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金主-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因为大家有活干了才分钱,没活干就没钱吧。”徐元佐道。
  “那是当然,没活干怎么分钱。”严师傅觉得读书人的脑子有时候是跟一般人不一样。
  “如果每个月固定给工钱,开工了再加赏钱,干得好还有奖金,这样哪怕自己不动手,也能管住人了吧?”徐元佐问道。
  严师傅一愣:“那、那得多少备银子啊?要是一直没活干,岂不是亏得血本无归?”
  “咱们两家合伙吧。”徐元佐道:“徐家投银子,你给我管人,亏了也是我的。到时候能找到活计的人,按照工程款总额百分之八拿返点。”
  严师傅一时呆住了,不知该作何答复。
  “这不是卖身吧?”过了良久,严师傅低声问道。
  “签雇工契书。要走的提前半个月打个招呼,若是不打招呼急着要走,就扣半个月的工钱。如果咱们要踢人出去,提前十天让他找下家就是了。”徐元佐道:“我给你在这个新行里拿三成身股,分红的时候再给你两成红股,你想想答复我。”
  “身股可以留给儿子?”老严对这分红倒是清爽得很。
  徐元佐点了点头:“身股世代相传,咱们也做个千古之交。两成红股是谁掌事谁拿,否则谁给咱们卖命干活?”
  “我若是答应了,也就是东家了?”严师傅颤声问道。
  徐元佐暗笑:东家有大有小,值得激动么?
  “对,你也就是东家了。”徐元佐道。
  老严像尊泥塑一般站在当场,久久没有反应。


第213章 建筑设
  老严头在工匠行当里并不是最出类拔萃的。
  他家本是匠户,永乐年间铸钟有功,转入军户。然而打仗不是他们的本行,所以虽然是军户,仍旧做的匠户的活计。后来世道变迁,铸钟打铁的手艺不知哪代就失传了,反倒是不知哪里学来的木工造房之术代代相传。
  徐元佐选人,首先看的是人品,其次才是技能。在整体分布中,出类拔萃只是极少数人。这些人固然能给人惊艳的感觉,但未必就是性价比最高的。在大众水准之中,人品过硬才能真正减少企业内耗,带来利润。
  那些自认为手艺高超,恃才傲物的匠人师傅,徐元佐更喜欢跟他们划清界限——干多少活给多少银子,既不少你的,也不想多搅合。
  老严头散工之后,先把三个儿子叫来,把佐哥儿的事说了,道:“这个家虽是我在管着,但终究要交给你们手里。你们看呢?”
  长子看了看两个弟弟,道:“爹,您若是不做活了,我们也撑不起这个班子,到时候少不得要走好些人。不如就此跟徐家合伙,用银钱把大工都笼络了,班子也稳妥些。”
  “不干活也有银子拿,这事有些蹊跷啊……”次子低声道:“自古以来没这规矩,要说做善事也不像。”
  小弟只有十八岁,还年轻,见识少,没有插话。
  老严头闷头想了一阵,道:“佐哥儿的意思跟老大说的一样:就是趁我还能拉住人,先用银子把大家捆一起。有活计了,多拿钱;没活计时候,也有钱拿,不至于断炊。要说蹊跷。咱们都是手艺人,小心别签了卖身契就行,有啥好怕的呢。”
  老二想想也是,靠手艺吃饭,谁能坑了他们。真要是苛待手艺人,最后还不知道谁坑谁呢。譬如这梁柱给你歪那么点、砖上裹块孝巾……够你家几辈子不得安生呢!
  “我听园子里那帮小子说过。徐家哥哥最是宽待使唤人。非但吃得饱,穿得暖,还教读书呢。”小弟见爹爹已经有了想法,自然帮着说话。
  老大望向父亲,道:“爹,您是一家之主,您说了算。”
  老二也道:“爹,您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还多,您拿主意就行了。”
  老严头想了想。道:“去把大柱他们喊来。”
  大柱等人都是老严头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也是班子里的顶梁柱。他们只要肯跟着老严头干活,这个班子就散不了。至于在他们之下的,随便到了哪里找些短工、苦力都可以胜任,自然没有发言权。
  老严头跟几个徒弟说了,要跟徐家合伙做这个班子,日后大家没活干的时候也口饭吃,不用出去扛短活。
  这话自然叫徒弟们高兴。
  江南可是有梅雨季节的。一到了雨季。连日阴雨,雨量还大。谁家起屋盖房?
  那时候家里要吃饭怎么办?哪怕码头上给人扛包都得去啊。
  如今师父给找了个金主,愿意没活的时候照样养着,这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徐家肯这般做善事,必是有福的好人家。”众人纷纷赞道。
  老严头见徒弟们都这般态度,心上的石头也放下来了。他虽然知道这事对徒弟们只有好处,就是生怕有人小心过头。佐哥儿肯给他身股。就是看他手里有人,若是这些人散了,佐哥儿凭啥给他身股呢?
  外面的班子可不少!
  徐元佐在工地上陆续转了一圈,从别的班子里也看中了几个干活认真,手艺明显较好的工人——连他这么个外行人都能看出水准。那肯定是有本事的。这些人虽然跟着别的工头,但也都是很松散的主从关系——主导跟从,并没有太强的人身约束力。
  等建筑社搭建起来了,可以优先把这些人挖过来。
  到了傍晚的时候,老严头来找了徐元佐,同时也带来了花名册。
  徐元佐翻看一番,见老严头之下还有十六人算是骨干。其中三个是老严头的儿子,另外十三个是他累年带出来的徒弟。都是有名有姓,按了手印的。
  “工地上其他人呢?”徐元佐问道。
  老严负责的工地上足足有五十来人,这里只有十六人,出入颇大。
  “他们都是些学徒、短工,不用发工钱。”老严赔笑道。
  “成功,你来。”徐元佐叫道。
  梅成功原本落后几步跟着,连忙快步上来。
  “成功,你跟严师去工地上转一圈,人和名字对个号。”徐元佐又道:“日后建筑社的事,你也跟着跑跑,有事随时报我知道。”
  “是,佐哥儿。”梅成功欠了欠身,又朝老严笑了笑。
  “老严。”徐元佐将花名册还给了老严头:“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我说话直,你别恼我。”
  “哪能呢!”老严笑道。
  徐元佐继续道:“但是得往心里去。”
  老严笑容未散,僵了一僵,道:“那是,那是。”
  “这里人还是太少,缺了什么人呢?我画给你看。”徐元佐当即蹲下身子,随手捡了块尖石,在地上划了个三角形。
  老严和梅成功连忙也蹲了下来,听徐元佐讲解。
  “这个三角啊,你就当它是石头垒起来的。”徐元佐道:“最上面的是你。”
  “哪能啊,是您。”老严连忙谦虚道。
  徐元佐没有多说,只划了一条横线道:“你下面是骨干,就是那十六个小师傅。再下面是谁?是散工、学徒、短工、劳力。如果下面的人比上面的人还少,会怎么样?”
  “会塌……”老严似有所悟。
  “对啊。那就不稳了,对吧。还有,你老再干二十年还没问题,二十年后呢?你要回家抱孙子,享天伦之乐。谁来接班?就是这第二层的十六个人之一。这十六个人在这些年里,若是有不想干的呢?有要去读书的呢?有生病干不了的呢?就要再从下面那些学徒、散工里往上提……所以咱们是不是也得养这些人?”
  老严总算明白了,道:“佐哥儿说得有道理,我们这些班子本来也是要带养一些小子的。”
  “一样纳入社里,开工钱。”徐元佐拍了拍手站起来:“工钱的划定就跟我那园子里一样,回头给你送个章程过去。成功,这事儿是你的了。”
  “佐哥儿放心。”梅成功连忙记了下来。


第214章 新领域
  月例工食银三钱,人人皆是如此。
  有这三钱银子,起码三口之家是不会饿死的。
  只是人人平等,让老严和一些骨干师傅有些不乐意。
  凭什么学徒也拿那么多呢?
  梅成功虽然迟钝,却也感觉到了众人的情绪,连忙往下念到:“下面可就是重头了。本社薪酬除了月例之外,还有职位津贴、岗位津贴、工龄津贴和奖金四等。职位有五等,头一等是总工师,负责统筹全社,只设一人,严师,你这个职位每月另有五两银子。”
  老严头眼睛差点落出来。
  总工师下面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工程师,工程师之下是助理工程师,再之下是技工。技工之下就是散工学徒了。
  总工师每月五两,到工程师每月三两,助工每月一两,技工每月五钱,散工学徒每月一钱。一共五个档次的职位津贴,类似后世的职称,给了这些工匠往上爬的动力。
  岗位津贴是给高危岗位的,比如要上房架梁,这些岗位容易出事,要额外给些银子刺激一下,并非常例。
  工龄津贴则是论年算,入职满一年的,加一钱。满五年的,每年再加两钱。如果服务满十年的,工龄工资则是从第十年开始每年多加五钱。直到服务满二十年,每年再加一两,加到退休。
  如果一个十六岁的学徒,一直干到六十岁退休,头一年的收入是每月三钱,一年三两六钱。
  第二年开始有工龄津贴,到第五年能多拿四钱。
  服务五到十年阶段,再多拿一两。
  十年到二十年时,一共能再拿三两。
  过了三十六岁。每年的工龄津贴就是一两八钱,到退休就有四十三两二钱。
  如此算下来,如果有人能当一辈子学徒还不被开除,那么他到手的银子就是二百十一两五钱。
  如今唐行一带的地价被炒高了三成,一亩好地也就五两五钱。干一辈子能换来三十八亩地,这已经很对得起祖宗了。
  当然。不可能有人在徐元佐的产业里干一辈子都是最低级的散工学徒。有能力的,必然能升上去;没能力的,不到三年就会被踢出去了。
  在徐元佐的安排之中,学徒三年升技工。考核不过的,开除。
  技工五年之内要升助理工程师,考核不过的,开除。
  助理工程师在八年内要升工程师,考核不过的,开除。
  到了工程师。才勉强算是进入了保险箱,不用担心因为考核问题而被开除了。
  到底总工程师只有一个人,必须要保证这个头衔的稀有度和权威性。
  这些东西当然不会落在纸面上让人知道,乃是徐元佐记在小本子上的秘密。
  梅成功宣读完了薪酬制度,又把徐元佐列出来的例子读了,好让这些没有系统学过数学的人有个直观感受。
  职位最低的学徒当然高兴,他们之前只是有口饭吃,如今也有月例拿了。
  作为金字塔顶尖的老严头。第一年就能六十三两六钱,这就算在年景最好的时候都做不到。
  在各自筹算了自己可能的位置之后。人人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朴实的人已经开始为徐元佐考虑起来:光是人工就给出这么多银子,怎么才能不亏本啊?
  在场所有人都是了解行情的。他们之前就属于临时合伙,由工头找活计,大家依本分分钱。市场上起一座屋多少银子,盖一座桥多少银子,都是明摆着的。即便有高有低。相差也不会太远。
  ——东家给出这么多银子,就算活计不断,一年到头刨去人工,也剩不下多少了。
  众人都是这么想的。
  直到有人颤声问道:“那个,工程师都有谁?”
  “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都有个评选标准。合格的就是评上,不合格就不评。”梅成功道:“由我们佐哥儿、严师,还有两个外人一起考评。”
  佐哥儿是大老板,严师是总工头,外人是什么人?
  “是张、陈两位师傅。”梅成功宣布了谜底。
  众人一听就知道了。
  都是行里人,地位还要略高于严师。当日被请来一起修房子,但是大头却被严师捞走了,想来不会服气。
  这两人的手艺在行里没得说,都是高人。不过高人有高人的脾气,徐元佐能够降下身段请他们来帮忙考评,却不能长久忍受他们的刚愎自用,所以注定彼此就是短期合作,不可能成为长久的合伙人。
  严总工知道这两人,也知道老匠人绝不会在手艺上玩虚活。把好的说成差的,把差的说成好的,他只要今天敢这么乱来,明天就得吃祖师爷的责罚!
  在这个每天要给祖师爷上香上供的时代,真真是举头三尺有神灵啊!
  徐元佐虽然没给他们主体工程的活计,但是零星的小活还是有的。
  张、陈两师傅手底下也有徒弟,也有学徒,能捞到多少活总比饿着强。这回徐元佐一人封了五两银子过去,作为聘金,他们自然也是心头喜悦。
  “不过徐相公,您这么慷慨大方,恐怕真难赚到钱。”张师傅一向高傲,要不是徐元佐的生员身份,他甚至都懒得跟这个小屁孩说话。
  “不全在赚钱上。”徐元佐嘴上这么说,心中却是暗道:你们这些连政府采购都不知道的人,只能玩玩草台班子。
  “不赚钱养这么多人吃饱了撑的?”一旁的陈师傅是脾气躁,说话口吻生硬。
  徐元佐知道他没坏心思,只是粗鲁罢了,并不跟计较,当然也谈不上解释,随口道:“圣人书里说的,男有分女有归,这是大同之世的基石。我们徐家提供一些职司,叫乡里男子有个养家糊口的工作,乃是践行圣人之道罢了。”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放在哪里都是真理。
  就连《曲苑杂谭》头版的社论也是这个基调。
  隆庆三年六月初八,《曲苑杂谭》第五期刊行三千份,达到了纸张、油墨的极限。换言之,松江一府之地,要想短时间里再调集足够合乎标准的纸张和油墨都不能够了。
  银子自然是徐家出的。
  徐阶如今正在大搞文化事业,越来越多的士林文士知道了《故训汇纂》计划。这对于徐阶在学术领域上的声望上升有极大的好处。与此同时,徐阶也需要一些造福乡梓的善行,这是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
  徐元佐直接将建筑社的事报了上去,在以工代赈的基础上提出了“就业岗位”的新概念,打开了缙绅造福乡梓的全新领域。


第215章 工作会议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此固以工代赈优于施粥救济者也。目今徐氏设长工之职分,为余丁散民就百世之基业,其较赈济更胜一筹。使阖府上下,男子有分而女子有归,岂非大同之先声?”
  郑岳坐在一群同僚之首,听着上司衷贞吉阴阳顿挫朗读自己学生主办的报纸,心中颇有些自豪骄傲。
  衷贞吉这回将华亭、上海两县知县唤来,又命府里同知一起举行会议,重点就在长篇社论里的这段话。
  “国朝历代宗庙爱民之心拳拳,每至灾害则必有赈济。”衷贞吉朗声道:“如今徐氏作为,正是为我等亲民官指画出路。我松江虽然富庶,然而税赋极重。虽然富户盈城,却也赤贫在野。如何将那些无地可种、无艺防身的余丁散民集结起来,不至于路有冻饿之骨,正是我等分内之事。”
  众官僚闻言纷纷赞同,郑岳更是早与徐元佐讨论过了“就业岗位”、“失业率”与地方治安、赋税之间的关系,此刻在上司面前颇有底气,只等衷贞吉问话。
  松江虽然一府两县,但是上海县的地位不能跟华亭县比。尤其这一任上海知县名叫张世衡,只是个举人,所以座次还在府署官之下。
  郑岳作为进士出身的华亭正印,理所当然先进行汇报了。
  只见郑岳起身行了一礼,道:“下官在治政中,倒是有些心得。我松江府华亭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