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鸣宫阙-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陶君兰避开,是他心中着实担心的缘故。事实上,情况远还没到那样的时候。
  他心里很明白,就算真有了瘟疫,只要好好呆在府里,做好隔离不许有任何得了病的人靠近,那也是安全的。这么做,只是预防万一罢了。
  他是因为放心不下,这才提出了这话。
  显然,到底只有陶君兰和他的心情是一样的。姜玉莲,不提也罢。
  用宵夜的时候,李邺道:“庄子上安置流民的这个主意十分好,父皇知道是你的主意,倒是称赞了你一回。估摸着这两日会有赏赐下来,兴许会大张旗鼓些。”
  李邺这么一说,陶君兰顿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嘉许她是假,让其他人学是真。
  “就是我,这次也是沾了你的光,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被表扬了一回。真真是风光。”李邺含笑言道,故意问她:“你说,我却是该如何谢你才好?”;
  第一卷 第427章 风潮

  沾光这事儿的确是真的——虽说这事是陶君兰的主意,可是向来夫妻荣辱一体。这陶君兰的功劳,自然是要分给李邺一份的。皇帝表扬李邺,也在情理之中。然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夸了李邺有仁慈之心,对百姓生计上心,是为楷模。
  这也倒是罢了,最关键的是,皇帝最后看着太子道:“太子也该向端亲王好好学学。”
  可想而知这话掀起了什么轩然大波。
  一时之间,皇帝看中端亲王李邺胜过太子的话再次悄悄流传了起来。
  太子几乎是当即变了脸色,虽说表面上讪讪的应了一声,爽快的表示自己会努力。可是待到一散了朝,离了皇帝的视线,太子就忍不住狠狠的朝李邺丢了一个眼刀子。
  衡国公更是阴阳怪气道:“端亲王果真心系万民啊。竟是想出这样的法子来——”
  很显然,衡国公这是觉得这个主意并不是陶君兰想出来的,而根本就是李邺的授意。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这才借用了陶君兰的名号罢了。
  太子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李邺冲着衡国公温和一笑,温声道:“衡国公谬赞了。不过是陶氏用了几分心思,这才想到的主意罢了。”顿了顿,又看向太子,诚恳言道:“却是没想到连累了大哥。”
  太子从牙缝里挤出了一个笑容,“哪里哪里。”
  李邺继续笑言:“大哥想必不介意罢?父皇也就是那么一说罢了。大哥可别往心里去。我知道大哥这几日也是为了赈灾的事儿忙坏了。”
  太子这下的面色更加不好看了,再度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客套话,太子便是不想再看李邺的嘴脸,转身就走。
  事实上,这几日太子的确是挺忙的——因为皇帝将赈灾的事儿交给了他。赈灾也不难,无非就是调度粮食银子再分发下去罢了。可关键是,皇帝一句国库银子不够,让太子拿出对策来,却是叫太子为难了。
  天上不能掉下来银子,国库没有,可是赈灾迫在眉睫,心知肚明若是办不好少不得又是一顿申斥,哪怕为了脸面太子也不得不拼命想法子。
  太子愁得不行,偏李邺还提这件事情,太子能痛快得了?再想想他自己拼死拼活的也没落一句好,反倒是李邺做了那么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却是落了这么一个称赞,太子也觉得委屈和憋闷。同样都是儿子,父皇凭什么就是对他处处不满意?
  这一下,几乎是勾起了太子小时候就有的怨恨,太子越发的讨厌起了李邺来——只要有李邺在,他做什么都是不好的。
  再说这头,皇帝果然很是高调的赏了陶君兰。并且嘉许她这样的行为,许她日后能用大红,一切待遇位同正妃不说,末了又赏下一对八尾凤钗,一条云锦霞披。
  这样的待遇,可谓是十分的叫人眼热了;
  。首先,这位同正妃了,也就是说除了称呼依旧是个侧妃之外,可是实际上根本已经算是平妻了。再加上刘氏的名存实亡——那更是让陶君兰的地位水涨船高了。
  至于那八尾金凤,本就是亲王正妃才能佩戴之物。
  这一次的赏赐要说贵重,远远没有上一回皇帝给的那些珠宝贵重。可是实际意义却是无以伦比的。
  这头刚宣了旨,那头就有不少人惊得合不拢嘴了。这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事儿。这简直就是实打实的在告诉别人,若不是刘氏还在,只怕如今陶君兰就要扶正了。
  这样的殊荣,古往今来又有几人有过?一时之间,倒是不少人动了小心思盘算开了——纵不求能有陶君兰这样的赏赐,可是只要能得皇帝一句夸赞,那也是极好的。陶君兰不过是将几个庄子都拿出来借给朝廷安置人罢了,就有这样的好事儿,她们若是拿出更多的庄子和银子呢?
  一时之间,京城里却是掀起了一股买地热潮。就是那些位置不甚好地的出产也不高的皇子,也是卖了个好价钱。
  而这些庄子,无一例外的都是“借”给了朝廷安置流民。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只说这头陶君兰接了圣旨,得了赏赐。那头陪着一起接旨的姜玉莲却是咬碎了一口银牙:凭什么?她也出了自己的庄子,为什么最后赏赐却是落在了陶君兰的身上,她却是连个鸡毛都没捞到?
  姜玉莲是不甘心的。而且,以后她和陶君兰的名号虽都是端亲王侧妃,可是陶君兰实际上却是比她高出了一截!不仅年俸吃的正妃的年俸,就是以后宫中再举行家宴的时候,陶君兰也可以去参加了!
  姜玉莲觉得陶君兰这是故意在邀功。
  不过姜玉莲却是不知道,邀功这事儿的确有,可是事实上邀功的那个人却是李邺。李邺替陶君兰邀了功。又请人在皇帝跟前吹捧了一回,甚至撩拨了一下,这才有了这样的赏赐。
  不然,皇帝那里会突然想到给个这样的上次?是李邺叫人提醒了皇帝:如今刘氏久病不能起床,端王府连个出门应酬的人都没有。既然本来府中就是陶氏打理,何不再给陶氏几分脸面?一来端亲王府也有了女主人应酬来往,二则也是体现皇恩浩荡,有奖有罚。
  话又说回来,其实就算姜玉莲咬碎了一口牙,恨得吐了血,那又如何?事实就是事实,已是不可能更改。
  陶君兰倒是觉得有些受宠若惊,几乎是有些诚惶诚恐了。当然,惊之后也就是喜了——如此一来,她的地位更加稳固,管理王府的事情也就更是顺理成章了。就是以后再面对姜玉莲,她也底气更足了。
  不过,如此一来,她以后却是要替刘氏承担起应酬的义务了——以前她是侧妃,和太子妃等皇子妃们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而她也没有资格参加宫宴,自然更是极少碰面。不过现在却是不同了,以后她和这些妯娌们,显然碰面的机会会多起来。
  想到如今的局势,陶君兰心里很明白,日后女眷们在一处,也未必就能单纯了。少不得也是一番勾心斗角。
  皇帝的赏赐嘉许下来了,皇后作为国母,作为皇帝的妻子,自然也是不能落后的;。纵然皇后身子还未完全“痊愈”,不过却依然是叫人送来了赏赐。
  除了一些珠宝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本女则。皇后的原话是这般的;“陶氏此举堪当楷模,只盼着她能熟读女则,日后继续为天下女子做榜样才是。”
  这么一来,陶君兰的名气倒是一下子大了不少——至少女人都是知道她了。
  既然得了赏赐,那少不得就要进宫谢恩了。
  所以这日陶君兰便是穿戴齐整,穿了新得的云锦霞披,戴了新得的九尾凤钗和皇后赏的一些首饰,端庄华丽的进了宫去谢恩。
  比起以往的先去太后那儿请安,这一次却是要先去皇后那儿。
  陶君兰踏入皇后宫中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那日皇后意味深长的笑容来。登时心里就有些复杂起来,更有些隐隐的不安。
  不过这些小情绪却都是被她掩藏得极好,并不叫人看出来。
  进了屋子陶君兰才看见原来太子妃也在。
  “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陶君兰四平八稳的冲着皇后行礼,态度恭敬挑不出一丝毛病来。
  皇后很快就免了礼,又赐了座位。然后对着太子妃笑道:“你看看,果然是楷模。行礼也是比你行得好,你每次都马马虎虎的。哪里像是学了多年的?”
  太子妃掩着唇一笑:“母后这是嫌弃我了。罢了罢了,我却是处处不如陶侧妃的。您还是留下陶侧妃服侍您罢,我可就回去了。”
  皇后闻言,顿时笑骂:“你瞧瞧,我倒是说不得你了。”
  陶君兰也跟着笑:“妾哪里比得上太子妃?太子妃谬赞了。”
  皇后一笑:“是没有可比性。”却是没了下文,不过只从她看向太子妃的眼神便是可以看出,显然她这个没有可比性,是更偏向谁了。
  陶君兰只当没听出来,仍是端坐在那儿,得体的笑着。
  “我听闻拴儿跟着你们府上的一个姨娘去庄子上避暑了?”皇后笑盈盈的问了这么一句,语气有些意味深长:“这夏天都要过完了,怎么的倒是去避暑了?我先前还说,太后最近精神不好,该接了拴儿这个曾孙进宫来,好让太后高兴呢。”
  提起拴儿,陶君兰心里便是往下沉了一分,不过她面上还是笑道:“其实也不算是避暑,只是跟着去玩儿罢了。”
  “明珠那么小,你也舍得让她也跟着去?”皇后继续笑,那笑容叫人心里有些发毛:“我还以为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呢。”
  陶君兰飞快的犹豫了一番,又看了一眼太子妃在一旁幸灾乐祸的神色,当下便是叹了一口气,尴尬一笑:“其实也是有些别的缘故,这才如此的。”
  “哦?”皇后似是什么感兴趣:“不知却是什么缘故?竟让你舍得让拴儿和明珠都离了府?”;
  第一卷 第428章 一口气

  看着皇后这架势,陶君兰觉得皇后今儿是不问出个子丑寅卯不罢休了。不过,她既开口这样说,那也是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了。面对皇后的逼问,她继续尴尬的笑道:“是我听说了一些流言,这才如此。”
  “什么流言?”皇后又问,这下太子妃也是一脸关切的看过来,都是对这个事儿十分感兴趣的样子;“听说河北那边发了瘟疫,而一路逃难过来的流民中,也有不少人是得了瘟疫死在路上的。”陶君兰看了皇后一眼,讪讪道:“我也是害怕。毕竟孩子太小,若有个什么如何受得住?”
  她这头话音刚落,那头皇后即便是斥道:“胡闹!你身为端亲王侧妃,竟也相信流言!真是糊涂!”
  陶君兰忙跪下了,连道:“妾也是放心不下孩子——做母亲的,哪里敢让孩子冒险?太子妃,您说是不是?”
  太子妃被她这么一问,倒是只得点点头,勉强一笑对着皇后道:“正是如此,我看陶侧妃也是担心孩子,却也没想那么多。”
  “胡闹!”皇后却是连着太子妃也一并斥责起来:“她糊涂你也跟着糊涂了?我且问你们,你们都如此做了,若是让人知道了,该如何想?那还不得闹个人心惶惶?皇上昨儿还夸了你,如今你便是做出这样糊涂的事儿来!你自己说说,你当得起当不起那一声夸?”
  陶君兰不敢再言,只起身跪下了。只是她心里十分明白——这不过是皇后为了挑她毛病的借口罢了。毕竟,她送了拴儿他们出门的事儿,又有多少人知晓?
  不过,虽说这事儿她也没刻意瞒着,可是皇后知道得也太快太仔细了一些。可见皇后对端亲王府的关注着实是不小。
  另外,陶君兰心里也未尝没有一点担忧:皇后知道得这样详细,莫不是还打算做点什么?
  她怕皇后对拴儿如何。这么一想,她倒是成功的将自己给吓到了。
  陶君兰犹豫了一番,最后低声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妾想得不周全。是妾的错。”一面说着,一面她却是用自己帕子擦了擦眼睛。登时就被事先涂上去的生姜汁给辣得眼泪冒了出来。
  说起来,做这个准备也不过是想着万一用得上。毕竟,她很清楚皇后见了她,必然不会觉得痛快,万一说不得就要找茬。而且,如今太子和李邺之间的事儿,也是叫皇后不痛快。皇后在她身上找回点什么,那是再简单不过。
  毕竟,皇后是正儿八经的国母,又是李邺的嫡母,要找她的麻烦,那是再简单不过的。
  皇后似乎也没料到陶君兰会有这么一出,当下顿了顿,这才淡淡道:“不过是说你两句,你倒是还哭起来了。让人瞧着,倒像是我欺负你似的。好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不过是提醒你几句罢了。”
  这事儿便是揭了过去。
  太子妃笑着上前来给陶君兰擦眼泪:“你也真是,好好地怎么就哭了?母后虽说凶了些,却也是为了你好。换做旁人,才不会如此操心,你说是不是?”
  陶君兰只得诚恳的应了一声“是”,又冲着皇后道谢。
  又说了一阵子话,却都是些不疼不痒的。看着时辰差不多了,陶君兰便是提出还要去给太后请安,便是起身告退。
  从皇后宫里出来,陶君兰只觉得身上出了一层汗,又黏又腻;。再被太阳一晒,更是说不出的难受。不过难受却还是得去太后那儿走一遭。
  说实话,她是有些不想去太后那儿的——经过了上一次的那些话,她是有些怕了。太后若是再那般来一回,她真怕她会忍不住。
  好在太后这一次却是没有那般。请安过后太后赐了座,随后看了一眼陶君兰的面色,皱眉道;“怎的脸色这般难看?”顿了顿,注意到陶君兰微微发红的眼角,便是又拢了几分眉头:“怎么还哭过了?”
  陶君兰是刚从皇后那儿出来的,这一点太后自是知道的。正是因为知道,太后才会如此在意。
  陶君兰勉强笑了笑后,将方才的情形与太后说了。最后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不过是被训斥了几句,也不碍。”
  太后冷笑了一声;“她这是心里不痛快,故意找茬呢。”
  这个她,自然指的是皇后了。
  陶君兰没接话,只低头不言。这话太后能说,她纵然再心知肚明也是不能说出口的。
  “这事我给你做主。”太后忽这般说了一句。
  陶君兰心中一惊,心知肚明太后这是想要将事情闹大。不禁微微皱眉,下意思的便是摇头:“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儿。再说了,也并无什么实质上的损害,着实也不必如此。”
  太后怒瞪了陶君兰一眼:“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莫非连这个道理也是不明白?”
  陶君兰只得不言语了。说实话,太后真要做什么,她也的确是拦不住。
  “这事你也做得对,怎么着也不能拿孩子冒险。避一避也是好的。”太后点点头,又赞许了一句:“不过怎的只有拴儿明珠果姐儿去了?慎儿却是没去?”
  陶君兰也不隐瞒,只将事实说了。末了又道:“姜侧妃也是舍不得离开王爷。”
  太后蹙眉斥了一句:“糊涂!”只是却是到底没再多说什么。
  在太后那儿呆了一阵子,陶君兰出来时只觉得身上都快湿透了——天热是一个原因,头疼又是一个原因。两者加起来,再加上衣服的闷热和头上沉甸甸的饰物,她便是觉得越发的不舒服。
  好不容易出了宫上了马车,感觉到马车里凉津津的气息,她登时就觉得舒服了许多——马车里为了凉快,是放了冰盆的。所以,即便外面日头毒辣,可是马车里却依旧是十分凉爽。
  上了马车,陶君兰便是吩咐红螺:“快,将头上的金簪什么都拆一些,沉甸甸的压得人头疼。还有这霞披,也取了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