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鸣宫阙-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不得,这就是皇后的真实想法。觉得根本就是李邺动了手脚,害死了皇帝。
  “其实我觉得,当务之急还不是坊间百姓信不信,而是皇上那头——”陶君兰皱眉看向八公主和光武侯夫人:“你们想想,若是皇上相信了这事儿的话,会如何?”
  纵然皇帝再不喜欢慧德太子,也不会希望看见儿子们自相残杀。而且皇帝会怀疑,李邺既然能弄死慧德太子,那么将来会不会对他下手?
  若皇帝真有了这样的想法,对李邺来说又该是怎么样一个危机?
  流言这种东西,素来就有双面性:许多人觉得不可信,可是许多人还是会相信的。流言传得多了,名声也就这么坏了。
  陶君兰深吸一口气,暗自决定:这事儿必须尽快阻止。

  第一卷 第587章 争执

  这事儿自然是不可能瞒着李邺的,当日陶君兰便是将这事儿告诉了李邺。
  可没想到李邺的反应却是无比的淡然和平静。
  陶君兰顿了一下后才算是反应过来,几乎是下意识的便是问道:“你知道这事儿了?”
  李邺轻轻的“嗯”了一声,随后又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不重要;。你也别太在意了。”
  许是李邺的态度太过轻描淡写,所以陶君兰的火气“腾”的一下就升了起来,她几乎是不可遏制的拔高了声音:“什么叫不重要,别太在意了?李邺,这是不重要的事儿吗?你告诉我,我怎么才能不在意!”
  不过这话一出口,她顿时就怔住了,愣神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她居然冲着李邺发了脾气。而且还是毫无理由的发了脾气。
  后悔是自然的,更多的是惊愕。然后是难堪和不知该如何面对李邺。最终,她用力咬了一下唇,然后丢下一句;“我去冷静一下,你别理我。”
  说完这句话后,她便是转身就出了屋子,又将自己关了起来。
  她是真不知该如何面对李邺了。刚才那一顿火,发得是莫名其妙。而李邺之后的沉默和讶然也更让她心里不好受。
  她或许是迁怒了。对于这件事情,她自然是十分在意的。正因为在意,所以才会见到李邺那副轻描淡写的样子陡然生出了火气。
  尤其是听见李邺说“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你也别太在意了。”的时候,她的心里有一种自作多情的感受。就好像,她的所有担心和焦灼都是无用功,而李邺根本就不稀罕。
  但是实际上,她现在心里却是十分明白,李邺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怕她担心的缘故。因为不想她跟着一起担心,所以才会如此的轻描淡写。可她却……
  越是这样想,陶君兰就觉得自己更是没脸见李邺了。
  李邺大约也很不喜欢这样的她罢?她这般,和那些粗鄙泼妇又有什么区别?但凡一点儿不痛快不顺心就发怒。别说李邺,她自己都不会喜欢这样的自己。
  陶君兰烦躁的捂住了自己的脸,有些可悲的想:自己究竟是怎么了?李邺对她这般,反倒是纵容出她的脾气来。
  陶君兰将自己关了半个时辰,连丫头敲门问是不是摆饭也没理会。她如今已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自我厌弃之中。什么话都不想说,什么事儿都不想理会,恨不得找个地方将自己埋起来。
  也不知究竟过了多久,陶君兰忽然听见窗户“啪嗒”一声轻响。微微一怔待到她侧头看过去的时候,就看见地上多了一个纸团。
  这显然是有人扔进来的。陶君兰下意识的就去将那个纸团捡了起来。
  纸团展开,里头便是有一行熟悉的字迹“我不好,勿恼。”
  是李邺。
  陶君兰看着这一行字,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眼眶有点儿发热。李邺这是在向她道歉。可这事儿明明就不是李邺的错。
  最后陶君兰的眼泪到底还是忍不住的落了下来,小声的骂了一句:“胡闹。”
  陶君兰起身打开了窗户——不过窗户外面倒是什么都没有;。显然李邺已经离开了。她顿时又有些微微的失落和懊恼:早级该开窗看看的。
  只是陶君兰不知道的是,李邺远远的看见窗户打开了,轻轻咳嗽一声掩住笑意,侧头吩咐丫头:“去请侧妃出来用饭罢。”然后装作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自顾自的回了屋。
  而陶君兰,则是在丫头再次来请的时候擦了眼睛出来了。这么躲着也不是法子,况且李邺都拉下脸来与她道歉了。她再这么躲着怎么好?
  况且,她本也是想给李邺道歉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罢了。而且,这会子丫头来请,也正好是个台阶。她和李邺闹脾气这事儿,她可是半点不想闹得人尽皆知的。
  只是关于怎么给李邺道歉这是事儿,她却是一时半会的还没什么主意。直接开口的话,她是不好意思的——可不直接开口,难道还有别的法子?
  见到李邺的时候,陶君兰头都不敢抬。怕自己一看见李邺就露出异样来。至于道歉,那就更说不出口了,周围这么多丫头婆子,还有一双儿女在。
  好在李邺也没主动开口说什么,大约是体谅她的尴尬心情罢。
  不过,在落座之后,陶君兰却是感觉到自己的手被李邺一把握住了。显然,李邺这是早有准备。
  陶君兰惊了一下,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一眼丫头们,见没人注意到桌子底下的小动作,她这才微微淡然了一些。再侧头,就看见李邺冲着她歉然一笑,虽未开口或是有更多的动作,意思却是再明显不过。
  陶君兰心虚的低下头去。随后却是忽然心中一动,知道自己该如何道歉了。当下她拉过李邺的手,将他掌心摊开,然后用手指在他掌心写下三个字。
  李邺微微一怔,旋即笑起来,就是眸子里也更亮了几分。然后他也在她掌心写下几个字。
  这种法子,是以前李邺还是“哑巴”的时候,他们常用的。不过如今倒是许久没再用过。只是今日用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一则是想起了从前的点点滴滴,二则是避免了开口的尴尬和不自在。三则,这样隐蔽的交流,也让各自心里觉得惊奇。
  当然,前提是没人发现的话。因为迟迟不动筷子,拴儿便是等得不耐烦了,疑惑的看着自家父母,然后出声了:“吃饭?”
  陶君兰对上拴儿疑惑的眸子,顿时脸上一热,忙将手抽了回来。
  李邺则是淡然的拿起筷子,给拴儿碗里添了菜,道:“吃饭罢。”
  用过了饭。李邺便是提议出去散散步。当下二人也就什么人都没带一起出了院子。之所以什么人都不带,自然是为了更方便二人说些悄悄话。
  既然之前就用写字的方法交流过了,自然陶君兰这下也就不那么尴尬了,走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后,便是自然而然的开了口:“今儿却是我不对,乱发了脾气。你别往心里去,也别恼我才是。”
  李邺摇摇头:“也是我不好;
  。你那般也是担心我。”
  陶君兰抿了抿唇:“可你也太纵容我了一些,这次明明是我错了,反倒是你先道歉。你那般也是不想我太过担心,是我为好。我却是不识好歹。”
  李邺闻言笑起来,促狭眨了眨眼睛:“我们这是在做什么?互相认错要到什么时候?这次也就罢了,下次咱们都别再这样了。不管什么事儿,我都告诉你,可好?你也别着急,相信我才是。”
  李邺说这话的时候,声音温柔醇厚,叫人心里更生愧疚。
  陶君兰重重点头;“嗯,以后我们都别这样了。”顿了顿,她又道:“你也别太宠着我了。你看,将我脾气都宠坏了。若以后我都这般,那可怎么好。”
  李邺哑然失笑,好半晌才一本正经的点头:“好,以后那就只宠着明珠罢。”
  陶君兰瞪了他一眼:“明珠宠坏了要是将来嫁不出去怎么办?”
  李邺双手一摊,一脸无辜:”那以后我要宠谁去?再说了,明珠宠坏了,怎么也不可能嫁不出去的。我李邺的女儿,必是所有人都打破头争着抢着要的。”
  陶君兰白了他一眼:“果真如此就好了。女儿家还是得贞静温柔些才好。再则,将来给明珠选夫婿,总要选个称心如意的才好。那些妄想着娶明珠提高身份,得个安逸的人,如何能选?”
  李邺也是点头:“这是自然。这事儿我早就想过,将来给明珠选夫婿,那是必须谨慎的。”
  说起这些事儿,两人倒是渐渐都忘了之前闹别扭的事儿。气氛也是渐渐好起来。甚至最后陶君兰还陪着李邺一起去看了一回果姐儿——果姐儿到底比明珠大些,如今已经是能开口叫人了。不过对于李邺多少有些陌生,毕竟每日纵然都有见面,可相处到底不多。要说亲热自然算不上。
  果姐儿叫得最好的是“娘”。不过陶君兰丝毫不奇怪——以静灵对果姐儿的上心程度,比亲娘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从静灵院里出来,陶君兰想了想便是道:“要不,干脆就将果姐儿放在静灵名下养着吧。静灵服侍你多年,如今又将果姐儿照顾得极好,给她多些体面想来也没人敢说什么。”
  李邺倒是也没反对,点点头:“内宅的事儿,你说了算。”静灵的确是服侍他多年,只要静灵乖乖的别生事,他自然是乐意的。
  而且,给了静灵体面,从别的方向来说,也算是替陶君兰减轻了压力。至少太后那儿,倒是说得过去了。就再长远些,将来也更让陶君兰轻松些。
  “这些流言,我想着该弄个法子平息了才是。”再提起这件事情,陶君兰倒是十分心平气和了。只是认真和李邺商量。至于担忧也是少了许多:李邺的反应太过平静淡然,叫她也不自觉的就放下了担心,总觉得他是该有法子的。
  李邺微微一笑:“本我也已经想好了法子,你且看着罢。”


  第一卷 第588章 狠辣

  李邺说的法子,是让皇帝出面。当流言肆虐到了一定地步,那么总有人按捺不住,直接在早朝的时候就将这个问题当着李邺的面儿提了出来;李邺自然是矢口否认,然后将此事儿禀告给了皇帝。
  皇帝勃然大怒,在病床上连连痛斥率先开口的大臣:“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太子受伤之时,那么多人看着,谁能动手脚?端亲王一路风雪兼程送太子归京,若真有不臣之心,大可放缓行程,让太子死在路上!而且太子归来之时,神智清醒,太子尚且不曾怀疑端亲王,尔等怎敢?!如此污蔑,口中放肆,该死!”
  按照皇帝的意思,是真打算赐死那名大臣的——谁叫他是旁人推出来的棋子?本身官职不大,偏还敢议论这样的事儿。不是该死又是什么?而且如今朝廷已是危难关头,起义军虎视眈眈,朝廷还没解决此事,甚至皇帝都还卧于病床,他们如此污蔑李邺,一旦坐实了,对朝廷来说不亚于又是另外一个打击。
  皇帝这有点儿想要震摄群臣的意思——现在的朝廷,理应团结一心再说。而不是为了这些鸡毛蒜皮再争执。
  事实上,皇帝赐死的命令已经下了。不过李邺却是出面求情:“这也是坊间传闻,也不必太较真。既然如今澄清了也就罢了。父皇如今还未痊愈,理应行善积德才是。再则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如留下他将功折罪。”
  被李邺这么一求情,皇帝少不得是要给几分面子的。而被李邺这么一提醒,皇帝是回过味儿来:留下这人才更有意思。当下冷笑一声;“死罪可免,或最难饶。拉下去鞭打十下,再发配去军中平叛乱罢。若是没立下功勋,此生不许再回京城!便是老死在军中吧。”
  这个惩罚看着比起直接赐死显然是要更加宽容一些,不过仔细想想,却也未必。发配军中也就罢了,什么叫不立下功勋,此生不许再回京城?
  那大臣听闻此言,当即便是只觉得眼前一黑,更觉得此生只怕回京无望了。一时之间,心中自然是懊悔不已:早知就不该做这个出头鸟,不该贪图那点儿好处。这下可好,整个人都赔进去了!届时家中妻小还不知该怎么埋怨自己!
  不用心里再怎么不情愿,再怎么觉得没指望,可是面上他还是只能毕恭毕敬的谢恩。
  皇帝冷笑:“你该谢端亲王才是,若非他求情,我定要你性命。”说完这话,皇帝又看一眼李邺:“若再有敢胡乱嚼舌头的,不管大臣平民,一律脱衣受十鞭!屡教不改者,割去舌头!”
  李邺躬身应了,这次倒是没再求情。
  皇帝这才满意了,又缓和了语气教训李邺道:“身为上位者,你这般和善,岂不是要叫人都骑在你头上?奖惩分明,这才是你该做的。”
  李邺再次应了。
  而这一幕,被诸多大臣看着,自然也是流传了出来。一时之间,皇帝残暴无情的态度,迅速的就将这些流言镇压了下去。
  陶君兰在家里都是听闻了这一幕,有人讲其描述得说灵活现的。
  陶君兰只觉得李邺这一手玩得再好不过。这流言这般处置是再合适不过的。一则皇帝都亲口否认了这事儿,自然别人也就更容易相信了。二则,刑罚在那儿摆着,谁还敢说起这荒唐的流言?这种事情,没人提起自然也就是渐渐的就忘记了。
  而且,皇帝这般手段,谁敢有异议?比起李邺自己用手段,自然是好了不知多少倍;不过,从这件事情上来看,皇帝如今的确不是什么心软之辈。就是比起以前,也是心狠手辣了不少。
  当然,以皇帝的身份来说,这样倒是正好。不如此,如何镇得住群臣?而且,皇帝这般,倒是也为李邺清扫了不少障碍。
  而且,就着这个事情来说,皇帝的处置简直就是只能用“英明”二字来形容。
  流言平息下来,让人头疼的事儿就只能下了到底让谁领兵出征。
  许是受到皇帝的影响,李邺这次的手段也是难得的强硬了一回。王家的将领们不都是不约而同的病了?那么既然是如此,他们手里的兵权就更该收回了。朝廷正要用兵,总不能等着他们痊愈罢?
  李邺这个话一提出来,王家自然就有些坐不住了。
  而陶君兰则是心中一动——若是王家的人真的“病了”,那又如何?倒是可以趁机收回不少兵权了。
  或许,王家的那些将领们,倒是该有几个是真“病了”才好。
  陶君兰将自己的主意悄悄的告诉了李邺:“你说,王家的将领真病了的话,咱们是不是能趁机收回一部分兵权?”
  李邺沉吟片刻,眸子里的光芒却是越来越亮。最后,他忙站起身来:“我立刻去安排此事儿。”否则的话,迟了王家那头万一都“好了”了呢?事不宜迟,得立刻办好才行。
  陶君兰一把拉住李邺,眉飞色舞:“你觉得这个法子可行?”
  李邺郑重点头:“十分可行。”
  “这事儿咱们也得弄得神不知鬼不觉才行。”陶君兰笑道,然后松开手:“或者几人病症不一样也好,至少别让人怀疑咱们。”
  “不,我觉得让他们怀疑才好。”李邺轻笑出声,面色飞扬:“你想想,若是他们都发现自己中了毒,还是宫中流传出来的。他们会怎么想?”
  陶君兰微微一思量,就明白了李邺的意思:“他们不会往我们身上想,而只会往皇上身上想。会觉得这是皇上在警告敲打他们——”
  李邺点点头,“孺子可教也。”
  若将这笔账算在了皇帝头上,皇后必然又要开始焦头烂额了。而且对于皇帝,纵然王家明摆摆知道是皇帝下的手,可他们敢报复吗?自然是不敢的。
  而皇帝的铁血手腕,会再一次的被人所忌惮。
  而李邺,则可以狐假虎威。利用皇帝的威信和铁血手段,大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