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逆转1906-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绱笳降木渥氨噶耍淙凰男阅懿⒉皇亲詈玫模撬乇鸬娜菀咨乇鸬慕崾的筒伲视αΩ悄嫣欤颖奔匠嗟蓝寄芮崴捎淇斓氖褂茫钪匾氖牵诒Vふ庑┍匦氲男阅芮疤嵯拢募鄹窕固乇鸨阋耍蛑笨俺拼┰缴衿鳌6杂谥泄庵衷诒匾笨梢远鄙锨虼缶某洞蠊庋亩鞑攀亲詈玫亩鳎挥貌攀峭醢说鞍 �
当然,这款步枪也并不是完全照抄了原时空的同名货,它还是经过了一定的优化和魔改,比如准确性、可靠性、适应力都比原版有了大幅度提升。而最大的不同就是口径,本位面的81式换成了6毫米口径,采用6x42毫米小口径中间威力枪弹,呃,也就是和原时空95式的子弹差不多(95式的5。8毫米弹实际尺寸也是6毫米)。
这是为了一步到位,随着机械化和步兵火力的增强,小口径化已经是一种倾势,既然是这样,文德嗣也就只打算搞一种弹药,免得换来换去的麻烦。因为这种子弹估计会制造很多,要是今后出了新枪,再换子弹那就太浪费了。
他们的新枪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但也只是兴趣而已,因为这些年中国就推出了几十上百种新枪,在国际市场上大卖特卖。八一式并不是保密装备,也一样的在满世界卖。它的样品不少国家得到了,不过和中国之前推出的那些名枪一比较之后,发现这款枪的性能并不是很牛逼,甚至还不如前几年大卖的“极乐鸟”(原时空的g3)、“蝰蛇”(原时空的hk416)、“半人马”(原时空的奥地利aug)等等。
是的,这些枪都是来自后世的名枪,中国把这些名枪一个不拉的全部搞出来的,也就是说文德嗣是摆明了把今后几十年的经典全部搞出来,这就叫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但这些枪都是用来圈钱用的,主要就是出口圈钱和供应国内的民间市场,而军队却迟迟没动静,一直在用那款一战前列装的一五式半自动。
真的说起来,中国在换装突击步枪的时间上,确实是有点儿落伍了,连前十名都排不进。而且最后选择的,也是这款性能并不算突出的81式“计都星”。
这倒不是说这些枪不好,这只是一个适应性的问题。对于那些军队规模不大的国家,这些武器当然是很好的选择,对于他们那点儿军队,一旦换装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于中国推出的这些新式步枪,那些小国的反应往往更快,他们从1937年起就开始大规模换装了,让中国的军工企业数钱数到手软。换装最快的就是瑞士这个小国,他们在1937年就全面换装突击步枪了,他们选用的是长江工业的“半人马”6毫米突击步枪,也就是原时空瑞士自己的sg550突击步枪。然后就是瑞典,他们选择的也是原时空后的世他们自己选的那款fnc,当然在本位面,这款枪叫做“斑马”,是安徽黄山机械工业公司的作品。
也正是因为装备了中国倾销的各种武器,这些欧洲小国才变得更有底气。比如瑞士就成功的把自己变成了一?刺猬,让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有点儿忌惮它,盘算之后就觉得打它划不来,让它免了一场兵祸。而瑞典更是靠着众多的中国武器把入侵的苏联搞得鸡毛鸭血的,让苏联这个大流氓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到现在都没推倒瑞典。这些性能优良的突击步枪,在其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顶级列强,尤其是中国这种军队茫茫多的国家来说,对于武器的要求就完全不同了,武器的性价比才是最最重要的,性能已经放在了其次的位置。当然,这个大量列装仅仅是指基数最大的陆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而空降兵和特种部队因为作战需求不一样,他们选择的列装武器就是甘肃西北工业集团的“天王星”突击步枪(原时空的第2代scar),这款枪的配件众多,还能模块化,对特种作战很重要。“天王星”在军队中的正式编号是“2778式突击步枪”。
在这个年代骑兵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好吧,除了那些令人垂涎的天府马。此时其他品种的战马也不过800英镑左右,而这种马在国际市场上,已经疯涨到了一千到两千英镑一匹,还是有价无市。但是观众们很快发现,这次的骑兵方阵多了一些新玩意儿。
“中国人怎么又搞起重骑兵了?”一个苏联记者有些惊讶的叫起来。
另一个英国记者仔细看了会儿,就说道:“不过那些马甲不像是金属的……”
没错,这两个骑兵方阵的战马都批了一套马甲,这套马甲把马儿的要害遮蔽得严严实实,就剩马腿和尾巴在外面。而那些骑兵也差不多,他们在军装上明显套了一层铠甲,看起来就像是古代的重骑兵一样。而且在马鞍后还挂着一根长长的,包了橡胶的棍子。
这些人马的铠甲当然不会是金属甲,这都是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做的新式盔甲,因为现在中国的骑兵都不太可能上第一线了。他们最多的任务恐怕是用于治安作战和境内镇压,所以只需能扛住手枪等轻武器和冷兵器的攻击就行了。当然这种任务即使不用马甲也可以,给他们装备马甲最大的用途还是心理上的,披甲重骑兵和无甲轻骑兵的震慑力完全是两个级别。另外自然就是降低人员和战马的伤亡,像在镇压和驱散的时候,很多是用马冲过去撞人,以及冲上去用。
…………………………………………………………………………
骑兵方阵之后,就是大家最关注的装备方阵,这才是重头戏。
首先是机动步兵的300多辆各式摩托车、越野车和轮式运载车,搭载着机枪、机炮、榴弹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等武器,分为六个方阵,缓缓通过广场。
然后是各种牵引式火炮,火炮都由军车牵引,火炮从小到大,种类从高射炮、火箭炮到加农炮和榴弹炮,组成十个方阵。
再然后就是机械化步兵的各种装甲车和步兵战车,分成十二个方阵滚滚而来。然后是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车辆方阵,伞兵战车。
以前大家熟悉的老装备现在已经全部看不到了,这些全是去年换装的新型装备,包括越野摩托车也都换成了一种造型很科幻的家伙。
“哇,猞猁、云豹、蛇獴……还有黑熊和二代山狮!全是最新的东西,以前从来没露面过的……”唐天等几个军迷都兴奋得叫起来。他们现在是在广场附近的一栋居民楼顶上,一人拿了个望远镜在看。
他们面前还摆了一架天文望远镜,甘时杰这在摆弄一架和它串联的摄影机,另一位小伙子则是拿起一架装了长镜头的照相机在猛拍。
在楼顶上看阅兵的主意,可不光是他们才想到,在附近的高楼上早就站满了人。这时,他们都在兴奋的大声讨论。
“看,大熊猫和小熊猫出来了!”
人群突然响起震天的欢呼。
“这就是此次在非洲冲突中尽显神威的大小熊猫啊……”
“我听说,他们在和东非装甲军的战斗中击毁了对方300多辆装甲战车,400多辆装甲车和自行火炮,击伤上千。自身仅有30辆被击毁,67辆被击伤,简直就是奇迹。在和协约队的冲突中,更是碾压性的优势。”
主席台和各个观礼台都沸腾起来了,无数镁光灯在闪耀。
“这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熊猫战车!”朱可夫中将忍不住站了起来,他是此次苏联代表团的一员。他两眼发亮的看着这些滚滚而来的钢铁巨兽。
“熊猫!德国那些设计师真是该送进集中营,他们都是吃饲料的!”来自德国的古德里安中将也站了起来,他脸色非常阴沉。六月份在伯科吉的惨败可是让德国战车的颜面扫地,不过好在还有英法垫背,他们输得更加难看。
不光是他们,这两种在非洲出尽风头的主战战车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
而伯科吉大会战的胜利者第118装甲师,也在这次受阅的装甲部队中。师长王耀武和政委黄日瑄就坐在领队的两辆大熊猫上,老王此时一脸的意气风发,他肩上的肩章已经多了一颗将军金星,靠着这次大胜,他和黄日瑄都晋升少将了。
在他们身后的四辆车,就是四位被授予华夏英雄的四位军官,他们带领的四个车组一共击毁了整整六十辆坦克,37辆装甲车和24辆自行火炮。
在他们身后的一个方阵就是车飞了协约国的第32装甲师,不过他们的运气没有那么好,战果没有118师那么夸张,各个车组的战果也都差距不大,所以风头就小得多。
当熊猫开过之后,就是各种规格的自行火炮。因为有熊猫的珠玉在前,它们受到的关注就要小得多。
“……下一组受阅的方阵,是火箭军的方阵。火箭军是去年才组建的一个全新的军种,他们承担着对敌人进行战略打击的任务。他们主要装备的是中远地对地导弹……”解说的声音响起。
在自行火炮之后,就是四个导弹发射车的方阵。
这些家伙的露面立即让众人交头接耳起来。
“导弹是什么?看起来不就是火箭嘛……”
“导弹,也就是制导火箭弹的中文简称……”有精通中文的说道。
“我记得,中国人从一战前就在搞火箭,这些年他们也搞出来很多火箭炮,想不到现在已经把火箭做得这么大了……”
和原时空不一样的是,本位面的各国此时对于火箭并不陌生。一战时,各国就都在用火箭筒和火箭炮了。一战后遍及亚非的殖民地解放运动,更是让两种武器成就了鼎鼎大名。所以火箭这种武器,此时已经是到处都有了。
而地地导弹这种东西,对于几个顶级列强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所有列强都在搞,无非就是进度快慢和性能高低而已。这段时间的欧战,英法德都使用了地地导弹,当然都是比较原始的,性能比较感人的那种。英国的烈火、法国的流星和德国的v1,都被拿着互相乱轰。
只是像这样单独设立一个军种专门来玩火箭,却是中国开了先河。
第580章新的军种火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立于共和2738年(西元1937年)12月31日,成立火箭军是国家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国防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这是一个载入人民军队史册的中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解说员浑厚的声音在广场周围扩音器中响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承担着中远程精确打击,战略威慑和战略反击,以及战略制衡等任务,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以及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石。该部队主要领导有:总司令萧岳上将,总政委章瑜上将,副总司令兼参谋长陈安平中将,副总司令沈小雷中将……”
“火箭军主要装备我国研制的东风系列和巨浪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系列巡航导弹,按照射程分为中程和远程导弹。第一个方阵是东风6型中程弹道导弹,第二个方阵是长剑3型巡航导弹……最后的方阵是东风11型战略弹道导弹……”
一个方阵接一个方阵,车辆越来越大,上面运的家伙也越来越大,最后的东风11型出场就更加震撼了,一枚导弹就要由两辆重型半拖挂车分解装运。
不过解说员的解说也太简单了,除了介绍它们的名字,啥都没有说,载荷、射程、威力等等什么参数都没有,这让观众军迷们都十分的窝火。
“卧槽,这什么解说,说了等于没说!”
“我们除了这些家伙的名字,什么都不知道。这不是故意耍人玩吗?”
“那个什么萧岳、章瑜几个将军,有谁听说过?我当了这么多年军迷,怎么一个都没听说过……”
现场的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在议论纷纷。
这很正常,因为这个军种实在太陌生了,以前完全就没听说过。其实不光是这些普通人,就连军队内部的大多数官兵也不知道这个什么火箭军。
没办法,火箭军本来就是一个高度保密的单位。虽然是个才成立两年多的新军种,但是它的前身“陆军火箭部队”(大图朝的同类部队是叫二炮的,但文德嗣觉得这名字太二,就没用^_^),在一战期间就已经成立了,距今也有20多年,但是一直都没公开。也即是说,这支部队到今天才算是正式露面,之前一直都处于神隐状态。
他们在此次大阅兵上一共亮相6种陆基弹道导弹,1种潜射弹道导弹和4种巡航导弹都是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中远程导弹。除了个头最大的东风11型,其他都是在机动载具上发射的。东风11型是地井发射的洲际导弹,也是目前中国火箭军射程最远的导弹,它的原型就是原时空俄国的r…36m“撒旦”,经过新材料减重和优化改进之后,射程最大可以达到17000,而有效载荷提升到了12吨。当然它的射程和载荷都是可以调整的,如果把射程减少到8000公里,有效载荷可以增加到24吨。
其实,在火箭部队还没组建的时候,军队和政府的有关部门就在争论要不要中远程弹道导弹。因为当时通天桥(质量投射器)已经在兴建了,一些人就认为,一旦通天桥建成,那么就可以上轨道武器站,玩轨道轰炸了。或者是用通天桥发射实体弹进行轰炸的,如果觉得精度不够,还可以炮射导弹嘛。中远程弹道导弹这种死贵死贵的东西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最初文德嗣也偏向这个意见,弹道导弹可是很贵的玩具,特别是洲际导弹,比起用通天桥投射和轨道轰炸起码贵了上百倍。但是在后来经过基地主控量子计算机“小扉扉”的多次推演,结果还是表明弹道导弹不能完全取消,战略打击这种事情还是多元化方式,多管齐下更好。否则一旦遇到通天桥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轨道武器站出了什么问题,那就抓瞎了。输出方式单一造成恶果的教训在历史上太多了,比如原时空的美国空军一度认为导弹万能,就在战斗机上完全取消了航炮,结果就是当时最先进的鬼怪在越战时被落后的米格们打出了。
还有就是从技术储备的角度上考虑,哪怕通天桥和轨道武器站一点儿毛病都没有,这些东西完全用不上,但是也会为今后的火箭和导弹技术提供技术储备,这种事情总是有备无患的。众人商议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搞一些中远程弹道导弹,只是数量用不着那么多。
所以目前的中国火箭军主要装备的武器,还是以巡航导弹和5000公里以下的中程弹道导弹为主。至于5000公里以上的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仅仅是作为保险和技术储备,数量是很少的。像最大号的东风11型,文德嗣就决定把它的数量只保持在15枚左右。
而且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理由,就是文德嗣一贯的“把人往沟里带”了。只要把这些导弹,特别是远程弹道导弹的性能数据真真假假的漏点儿风声出去,到时候再打几发试射,实际操作一番给大家看,就绝对会让那些列强都心甘情愿去跳这个坑。而且还是义无反顾的,欢天喜地的跳坑,你要拉他,他还会跟你急的那种。
等到这些列强花费大量金钱和人力物力,辛辛苦苦的搞出能用的导弹之后,不和中国打还好,一旦开打,他们就会发现这些巨额投入都打了水漂,毛用没有。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有天基反导能力了,再加上各种先进的反导系统,想用战略导弹打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他们现在都还没开发出核武器呢。
对于这种“把人往沟里带”的事情,文德嗣一向是乐此不疲的。
本位面的中国火箭军主要装备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对地导弹,不但包括陆地上的机动发射车和地井发射部队,也包括了战略导弹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