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鸣宫阙-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一说皇帝倒是也生出了几分惊奇来,打量了陶君兰一番后,连连点头:“的确也算有缘了。”顿了顿又道:“你一直伺候端王,想来对端王也是十分了解了。以后更要尽心服侍才是。”
  陶君兰忙点头应了。
  “对了,端王每天都喜欢做些什么?”皇帝想了想又问了一句。大约是因为李邺不会说话的缘故,父子两交流甚少。不过,皇帝还是对这个儿子十分关心的。不然,也不会这样问了。
  陶君兰想了想,笑着回话:“其实和以前在宫中的时候也无什么区别。无非也就是看书练字罢了。如今妾怀孕,王爷倒是常在妾那儿呆着。说孩子的时候也颇多。偶尔王爷也喜欢去街上走走,去茶馆喝喝茶,听听说书什么的。”
  “端王性子文静,没想到还喜欢去茶馆。”皇帝感慨一声,末了又笑了,目光在陶君兰隆起的腹上一扫:“是了,他如今第一次要做父亲,想必是十分在意。”说着说着,皇帝似乎对胎像也感兴趣起来;“你胎像如何?可有吃安胎药?我记得宫里的那个常太医十分擅长这个,皇后回头也让常太医替陶氏诊诊脉。”
  陶君兰忙笑着向皇帝谢恩,后又答道:“胎像一直十分稳固,安胎药也并未吃。大夫说不必吃,所以也就没那弄那些。”
  皇帝点点头倒是十分赞同的样子:“是药三分毒,能不用药自是不用药的好。”
  接着,皇帝又絮絮叨叨的问了些话,不过都是关于李邺的;。陶君兰挑着自己知道的答了,不知道的也就摇头老实说不知道。皇帝也并不怪罪。
  这么说着话,竟是过了晚膳的时辰,直到皇后提醒了一句,皇帝这才作罢。
  陶君兰自是不能留下和皇帝一处用饭,当下便是识趣告退。不过刚回了偏殿准备用饭,那头皇帝的内侍却是捧了两个大食盒过来了,说是皇帝赏的菜,而且是从御膳里头先拨的。
  这顿时就让陶君兰有些受宠若惊了。要知道,御膳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尝到的。有时候皇帝赏赐臣子最好的方法,倒不是赏赐金银土地,而是直接赏赐一桌御膳,君臣共饮,这便是足以让那臣子颜面十足了。
  当然,就她这个品级身份来说,御膳也一样是遥不可及的。这代表了皇帝的一种关心,并不只是几个简单的菜而已。陶君兰心知肚明,她这是沾了李邺的光了。若不是李邺,皇帝才不会对她假以辞色。也就是李邺而已,换做其他皇子,也未必有这个待遇。毕竟,李邺不会说话,皇帝一种心存愧疚,偏又无从交流,偶然从陶君兰这里了解一二,也已经十分欢喜了。
  陶君兰谢了恩,又给内侍塞了两片金叶子。待到内侍走后,她才让红螺揭开食盒将菜都端出来。
  其实菜倒是也不多么稀奇,不过却是显然都挑选过的,都是孕妇能吃的。味道也多清淡不油腻。
  红螺将菜都仔细的看了一遍,末了倒是忍不住笑着说了一句:“瞧着倒是和府上做的没什么区别。今儿我算是长见识了,原来宫中和宫外吃的,其实也没多大区别。”
  陶君兰闻言顿时笑了:“都是人吃的,难道还能有什么不一样?无非宫中做得更精心一些罢了。”尤其是御厨,专门给皇帝做菜的御厨,手艺都是一等一的好,也的确是宫外比不上的。
  陶君兰本就有自己的份例菜,如今又添了这么几个菜,自是更加吃不完了。搁下筷子之后,陶君兰便是笑着对红螺和緑翡道:“我没动的那些菜,你们都分吃了吧。动过的那些,若是不嫌弃也可以尝尝。宫中的味道的确是宫外比不上的。”
  之所以没叫另外几个宫女,倒是怕人家瞧不上这一桌残羹剩饭了。
  当天夜里,听闻皇帝便是没再离开,直接在皇后宫中留宿了。
  陶君兰心里便是想,皇帝对皇后,怕也是未尝没有感情。皇后能在宫中这么强势,也和皇帝的态度有十分大的关系。
  果不其然,第二天见着皇后的时候,皇后俨然一副神清气爽的样子,心情十分不错。
  陶君兰一共在宫中逗留了三日,皇后倒是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没天好吃好喝的供着,只闲暇的时候让陶君兰陪着说说话也就罢了。说实话,倒是真有点拉近感情的架势。让陶君兰越发的捉摸不透了。
  第四日,陶君兰便是被接回了端王府,因为李邺亲自来接人了。自然,皇后少不得又是一番打趣。不过也是爽快的放了人。
  刚出了皇后宫中,李邺便是忍不住的开了口低声询问:“怎么样,皇后没为难你罢?”;
  第一卷 第171章 关切

  陶君兰唬了一跳,下意识的便是四下张望,见周围没人,就是红螺和緑翡也是远远的跟着,这才微微的松了一口气。嗔怪的瞪了李邺一眼,她忍不住斥道:“也不看看这是哪里,就敢开口?想问什么,用写的便是了。”
  李邺也明白自己是太心急了些,当下倒是虚心受教。只是到底又开口轻声问了一句:“到底如何?”
  陶君兰虽然口中斥责,可是心里又何尝不明白这是李邺关心则乱?当下甜蜜的瞪了李邺一眼,到底舍不得再怎么着,柔声道:“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不过每天就聊聊天,喝喝茶罢了。至于吃食,更是从来都没有过什么问题。”
  李邺这才稍微放心了一些,只是心里到底不能全部安稳,心道:待到回府之后,还是再去寻个大夫来看看才是正经。
  二人一路又去了太后的寿康宫,毕竟李邺难得进宫一次,既然来了不去给太后请安也说不过去。
  不过,太后显然不大痛快。对着李邺尚且瞧不出什么,对着陶君兰便是多少有些怨怼的意思了。
  陶君兰哪里有不明白的?这分明是太后对她进宫却是只在皇后那儿呆着有了意见。当下也不好多解释,只得默默的站在一旁不言语。
  李邺自也不好多说,只尽量安抚。不过陶君兰却也看得出来,这安抚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心中无奈的同时,倒是更加沉默了。
  因了太后心情不畅,所以竟是也没留李邺多久便是借口累了,直接就下了逐客令。
  直到坐上了马车,陶君兰才微微呼出一口气,颇有些无奈的叹道:”只怕太后这次是真恼了我了。”
  李邺倒是不怎么在意,微微一笑:“等你替我生了儿子,太后自然也就忘记了这一茬了。再说了,你也是身不由己。太后也不是和你置气,是和皇后置气呢。”
  陶君兰苦笑摇头。的确,她之所以一直没去寿康宫请安,也是皇后的意思。她本也提起了,可皇后却说太后喜欢清静,倒是不必去了。她自然也就不好坚持。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无非是没有人可以两头讨好罢了。和太后要好,皇后势必不高兴。可和皇后要好,那么太后那儿势必就只能冷淡些了。
  这,代表的是一个态度。而皇后,要她表明的也就是一个态度而已。如今她根本不可能反抗皇后,什么都不管不顾只凭着本心来。所以到底只能选择了皇后。
  李邺当然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太后又不是糊涂的,纵然年迈,可到底在宫中摸爬滚打多年,根本不是寻常人可以比的。陶君兰和李邺能明白的,太后也能明白。
  太后之所以明白还做出这样一幅作态,纯粹也就和李邺说的一样。是在和皇后置气。
  一路上少不得亲昵许久,到了端王府的时候,陶君兰衣衫都有些微乱了,面上更是微有些红晕透出;。整理了好一阵子才敢下车。
  等到回了沉香院,李邺便是有些按捺不住了,匆匆的将陶君兰带进了卧室,迫不急的便是一把搂住,按在怀里一阵揉搓,才低声问道:“可想我不曾?”
  陶君兰红着脸点头,声音低不可闻:“这几日都不曾睡踏实了。”陡然换了床,又换了地方,身边还没有李邺陪伴,她是真的处处不习惯。白日还好,夜里怎么也睡不踏实。
  “那我陪你睡会儿?”李邺问了一声,却不等陶君兰回答,便是一把将她抱起往床榻边上走去。随后又亲自替陶君兰除去了鞋和外衣,这才搂着陶君兰躺下了。
  闻着李邺身上熟悉的味道,陶君兰倒是还真有些困倦起来,渐渐的合上眼,竟是还真睡了过去。
  李邺看着陶君兰睡得香甜的样子,倒是一阵哑然——他说的睡会儿,可不仅仅是睡觉这么简单。结果……当然陶君兰这般,他也不可能又去折腾什么,当下只得捏着鼻子认了,颇有些不甘心的也合上了眼睛。
  结果两人这么一睡,倒是错过了午膳。
  陶君兰几乎是被饿醒的。叫醒了李邺,二人一人吃了一碗鸡汤面,陶君兰便是提议去刘氏那儿请安。
  李邺本有些不同意,可是拗不过陶君兰,只得应了。不过想着怕刘氏不痛快,倒是没强跟着去。自从刘氏见红之后,李邺多少还是有点儿顾虑着刘氏了。毕竟不管怎么说,孩子还是要紧的。虽然李邺自己不肯承认这一点,可是表现出来的样子,却是已经说明了一切。
  陶君兰自是看在眼里,心里多少有些怅然若失,却也很快就李邺真的能做到绝情,那才是让她觉得害怕呢。李邺如此,不恰好说明了他心中的温和和重情?
  去了刘氏那儿,刘氏仍是卧床不起的。只是面色到底是在精心调养下好看了些。
  “皇后娘娘身子如何?”刘氏客气的问了一声。陶君兰自然也是客气的回答:“娘娘身子康健,气色也不错,就是因了康王府上那福薄的孩子有些悲痛。”
  刘氏这下倒是真的有些感兴趣了,“康王妃那孩子,果真是生下来就没气了?”
  陶君兰有些讶然刘氏的在意,不过仍是点点头:“的确如此。至少皇后是这么说的。”
  刘氏面色有些不大好,末了好半晌才又问:“那剩下的那一个呢?如何了?”
  陶君兰瞧着刘氏的面色,小心翼翼的答道:“听说倒是没什么大碍了。只是身子有些虚弱罢了。料想仔细调养着,将来问题也不大。”
  刘氏听了这话,像是松了一口气,连神色也是松缓下来;“那就好。”
  陶君兰不由得有些纳闷:怎么的刘氏竟是如此关心康王妃的孩子?顿了顿目光不经意从刘氏腹上扫过的时候,倒是有点儿恍然了:想必都是孕妇,刘氏的胎像又不稳当,推己及人,便是不由自主的多关心了一些吧?
  接着又寒暄了几句,不多时古玉芝也过来了。见了陶君兰倒是有些意外:“侧妃回来了?”
  陶君兰微微一笑:“今儿回来的;
  。”
  古玉芝便是看了一眼刘氏,随后笑着提议:“今儿王妃的气色也不错,不如晚上我和侧妃留在这儿陪王妃用饭?”
  刘氏笑了一声,声音略显得有些冷和尖锐:“罢了,我这里一股子药味,有何必埋汰你们?而且王爷怕是也等着侧妃去陪呢。我就不留侧妃了。”
  陶俊啦顿时一阵尴尬——刘氏这意思,已是明显至极了。可她又不能够辩解什么,当下除了尴尬的装作什么都没听出来之外,倒是还真不好说什么。而且,她也的确是不想留在这里用饭:不合胃口不说,看着刘氏这样,她还能吃下什么?她又何苦这般的折磨折腾自己?
  古玉芝也有些尴尬,站在原地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倒是最后刘氏自己反应过来,遮掩一笑缓和了语气:“好了,也别都在我这里了。都散了吧。”
  古玉芝忙笑道:“我还有事儿要问问王妃您的意思呢。”
  陶君兰便是识趣的退了出去。红螺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陶君兰的面色,倒是有些佩服:刘氏这话,谁听了也是不痛快的,也只有陶君兰这般不和她计较不说,还能如此云淡风轻。
  陶君兰自是觉察了红螺的面色,当下一笑,低声解释一句:“何必计较呢?我占着王爷,她们说几句难听的话也没什么。”占了好处还要张扬,那才是让人不齿的。
  红螺呆了呆,倒是被陶君兰这番话给说愣住了。半晌后她也是释然了:倒还真这么一回事儿。既然占着好处了,又何必再和什么好处都没捞着的人计较?
  回去沉香院的路上,陶君兰却是碰见了静灵。静灵提着一竹篮的莲蓬,裙摆微有些湿意,袖子也挽得高高的,看那架势,倒是刚从湖里出来一半。两人迎头碰上,均是一愣。
  “你回来了?”静灵一时诧异,倒是忘了行礼。
  陶君兰也不介意,只看了一眼静灵手里的篮子:“嗯,回来了。你刚下湖摘莲蓬去了?怎么亲自去了?裙子都弄湿了。这几日天气凉了,赶紧回去换了吧。”这话倒是真的好心好意,全然没有别的意思。
  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陶君兰的善意,静灵倒是难得的没有尖酸刻薄,反而也是难得的温和,伸手将篮子递到了陶君兰跟前:“你也挑几个回去吃吧。我记得王爷也挺喜欢新鲜莲子的。”
  陶君兰想了想,笑着邀请静灵:“那不如你换了衣裳亲自送过来吧。晚上在我那儿用饭。”
  静灵惊讶的看住了陶君兰,半晌却是摇头回绝了:“罢了,还是你带回去吧。我一会儿还有事儿。”说着便是将篮子直接塞进了陶君兰的怀里,径直走了。
  篮子湿漉漉的,还有些滴水。陶君兰下意识的接过来,浑然也没注意到自己的裙子被弄脏了,只看着静灵的背影,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红螺见陶君兰浑然不觉的样子,忙将篮子抢过来拎着,皱眉道:“侧妃也忒不注意了!回头王爷瞧见了,少不得又要罚我了。就是嬷嬷那儿,我也蒙混不过去。”心中更是觉得静灵是个没规矩的,倒是越发不喜起来。;
  第一卷 第172章 娘家

  回了沉香院的时候,丁嬷嬷瞧见了红螺手里的那一篮子莲蓬,倒是有些惊奇的问了一声:“这莲蓬哪里来的?莫不是府里荷花池里摘的?”顿了顿又瞧见陶君兰裙子上湿润的痕迹,又顾不得莲蓬了,忙让青枣先服侍陶君兰换衣裳。
  红螺便是趁这个时间将方才的事情与丁嬷嬷说了。
  丁嬷嬷又训斥了红螺一回:“以后再这样,你就该先一步将篮子接过来。这次也就罢了,下次若还这么着,定不饶你。”
  红螺也是委屈:“谁知道静灵姨娘那样没规矩……”
  丁嬷嬷心里也是忍不住念叨了一番。后头和青姑姑说起的时候,青姑姑只悠悠的说了一句:“她是个心高气傲的。只可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过,这样的人反而好相处些,至少不会憋出什么大坏水来。”
  丁嬷嬷闻言摇头,又皱眉:“府里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可瞧着却是越来越不大省心了。再不好好管着,只怕就要出幺蛾子了。”
  青姑姑冷笑一声:“横竖咱们只看紧了沉香院就是了。别的地方,也是手没那么长。”管家的权力在刘氏那儿,操心也是白操心。
  而陶君兰也将这事儿同李邺说了,又道:“毕竟跟了你多年的,也多给些体面。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既然收了她,也别太让人难受了。她也是个可怜的。”今儿瞧着静灵那背影,她都是忍不住的有些心酸。
  李邺倒是答应得爽快:“要给体面也是容易。”多过去坐坐,表现稍微亲热些,自然也就有体面了。最关键的是,也不影响什么。
  新鲜的莲蓬带着一股天然的清香,又嫩,吃起来让人有些欲罢不能的。陶君兰剥了几颗就忍不住抱怨:“莲子好吃是好吃,可就是太难剥了。”
  李邺便是任劳任怨的剥了莲子用碟子装了,放在陶君兰跟前,满含了笑意和宠溺。
  陶君兰一颗颗的捻起来吃,除了满口莲子的清香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