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5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次,我希望与他并肩作战。”
曹丕无奈,只得点头答应了,“事不宜迟,孩儿今天安排一下政务,明天就出发!”
第831章 匈奴如狼
在击败乌桓后,汉军便改变了进攻策略,并没有大举向北扩张,而是将上郡、北地郡和安定郡的胡汉民众全部撤回关中,并在北部高山上修建烽燧,白天点烟,夜晚举火,汉军当然不是想放弃关内的广大领土,而是实施防守反击策略,准备和即将杀至的匈奴大军决战。
刘璟并没有因为击败乌桓人便头脑发热,他很清楚汉军目前和匈奴人的实力差距,主要表现在骑兵上的差距,此时他如果贸然大举北上,一旦遭遇匈奴大军,他们取胜的机会并不大,他们现在还没有汉武帝时的汉军实力,可以骑兵对骑兵,诛敌于千里外。
不过汉军也没有放弃关内辽阔的疆域,他们采用了布点的策略,所谓布点,就是在以坚城为依托,在关内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充分发挥汉军擅长防御的优势。
汉军在安定郡选择了高平县,在北地郡选择了庆阳县,在上郡选择了高奴县,这个县的共同特点是城墙高大坚固,且县城建在高处,易守难攻,汉军以这个县为据点,各驻扎五千兵力,并存储大量的粮食。
这天上午,刘璟正在高奴县视察防御备战,高奴县也就是后世的延安,此时的黄土高原气候温和湿润,到处是森林密布,随处可见大片草原,河水众多,水流清澈,汉武帝时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关内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中’。
汉虞诩在《奏复郡疏》上如此描述,“水草丰美,上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也正是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生活,胡人才会大举南下,占据了这片富饶且绿意盎然的高原土地。
高奴县位于北下关中的必经之道上,几条道在这里汇聚,战略地位其重要,所以又被称为‘秦锁钥,五襟喉’,春秋时期,魏国为了防御北狄入侵,在这一带修建长城和大量的关城要塞,秦朝在这里筑城建县,同时又修建了直通关中的秦直道,汉朝时期,高奴县屡经修葺,如今已成为塞北第一坚城。
县城位于一座高岗上,周长约十余里,只能算一座中县,但城高丈,宽两丈,四周马面密集,利于防守,再加上它位于高处,站在城墙上向下俯览,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
刘璟站在城头向北眺望,蜿蜒流淌的区水在县城数里之外,在城头上清晰可见,水流缓处修建有码头,主要靠羊皮筏渡河,汉军码头上又修建了座哨堡,这也是高奴县的一大防御优势,匈奴骑兵席卷南下,必然会被区水阻挡,汉军便可在区水南岸建立第一道防御线。
刘璟任命张任为高奴都督,坐镇高奴县,主管镇防御,这时,张任走到刘璟身旁低声道:“殿下觉得匈奴军会不会从东面杀来?”
“你是说左贤王刘豹会从东面杀来?”刘璟凝视东方,淡淡问道。
张任点了点头,“刘去卑北撤,刘豹唇亡齿寒,他又是刘去卑之弟,岂会坐视不管,如果他率大军从东面渡黄河过来,我们在区水建立的防御就没有意义了。”
“刘豹军队是否杀来,关键要看曹操的态啊!我得到原情报,曹操命曹彰率五万军增兵原,这样,原一线的曹军兵力有十万之众,聚集了徐晃、于禁、张郃、曹真等名将,我相信曹操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会站错队,十万大军就足以牵制住刘豹的军队,其实我们不必担心刘豹,倒是呼厨泉的匈奴本部,可能会大举南下。”
刚说到这,有士兵指着远处大喊:“快看,狼烟!”
刘璟也看到了,远处十余里外的烽燧点燃了道狼烟,直冲天空,这表示有大军到来,当然,狼烟实际上是从四里外的长城烽燧传来,匈奴大军要杀到高奴县,至少还要两天时间。
张任急忙道:“这必然是匈奴大军南下了,请殿下离开返回关中,不要身处险境!”
刘璟却眉头微皱,匈奴大军这么快就南下了吗?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此时万军队正在各地抢收刚成熟的麦,如果匈奴军队这时候南下,对收麦汉军将形成严重威胁。
这时,法正慢慢走上前道:“殿下,我倒觉得匈奴此时南下未必是针对我们。”
刘璟反应快,心念一转,便明白了法正所指,“你是说,匈奴南下其实是去进攻羌人!”
法正点点头,“韦晋在军报中说,他们去灵州时,正好遇到了匈奴使者,好像还是匈奴贵族,随后阿缓身死,羌人陷入严重内乱,以匈奴人的狼性,他们对羌人虎视耽耽已久,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会放过吗?”
刘璟略一思,确实有这个可能,当时他得到消息,灵州羌人因羌王身死而陷入内讧,不少大将都要求趁机出兵攻打灵州,但刘璟却担心他们出兵反而导致羌人停止内讧,转而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而且他还担心匈奴军队会赶来救援,所以他最终没有答应大将们的请求,任由羌人内乱下去。
但刘璟也没有想到,匈奴人居然会乘乱而入,进攻灵州,他沉思片刻便笑道:“如果匈奴军队真是去进攻灵州,倒未必是坏事,我很期待他们灭亡灵州羌人,彻底断了羌人建国的梦想。”
停一下,刘璟又对张任道:“去灵州只是猜测,匈奴最大的可能还是南下,张将军可速派斥候去北岸,一旦确认匈奴南下,我们就要立刻通知收麦汉军撤回关中。”
张任施礼道:“卑职明白,立刻派斥候北上。”
。。。。。。。。
法正的猜测并没有错,匈奴军队确实是西去灵州,万匈奴骑兵由刘去卑亲自统帅,趁灵州羌人内乱之机,一举灭掉他们垂涎已久的羌人势力。
尽管刘去卑恨不得率十万大军南下踏平关中,杀光汉人,但他心里也明白,汉军没有去攻打灵州,就是在防御他的军队南下,汉军此时必然已有准备,他此时率万军南下,未必会占到便宜。
相反,灵州羌人内乱严重,他们乘虚杀入,若能趁机灭掉羌人,获取丰厚的战利和人口,便能补偿奢延海的损失。
刘去卑率军一疾奔,天后,万匈奴骑兵杀进了羌人地界,他们立马在一座山岗上,远方出现一片帐篷,那是最东面的羌人白古部,匈奴骑兵眼中都露出了热切的目光,刘去卑咬牙切齿道:“杀进去,敢抵抗者,格杀无论!”
万匈奴骑兵尖声大叫,兴奋万分地杀向数里外的羌人营帐,刘去卑却在山岗上未动,冷冷地望着部属杀进了羌人部落,他隐隐听见了一片惨叫声和哭喊声,火光燃起,浓烟滚滚冲天,刘去卑心中有一种难言的痛快,奢延海的惨败令他倍感屈辱,憋了一肚的愤怒,只有残酷的杀戮和抢掠才能除去他心中憋闷的怒火。
这时,长刘猛骑马飞奔而至,对刘去卑道:“父亲,这样一杀去,灵州早被惊动了,不如我先率一万军南下,直接杀向灵州,击溃羌人之军,为父亲大军南下做好准备。”
刘去卑知道长的真正目的是要抢掠灵州羌王宫,达曼告诉过他们,灵州羌王宫是如何富丽堂皇,美女成群,这让听者眼红,不过让长先占便宜也未必是坏事,刘去卑当即点点头道:“你可率本部一万军杀向灵州,若能一战击溃羌人军队,灵州城内任你们抢掠。”
刘猛大喜,调转马头向羌人部落奔去,他才看不上这些部落的微薄钱财,他要去夺取羌王二十年的积蓄。
当天晚上,他便命令部属放弃抢到的财物和女人,整顿军马,连夜率领一万骑兵,犹如狼群一般向灵州城扑去。
第832章 魏国来使
当刘璟回到高平县时,大量南逃的羌民证实了法正的猜测完全正确,匈奴并没有南下,而是直接对内战中的灵州羌人下手了,一名南逃的汉族商人向刘璟哭诉灵州发生的悲惨一幕,四个王临时拼凑的军队抵挡不住匈奴骑兵的冲击,王左丹的军队率先逃跑,引发羌军全线崩溃。
匈奴人像蝗虫一般杀入灵州城,大肆烧杀抢掠,无数的珍宝和妇孺被掠走,灵州城内仿佛变成了人间地狱,滚滚浓烟遮蔽了天空,羌人二十年积攒的财富被掠夺一空。
随后杀来的匈奴军队在方圆数里内对羌人各部落进行残酷掠夺,牛羊抢走,房屋被烧毁,青壮男被杀,年轻妇女被掳掠,灵州二十余万羌人流离失所,家园毁于一旦,幸存者纷纷逃往河西和关中。
望着络绎不断的逃难羌民,赵云叹息一声,对刘璟道:“从羌人内乱开始,羌民便不断逃来,现在匈奴人入侵灵州,羌民更是成倍逃至,卑职估计逃来的羌民已超过六万,大多是举家逃难而来。”
刘璟点点头,吩咐亲兵道:“传我的命令给平章台,这些难民和乌桓人一样处置,安排各县接收他们,重建户籍,逃去河西的羌民估计也有数万人,尽量安排在武威郡,以农耕为主。”
停一下,刘璟又下令:“传令刘正,命他派一队骑兵去灵州探查匈奴的情况。”
赵云眉头微微一皱问道:“殿下觉得,匈奴会占领灵州吗?“
“一定会!”
刘璟肯定地说道:“关内是刘去卑的地盘,这次抢掠灵州的匈奴军必然是他的部属,灵州离刘去卑老巢河套不远,刘去卑必然会利用灵州为他的前哨跳板,从西进攻汉军,而这次进攻灵州的匈奴只有万人,可能肯定,呼厨泉的匈奴大军还会从东南下,对关中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那殿下认为匈奴人会几时大举南下?”
刘璟冷笑道:“刘去卑灭了灵州羌人,这就让我猜到了他们的出兵时间,刘去卑还需要一段时间处理这次抢掠的成果,那么他们最快会在八月份,也就是匈奴人的传统出兵季节,大举进攻关中,我们还有两个月时间准备。”
‘两个月!’
赵云沉思片刻道:“卑职有一个建议,不知殿下是否能接受?”
“你说就是了。”
赵云便缓缓道:“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骑兵不足,这次虽然缴获了大量战马,但训练一名骑兵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时间上来不及了,卑职建议从乌桓人中招募两万骑兵,给他们家属税赋和土地优待,相信他们愿意为殿下卖命,利用乌桓骑兵的勇猛和骑术,配上汉军的装备兵器,强化训练两个月,他们一定会成为我们的骑兵精锐。”
一席话提醒了刘璟,刘璟顿时想起,曹操的骑兵队伍中也有大量的乌桓人,利用被征服的游牧民族来对付另一个游牧民族,这倒是不错的主意,刘璟当即同意了赵云的建议,“可命庞德和马岱去乌桓人中招募骑兵,这件事要立刻着手,一天也不能耽误。”
赵云点点头,“卑职明白了,卑职立刻去安排!”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报信兵大喊:“蒲津关急报!”
刘璟回头望去,见一名报信兵如风驰电掣般冲来,刘璟心中不由微微一怔,潼关急报,难道曹军攻打蒲津关了吗?但想想又不可能,报信兵片刻疾奔而至,翻身下马,向刘璟行一军礼,将一卷快信呈上:“启禀殿下,蒲津关急报!”
刘璟接过快报打开,匆匆看了一遍,他稍稍松了口气,事情不是他想的那回事,是曹丕代表曹操出使汉国,已经进了蒲津关,正向长安而来,刘璟立刻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对赵云笑道:“看样,我们东线会有盟友了!”
。。。。。。。。
曹丕奉父亲之令出使长安,和刘璟会面,他一跋涉,一行人终于进入了关中,曹丕的随从有余人,他为正使,副使是陈群,陪同他来长安之人,是冯翊郡守向宠,向宠同时也是蒲津关主将。
这天上午,曹丕的队伍进入了长安郡,长安郡在汉朝是京兆府,刘璟夺取关中后,临时改名为长安郡,等都城从成都迁来后,再恢复京兆府的地位。
此时已是六月中旬,冬小麦刚刚收割,边是成捆的麦穗和堆积如山的麦垛,成群的灰雀不时象一片乌云从麦堆里腾空而起,紧接着便看见老农挥舞长叉冲来,大声咒骂这群会飞的鸟贼。
农田里也格外忙碌,几十架水车骨碌碌转动,将水渠中的水灌入田中,水田中的男男女女在忙碌地插秧,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刚刚收完麦,来不及晒干,随便堆在上,便要抢时间灌水育秧,种植晚稻,一天也耽误不得。
镜般的水田里已插满了整齐的秧苗,一眼望不见边,颇为整齐,曹丕点了点头,关中不愧是天宝物华之地,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光照充足,各种水利灌溉设施齐全,基本上能保证年年丰收,看得出生活在这里的农民都十分满足,脸上的笑容便说明了一切。
这时,向宠在稻田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大喊道:“陶守,是你吗?”
一名正在插秧的年轻农民缓缓站起身,头戴竹笠,身着粗布短衣,袖和裤腿都高高挽起,沾满了污泥,手中拿着一把秧苗,正是长安守陶政,按照汉国制,农忙时节,各地官府必须要下乡助农,陶政便和郡丞崔实分工,崔实负责安置乌桓人,陶政则负责去长安郡各地助农,今天他正好在这里帮助乡民插秧,却遇到了曹丕一行。
他不知曹丕到来,见马车华丽,随从颇多,还要守向宠相陪,便知道这是重要使臣,连忙在水田里洗洗手,赤脚走上了田埂,拱手笑道:“原来是向守,这是去哪里?”
向宠给他介绍道:“这位是朝廷副丞相曹桓,奉魏公之令出使长安。”
陶政这才知道马车里是曹操长曹丕,未来的魏公继承者,他连忙上前见礼,向宠又向曹丕介绍了陶政,曹丕这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个十余岁的年轻官员,竟然就是王妃长兄,陶家的嫡长,曹丕早听说过此人,才平平,但很能干,虽然家族富可敌国,又和刘璟有着特殊关系,但为人却很谨慎谦虚,在汉国官场中口碑好。
曹丕打量他一眼,见他皮肤黝黑,双眼明亮,身着粗布褐衣,下穿宽裤,还赤着脚,两脚十分粗糙,小腿上还叮咬着一只水蛭,分明就是个田舍乡农,哪有半点豪门贵胄的模样。
这令曹丕不由肃然起敬,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良官,曹丕点点头笑道:“我早闻陶使君大名,贤良朴实,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陶使君只要保持本色,前途不可限量。”
陶政本来对曹丕印象不好,不过今天一见,觉得他也不是传说中那种阴险薄凉之人,说话也很诚恳,陶政对他的印象也有了几分改变,他也微微笑道:“曹副丞相的金玉之言,陶政将铭记于心。”
按照正常的规矩,向宠是冯翊郡守,他只负责冯翊郡内陪同,把使者送到长安郡后,就应该由长安郡的官员接手,正好遇到了陶政。
向宠连忙将陶政拉到一旁笑道:“既然到了你的地界,我就把他交给你了,你来陪同他回长安吧!”
陶政面露难色,对向宠道:“我今天下午还要赶去蓝田县安置几户乌桓移民,听说县官都不在县衙,没人管乌桓移民之事,都闹起来了,我得赶去,这位汉使还是烦请向兄把他送去长安吧!”
向宠见他确实忙不过来,只得苦笑道:“既然你这样求我,我只好送佛送到西天了。”
陶政大喜,连声感谢,他看了看马车又问道:“这位曹大公来长安做什么?”
向宠犹豫一下,他和陶政的私交很好,虽然有些事不好说,但看在私交的面上,向宠还是低声告诉了陶政,“他在上告诉我,一是要和汉军共同对付匈奴,其次是曹操想和汉王殿下联姻。”
‘联姻?’
陶政吃了一惊,“什么联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