尸体中的一具。
架设在十余万流民东面的简陋军帐里,黄巾军东路主帅管亥与副帅张饶等十余将校仍在紧张商议。
近两个月来,为了二十几万张吃饭的嘴,管亥所部以战损三万余众的沉重代价攻下三个县城,结果获得的粮食不但顶不住一个月,身后还多出数万嗷嗷待哺的灾民。
连续征战两年多的管亥和他麾下将校无比迷茫,放眼千疮百孔赤地千里的中原地区,再看看跟随在自己身后近二十万衣衫褴褛嗷嗷待哺的父老乡亲,说都不知道如何走出这个一次次重复的困境,唯独管亥的脑子里一次次浮现刘存那张悲悯天下的脸庞。
此刻,管亥和他的弟兄们并不担心官兵的袭击,寒冷的天气、众多的伤病和巨量粮草耗尽,才是他们急需面对的最大敌人。
大帐中一片寂静,远处灾民中响起的嘤嘤哭泣声清晰可闻,每个将校心里都很沉重,之前几名小帅提出“抛弃流民让他们自生自灭”的建议被管亥严厉呵斥,如今再也没人敢提诸如此类意见,可如今四万黄巾将士的粮食都没了保证,怎么能还能顾及紧紧跟随的十几万灾民?
要知道不久前跟随他们的灾民高达二十五万有余,半个多月来死的死散的散,如今依然还有十七万以上。
长久的沉默后,副帅张饶终于开口了:“大帅,来来回回打了两年多,中原各地已是千疮百孔赤地千里,绝大多数土地成了荒地,人口已经十不存一!哪怕咱们再攻下几座城池,弄到的粮食也吃不了几天,说不定屁股后边又多出几万张吃饭的嘴。”
众将校立刻随声附和,均认为中原地区已经没有他们的活路了。
张饶示意大家安静:“目前,唯有东面的徐州和东北面的青州最是安定富裕,别说二十几万人吃饭,就是五十万人,这两个地方也养得起,可这两个地方都不好打。”
“徐州兵力已扩大数倍,陶谦老贼还把隐居郯城的臧霸、孙观等人请出为将,咱们的南路军昌豨大帅接到臧霸的信,立即领着三万兵马投奔徐州了,帮助陶谦老贼坚守徐州,生生堵住咱们东进之路。”
“先不说是否能打进徐州,想必弟兄们都不忍心和之前的手足兄弟作战吧?否则几个月前咱们就已经打过去了。”
将校们的哀叹声不时传出,心里很不是滋味。
曾经携手作战的两支黄巾大军,转眼分道扬镳,真要兵戎相见还真下不去这个手,何况如今的徐州军兵精粮足,兵力已高达八万余人,就目前本军这四万余疲惫不堪的士卒,还真不敢开到东面的徐州冒险
张饶的声音再次响起:“既然弟兄们都不愿打徐州,那只有打青州了。”
大帐里顿时一片哗然,都没想到张饶竟然如此大胆,要去打令人如狼似虎的琅琊军,有个性急的小帅已经跳起来:
“副帅,小弟宁愿去打徐州,也决不去打青州,小弟这条贱命就是人家琅琊军救活的,完了不但不追究以前的事,见小弟不愿留在他们军中,很爽快地把小弟放了,临行还送给小弟一袋粮食路上吃……”
“这样的仁义之师,哪怕打得过,小弟也没脸再去打他们啊!”
众将校连声附和,有说琅琊军仁义的,有说千万别惹闹琅琊军的,琅琊军这两年只是守住自己地盘,没出来为难咱们,已经算是幸运了,要是琅琊军动真格的,谁能打得过他们?
张饶与管亥对视一眼,笑了笑缓缓坐下。
管亥见时机已到,站起来缓缓扫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待众弟兄安静下来,管亥便将他与刘存的约定说出来:
“在座的大半弟兄,恐怕都不会忘记两年前的许村之战,当时的琅琊军三千游骑围住了咱们八百骑兵,他们的主帅刘存刘使君还亲手把我逮住了,但刘使君并没为难咱们,他明白咱们之所以造反是迫不得已,所以放了咱们。”
“临别前,刘使君对我说:如果今后外面不好混,或者天道变了,你要第一个想起我刘存!我答应了,对刘使君许诺说:如果天道真的变了,管亥只要还活着,无论在哪都会前来投奔大人,为大人牵一辈子的马!”
将校中记得那场战斗的弟兄,一时间唏嘘不已,没有参加那场战斗的也听过这段轶事,大家一直都对刘存的宽厚和管亥的坚定深感佩服。
*********
ps:求订阅、月票和全赞!谢谢了!(未完待续。。)
第一二八章 管亥归来(下)
芒砀山北麓,黄巾大营简陋军帐里。
听大帅管亥忽然提起刘存承诺一事,显然不是随口说说,所以将校们感慨之余,全都凝神望向满脸追忆神往的管亥。
管亥淡淡一笑,颇有点儿自嘲地说道:“其实,我对刘大人许诺的时候,并不相信天道会变,只是对他的仁德义举深感敬重,一直认为只要努力去做,我会比刘存大人做得更好,大贤良师所说的天下大同定会到来。”
“可是,经过两年的苦苦琢磨,我发现越往前走,整个人就越迷糊,而且,这个天道确实变了!”
说到这管亥猛然挺直身躯:“诸位兄弟,我已决定履行自己的诺言,回去给刘存大人牵马,这不单是为跟随咱们身后的十几万父老乡亲能活下去,也为我自己找寻找一条实现心中抱负的路子。”
“诸位弟兄有愿意跟随我一起投奔青州的,如今怎样今后还是怎样,不愿跟随我管亥投奔青州的,也还是我管亥的兄弟……大家好聚好散,山不转水转,将来总有再见的时候!”
“张饶愿追随大帅!”
张饶第一个跪下表明态度,反应过来的众将校哗啦啦跪倒一片,愿意跟随管亥投奔青州,只有两名豫南黄巾小帅要返回自己家乡,但彼此间没有任何恶言恶语,反而是依依不舍互道珍重。
次日上午,管亥下令将剩下的一千二百石粮食全部拿出来做饭,让四万将士和十七万多父老乡亲饱餐一顿,然后全体出发开向东面的小沛(今沛县)。
可吃完餐饱饭之后。不但十几万流民心慌了,就连军中将士也慌了。大家都在想:这是不是这辈子的最后一餐饭?
管亥接到张饶的禀报哭笑不得,与张饶权衡良久。最后对所有将士和十几万流民宣布:“这不是咱们的最后一餐,咱们也不是要去攻打小沛,而是途径小沛之南前往青州!”
“青州牧刘存刘使君答应过,只要咱们愿意去青州,他会像对待几年来投奔青州的百万父老乡亲一样,分给咱们粮食、土地、农具和耕牛,让咱们安居乐业!”
“现在,咱们就到青州去,再苦再累也要咬牙顶着。相信刘使君定会在前面为咱们准备好粮食的!”
明白过来的十几万民众欢呼不绝,濒临绝望的人一旦有了希望,就能恢复生机。
二十几万满怀希望的军民经过一天的艰辛跋涉,到了黄昏也才走出四十里,就在所有人又累又饿再次陷入绝境的时候,一队百人骑士高举徐州糜家商队的绿色三角旗快速到来,为首的年轻骑士见到管承和张饶恭敬致礼,立刻送上一封信函,再从马背上去下牛皮筒形图囊送到管亥手上。
两刻钟后。三百余辆满载粮食和油盐熏肉的马车开到河畔空地上,然后被黄巾士卒迅速分发到各对流民手中,绝处逢生的二十余万军民顿时欢声雷动,无数乡亲眼含热泪高呼“苍天保佑刘使君”、“苍天保佑管大帅”。
获得万民称颂的黄巾大帅管亥和副帅张饶。此时已在临时撑起的军帐里,与刚赶来的琅琊军“灵山营”都尉鲁佩紧张商议。
“陶谦不会为难咱们吧?”
张饶看完地图上琅琊军制定的行军线路,心里非常担心。
鲁佩笑道:“我家主公已经和徐州刺史陶大人打好招呼。还有徐州从事糜子仲先生和糜家商队鼎力相助,不会有麻烦的……”
“二十几万人只是路过小沛以南、彭城(今徐州)以北三十里的大湖南面。然后继续向东北行进,沿途的徐州守将归曹豹将军统辖。徐州军与我琅琊军素来关系不错,防区连着的时常走往,他们只需看到咱们琅琊军的旗帜就不会为难了,如有需要他们还会热情提供帮助。”
“等过了昌虑城(今滕州市羊庄镇土城)再往北,就是我琅琊军的防区了。”
张饶放心了,笑了笑低声问道:“兄弟,你知道使君大人如何安置十七万父老乡亲吗?”
鲁佩点点头:“本来主公计划安置到东莱郡下属两县的,考虑到人数庞大,而且大多是体力快耗光的老弱妇孺,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连续行走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到了东莱恐怕只剩一半了。”
“所以,主公紧急修改原定安置计划,定下东安县与阳都县城之间的沂南地区,以及沂南至蒙阴县城之间的汶河两岸,这两片相连区域人烟稀少,水源充沛,土地也肥沃,好好开垦至少能有百万亩田地。”
“而且,沂南东连莒县,西接蒙阴,都在我军控制区内,非常安全,从陆路或水陆运送粮食和赈灾物资也很方便,州府衙门有专门一批人负责安置与建设,不需要咱们费这份心,只要父老乡亲们熬过头几个月,以后就不用愁了。”
对于刘存的安排,管亥和张饶非常满意,又聊了一会儿,张饶频频向管亥暗示,管亥只好硬着头皮询问鲁佩:“兄弟,大人有没提过我部四万将士的去留事宜?”
鲁佩非常郑重地回答:“二位兄长请尽管放心,这几个月主公一直在说,管大哥和张大哥麾下数万将士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缺的只是精良装备和严明军纪,只要拥有这两样,就是一支英勇善战令对手闻风丧胆的铁军!”
“此次主公特别让小弟向二位兄长转达他的决定:这支强军不能散,继续由二位将军统辖,各级军官由二位将军举荐任命,择日开赴邹平大本营,更换全新武器装备,正式编入我青州军序列,编成后即展开为期半年的休整和军法军纪学习!”
管亥感动得双眼发红,更坚定了报效之心。
鲁佩转向一旁喜不自胜的张饶:“我家主公托小弟转告张将军,令尊、令堂和弟妹一家已经找到,现已接到临淄城州府大院安居,就住在主公家后面的小院里。”
“至于济南国那两个与将军结仇的豪强,我家主公并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但为了避免他们丧心病狂报复将军的族人,我家主公上月底接到将军的回信确实之后,专门去了趟济南国东平陵,登门向那几个豪强发出警告,明确告诉他们,张将军和管亥将军已是青州军将领,他们当即对我家主公发誓不再纠缠此事。所以,将军不需要为此担忧了。”
张饶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感激和愧疚,他缓缓转身望向外面朦胧的夜色,不让鲁佩看到他满脸流淌的泪花。
********
ps:谢谢yaya_lu7。。。大大的月票,谢谢金沐灿尘大大的桃符,谢谢变翼恶魔的马甲、胡天八月8和金沐灿尘大大的打赏!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推荐票!巨火继续拜求一切支持,谢谢啦!(未完待续。。)
第一二九章 抢占先机(上)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十七万流民在青州府衙和周边各县通力赈济下,经过两个月的生产自救,终于彻底安顿下来,在沂水西岸与汶河北岸之间耸立起来的整齐居民区也首次有了自己的名字——沂南。
管亥和张饶由始至终率领麾下四万弟兄参与安居建设和垦荒,对州府衙门数十官吏的组织能力印象深刻,许多在管亥等人看来极为头疼的事,到了这些官吏手里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其中令管亥等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数十官吏仅用三天时间,就将十七万流民分配到了沂南周边十五个荒原,大量的赈灾物资几乎随着流民的脚步一同到位。
至于挖砖窑、烧石灰、夯泥墙、建房子、修暗沟、拓马路等等事务,均有专门的匠师队伍负责。来自琅琊农工商学院四年级的千余名年轻学子,跟随在官员和匠师身边打下手,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井然有序。
管亥和麾下弟兄每天都能感受到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每天都觉得眼前的一切充满生机。
短短两个月里,他们亲眼见证了一座五万人口的城镇在一片荒地上耸立起来,看到十五个整齐安谧的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