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金主-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话却是不能说出来的,徐贺表现在脸上的只是“意外”和“不肯承认”。
徐元佐道:“朱大户是有心更进一步的,不过他还是眼界太小。只以为我得了徐家的势,却看不出我本身就有得势的能力。可惜,可惜啊!”
徐贺被自己的口水呛了一口,咳嗽两声:“大言不惭!”
“事实如此。”徐元佐也不分辨,转身上楼,边道:“父亲,咱们年后得宴请一下朱里各家大户,声望名人,也好告知他们联宗续谱的事。这名单就得父亲操心了。”他终究是个外来户,邻居的名姓总算能叫出来,整个朱里的人面可就太为难他了。
好在徐贺这点事还是能办妥的。
“如果有琐碎小事,交给陆大有、姜百里和顾水生去办也可以。”徐元佐已经走到了二楼,高声道。
“好,我知道了。”徐贺总算服软回了一句,总觉得成了儿子的手下,心中颇有些不舒服。
徐元佐没想那么多。他要是真的培养手下,才不会选择徐贺这样资质极差的人。他甚至丝毫不怀疑,若是自己不来这个世界,徐家很可能要不了几年就会家破人亡,甚至卖身为奴。
这是这个时代许多生意失败的商贩人家常走的不归路。
财富带来影响力,也会带来排斥力。
有朱大户带头,和春堂的其他股东或是联袂而来,或是独自前来,纷纷留下名帖和礼物,邀请徐元佐年后去家中做客。
徐贺只觉得整个人都腾云驾雾一般,却看不出来这是徐元佐对他们的回应得到的反馈。
他更想不到的是,徐元佐也有心介入和春堂,在朱里编织自己的国中之国。
这看起来有些野心过大的嫌疑,但整个和春堂比徐元佐有钱的绝不超过三家,而比徐元佐有背景的人却一家都没有。
徐阁老的义孙,徐少卿的义子,即便是在富贵人家汇聚的郡城,也是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除了自家没有宗族势力可以利用,声势上弱些,其他还有什么弱势么?
非但没有弱势,只要自己持续从陆夫子手里截留人才,培养自己的部下班底,多半会比宗族更加好用!
这就是徐元佐的底气所在:他走在一条势必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上——虽然仍旧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到了除夕当日,徐元佐仍旧以背书为主要活动。
眼看着天都要黑了,徐良佐满头大汗地跑回来,偷偷摸摸换下湿透的衣服。
徐元佐清了清喉咙。
“哥,嘿嘿。”徐良佐未语先笑道:“我这不是回来背书了么?”
徐元佐看了他一眼,虽然知道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但刚刚被来客们挑起了染指朱里的野心,仍旧忍不住道:“你也太贪玩了些。若是两年内你能开笔,十五岁之前报个神童,不知道要省后面多少工夫。”
历朝历代的神童都是祥瑞,而大明直接将这祥瑞的标准量化了:十五岁之前有超凡资质者,县官可以上报神童。
只要县试考的出彩,年纪又在十五岁以下,再加一个隐藏条件:县官青睐——于是就可以作为神童报到知府案上。知府考试确凿无误,报给学道大宗师。大宗师的院试本来就是不怎么黜落人的,要给府县官面子,自然也会给个好名次。
这其实就是正常关系户所走的生员道路加强版,保证能够得个生员。
像徐元佐已经十五岁了,等二月开考就是十六岁,没有了报神童的资格,所以过县试就是他的极限,后面府取就得看运气和操作了。
徐良佐咋舌道:“还神童?哥哥也太看得起我了。”
“这有什么?神童也是被逼出来的。”徐元佐脑中过了一下后世那些省重点中学的校规,觉得还不足以恐吓顽劣,又往前搜,想起看过一篇《神童》的文言文,便道:“北宋饶州的风俗,小儿只要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就教之《五经》。他们不是想玩么?就用竹篮挂在树上,绝其视听。不好好读书,死活不放下来!”
徐良佐听了连连咋舌:“竟然有这等惨无人道之事,哥,这是你杜撰出来的吧!”
“说你不读书吧?这是宋人叶梦得所作《避暑录话》里的。”徐元佐着实嘲笑了弟弟,又道:“我倒觉得不论这故事真假,咱们家都可以试试。”
“别别别!”徐良佐连连摆手,面露惊恐:“哥哥有所不知。小弟这些日子读书极其用功,实在是太用功了,以至于不出去玩一下都对不起这个年节。既然哥哥不喜弟弟我玩耍,那我肯定好好读书!对了,哥哥,你教我那个读书法还真是有用!背起来轻松许多,真可谓举一隅而以其三反。”说到后面,徐良佐又隐隐有些得色,或者说是嘚瑟。
徐元佐点了点头:“四书是基础,快些过掉,哥哥再给你找郡城大儒开笔作文。”
“多谢哥哥。”徐良佐兴奋道。
他现在是班上的学霸,一方面常得陆夫子当众夸赞,一方面自己也的确有些积累,学会高级的读书方法之后,进步颇快。这种情况下,他已经喜欢上了读书,因为这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
而且还很实惠,读书读得好,受人瞩目之外,吃穿待遇更好,还有零花钱拿。
徐良佐换了衣服,抱着汗湿的衣服偷偷去求姐姐洗掉,又折回房里跟哥哥一起读书。他发现哥哥的进度好像比他快不了多少,心中疑惑,却不敢问出来。这也是徐元佐渐渐有了威严,让他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的小觑调笑了。
二人一直读到姐姐上来叫吃年夜饭,方才吹灯阖卷,喜气洋洋下楼去了。
第095章 银和钱
除夕是辞旧迎新最重要一餐饭。除了种种江南风俗之外,酬神也是重中之重。徐元佐对别的都是马马虎虎,乃至徐家的祖宗他都没怎么客气,但是对于神道一说却有些敬畏。
若说世上没有超自然力量,那他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
相比没有遭遇诡异事件的人,徐元佐更加上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徐良佐则全程酱油,急急忙忙吃好晚饭要去街上跟小伙伴放爆竹,跨火堆。
至于徐母则带着女儿文静去镇南的雪葭浜城隍庙上头香。如今徐家已经是徐阁老的亲戚,徐元佐又带着三十来个镇上少年讨生活,地方上的富户也与他家拉关系,眼看着就是异军突起的大黑马,所以徐母总算能够一圆上头香的夙愿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另外一些富户人家都信佛,所以城隍庙这边算是让出来的。若是徐母也信佛,那么这头香兴许还要再等两年才能烧到。
徐元佐和徐贺都懒得出门,在家大眼瞪小眼,终于熬不下去的时候,徐元佐先打了招呼上楼看书。不过这回却不是看四书五经科举时文,而是翻出了当日自己初来时写下的笔记,对隆庆三年的局势再次进行了分析,拾遗补缺,就像是临交卷前的检查一样。
结果也跟交卷检查一样,基本没有什么收获。
就在徐元佐阖上秘籍的刹那,眼前突然闪过一条货币兑换率。
“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铜钱,万历年间约为八百钱。”
徐元佐重又打开了秘籍,仔细看那条目,原来是一条有待验证的记忆。作为一个文科生,他看过的书实在太多。也只有实实在在看了许多书的人,才会知道书里的知识、信息不能全信。有些是书作者存在错讹,有些则是自己的记忆错觉,所以当初他把这条写下来,也是要提醒自己多加验证。
后来发生的事太多,竟然就忘了。
不过这题目的答案也有了。因为假银的问题,徐元佐更喜欢铜钱,起码铜钱的质量是一眼可辨的。所以几次兑换下来,汇率也很清楚,一两九成银能兑一千四百到五百的铜钱——看铜钱的质量有所升降。
徐元佐提笔将正确内容补上去,突然心中一动,开始默默寻思。
从银钱兑换开始,一两兑一贯也就是千文,似乎就是常识和基准。
大明本就忽视铸钱,整个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经济总量高于两宋,铸钱数量却只是两宋的三分之一。在市面上,非但能看到各种心安理得流通的洪武钱永乐钱这些明朝“古币”,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宋朝铜钱。至于铁钱,虽然不在国家经济序列之中,却也是被市场认可的辅币。
徐元佐从后世人的角度来看,经常有某地发掘出数吨宋钱的记录,而且古玩市场里除了赌石之外也有“赌钱山”——就是从凝结成一体的“钱山”中,赌运气看能否开出价值高品相好的宋钱。
明朝人是怎么都不能想象这种情形的。
万历年间跨度极大,也正是万历时期,世界银矿冶炼技术有了两次大提高,而开采出来的白银有三分之二是涌入中国的。这对于大明,尤其是江南而言,白银贬值是大趋势。
白银作为市场主流货币,一旦发生贬值,那么最直观的市场表现就是各商品种类的涨价。所以因此导致铜价上涨,从而铜钱兑换比例就从一千四五比一,变成了八百比一?
这就意味着白银贬值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徐元佐知道白银还将进一步贬值,直到英国人的忍不住用鸦片换白银。这是历史大趋势,也是偷看来的标准答案。然而再深入分析一下,白银却似乎不应该会贬值这么多。
首先,汉人的习惯是将白银存在地下的银窖里。这样大部分白银都不会进入市场流通,当然也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其次,历史知识告诉徐元佐,大明的米价在崇祯国乱之前都是很稳定。虽然稳中带升,但必须考虑到万历十五年之后南直、浙江两省基本改种经济作物,日用粮食全靠从湖广“进口”。这也证明白银增量起码在万历年间并没有造成通货膨胀。
那么,是铜价涨了么?
徐元佐仔细想了想铜价上涨可能存在的因素。
首先,铜作为工业原料,在大明是基本不用考虑的。因为大明没有工业可言。
其次是作为工艺品和日常用品,比如佛像、铜炉、铜镜……随着海贸扩大,这些东西应该会有一定的海外市场,但贸易量不能跟后世大工业时代相比,所以要说直接影响银铜比价实在有些牵强。
除非也如宋朝时候,商人大量收购铜钱作为工艺品外销,导致国内铜钱紧缺。
不过明朝的铜矿开采技术有了大幅度提升,国内又不像宋朝那样依赖铜钱,甚至铜钱都不能作为合法货比纳税,谁会套购铜钱去铸造工艺品呢?
徐元佐脑中灵光一闪,猛然抓住了“纳税”两字!
为了保证大明宝钞的市场流通,朝廷先后有过“银禁”和“钱禁”。当然朝廷没有能力真正杜绝市面上的白银、铜钱流通,而且他们本身也在铸钱,所谓的“禁”就是“禁以此纳税”。
白银从天顺时期就在江南流通了,但纳税则要到嘉靖之后方才弛禁。虽然嘉靖朝以二火黄铜铸造了钱币史上第一批金背钱,但仍旧是禁止百姓用铜钱纳税的。
徐元佐想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隆庆之后,必然有铜钱弛禁之令。朝廷肯定是同意用铜钱缴税了!如果不是这样的大利好消息,以自然经济的发展,钱币价值很难上升一倍。
如今二火黄铜的价格是每斤八分银子,锡每斤八分。按照弘治朝定下的规矩,每用铜一斤,配锡一到二两,成钱重一钱二分。如此算来,一百五十文铜钱的物料成本是八分五厘银子。
一千五百文也就是八钱五分白银。如果足料足色,加上人工成本、冶炼损耗、运输费用,那么一两白银兑换一千四到五百文金背钱,基本是等价的。
徐元佐算完,心中暗道:没想到朝廷竟然没有在铜钱发行上赚钱!而一旦铜、锡价格上涨,管理成本增大,朝廷可能还要亏钱。
难怪朝廷没有铸钱的积极性呢!
朝廷不铸钱,民间又离不开钱,私钱自然泛滥成灾。私钱质量不好,质量差些的钱,含铜量可以低至两分,朝廷当然不愿意看到收上来的税全都是铁铅杂钱。如此一来,也就只能禁钱了。
如果现在用白银兑成铜钱,等到铜钱升值的时候,再用八百文一两的价格回购白银,这可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啊!
简简单单资产翻倍,还有没有比这更爽的来钱法子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政策投资,只是不知道朝廷留给我的时间还有多少。
徐元佐心中不由有些急迫的感觉,同时又在秘籍宝典上写下了两个字:私钱。
第096章 隆庆三年来了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天下私钱大多出自江南,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获利常在百分之三百到四百之间。如今才是隆庆三年,距离井喷一样的万历时代还有三年。距离野马一般失去了控制的万历时代,还有十三年。
想想也是一眨眼的事啊!
徐元佐心中不免焦虑,但是看看外面,爆竹声声,就连除夕夜都没过完呢!
真想早点放完假呀!
徐元佐略带焦虑地起身,做了几组俯卧撑,身上微微出汗,心情方才平缓了许多。
他突然发现自己上班之后果然分心了许多,四书五经背起来总有些应付考试的不情不愿,只是自制力尚可,不需要别人强迫罢了。然而一旦开始思考赚钱的事,大脑就像是上了机油,根本停都停不下来!
等外面声音稍轻些,徐元佐便在床上和衣而卧。除夕夜是要守夜的,一家人吃吃宵夜聊聊天。所以徐元佐打算先睡一会儿,以免等会煎熬难受。
徐母和大姐回来之后,见堂屋里漆黑一片,上楼寻找,才发现徐贺和徐元佐父子两个都在各自卧室里睡了。她们怜惜徐元佐在外挣钱辛苦,也不去叫他,只是给他多盖了被子。
徐元佐在朦胧中有所感觉,但是暖洋洋的又不想睁眼,只是一个念头之间,又沉沉睡去了。
这一睡,便是一年。
等徐元佐睁开眼睛的时候,外面天色大亮,弟弟良佐犹在梦中。
已经是隆庆三年了。
徐元佐先去父母房间,照着时下的礼仪给父母亲大人磕头拜年,拿了个红包。然后下楼,姐姐已经准备好了早餐,正是大年初一早上必吃的汤圆,见人下来便下了滚锅。
徐元佐见大姐精神不错,便问道:“姐,昨晚你也早睡了?”
徐文静道:“睡下去的时候都快五更了,只是过年兴致高,倒也不觉得疲倦。”她顿了顿又道:“磕过头了么?”
徐元佐坐桌旁,点了点头,端起刚出锅的汤圆:“今天不用等吧?”
“来了便吃,不用等的。”大姐笑道:“我都吃好了。”
徐元佐吸溜一口汤水,舀起一个:“正好饿了。咦,昨晚怎么不叫我?”
“娘看你太累,就说让你睡吧。”大姐在徐元佐身边坐下,小声道:“我看娘这几日精神开朗许多,用钱也舍得,你给了娘多少?”
徐元佐还在为昨天没有喝道屠苏酒遗憾呢,闻言道:“给你都有十两,你猜娘那边多少?”
“二十?”大姐猜道。
徐元佐摇了摇头,轻咬糯米皮不说话。
大姐又猜道:“莫非是五十?”
“你壮着胆子猜。”徐元佐撇嘴。
“八十!”大姐掩嘴惊呼道:“你哪里来这么许多银子!”
“一百两!”徐元佐低声道:“当然都是挣来的。”
“少唬我!我又不是不知道园管行的收入。”徐大姐不信。
“谁跟你说一定就是园管行?”徐元佐轻笑:“我只当园管行是个踏脚石,日后赚大钱的日子还多着呢!不是我吹牛,国朝开国以来,恐怕也就是未来三十年最能让人挣钱!”
徐大姐心中一动:“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