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鸣宫阙-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非是叫太子更恨王爷罢了。再则,太子也并非是治国良才,想必太后您心里清楚。”
  “可帮了端王,太子一样会死,我岂不仍旧是帮了一个害了一个?”太后哂然一笑,微微摇头。
  陶君兰也是轻轻摇头:“王爷仁厚,不会要太子性命。只是皇后的命和王家那些人命,王爷却是要定了。”李邺这些年隐忍得多厉害,那心里的恨就有多厉害。
  而她心里也很清楚,太后看重的是太子的性命,而不是皇后和王家的。因为只有太子身上流淌着皇家的血脉,是皇家的人,是太后的亲孙子。
  “陶氏,你想做皇后?”太后却是忽然这么问了一句。
  陶君兰微微动容,面对太后犀利的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目光,她最终没有选择避开,而是微微一笑大方承认了:“自然是想的。哪个女子不愿做正头夫人?以往不可能也就罢了,如今既然有机会,我自然也是想的。我与王爷这么多年,我也自问除了我之外,别人不可能越过我去。”
  “你真是志在必得。”太后似笑非笑,“怪不得你对王妃之位表现得不甚在意,只怕你心里早有盘算,看着更高的位置;。我还真没看错你,你果然是个有野心的。以往你可藏得真好啊,竟是瞒过了所有人。就是我,也曾一度险些相信了。”
  对于太后的说辞,陶君兰不否认却也不承认:“今日换做任何一个女子,太后这般问,她若说不愿,那必然是撒谎。且我自问并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想来就算有这样的心思也不算什么罢?”
  陶君兰说得坦然,倒是叫太后有些吃惊。不过这也只是压在心里,表面上太后却是不曾表现出半点的。正因为做过皇后,她心里便是更清楚,的确是所有女子都会羡慕向往那个位置的。今日换做李邺任何一个女人,必然也是有所期盼。陶君兰没有撒谎。
  至于陶君兰说的她没做过任何伤天害理之事,太后却只是付之一笑。上位之路,哪条不是血腥密布?不过是说得好听罢了。
  关于这个问题,太后没有再多问,只是又回归了正题:“说罢,说说你的盘算和主意。让我瞧瞧,你到底有多少能耐。”
  陶君兰深吸一口气:“顾惜既然已经成了庄嫔,太后想必也清楚这辈子是不可能再有其他出路了。她是顾家的女儿,她若是得了宠爱,做了皇贵妃,想必顾家也能跟着壮大声势。对王爷也是臂助。再有,枕头风也是十分厉害的,有着顾惜帮王爷说好话,皇上总会更和王爷亲近几分。”
  “皇后早已想到,一直防着顾惜呢。”太后嗤笑一声,想起自己让顾惜过去服侍皇帝,才不过几日功夫顾惜就又病倒了去不了,便是忍不住眯了眯眼睛。“宜妃生了儿子之后,越发会笼络人了。顾惜只怕没多少机会。”
  陶君兰明白了太后的意思。顾惜想要得宠,皇后是阻力,宜妃更是阻力。而且,宜妃本又是皇后和太子的那边的,两下一联手,顾惜还真是没什么机会。
  “太后您也说了,觉得芯兰太累舍不得。我与太后出个主意,您看叫宜妃来与您侍疾如何?至于皇后,皇上身子不好,太子也病着,您也病着。想来她必然是心急如焚,也愿意礼佛茹素精心潜修直到皇上病愈,太子归来。”陶君兰微微一笑,看着太后的眼睛轻声问:“您觉得如何?”
  这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是却是给了顾惜一个缓冲时间。足以让她在皇帝心里占据位置了。
  太后琢磨了一下,发现这个法子的确是个好法子。兵不刃血便是将事情解决了。而且也是合情合理。
  皇帝不止一次称赞宜妃善解人意,那么善解人意的宜妃想必侍疾也是十分不错的。至于皇后,造了那么多的罪孽,也该清净一番好好偿还罪孽了。
  最后,太后看了一眼陶君兰,心里忍不住想到:陶氏之所以能走到今日这步,不得不承认也的确是有过人之处的。只是,这份机敏现在看着好,将来可不一定就好。
  合上双眼,太后道:“便是如此行事吧。你叫端王无事不要再进宫了以后,更不要踏足后宫。另外,让他也别锋芒太露。”否则,只怕让皇上疑心和猜忌。
  陶君兰自然是知道这话的意思,郑重的应了。
  一时陶芯兰带着拴儿回来了,看两人亲热的样子陶君兰就忍不住笑起来:“拴儿倒是和你亲热。”
  陶芯兰也笑:“那是自然;
  。他小时候我也不知道带了他多少日子。他若连我也不亲,那岂不是成了小白眼狼了。”
  太后接着逗弄了一阵拴儿,气氛倒也是和乐融融。
  正笑闹着呢,外头通禀说是庄嫔过来了。
  太后一顿,看了陶君兰一眼后便是道:“快让她进来。外头这么冷,她身子本就不好,别再折腾出什么毛病来。”
  陶君兰本也不觉得奇怪,不过太后看了她那一眼后,她便是瞬间明白了顾惜来的目的。只怕是和太后一样的。
  一时她心里微嘲:若换成是以往,太后必定不会这般大张旗鼓顾虑她的感受。更不会费神去开解她和顾家的矛盾。太后如此,是不是也倒是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如今的地位水涨船高了?
  是了,李邺那样表明了态度,太后是从中看出了李邺对她的看重偏爱,知道了她对李邺的影响力。所以不得不顾虑一下她。就好比是打老鼠怕伤了玉瓶儿,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也是她们太小瞧了她。她也不是真是那种喜欢事后报复之人,那事儿既然那日已经做了了结,她就再不会提起。倒是她们这般,一次次的叫她想起那件事情,反而倒是只让她觉得心里十分不痛快。
  就好像你那伤口本就已经开始结痂了,突然又让人一下子将那疤撕开了,登时又是一片鲜血淋漓,痛苦不堪。
  顾惜一从门外进来,陶君兰就注意到了她似乎比以前更加的瘦弱轻盈了。以往就是个风一吹就要坏一般的美人灯,如今越发像是动个手指头都要碰坏的娇娇客了。
  不过却也不得不说,顾惜这样却是更有味道了。本来因为常年生病她眉宇之间便是有些阴郁清愁的味道,再加上这般身量,更是叫人止不住的生出怜惜之心,对着她说话都忍不住会放轻了几分音量。
  陶君兰心想:这样的顾惜,既年轻又貌美,甚至还有些像死去的顾贵妃,只怕皇帝不可能不爱。只要假以时日,别说是宜妃,就是皇后也不能再压住顾惜了。
  站在端王府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是好事。可若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看,陶君兰又忍不住觉得顾惜十分可怜。所以不然为何说,凡事都是有两面,端看你从哪边看么?
  陶君兰笑着起身与庄嫔见礼:“庄嫔娘娘。”
  庄嫔也是回以微笑,那腼腆羞涩的样子,倒是依稀仿佛还是昔日的样子:“陶侧妃。”
  寒暄几句之后,庄嫔便是轻叹一声,郑重朝着陶君兰一福:“我母亲做的事儿我已经是知晓了。陶侧妃你别介意,我母亲是太疼爱我了,以至于叫人挑拨蒙蔽了。她如今也是懊悔得很。我代我母亲向你道歉了。”
  陶君兰忙一把扶住庄嫔,道:“却是不敢再当你这一礼了,那事儿那日已经了解,以后咱们谁也不必再提起了。没得反而坏了我们之间的情分。”

  第一卷 第511章 宫宴

  出宫的时候,陶芯兰亲自送了出来。
  陶君兰怕她冷着,本不肯,不过陶芯兰却是笑道:“我有话想和姐姐你说呢;。”
  姐妹两个并排走在后头,奶娘带着拴儿走前头,拴儿一路边走边玩,倒是正适合说话。
  “皇上那日来看太后,我瞧着却是比以往阴鸷了许多。”陶芯兰轻声言道,声音几乎只有她们两人才能听见,甚至陶君兰都不得不全神贯注才能听清楚,更不必说后头隔着老远的宫人了。
  陶君兰应了一声,也不觉得奇怪:“这事儿到底是太过了一些,皇上心中难免膈应。”而且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不但不好计较还得帮着掩饰。皇帝不阴鸷也就怪了。只看着太子受到的折腾,就知道皇帝是个什么心情。
  “皇上几乎将身边的女子都查了个遍。”陶芯兰嗤笑一声,摇摇头:“本来就多疑,如今只怕越发的不信任人了。你回去提醒一下姐夫才好。”既然今日能怀疑太子,他日自然也能怀疑别的儿子。
  陶君兰颇有些沉重的点点头,只觉得以后的路怕是更加艰难了。一时又忍不住想:是不是所有皇帝在暮年之时都是如此多疑?都会性情大变?那李邺呢?若李邺日后做了皇帝,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下意识的摇摇头,她觉得应该不会。就算真到了那日,她也一定会提醒他,宽慰他的。
  忽然回过神来,陶君兰想到了宜妃,便是神色古怪的问陶芯兰:“那可有查出什么?”
  陶芯兰摇摇头:“应是没查出什么。不过倒是有几个位份不高的宫妃开始承宠了。如今皇上来后宫的次数,倒是比以前更多更频繁了。”
  听说宜妃并未被查出来,陶君兰便是明白肯定皇后是帮忙了。至于皇帝又宠了谁,她却是并不放在心上。这事儿和她没关系。所以自然也就不在意。
  “皇后这些日子对太子妃诸多不满,且给了太子妃好大一个没脸。”陶芯兰唇角微翘,有些幸灾乐祸:“太子妃那妹妹倒是挺得皇后喜欢。要不了多久,只怕又是一场好戏。袁琼华这次倒是做了一回渔翁,得了利。不过,自从那事儿之后,太子似乎就不敢碰女人了。听说更是一直做噩梦,以至于连睡觉都不敢了。”
  说到最后,陶芯兰完全掩饰不住讥讽和嘲笑。不就是凌迟?哪里就有那样的可怕了?太子这幅胆子,怕是连老鼠都不如了。
  陶君兰见陶芯兰这样,微微蹙眉责备道:“在宫中还不谨言慎行。不说叫别人看见了,就是太后看着,也是不好。我瞧着如今陈赋是宠你过头了,将你以前的性子都给养回来了。”
  陶芯兰一怔,抿着唇半晌没说话,良久叹了一口气:“是我忘形了。”就像是陶君兰说的,陈家对她宠溺,她少了压力,一下子就松懈了。以前在宫里的战战兢兢都忘了。
  “太后怜惜你是好事儿,可你却绝不能侍宠生骄。”陶君兰轻轻的握住陶芯兰的手,柔声言道。平心而论,陶芯兰也算是做得很好了。只是她希望陶芯兰能更好才是。
  陶芯兰点头郑重应了,又问她:“最近福清怎么样?”
  “倒是快住在衙门了。”陶君兰冲着陶芯兰了然一笑,闹得陶芯兰微微红了脸,这才又笑道:“他离了你,便是成了书呆子的古板样子,倒是叫人放心得很。”
  比起那些拈花惹草的,可不是强上百倍千倍了?
  陶芯兰脸上越发红了几分,不过却是笑得更灿烂了;眼瞧着一路说话快到出了内宫了,陶君兰便是止步笑道:“好了,回去吧。天冷你也照顾好自己。”
  陶芯兰点点头,想了想又凑在陶君兰耳边低声言了一句:“庄嫔这人,看似柔弱怕也有心计。只从她服侍了皇上几日,皇上就格外看重她两分以至于惹了皇后忌惮就知道了。”
  换做寻常女子,遇到这样的事儿,只觉得羞愤屈辱,怕是必不肯再去服侍皇帝的。可顾惜不但去了,还做得如此出色。自然是不简单。
  陶君兰听了陶芯兰的话,几乎一下子就明白了那意思,当下点点头。的确是如此,虽然不是说她就真觉得顾惜该一死了之或是整日以泪洗面绝望度日的好,只是顾惜的转变也的确是太快了。快得有些不符合常人的心态了。
  不过,顾惜能迎合皇帝,对端亲王府来说却又是好事儿。况且陶君兰也更觉得就算顾惜再有心机,以后也是和她没关系了——顾惜怎么也算不到她身上来了。一则是没有必要,二则也没有机会。毕竟根本都不在一处的,甚至辈分都差了一节。
  看着陶芯兰往回走了。陶君兰这才亲自牵着拴儿出了宫门。
  回府的路上,陶君兰只闭目坐在马车里想着今日的情形,一点点的分析琢磨看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拴儿则在一旁玩七巧板。
  忽然拴儿开口问了一句:“曾祖母,会死?”
  陶君兰惊得一下子睁开了眼睛,惊疑不定的看住了拴儿,皱眉问他:”这话你是听谁说的?”
  拴儿道:“张嬷嬷。”
  陶君兰沉默片刻才问拴儿:“张嬷嬷怎么说的?”
  “说曾祖母会死,叫我逗曾祖母开心。”拴儿一双眼睛里写满了疑惑:“死是什么?”
  陶君兰却是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半晌才轻声道:“死就是离开拴儿,去拴儿再也看不见的地方去。这话你不许再和别人说了。”
  拴儿见她神色凝重,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陶君兰心里却是忍不住琢磨:张嬷嬷竟是和拴儿说这样的话,莫不是太后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可是瞧着却是不像啊。而且大夫也说,熬过今岁是没问题的。
  但是张嬷嬷服侍太后多年,是何等稳重的一个人?竟会如此说,必然也不是空穴来音。又或者,根本就是张嬷嬷故意透露出来的话?想想也不是没可能,否则张嬷嬷又如何会对着拴儿说这些话?
  可是想想又觉得不对,就算张嬷嬷与拴儿说了,拴儿也未必会问,许转头就忘了也不一定。所以,最后陶君兰也否定了。
  这般一路思量下来,直到回了沉香院换了衣裳陶君兰也是没想出个头绪来。
  因怕李邺担心,这事儿她也没和李邺说起过;而第二日,陶君兰就听李邺回来的时候说起了皇后要去寺庙祈福的事儿,以及宜妃去太后身边侍疾之事。
  又隔两日,太子离京视察的事情也是定了下来。
  陶君兰听了这个消息,长舒了一口气。事情都照着预料的方向开始发展了,如今她要做的就是等待。等着顾惜得宠,等着李邺再度稳固根基。
  因了太子出京,皇后也离宫去寺庙祈福,日子倒是也轻松了下来。至少是没再生出其他的事端来。
  只是太子出京不久,雪便是落了下来,而与此同时王家那几个青年将领也是终于到了京城。既是凯旋而归,那么自然是少不得带回了许多俘虏贡品。浩浩荡荡的,倒是好不威风。
  其实要真说对朝廷的好处,这次的凯旋却是完全比不上辛攀那次。辛攀那次带回来的,是岁岁上贡的合约,是彻底的臣服以及边境长久的安稳。
  只是论风光,陶君兰当时跟着去看了便是忍不住替辛攀委屈。若不是遇刺,只怕辛攀那次比这个还风光呢。
  不过却也不得不说,这次的凯旋却也是冲淡了不少沉重和阴鸷。皇帝至少脸上是多了笑容,至于是真心还是假意,那就只有皇帝自己清楚了。不过这些旁人想来也不太在意。
  晚上宫中便是设了接风洗尘宴,陶君兰第一次参加了宫宴。且还是与李邺同坐。倒是让她有些紧张和期盼。
  不仅是她,就是沉香院里几个丫头也是严阵以待,对这事儿十分看重。
  这样的场合,自然是要穿朝服的,所以倒是也不必想配什么衣服什么鞋子,节省了好些时间和功夫。只是挑选钗环以及梳妆花费了不少时间。
  一身朝服,加上精致钗环和细致描画的妆容,倒是生生的又添上了几分雍容的贵气。加上原本她就有的气度,倒是叫几个丫头都是十分满意。
  待到她收拾妥当,李邺却是早已经在外头等了许久了。
  除去成亲那日和拴儿满月的时候,说真的她还真没有再这样盛装打扮过。所以,一时半会的陶君兰倒是觉得有些不习惯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