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鸣宫阙-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帕子按了按眼角。
  而皇帝,在听见康王的名字时,面色也有些细微的变化。
  皇帝自然不可能道歉。太后也没指望有那样的效果,所以只不过是嘴巴上说说而已。末了到底还是提起了立储的事情:“大臣们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早点立下储君,也能让朝廷安稳下来。”
  皇帝一挑眉,冷哼一声,语气有些重:“朕还年富力强!他们有什么可担心的?还是说,朕竟是昏聩到了连朝廷都不能安稳了?朕看那些大臣就是一个个吃饱了撑得,闲着找事罢了!”
  对于皇帝的这番态度,太后并不觉得意外——反而是觉得十分熟悉。一则是本来皇帝就不大高兴此事,二则是当初的先皇,和圣祖皇帝也是有过这样的时候。不是不想立储,而是不服老。甚至觉得年富力强的儿子们都成了威胁。
  想想也是,皇帝年纪还不算老,至少能再掌权十年不成问题。只要没有重大的疾病的话。而这个时候立太子,年轻的太子肯定也不会甘心只挂着虚名。父子两个能齐心同力也就罢了,就怕各自为阵,最后背道而驰。
  “究竟立不立太子,这事儿还得皇帝你自己拿主意。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得。”太后最终也没深说,而是放软了语气:“是朝廷上的事情你别带进后宫来,我老了。只想过点儿平静的日子。”
  皇帝看了一眼太后,点了点头,“儿臣心里有数。母后放心。”
  皇后高高悬着的心,又重新落回去,随即涌上来的是说不出的失望。她心里明白,立储这事儿怕是不成了。至少现在,皇帝是不想立储的。心里随后又有点儿埋怨康王:这样大的事情,康王事先居然也不和她商量一下,这下可好,倒是弄巧成拙了。
  为了缓和气氛,太后笑道:“既然都过来了,今儿你就陪我一起用饭罢。一会儿将邺儿也叫来,再叫了宫里几个小的。热热闹闹的吃个饭。”末了,太后又问皇后:“你若是无事也留下来一起?”
  皇后嘴角一抽,心里越发的讨厌太后:这个老不死的,一直给自己添堵是什么意思?
  皇后最终还是笑了笑:“既然太后都说了,那干脆将老大也叫进来吧。还有姐儿,也许久不见了。怪想念的。”
  皇帝对孙女到底没有多上心,最在乎的还是拴儿,不愉快的话题结束后,便是想起了拴儿:“怎么把尿去了这半天?”
  事实上,拴儿还顺带吃了一回奶。小肚子都吃圆了。几个女人坐在太后的小花园里眯着眼睛晒太阳,说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周奶娘笑着和陶君兰商量:“拴儿最近食量越来越大了,倒是可以吃点辅食了。”
  陶君兰不懂这个,便是问了几句。九公主和陶芯兰这两个小姑娘也是在旁边听得聚精会神。
  正说得热闹呢,就听见张嬷嬷的声音:“我说都藏在哪儿呢,原来是在这儿,让我一顿好找。太后让都过去说话呢。”
  末了,张嬷嬷又悄悄的和陶君兰耳语了一句:“皇上心情不好,太后让拴儿多哄哄皇上。”;
  第一卷 第237章 不解

  在周奶娘和陶君兰的刻意为之下,皇帝的心情倒是真被拴儿哄得回转了不少。一开始刚来的时候是阴天,这会子虽不说放晴了,却好歹也是阴转多云了。
  而等到宫里几个小公主和小皇子都到了之后,皇帝的心情显然又好了不少。笑眯眯的问过了几句功课,也没再多说让儿子女儿们更拘束,就让出去在院子里玩耍了。
  而几个出宫居住的王爷,则是最后到的。几个人几乎不分先后,康王和李邺更是几乎同时进门。
  康王和李邺并肩站着,陶君兰才发现原来李邺居然比康王要高一些。康王神色严肃,却有点儿故作威严的意思。而李邺神色温和,从容淡然,再加上那芝兰玉树的容貌身段,生生比康王更是让人喜欢一大截。
  康王在皇帝跟前,略有些拘束。李邺倒是很从容自在。除了不能说话只能安安静静的坐着之外,倒是没有一点儿是比不过康王的。
  陶君兰顿时很理解为什么当年不管是太后还是先皇,或者是皇帝都格外偏爱李邺的缘故。换做是她,她也肯定会这样的。没办法,人的一颗心就没长在正中央,自古以来就是偏的。
  皇后又拿出了长辈的派头,好好的展示了一回嫡母的风范。
  总的来说,气氛也是十分和谐美满的。看上去的确是父慈子孝,合家团圆。唯一不足的是,这“子”也太多了点儿,而且态度太拘束了点。
  陶君兰发现,除了康王之外,几乎是所有的皇子公主都对皇后有一种天然的畏惧。而皇后似乎还很享受这样的畏惧。
  康王妃比起上回见的时候气色又好了几分,进来请安之后便是坐在了皇后跟前,笑眯眯看着也不多说话。只是陶君兰却是发现康王妃时不时的就要看她一眼,目光偶尔也会落在拴儿身上。
  待到气氛有些冷场的时候,康王妃忽然一改沉默是金的架势,笑着问陶君兰:“陶侧妃,不知你们家王妃身子如何了?上回瞧着也养得不错了,怎么如今反倒是销声匿迹了似的?前头庄王和武王成亲的时候也没露面。如今也不见进宫给母后请安。莫不是怕羞不肯出门了?”
  康王妃这话很有意思——什么叫做刘氏“怕羞”不敢出门了?刘氏做了什么羞于见人的事情了?
  为了端王府的荣誉和脸面,陶君兰自是不可能随着康王妃的话去诋毁刘氏,反而出声维护;“王妃身子不好罢了。至于什么羞于见人,我却是不明白了。”
  康王妃忙道歉:“瞧我也不会说话,用错了词语,陶妹妹你别在意。”说着又看向皇后。
  陶君兰也看向皇后,笑盈盈道:“怎么会在意?”
  “陶妹妹一向是个大度的。”康王妃又笑了,顿了顿后声音大了几分,带着笑意:“听说你现在将端王府打理得极好。我倒是羡慕端王妃,她怎么就有那么大的福气,遇到你这么个好人呢?我们府里那些,竟是半点比不上你了。”
  “这话却是不敢当了。”陶君兰羞涩的低下头去:“我哪里比得上康王府的几位姐姐?”
  太后出声打断她们两人这你来我往的客套:“说这些做什么?怪没意思的;。”
  康王妃抿唇一笑,眼波流转的看了一眼陶君兰:“我这不是稀罕陶妹妹么。”
  皇后闻言笑了一声:“你羡慕也没用,你陶妹妹也就这么一个。也不能跟你家去。”
  康王妃眼睛一转,掩唇一笑:“怎么就没用了?谁说只有这么一个了?那不是还有一个么?就怕太后舍不得呢。”最后,康王妃的目光落在了太后身后站着的陶君兰身上。
  陶君兰心中一紧,紧紧的看住了康王妃,有点儿不明白对方的意思。其实也不是不明白,只是不想去深想罢了。
  太后也微微眯了眯眼睛,有些不悦的光芒流露而出。若是康王妃识趣,这个时候就不该再说下去了。
  可偏偏康王妃却像是没看见,仍是自顾自的笑着说下去:“陶妹妹不仅自己是个好的,就是她的妹妹也是钟灵毓秀,我着实羡慕得紧。想偷偷问问,她们是吃什么长大的,怎么的一个赛一个的好?我呀,恨不得抢一个回去天天就放在身边,好沾沾灵气呢。”
  皇后“扑哧”一声笑了,亲昵的瞪了康王妃一眼:“越说越不像了。”顿了顿却是又夸奖了一回:“是了,这两年芯兰丫头倒是出落得更加好了。”
  陶君兰听着这些话,只觉得心里紧张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难道,皇后和康王妃是打算将陶君兰弄进康王府不成?若真是如此……若真是如此的话……
  陶君兰忽然发现,若皇后真起了这个心思,她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能将这事儿阻止的。万一皇后忽然一开凤口要赐婚……那就是太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难道还能不给几分颜面?
  陶芯兰纵然得太后宠爱,可到底身份追究起来也是个宫女,就算如今不能再算是宫女了,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陶君兰心里有些慌了,看向陶芯兰心中想该如何是好。
  陶芯兰却是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笑眯眯的冲着端王妃和皇后行礼道谢:“多谢皇后娘娘和康王妃的赞赏,奴婢实在是羞愧。”
  皇帝就坐在一旁,此时也看了一眼陶芯兰。顿时也称赞了一回:“瞧着的确是个好的。”
  太后笑骂一声,将陶芯兰拉到自己身边:“一个个都,这都是在打什么主意呢?我可先将话说在前头,这丫头我要留在身边陪我的,你们可不许胡乱打主意。”
  虽说听着是玩笑,可更像是一种警告。
  陶君兰微微舒了一口气,心中安定几分:太后这么一开口,倒是对陶芯兰是个极好地保护。
  就在这个时候,康王妃又笑了:“太后娘娘这话说的,好像我们是人贩子似的。我不过是寻思这样的好姑娘可得配个好夫婿,想着我认识几个青年才俊心里盘算盘算罢了。难道还真能抢回家去摆着看么?”
  皇后闻言也是一点头:“说起来,芯兰丫头的年纪倒是的确不小了。”
  太后没言语,挑眉看着皇后;
  皇后开了一句玩笑:“太后可不能一直留这,这俗话说得好,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还是早早给芯兰丫头寻个好夫婿才是。”
  “哦,你有什么好人选?”太后也笑了,可笑容并未达到眼底。
  陶芯兰的脸色也不如方才自在了。陶君兰只觉得心疼。
  这个时候,李邺悄悄的握了一下陶君兰的手。大约是怕人发现,只是轻轻的握了一下,就松开了手。可是即便是很匆忙,这个动作却也是让陶君兰十分心安——李邺这是在说,还有他在呢。
  心安之后,陶君兰还是赶忙四下看了看,见没人注意到自己这边,都看着太后和皇后,这才微微舒了一口气。
  皇后笑容不变:“我记得端王妃就有几个弟弟,都是到了婚龄。年岁和芯兰丫头也差不多。这也算是亲上加亲了——”
  陶君兰呼吸一顿,随后心头愤怒。她没想到皇后竟然会提起刘家来。皇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陶君兰猜测了许久,却是始终不得要领。
  太后一摆手,笑道:“这事儿以后再说,今儿就不说这个了。难得咱们一大家子乐呵,说这些也怪没意思的。”说完之后,太后便是岔开了话题,又支开了陶芯兰。
  虽然事情就这么暂时搁下了,可陶君兰心里却是始终没法安稳的。她不明白,皇后怎么会突然关注到了陶芯兰。而康王妃又是什么意思?
  她觉得,康王妃是针对她来的。不然,康王妃也不会那么意味深长的看了自己一眼。可她不明白的是,她和康王妃无冤无仇……康王妃怎么就突然要和她过不去了。
  这个问题,陶君兰几乎想了一整天。可依旧是百思不得其解。
  回了端王府之后,她第一个便是叫了静灵过来,第一句问的就是:“最近王妃那边,可有什么异常没有?”
  静灵怪异的看了陶君兰一眼,倒是反问了一句:“什么算是异常?”
  陶君兰噎了噎,叹了一口气后将宫中发生的事情说了,末了忧心忡忡:“我不明白皇后这是怎么突然想起了这一茬。”
  静灵也皱眉,“你觉得和王妃有关?”
  陶君兰点了点头。不管是直觉,还是推断,她都觉得这事儿应该和刘氏脱不开关系。
  “可王妃的确是没什么异常。每日还是深居简出的——”静灵同样纳闷。许久忽然一震,失声道:“前几日,她忽然派人给刘夫人送补品来着!会不会是那个时候传递了什么消息出去?”
  陶君兰想了一阵子,点了点头;“怕是十有八九都是如此。”
  想了想,她觉得皇后的态度有些奇怪,便是又吩咐:“明儿我想回沛阳侯府一趟,派个人过去问问,侯夫人有空没空。”这个时候,也就沛阳侯夫人能帮着她打探打探皇后的意思了。;
  第一卷 第238章 厌倦

  沛阳侯夫人听闻此事,也是有些纳闷:“皇后她应是没道理这样做才是。”
  陶君兰点头:“是啊,我也想不明白。正是因为没有道理,不才显得奇怪么?”
  “许是刘家做了什么?”沛阳侯夫人沉吟后带着些许不确定。顿了顿又道:“不过,这次请立太子的事情刘家那边倒是立刻附议了。”
  “立太子?”陶君兰禁不住想:刘家人和立太子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刘家人借此在向皇后示好?
  沛阳侯夫人压低声音:“的确是,不过皇帝却是不大高兴。估摸着立太子的事情肯定不会成的。”
  陶君兰点了点头。当时皇帝那神情,的确不像是会立太子的。至少,近两年的话皇帝是不想的。除非,有什么很大的变故。
  “这次立太子,怕不是皇后和扛我那个的意思。”沛阳侯夫人又道:“若真是皇后动了这个意思,那么肯定不会瞒着我们。而且,这次出头请立太子的,都是些文臣,武将一个都没有。倒像是只说着玩似的,就为了提出这个事情,根本没想过要成功似的。”
  陶君兰忽然就想到了李邺——随后有些恍然。若是这么一来,事情也就解释得通了。若是李邺的意思,那么李邺的意思也很明了了:这是为了让皇帝近期之内不立太子,甚至对康王不再那么信任有加。甚至于这样也会影响皇后。
  若皇帝对皇后不那么相信了,那么……
  “刘家这次也被皇帝申斥了一番。”沛阳侯夫人又道:“你在家中不知道,刘家这次肯定会被外调了。虽然看似升官了,可实际上却是降职了。刘家人颇有些怨声载道的意思。”
  怨声载道?陶君兰微一沉吟,随后便是起身:“我还有些事儿,先回去了。若有什么事情,还请母亲派人通知我一声。”
  沛阳侯夫人有些惊讶;“这才刚来——”顿了顿见陶君兰一脸急切,便是也没再留:“罢了,下回来的时候,带上拴儿一起。说起来,他还没来过侯府呢。”
  陶君兰应了,随后匆匆回家。刚进王府,便是吩咐红螺:“去问问,刘家有没有送过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人进王府?”
  陶君兰这头刚到了沉香院,那头红螺就已经回来了,低声回道:“刘夫人来了。不过听说王妃屋里却是摔碎了两个杯子。”
  摔碎了杯子?陶君兰沉吟了片刻之后,便是长出了一口气。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只怕是真的和刘氏有关系了。可是刘氏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娶了芯兰是有什么阴谋不成?可是又有什么阴谋呢?
  想来想去,她始终还是不明白这件事情;
  不过即便是再不明白,日子依旧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她总不能直接冲去刘氏的院子去质问刘氏罢?即便是去问,只怕也问不出任何名堂来。
  这件事情,她自然也委婉的同李邺说了。不过关于刘氏是背后推手的这个可能性,她却是没说。这件事情没有实际证据,说出来也不过是让李邺觉得为难罢了。但是立储的事情,她却是直接了当的问了。
  李邺也承认了,甚至微微一笑:“若是这么早就确定了储君之位,那局势也就定了,只怕我也再无翻盘的机会了。”
  陶君兰点点头,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样看似淡然的人,也有这样在意的事情。而这样一个念头,怕是也不知道被埋藏在心里多少年了吧?
  主动将手伸进李邺的手掌中,她灿然一笑:“你一定能胜过康王的。”
  李邺被她感染,也是不禁一笑,没来由的又添了几分底气和自信。一股豪情在胸臆中激荡:他,的确是胜过康王的!若不是皇后,他早就胜过康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