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神圣冲击后,杜威总统为保证美利坚合众国能够“屠神证道”,疯狂地扩充海军,妄想以“十倍于”对手的海军淹没对手。从战争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兵法上无可指责的“王道”。

但是他独独忽略了,过度的膨胀的美国海军,让全世界都产生了严重的不安情绪。

阿尔托利娅大声地叫嚷道:

“全世界的市场,消化老欧洲的产品,就已经很勉强了!再增加一个比老欧洲还强大美利坚合众国,这个世界会爆炸的!1914年前,我们因为和威廉皇帝进行了一次不过是百万吨级的海军军备大赛,最后都被迫打一次世界大战来消化这场军备大赛产生的‘负面反应’。而现在,我们在大西洋对面的‘美国朋友’,他们正在进行的是六百万吨级别的海军军备!美国,这头过度发育的贪食蛇,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先生们,绅士们,放弃战后可能和美国人‘和平相处’的所有幻想吧!战后美国若不想因为国内畸形的产业结构,导致国家因缺乏商品消费市场饥饿而亡的话,就只有在吞掉日本这条没有多少油水的小虫后,寻找下一个能填饱他们肚子的目标!那就是我们!”

“我们唯一的机会,就是利用我们从前的敌人,德国人也对美国人产生恐惧,愿意和我们联手的契机,英德日三家联手,将这头正在疯狂生长,已失去控制的贪食蛇扼杀!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说到这里,阿尔托利娅停了下来,她双手撑在桌面上,碧绿色的眼珠环顾四周,扫过一位位议员的面孔,结束了全部的演讲。

关于对美宣战,英国人除了害怕美国庞大的海军外,更投鼠忌器,担心美国趁机吞并加拿大。

但阿尔托利娅根本不在乎在加拿大,她当时反驳这种观点道。

“关于加拿大问题,不要再做梦了。不管我们对美态度如何,眼前的形势下,打完日本,损耗太大的美国人,一定会出兵加拿大的!不要忘记了美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信仰上帝和恨英国人!现在他们对上帝的信仰已经陷入混乱,那么唯一还能让他们坚持下去的,除了打赢对日本人的战争外,就是恨我们英国人!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如果以为美国人会被一纸合约给约束住的话,那就太天真了!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一定会失去加拿大的!但如果我们做些什么,在这个决定的命运的关键时候狠捅美国一刀,让美国以战败者的身份退出战争,那么战后,美国很有可能四分五裂。届时大英国反而有机会保住加拿大。”

两天后,经过秘密讨论,英国人终于决定,接受阿尔托利娅的提议,联合德国,“在适当”的时间点,加入太平洋战争,对美宣战。

这个会议不过是英国对美态度的最后一锤定音。早在1944年,看着美国象下饺子一般疯狂地下水军舰时,恐惧的英国人也暗中加快了国内的船台上军舰的建造速度,要求各大船厂废除休息制,改为一天两班制生产。在和平时期如此快地生产军舰,本就很不正常。不仅如此,英国人对老对手德国海军增加军舰的产量也持默许的态度,原因皆是,现在的美国威胁,已远远地大过了德国海军,甚至大到了英德海军被迫要抱团取暖的地步了。

在这过程中,阿尔托利娅获得的另一个盟友,是英国国内的那些大资本家,尤其是军工资本家。比如航空工业、造船业、钢铁行业,这些行业的军工资本家在这事上全是阿尔托利娅政策的支持者。而其他生产民用品的拖拉斯资本家,出于自己的利益以及消灭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同行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样也不反对阿尔托利娅捅美国一刀的想法。

1945年五月后,英国人开始将更多的军舰调往太平洋,和英国人这一举动对应的,是德国海军也同步地将更多军舰调动到亚洲。英德两国都是海军强国,军舰大规模的调动根本无法做到掩人耳目。而当德国军舰公然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时,得到消息的美国人开始惊呼:最可怕的局面,英德日联盟的局面已经出现了。

而美国人不知道的是,自神圣冲击后,英德国两国经过近两年反复秘密谈判,在美国这个恐怖大敌的逼迫下被迫抱团取暖后,双方在海外殖民地问题和海军问题上,达成了更多的妥协。

英国人同意,太平洋战争结束,美国战败后,允许德国吞并非洲的利比里亚变成德国的殖民地——虽然汉娜也知道殖民地时代已经过去,但她还是想插手这里,把美国势力赶走,然后打着“解放”的旗帜,扶持自己的代理人进行“经济殖民”。

而德国方面的让步是,战后德国海军会自我压缩到英国海军吨位的百分五十!这是去年荷兰谈判后德国海军在总吨位问题上进行的再一次让步。

第486章转向

对于将战后将海军吨位削减为英国的一半,汉娜也没有异意,现在德国最大的威胁是东边苏联恐怖的装甲集群。1945年已过了一半的时间,历史上的苏德战争甚至在这个时候已经结束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蛰伏发展,汉娜也不知道疯狂的斯大林在国内堆出了多少万辆的T34坦克。德国必须将绝大部分的军费转向陆军,这已是必然。

关于英德海军比例问题,汉娜的底线其实更低,她甚至决定将海军吨位降到英国的百分四十以下,以便能腾出更多的军费给陆军。不过这是她藏在心里的最低底线,不会对英国人说出来,也方便未来控制浮动。

而且1941年后德国海军已有意减慢了装备速度,现役军舰总吨位不过是英国的六成左右,在建军舰更比英国少,稍稍裁剪一下都很容易达到协议要求。航母的时代已经到来,导弹时代也已露出端倪。战后德国要大裁海军,首先要动手就是对现役的四艘战列舰开刀,德国要减少海军规模其实很容易。在汉娜的计划里,在一年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沙恩姐妹舰,是首先要处理的。如果可能,她很想将格奈森瑙号卖到中国。而未来要裁撤过多的航母时,汉娜预想中的另一个买家是意大利,只是可怜的意大利人到时候恐怕拿不出太多的钱来。

在英德迅速修好的过程中,德国的另一个“善意”的表示,是将一年战争时俘虏的五条英国潜艇暗中归还英国作为“示好”的表示。一年战争中,德国海军靠着舰灵开挂,击沉、俘虏了大量的英国潜艇。整场战争中,俘获的英国潜艇数量高达十九艘之多。

战争结束后,由于德国人自己的潜艇数量也有些嫌多了,这些英国潜艇显得很鸡肋,零件补给更是大问题。为了处理这些潜艇,德国人便宜卖给“老朋友”挪威一艘,芬兰人一艘,以石油换军舰的方式卖给意大利人两艘,苏联人也买下一艘用于研究,同时还以废铁的价格半卖半送地卖给日本五艘用于坑美国人。

余下的九艘中,型号较旧的四艘被拆除,性能最好的五艘由于较新,被封存处理,同时在国际上寻找新的买家。德国人原本是想将这批潜艇卖给中国,但由于英制潜艇零件配件不配套,配件获得麻烦,如今中国的海军装备主要是走德系路线,不愿意再增加一个英系品牌带来维护上的麻烦——一年战争后,德国产潜艇也因为数量太多也正在满世界推销中,中方买的是德系潜艇。

如今英德开始友好后,德国人就将手中最后五艘鸡肋般存在的英国潜艇作为“英德”友好的标志归还英国。

1945年,全世界还存在另外两个称得上有存在感的海军强国,一家苏联,一家是意大利。至于法国海军,可怜的法国人,现在只有一艘黎塞留战列舰,以及三艘“古董”战列舰,至于另一艘只完成了一座炮台的让巴尔号战列舰,由于法国被汉娜巧妙利用赤化一分为二,主要工业基地都在北部的南法无力完成的余下的工程。该舰最终于1943年被美国人高价租借走,美国人没有为该舰添上余下的那座炮塔,而是利用该舰平台大的特点,在上面堆彻了一堆的防空炮,将其作为一艘大型防空战列舰使用。

而苏联海军,1945年时,苏联人除了家中数艘沙皇时代留下来的“古董”战列舰外,还拥有了两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和三艘航空母舰,此外第四艘航空母舰正在建设中。完成了苏联红军陆军的军事化后,又“意外”地收到了汉娜送过来的大礼——冰岛海军基地,斯大林骨子里的“红海军”情怀同样被挑起了。

在这个时期,苏联所以还建造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原因很多。一是从前德国“热心”地帮助苏联造舰,其次是一年战争中德国海军梦幻般的表现,让斯大林产生了误判。而那份汉娜的“阳谋”,租借给苏联的冰岛军事基地,加上苏联红军在一年战争中轻取土尔其,强行“租借”达达尼亚海峡东岸五十公里的地区,苏联黑海舰队红海军进入地中海的通道也被彻底打通了。

“西线安宁”,陆军完成军备,国际战略环境一片大好,在诸多“利好”的局面下,斯大林怎么可能不对海军加大投入。

神圣冲击开始时,苏联人终于明白航母才是未来海战的王者,可是手上的两艘战列舰和两艘战巡皆已完工或即将完工,投错了资也只能认了。其间缺少战列舰的美国人倒是动过购买苏联级战列舰的心思,但是习惯趁人之危的斯大林又要价太高,美国人自己又有了蒙大拿级的建造方案,最后还是没有谈拢。

1945年时,苏联红海军的整体实力,已经超越了意大利海军,不过由于苏联特殊的地理环境,其海军主力被波罗的海和黑海分割开来,在地中海上,明面上还是意大利人占上风。

如果有可能,林汉一家人都非常想将苏联人也拉下水,参予到对美国人的围攻中,但是无论是汉娜还是阿尔托利娅都不敢将一切押在斯大林身上。

斯大林是个极精明谨慎的人,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山观虎斗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历史上连打个芬兰都要和德国做交易,要苏联海军绕过半个地球去太平洋打美国人,完全就不现实——其实就算是德国,汉娜能把德国海军调到太平洋上和美国海军开战,在德国内部也是遇到了不少的反对意见。许多德国人同样想不通为什么要替英国人流血,英美交恶德国隔岸观火不是更好吗?

只有少数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支持汉娜的观点:美国实在太强大了,如果不趁着这最后的机会重创他,未来的一百年里,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在海洋上都会被美国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若不是汉娜母女俩的另一个身份“希特勒”的威望在德国人无人可阻,这个在太平洋上的英德日三国联盟根本就组建不起来。

至于最后一个“勉强”有资格参予太平洋海战的国家意大利。一年战争结束后,意大利国内经济至今没有起色,至今没有一艘新的大型军舰下水服役,依旧只能将一票的旧舰修修补补继续服役,唯一拥有的两艘航母还是德国货,而且全是护航航母。一艘是一年战争前德国“送”给意大利的护航航母,另一艘则是战争结束后德国人按石油换军舰的协议抵押过来的。太平洋战场早已是航母时代,意大利海军的这些“澡盆舰队”,拉到太平洋上也只是笑话而已。

面对着越来越可怕的美国海军,在1945年上半年,英国人除了拉拢德国人,通过谈判最后确定日英德三国联手对付美国人外,英国人做的另一个件露骨的事,就是在金融市场上狙击美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全世界发行了大量的战争债券。关岛海战爆发后,美国海军虽然被日本人打得全军覆没,但美国庞大的工业实力摆在那儿,当美国国会推出庞大的造舰预案后,其销向全世界的战争债券销路一片看好,大家都对美国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很有信心。

在神圣冲击开始后,全世界发现美国人是在和“神明”为敌时,美国国债就开始下跌了。

但到了1944年下半年后,随着一艘又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和“周刊航母”流水般地涌出船台,全世界对美国的信心再一次高涨。

但在1945年前新年前后,英国金融业的人在政府的暗示下,开始在纽约和伦敦证交所抛售美债,同时估空美元。

而后随着“三神聚会”,英德两国露骨地表现出对日本的支持,全世界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再次不再看好美国,一些精明的人甚至想到了日俄战争时,当时全世界联起手来坑俄国的场景。只是这一回大家坑害的对象,由俄国变成了美国。

在那之后,美元美债就一路走跌。

在战争时期,美元美债下跌绝对不是好事,而这几年来,由于美国来越极端化的政策,政治、宗教迫害加剧,国内资本外流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而这些情况,都正在一点一点掏空美国这棵大树的树根。

而到了1945年,英德对美的态度在国际上明朗化后,被美国视为后院的南美,情况也出现了变数。

1941年欧洲战争结束后,在林汉收买的笔杆子的鼓动下,美国利用英国衰弱,挟“世界第一海军”的威势,妄想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贸易的结算货币。

但是这一政策,由于几大强国的联手抵制,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在这过程中,美国还是说服了南美三小强:巴西、阿根廷、智利,让他们同意在贸易中以美元结算。而后的几年里,美国加大了在南美,尤其是在巴西的投资力度,其在巴西兴建的钢铁厂,更成为后来巴西脱离种植园经济,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标志。

但是美国和南美三国的经贸往来,在1945年后,也开始遇上了麻烦。

“三神聚会”后,这三个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做着抛售美元,换取他国货币的事。对于正在金融市场遭受老欧洲联手狙击的美国来说,这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惨事。不过由于现在的美国海军恐怖的实力,三国首脑倒还有点头脑,不敢在国际金融贸易上露骨地放弃美元结算,但是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手段试探美国的态度,想要结束目前交易用美元结算的状态。

在金融行业被各国狙击,导致美元的国际汇率大跌,由此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1945年的美国,虽然可以生产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商品,但是同样也离不开从外进口原材料和一些不擅长的商品——比如英国产的蒸汽轮机、锅炉,德国产的晶体管电台,南美进口的各种类稀有矿石等等。

美元的大贬值,令美国获得这些资源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由于担心美国战败,这些国家在和美国进行交易时,很多时候已经不要美元,而要求美国使用黄金类的硬通货或别的等价物品进行交易。

老欧洲和美国间的战争,在1944年底就已经在金融市场上悄悄开始。

而在1944年时,美国人在太平洋上得到的情报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人一直加在其在南太平洋,尤其是大洋洲诸多岛群的防御力度。其中英国人更花了极大的力量在新几内亚岛。进入新几内亚岛及其周边大小岛屿,在那些平原,适宜耙耕种、居住的岛屿上进相关的基陆设施建设,兴建各类的移民点。

不仅仅只是新几内亚岛,澳大利西北部从荷兰人手里抢来的东帝汶岛等诸多岛屿,英国人也加大了在这里的投入力度。

而英国人投资力度最大的地点却是澳大利亚。他们在这里投资兴建了钢铁厂、建造了飞机制造厂,坦克车间,到1945年时,澳大利亚已经能生产包括喷火战斗机和巡洋坦克在内的许多军用物资。

美日在太平洋上开战后,英国人越来越害怕美国在战的吞并澳大利亚。加大在大洋洲的投入,增加这里的武器自给率,对于保证澳大利亚安全的意义非同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