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鸣宫阙-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君兰便是将情况说了,又道:“王爷如今也没回来,怕也是因为这个事儿被拌在了宫里。”
  “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静灵沉默一阵子,叹了一口气:“怕是今年这个年都过不好了。”
  “是啊。”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心里还有另外一层担忧:“若是太子包庇那些官吏,也不知道这次皇上会如何处置。再有,肯定还得派另外的人过去整顿。到时候就不知道会让谁去了。”
  陶君兰心里自然是担心的——若是到时候皇帝叫李邺去,李邺自然是只能去的。可这个关头,李邺最好是千万别离了京才好。
  静灵一怔,随后低下头去有些怔神。说真的,以前她在李邺身边服侍的时候,从未曾想过那个温文尔雅的二皇子有朝一日会是这般意气风发,雄心勃勃。更从未想过,那时候的二皇子,其实每日隐忍心里并不开心。
  或许,这才是为什么李邺始终不曾对她动心的缘故吧?因为她根本就不了解真正的李邺,到底是是什么摸样。
  而陶君兰不仅知晓这些,更是能个帮上李邺。这一点,却是她根本无法企及的。以往她只觉得她不比陶君兰差,可是如今,她越冷眼相看,才越是明白:其实她和陶君兰的差距,根本就是天和地一般。
  “皇上想来也不会让王爷去的罢。”静灵呆怔一阵,摇摇头:“朝廷里那么多官员,也不是非要派了王爷去。再不济,也还有其他的王爷呢。”
  陶君兰听了这话,倒是压下了心头的担忧,笑着点了点头,“你这话说得极是。”太后不会让李邺在这个时候离京的。
  只是想起太后的身子,她便是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今太后的身子却是越发的不好了。着实叫人担心。”若不是太后的身子如此,她也不必如此着急想要尽快落实了废太子这个事儿。
  太后一去,皇后没人压制,皇帝如今越发有些昏聩多疑的意思,只怕到时候局势对李邺会很不利。
  而且,也只有在太后还健在的时候,废了太子,太后才能动皇帝将李邺立为太子。皇帝如今,也就只有太后的话还能听得进去一二。
  所以,她是真的怕等不及。
  静灵也是跟着叹了一口气:“毕竟年岁在那儿摆着。纵是调养得再好,也是寿数有限。这个事儿,却是谁也无可奈何。”
  说起这些事儿,一时之间,都是觉得气氛越发的低沉了下去。
  陶君兰见拴儿似乎有所觉察,频频看着自己的样子,便是忙笑了笑,道:“好了,不说那些了。怪没意思的。”
  只是嘴上说着这个事儿,她心里却还是记挂着李邺那头。

  第一卷 第526章 真意

  陶君兰没想到都快要到关宫门的时候,太后叫人与她传话,让她第二日进宫一趟;太后这个时候叫人传话过来,却显然是有十分要紧的事儿了。只是她这会子也不可能立刻进宫去,所以依旧是只能等到第二日。
  第二日一大早,陶君兰便是匆匆进宫去见太后。
  待到了寿康宫,见了太后刚行了礼,太后便是让她坐下了,几乎是迫不及待的便是问她:“登闻鼓被人敲响了,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陶君兰一怔:“太后您不知道这事儿?”
  太后闻言顿时抿紧了唇,脸色有些难看。
  陶芯兰看了一眼太后,轻声叹了一口气:“所有人都瞒着太后呢——皇上那头怕太后知道外头的事儿操心生气,所以不许人说。至于皇后那边……”却是为了不让太后插手此事。
  陶君兰明白了陶芯兰的意思,当下叹了一口气只挑着好的方面说:“这是皇上为了太后您好呢,怕您身子受不住。也是皇上的一片孝心。”
  太后冷笑一声:“是啊,可不是孝心。可我这老婆子却是不甘心当个睁眼瞎。”皇帝如今行事不再像是做太子和刚登基那会儿了,她哪里能放心?
  “登闻鼓是被敲响了。”陶君兰见太后这般,便是点点头:“是为了赈灾的事儿。有官吏中饱私囊,将赈灾银子入了自己腰包,以至于民不聊生。而官官相护,逼得百姓只能进京告御状。”
  太后闻言后默然许久,待到一开口却是拍着桌子大骂起来:“混账!畜生!这些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拿着饷银竟敢做下这等事情!该死!”
  陶芯兰和陶君兰都是唬了一跳,见太后如此激动,更是忙不迭的按住太后开口劝道:“太后,您可不能动怒!身子要紧啊!贪官污吏自然皇上自会惩处,您只管等着看就是了!”
  太后骂了这么几句,倒是也平和了一些,此时被按住后,便是兀自靠在软枕上喘气,还是气恼得不行。过了一阵子,太后苍然一笑竟有些萧索之意:“惩处?是该惩处,这贪的是银子,坏的是我李家的基业啊!只是,我却是不敢想里头到底牵连了多少官员。这从小到大,一级级的官吏怕是没一个是干净的!否则,百姓如何会千里迢迢的跑到京城来告状?”
  太后这话说到了重点上,陶君兰也只能是静默不言。只怕这一次真查起来,那边的官员能剩下的怕是没几个。再从这些官员身上想想别的地方官员,更是叫人觉得从脚底下发凉。
  朝廷中若有这般多的官员中饱私囊,那该如何查?该如何惩?只怕真查个干净后,这朝廷也就该分崩离析了。
  “外有豺狼虎耽耽,内有硕鼠牙霍霍。”太后长叹一声,竟是落下两行泪来:“李家的基业,怕是危也!”
  陶君兰当然明白这豺狼指的是谁,更明白硕鼠是什么。太后说这话,这是在形容如今内外忧患的情形。的确,被太后这么一说,就是她心里也有些惶惶然。
  不过这样的情绪只是一时,她很快摇头道:“不,对豺狼我们有百万雄师,有悍然猛将,还有城门鹿寨,他们虎视眈眈又如何?终归不敢越雷池一步;。对那些硕鼠,咱们也有铁血手腕,有严酷刑罚,那些贪进去的,咱们自能叫他们吐出来。”
  陶君兰说得信誓旦旦,笃定无比,倒是将太后说得愣愣看了她半晌。良久太后一笑:“看来我是老了,果然不如你们这些年轻人有魄力了。”
  陶君兰抿唇一笑:“王爷看似温和,可血脉里流淌的是李家的鲜血,又岂是真只有温和的?能在战乱里夺来天下,便是已能说明李家的血脉流淌的是血性勇猛了。太后只管放心,我对王爷有信心,王爷必定能处理好这些的。”
  太后挑着唇角一笑:“说来说去,到底还是绕到了这个事情上。你对端亲王能否登上帝位,倒是很有信心。”
  陶君兰听出太后的些微嘲讽之意,倒是也全然不在意,同样回以一笑:“太后您难道对太子有信心?既然是这样,不知太后可否敢与我赌一赌。这次太子前去视察,您说太子是会实话实说呢,还是隐瞒包庇?”
  太后被陶君兰这话问得噎住,半晌说不出对太子看好的话来。至于这个赌,太后也并不提起,只避了话题道:“太子也可能是被蒙蔽的。”
  陶君兰笑而不言,只看着太后。
  太后便是自己都有些讪讪起来——太子若真是被轻易蒙蔽,却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子的确是不适合做君主。不适宜为太子。
  为君者,第一条便是不能轻易被旁人蒙蔽。
  太子本就没什么别的出色才能,若是再连这点明辨的能力也没有,那更是叫人失望。太后说不出其他的话来,做君主不像是做别的事儿。一旦真错了,代价何其巨大?纵然是天下之主,却也没有这样任其挥霍的资本。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若这次太子给出的答案不能叫人满意信服,太后您想必也能够做出决断了。”太后一直是支持李邺的,早在李邺作皇子的时候便是如此。只是太子立下之后,太后便是有些歇了那个心思,也不再那般支持李邺去争抢什么。陶君兰心里清楚,太后这是心软了。毕竟太子也是太后的亲孙子,太子若真被废除,太后比谁都清楚太子会是个什么下场。
  没有哪一个祖母,想看着自己的孙子们勾心斗角,你死我活。可作为李邺的靠山,她却是必须将太后支持过来。所以,她只能如此。
  太后定定的看着陶君兰,勃然大怒:“你这是在逼我。”
  “是,我是在逼太后。”陶君兰苦笑着承认了:“我替天下的臣民逼迫太后您做出这个抉择。太后您难道真想看着这江山基业葬送在太子手中?”
  太后再度默然了。
  “别的话我也不多说了,想必太后您心里也必然会有决断,咱们只等着太子的折子送回京的那日子罢。”陶君兰叹了一口气,轻声言道。纵然逼迫,却也不能逼得太紧了。否则太后只会越发反感。
  “皇后许会做手脚。”陶君兰继续言道:“我已经命人前往,尽量保证太子的折子送回来的时候,仍是原封原件。”
  太后一顿,随后下意识便道:“可你难道就不会做手脚?”
  陶君兰摇摇头:“我却是不至于这般卑劣;
  。太后您大可放心,这一次,选择权是真在太子手里。我们谁也不会冤枉他。”
  然后太后显然并不相信,只道:“你可敢发誓?”
  陶君兰哂笑,随后便是肃穆了容色眯着眼睛扬声道:“好,那我便是发誓。若我改了太子的折子,只叫我永堕阿鼻地狱,再无翻身之日!再叫我母子分离,永无相见之日!再叫我心愿永无法达成,日日痛苦折磨!”
  这一连串的誓言下来,陶芯兰却是急了,“姐姐!”
  太后沉默,良久才道:“罢了,我就相信你这一回罢。”
  陶君兰淡淡一笑:“其实太后您今日叫我来,只怕并不是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罢?还是说,您今儿说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要我这个保证?”
  太后神色一变,随后却是一笑:“你觉得呢?”
  陶君兰便是没再说话,将这个话题埋进了心底。她更倾向于太后早就知道这事儿,不过是做戏给她看罢了。不过,这事儿她心里知道也就罢了,着实也没有那个必要非要说出口来。反倒是叫人尴尬。
  陶芯兰狐疑的看了看太后,又看了看自己的姐姐,只觉得心里有些发沉发苦——到底是她太天真了?
  “太后可还有别的事儿?”陶君兰也不愿意多呆,便是干脆又这么询问一句。若无事,她自然也就是要告辞出宫了。说真的,太后这般作为,她心里多少也是觉得不舒服的。
  太后看了一眼陶君兰,却是道:“关于庄嫔晋妃之事,你有什么主意?”
  陶君兰心知肚明太后未必是没主意,不过却也懒得再去计较什么,只道:“既是要晋妃,庄嫔本身又无什么值得晋妃的事儿,那便是大封后宫便好。”
  “大封后宫。”太后笑了笑,又问:“宜妃已是妃了,再升便是皇贵妃了。还有静妃淑妃又该如何?”
  “宜妃本就是生子之后才获封,这次自然是不必再封了。即便是要封皇贵妃,淑妃静妃懿妃都是可为皇贵妃,宜妃资历太浅。再则,来年要选秀,如今升一升位份,正好将其他的位置腾出来给新人,岂不是很好?”陶君兰笑了笑,毫不在意的答道。再封也越不过皇后去,纵然封了又如何?再则,就是封了宜妃又如何?宜妃的把柄她还捏着呢,什么时候要拉下来不也轻而易举?只是这话不好与太后说,所以她就只沉默了。
  “再则,像是生了公主的英嫔,也该升一升了。一则是资历在,二则也是给公主们些体面。如此一来,庄嫔夹在其中,也不显眼。”陶君兰最后提起英嫔,自然也是因为答应了八公主的缘故。
  太后看了陶君兰半晌,心头却是叹了一口气。不过面上什么也没说,只道:“既是这般,你就回去罢。我心里有数了。”

  第一卷 第527章 态度

  太子的折子是在两天后到的;
  。听到折子已经到了皇帝手里,陶君兰顿时觉得心头一松,然后问前来报信的周意:“那折子的内容呢?”
  周意笑了笑,他素日都十分严谨,今日这样一笑倒是颇为难得。
  见了他这个笑容,陶君兰倒是心头更加放松:看来是好事儿。
  果不其然就听见周意道:“太子折子上只说,今年风雪太大天气严寒,该再拨些款项购买棉衣棉被木炭等物,却是并未提起任何其他的事情。”
  陶君兰闻言冷笑出声:“既是不提,那便是包庇了。想来,皇上的反应不会太好才是。”虽说不喜太子,可那毕竟是自己儿子,皇帝心里多少还是希望太子能有些出息的。如今太子这般,只怕皇帝心里不知道该觉得多恼怒,多没脸呢。
  周意回想了一下当时皇帝的反应,便是越发的露出几分笑意来,不过神色却是有点儿肃穆的意思:“皇上震怒,当场摔了折子,又将太子痛骂一番。就是王爷他们几个当时在跟前的,也是被殃及了。”
  陶君兰点点头,有些替李邺叫屈,却也能体会皇帝的心情。只怕这会儿皇帝看什么都是不顺眼的罢?
  “王爷叫我跟侧妃说一声,叫侧妃做好准备。”周意低声言道,道出李邺的嘱咐。又道:“王爷还说,怕这两日都不得空回府,让侧妃别担心。”
  陶君兰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去罢。好好服侍王爷,记得提醒王爷用膳,更别忘了夜里多生一盆炭火。”
  待到周意离去,陶君兰便是吩咐:“叫刘恩过来。”说这话的时候,她心里甚至是有那么点儿小激动的。这一次,太子做出这样的选择,便是等于瞌睡遇到送枕头的。实在是叫人无法放过这次机会。
  废太子。这个已经想过无数回的情形,终于是要马上出现了。
  一旦成功废太子,那么李邺的目标便是又近了一步。不,应该说是已经达成了。因为除了嫡子之后,几个皇子里又有谁能比得过李邺?谁也比不过。所以李邺登上太子之位,是水到渠成。
  想着想着,陶君兰甚至忍不住露出一抹笑意来——李邺若是当上了太子,穿上那身太子朝服,必然是会很好看的。
  而到了那个时候,他心里的那些仇恨和疙瘩,一直深埋着的那些情绪,也总算是能够消散一些罢?
  这一步,是将太子拉下马,那么下一步,待到李邺登上太子之位,就该对付皇后和王家了。
  待到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李邺心里的那些恨意,怕是才能完全放下罢?只是不管如何,曾经李邺经历过的那些,到底还是不能挽回了。终归是一道伤疤。
  想到这些,陶君兰忽然又生出怨来,只觉得对皇后的打击还不够。
  不过,眼下皇后想必一定很着急罢。陶君兰想象了一下皇后此时的心情,便是又微微笑了。皇后一定会立刻将太子的包庇隐瞒说成是被蒙蔽,以此来挽回太子的败局。只是,这一次她却是不会让这个成为太子的借口。太子,这一次是废定了。
  刘恩自是来得十分快,见了陶君兰时,面上甚至是有些汗的;陶君兰也不等他行礼,便是道:“太子的折子回来了。一个字也没提起官员中饱私囊,更没提起如今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刘恩在宫外也是听到了不少风声,闻言点点头:“宫外也有消息传出。如今,不少人都在谈论此事。”
  “这么快?”陶君兰微微皱眉,“是谁将这事儿传开的?”她这头也刚从宫里得了消息呢,那头就传开了,未免是太快了一些。关键是,这肯定是有心针对太子的人散出来的消息,她如今对这人却是十分好奇。毕竟,针对太子还有这样本事的人,只怕是少得很。
  反正,这事儿肯定不是李邺做的。那么,可能是庄王武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