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口味心理学-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认为广场恐惧症中的恐惧和焦虑都是通过条件反射获得的。比如,你以前是不害怕蜘蛛或者蟑螂的,但是它们与某件让你感到厌恶的事联系起来了,那么在这种联系进一步加深后,你也会对蜘蛛或者蟑螂产生恐惧。如:小男孩本来不害怕大蜘蛛,但是大蜘蛛咬了他,并且还在他身上织网(电影里有的),那么这小男孩可能就会患上蜘蛛恐惧症。又如:一个成年人以前不害怕苹果,可是有一次他吃苹果时弄断了一颗牙,那么这个无辜的苹果以后很可能会成为这个人恐惧的事物。

废话不多说了,上“害怕”四部曲。

害怕见牙医:

广场恐惧症也是,当你某次身体不适或受到某种刺激时和某幅场景联系到一起了,于是:

说完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学派,认知主义也过来凑热闹。他们认为,错误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导致广场恐惧症的发生,广场恐惧症患者都是因为想跑偏了!

拿小倩来说,她认为同事看到自己发病会认为她是一神经病,所以不去工作;她把爸爸与弟弟正常的旦夕祸福生老病死看成是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因此内心愤恨忧伤又脆弱。

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对某个恐惧本身有误会才会导致自己患上恐惧障碍。比如说,孕妇害怕羊水诊断是因她们会觉得诊断中用到的针那么长,该有多疼啊,而事实上,很多孕妇在检查完后表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痛苦。

来自三个学派的观点都说完了,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我还想向大家透露一个秘密:小倩的母亲后来给我打过电话,她承认了,其实自己年轻时也有过和女儿一样的症状,会惊恐发作。但是后来遇到小倩爸爸,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这些症状就再没发生过。就是最近几年,小倩爸爸去世后,她偶尔会觉得心慌,发闷(这和前边询问小倩她母亲身体状况时,她回答的内容基本一致)。

由此说来,广场恐惧症的成因除了心理因素作用外,还存在一些生物学遗传的因素。

都说直面恐惧与痛苦才是战胜它们最好的办法,这在心理治疗中也是有根据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对治疗恐惧症非常有效的新的疗法——暴露疗法,又称满灌疗法,又称泛滥疗法。

大家听听这名,就能想象出这种疗法的手段有多么强硬!如果说系统脱敏疗法是慢慢悠悠循序渐进的治疗,暴露疗法就正好与之相反,它不需要进行任何放松训练,而是一下子给患者呈现最强烈最大量的恐怖刺激,以达到以毒攻毒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用暴露疗法对小倩的广场恐惧症进行治疗。

首先,为了能让小倩姑娘习惯和适应这种恐慌的感觉,我们可以在室内模拟出“微小”的惊恐发作。

套路如下:

要想找到找不着北和头晕的感觉:放松,将头从一侧甩到另一侧30秒。

要想找到头重脚轻或大脑充血的感觉:将头低到双腿之间30秒,然后很快地抬起来。

要想找到闷得要命或窒息的感觉:用一根很细的吸管呼吸1分钟,其间捏住鼻子,不要让任何气流由鼻子通过。

要想找到肌肉紧张虚弱和抽搐颤抖的感觉:绷紧全身1分钟或尽量更长,绷紧手臂、腿、腹背、肩、脸等所有部位,保持俯卧撑姿势1分钟。

要想找到虚幻、气短、刺痛、冷或热、头晕眼花的感觉:深呼吸1分钟,是那种用很大力气的深而快的呼吸。

待到这一过程完成得差不多,小倩姑娘已被折腾得七荤八素时,就是时候该让她直面内心的恐惧了。当然这里的前提还是要让她明白治疗过程中带来的焦虑是无害的,只管Hold住自己就好了。不允许当逃兵,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否则半路折回后病情可能会变得比以前更加严重。暴露疗法是种有风险的疗法,不是每个人都适用,有的人会经不住考验当场背过气去,不过经过之前的系统考察,小倩姑娘应该扛得住。

现在就开始对小倩的“蹂躏之旅”吧:

你可不可以独自在一个拥挤的超市里购物30分钟呢?去吧,坚持住!

你可不可以独自离家走出5站路的距离呢?去吧,坚持住!

你可不可在上下班高峰时期一个人驾车在路上行驶超过8公里呢?去吧,坚持住!

你可不可以一人坐在一家餐厅的正中央享用你的晚餐呢?去吧,坚持住!

……

在凶猛的暴露疗法的基础上,我们也同时加以温柔的合理情绪疗法来作辅助,主要是纠正小倩的错误观念:

①惊恐发作时我完全晕菜了。——现在我知道了惊恐发作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以及怎样应对。

②每样事情我都要做到最好,我不能让别人觉得我是一神经病。——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发疯,也知道自己再也不需要完美了,对母亲对工作或者对任何人说“不”都是可以的!

③父亲与弟弟的去世是我一生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

就这样,经过7个月的漫长治疗后,小倩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至此,我想说的关于广场恐惧症的全部内容也就到这儿了。

与之相关的,再来讲一下幽闭空间恐惧和密集事物恐惧吧。

幽闭空间恐惧症,其实它跟广场恐惧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是一种场所恐惧,多发于电梯、车厢、隧道或机舱内。有段时间热播的韩剧《秘密花园》中玄彬饰演的男主角就有这个问题,他害怕坐电梯。

我手头有同样的案例,说有一位叫盒子的小姐,家住在10楼,但是她每天宁肯辛苦地爬楼梯也不愿意坐电梯。因为只要电梯一启动,她就有一种极速坠下的恐惧感,严重的时候会窒息。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盒子不是从小就害怕坐电梯,大概是两年前,她有一次在电影里看到一幕电梯坠落的镜头,当时电梯内的乘客都死得很惨,一下子就把她吓住了。看完电影没多久,有一天晚上,盒子坐电梯下楼,没想到眼前突然一黑,电梯居然真的出故障了。因为是深夜,这栋大厦人很少,电梯里面只有她一个人,盒子崩溃了,痛哭流涕拼命捶打着电梯门,希望有人能够来救她,可是这个愿望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得以实现,大厦的保安发现了这个情况,她总算死里逃生。从那时起,盒子就再也不敢坐电梯了。

这跟《秘密花园》里男主角不敢坐电梯的原因差不多,他也是因为一次发生火灾时被困在电梯里才这样的。

再来看一下密集事物恐惧症。

有人会害怕看到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图案和小东西,看到后头皮就发麻,浑身难受,还有点头晕和恶心。比如说莲蓬乳、空手指、蜱虫狗、琵琶蟾蜍、芝麻的故乡……

呵呵,密集恐惧症几乎人人都有,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我再给你讲一个例子,男主角名叫石榴,石榴小弟。石榴是非常严重的密集事物恐惧症患者,因为他看到这种东西后会惊恐发作,这样就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曾经跟我回忆过第一次对密集事物产生恐惧的情景:

“那时我很小,只有五六岁的样子。一天我陪妈妈去医院看病,她让我等在那里自己先去挂号了。我一个人怎么待得住,便开始到处跑,跑到不知哪个诊室我就进去了,看见里面椅子上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正用手去揭另一个人后背上的纱布。这时我就好奇地凑过去,探头一看,当时我就吓傻了啊。因为纱布揭开后,那人的后背上暴露出一群密密麻麻像红豆一样的小血泡,个个都饱满透亮,通过他呼吸的起伏,我甚至能看到每个水泡里的液体都在不停地上下翻滚……这时我再抬头看那个人的表情,一脸的痛苦啊,我就觉得这些东西更加恐怖了,从此以后我看那些密密麻麻的东西整个人就会疯掉。”

密集事物恐惧其实是由一种心理暗示导致的。

当时对方脸上痛苦的表情告诉石榴,这些水泡对身体是有害的,是疼痛的,因此他就把密集事物与痛苦有害联系到了一起,以后他再看到它们时下意识地就会感到害怕。同样的,对于那些虫卵、疱疹、皮肤坑洞、群居昆虫等等的恐惧,也都是在我们祖先千百年来与之打交道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我们看到它们会感到恐惧,是因为在潜意识里我们认为它们是有害的,会伤害到自己。

该如何克服它呢?

方法之一:拆分法。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这句话真没错。密集事物之所以能给你造成强大的压力就是因为它们“炫”多。拿“莲蓬乳”来说,网上PS的“莲蓬乳”照片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一种叫“盾波蝇”的多见于非洲地区的食肉蝇,把它们的卵产在了妇女的乳房里,那些卵会啃食人体组织慢慢长大,体格足够大的时候就能浮出“乳面”,不够大的就潜伏在里面继续吃。有的家伙一半身子在里一半身子在外,有的只露个头,有的太胖了直接就掉在地上,这样乳房表面就形成一个一个坑洞,成了莲蓬乳。

使用拆分法,就是将它们一一独立化。你可以想象自己用小夹子把里面的肥蛆一个一个依次夹出来,一个也别漏掉。然后用牙膏补满余下的空洞,用力抹压按平,风干后用手摸一摸,称心如意地光滑了。

方法之二:无视法。

那些经过艺术夸张的密集事物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常见,不去刻意地看就可以了。

方法之三:暴露法。

就是暴露疗法,长时间大范围地接触密集事物,可以使人在心理受到极大冲击后慢慢产生审美疲劳直至麻木,就像学法医的是靠多接触尸体来消除对尸体的恐惧一样。

第七篇 饕餮

饕餮——神经性贪食

“绝大多数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都是女士,男士在整个患病比例中只占5%~10%,并且这些女士通常来自于竞争激烈的环境和高学历高收入群体。”

色欲,饕餮,贪婪,懒惰,愤怒,妒忌,骄傲,这是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程度排列出的“七宗罪”。

其中,“饕餮”一词是我们中国人的说法:传说,龙有九子,饕餮便排行老五。《山海经》中的介绍是:羊一样的身子,眼睛位于腋下,老虎般的牙齿,人的手,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因此我们用“饕餮”形容暴食。

据说人的胃容积平均在1。5升左右,个别的大胃王能达到3升以上,那么理论来说,食入过量的食物应该会导致胃的爆裂,如同电影《七宗罪》中的胖子一样,在凶手的逼迫下不停进食,最后因胃破裂而死。

我们这里介绍的神经性贪食症,是否就像它字面的意思一样——贪食,是指吃个不停呢?

带着这个疑惑,先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名的名人故事,说出来名字吓你一跳——戴安娜王妃。

生如夏花,逝如冬雪。戴安娜王妃原本有着一个表面看上去如童话故事般美丽的幸福生活,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了,其实私底下,戴安娜多年来一直在与神经性贪食症和抑郁症做着艰难抗争,尤其是在和王储查尔斯王子结婚之后。

那场盛大婚礼世人瞩目,事实上,查尔斯王子最先约会的对象是戴安娜的大姐莎拉,当时莎拉正忙于与神经性贪食症搏斗而无暇他顾,就把自己的妹妹,当时只有16岁的戴安娜转介给了王子。

戴安娜在与王子初期的交往中感到无比兴奋,因为除了王子本身,她还受到了来自周围其他人的关注。受宠若惊,她很快便坠入爱河,尽管有很多人相信王子可能从来就没有爱过她,只是迫于身份的压力,不得不选择结婚来生下皇位继承人。于是在戴安娜19岁的时候,王子求婚了。

慢慢地她意识到,先前那些美妙的关注成了压力的源泉。在婚礼举行之前的一段时间内,面对来自公众、媒体和皇室的压力,戴安娜感到无所适从,孤独,经常哭泣。也就是这时,她第一次开始在进食之后将食物从自己的体内清除出去,通常是采用呕吐的方式。那时她的腰围从29英寸下降到了23英寸。

童话般的幸福幻想很快就被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彻底打破:戴安娜在婚礼前两天发现自己丈夫打算送给卡米拉的一条项链上刻着两人的亲密昵称,看见卡米拉的照片从查尔斯的日记本里掉了出来,发现王子袖口的链扣上刻着卡米拉名字的缩写……这一切被识破后,就有了后来查尔斯王子的说法:“我整个蜜月都在呕吐的气味中度过。”因为她每天都要吐三四次。

此后,戴安娜王妃的暴食行为越发频繁。相比娇小的身材,她有着一个惊人的胃口。例如,一天晚上她吃了一整块肉排,加一磅的糖果和一大碗奶油冻。每一次当她用呕吐的方式将这些食物排出体外时,她意识到,这帮助她获得了一种控制感,并且给了她一种表达自己愤怒的机会!

除此之外,戴安娜王妃小心翼翼地监控着自己的外表,让自己随时随地都处于拍照的最佳状态,因为狗仔队来势太汹汹,稍有不慎,自己就会变成隔天新闻中的谈点。因此服饰、身材和个人装扮品味上的表现必须做到完美无缺,只是这些也是沉重的枷锁,只会进一步加剧她神经性贪食症的病情。

在孕育了两个孩子之后,戴安娜王妃开始了自己缓慢又充满波折的恢复之旅。那段时间里,她先后向催眠师、占星术师、深层按摩师、芳香治疗师、针灸师、头骨按摩师、整骨治疗师等寻求帮助,贪食症才得到了控制,并于1996年8月28日正式与王子离婚。次年的8月31日凌晨,我们可爱的戴安娜王妃因车祸在医院香消玉殒,终年36岁。

戴安娜王妃的故事讲完了,就此神经性贪食症的四个标准也清晰地浮出水面。

No。1:

没错,需要大吃特吃,并且要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吃下比常人食量多得多的食物。

No。2:

你还要会使用重复而不恰当的补偿方式来控制体重,比如说节食、使用泻药或者呕吐。

No。3:

同时对上面两条做重要补充: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你自己无法控制的!

No。4:

对自我形象的歪曲(所有人都认为你瘦,但自己却仍然觉得很胖),或者对自我形体的过分关注(患病者的所有自信只来源于体重和体形)。

神经性贪食症就是通过上面四条来给人的身体和情感上带来巨大影响的,特别是用呕吐作为清除食物的方式时,影响则更为严重。

首先,患者会因为经常性的呕吐造成唾液腺肥大,使她们有了张大饼子脸。

其次,在频繁呕吐过程中,必要的营养物质也被排出体外,这会使人事后感到更加疲惫和抑郁,像我们常说的,吃不饱就不开心。但是,呕吐本身却减轻了胃部的不适,能摆脱吃下过多食物带来的内疚感,还可以作为发泄痛苦的一种方式,那么呕吐这种行为就因此得到了强化。

写到这儿想起央视一个专题片报道的事,内容大概是:传说中,一位胃神女孩降临于世,以诡异和令众人膜拜的饭量横吞了家中一切可以吃掉的食物,唯独体重却不见长。

50分钟的片子前45分钟都在用专家们陷入了迷局、广告过后马上回来等各种手段吊足人胃口。还剩最后5分钟时,这才想起来,可以用个小摄像机跟踪一下的呀,看看女孩吃完一桌的满汉全席后都干吗了。小摄像机跟啊跟,跟着女孩进入了洗手间,刚想闭眼,发现她此时蹲在马桶边上开始呕吐……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神经性贪食症。

回到前文。很多人不知道,呕吐所带来的痛苦会导致体内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的分泌,这种化学物质会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