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宫足足愣了半晌,他忽然猛地站起身,大喊道:“这是汉军要偷袭我们,立刻集结骑兵!”
话音刚落,只感觉大地震动起来,外面惨叫声、惊恐喊声响成一片,一名士兵跌跌撞撞冲进大帐喊道:“大王,汉军骑兵已经杀进大营了,快走!”
南宫惊得魂飞魄散,他连靴和盔甲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向外奔去,冲出大帐,只见外面火光冲天,无数骑兵身影在大营内横冲直撞,无情地杀戮奔逃的羌胡士兵,他们的士兵早已乱作一团,大部分人衣甲不整,手无寸铁,有的拼命奔逃,有的跪地求饶,有的被刀砍伤,哀嚎着死去。
两名亲兵牵来战马,南宫心慌意乱,翻身上了马,本能地催马向东南方向奔去,那边是张掖城方向,是他心中的安全之地,身后只有不到两人跟随。
而大部分羌胡骑兵则是宫北部和合离部牧民,他们则向西北方向的家园方向逃窜,逃跑的羌胡骑兵泾渭分明,各奔一方。
混乱中,南宫逃出了大营,拼命打马在草原上奔驰,他们沿着一条通往张掖城的河流奔驰,人人皆已失魂落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逃!逃得越远越。
一行骑兵只逃出不到十里,奔上一座草丘,草丘前方却出现了密集的人影,就像突然从草地下冒出的鬼魂,一下出现在他们几十步外。
黑影足有数千人,呈月牙形埋伏,无数把军弩对准了他们,一支支锐利的箭头在月光下闪动着死亡的光泽,当南宫看清楚对方竟是数千弓弩兵,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调转马头要跑。
但已经晚了,王平早已率军等候他多时,一声令下,数千支弩箭呼啸而出,如暴风骤雨般射向不到两人的南宫队伍,只听一片惨叫声,顿时人仰马翻,羌胡骑兵纷纷中箭。
当一轮箭矢射完,草地上再也看不见一个骑兵,只有刺鼻的血腥气味弥漫在空气之中,王平率领士兵们奔了上来,他一眼看见了躺在血泊中的南宫,他身上插满数十支箭,俨如刺猬一般,已气绝身亡。
王平挥刀剁下他的人头,将人头高高举起,顿时引来士兵们的一片欢呼
大营方向的战役也已经结束了,六千羌胡骑兵在混乱中被斩杀一千余人,不到千人逃走,其余羌胡骑兵全部投降成为战俘,大火已经将整个营地烧毁,只有星星点点的余火还在燃烧。
刘璟却在等待王平的战报,他很有信心,南宫是沿河逃跑,他必然会进入汉军的埋伏圈,不多时,有人大喊:“殿下,王将军来了。”
只见王平带着一队士兵疾奔而至,他翻身下马,快步来到刘璟面前,单膝跪下,将一颗人头高高举起,“卑职不辱使命,逃跑骑兵全部射杀,南宫人头在此!”
刘璟大喜,他接过南宫人头,大笑道:“南宫羌王,早知今天,何必当初?”
这时,廖化上前禀报:“启禀殿下,战俘已经收拾完毕,我们是去张掖城吗?”
刘璟摇了摇头,“先去合离部!”
天还没有亮,一万五千汉军押解着近四千羌胡战俘向合离山方向而去,次日中午,军队进了牧场,这时,有士兵来禀报:“合离部和宫北部酋长前来请罪!”
刘璟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立刻令道:“大军就地驻营!”
汉军在草原上开始搭建帐篷,这时,一队哨兵领来十几名羌人贵族男女,他们都赤着上身,跪在军营前请罪,一队士兵奔出,大声道:“请各位着衣,汉王殿下有请!”
十几名羌胡贵族穿好了衣服,心中忐忑不安,跟随着士兵来到了中军大帐,走进大帐,十几人都跪下,前面两人是合离部和宫北部酋长,两人皆五十出头,后面是他们的妻和几个儿。
“罪臣不识天威,冒犯汉军,前来请罪!”
刘璟上前将他们扶起笑道:“两位酋长如此诚恳,我怎会加罪你们,请坐下!”
他命士兵给十几人都铺了坐席,众人见刘璟态亲切,心中的不安稍稍缓解,这时,合离部酋长道:“我们根本不想出兵助南宫,只是因为我们都有女在张掖城为人质,不得已才被迫出兵,但也和他要求的兵力相差甚远,请殿下放心,我们都坚决支持汉朝恢复对河西的管辖。”
刘璟点点头,“其实汉朝管辖河西几年,大家都相安无事,羌人汉人都能和睦相处,各自生息繁衍,我不会夺走你们的牧场,甚至还要依仗你们来替朝廷养马,这对羌人也有好处,河西之大,足以养活我们大家,我只是希望各个部落都有权力决定自己的事务,不容外来势力干涉,象南宫这样破坏河西平衡,破坏羌汉和睦的野心之辈,我绝不会容忍。”
刘璟一方面安抚他们,承诺不会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另一方面却又警告他们,胆敢破坏河西势力平衡,他绝不会容忍,众羌人都明白刘璟的意思,一起跪拜谢罪。
刘璟又笑道:“你们的被俘弟我会放回,不过放回之前,我有一个条件。”
两名酋长面面相觑,异口同声道:“殿下请说!”
“南宫已死,我要去威压南宫部投降,希望你们各自派兵跟随我一起前去张掖城,最后以和平方式结束河西争端。”
两名酋长纷纷表示,愿意倾兵跟随汉军前往,他们皆告辞回去点兵,刘璟起身送他们出帐,这时,宫北部酋长对刘璟低声道:“殿下,卑职有一个建议,可保河西长久。”
刘璟笑道:“酋长请说!”
“南宫部其实也是由九个小部落组成,他们的牧场在张掖城附近,殿下可以将南宫部拆散,让九部各自**,然后将他们牧场打散到河西各地,只要牧场不在一起,南宫部就不复存在了。”
刘璟眼睛眯了起来,破敌还需内部人,这句话一点不假啊!虽然此人也有私心,但他的建议却是解决河西羌人最好的办法
天后,包括马超万军队在内的五万汉军主力兵临张掖城下,另外还有合离部和宫北部的两万骑兵也跟随汉军前来,共七万大军在张掖城下摆开了阵势。
这时,南宫盛受南宫伯玉的委托,前来汉军大营谈判,在一片刀光剑影中,南宫盛被押到大帐内,刘璟全身披挂盔甲,手执青釭战剑端坐在帅位上,冷冷地望着南宫盛走进大帐。
“南宫盛参见汉王殿下!”
南宫盛跪下,伏身施一礼,刘璟哼了一声,“南宫已死,尔等为何还不开城投降?”
南宫盛咬牙道:“羌王虽死,但城内还有两万愿意死战的勇士,如果汉军攻城,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合理地解决河西问题。”
“合理?”
刘璟冷笑一声,“无非是向我漫天要价罢了,你们现在还有资格吗?如果识相,立刻投降,否则我攻入张掖城,将屠尽南宫部。”
“我们并没有漫天要价,只是希望能够保留南宫部牧场,能够保住我们最基本的利益。”
刘璟眼中杀机顿起,喝令左右,“推出去斩!”
数十名士兵虎狼般将南宫盛推了出去,在南宫盛的叫骂声中将他斩,须臾献上人头,旁边跟随南宫盛同来的两名随从吓得瘫软在地,刘璟对二人冷冷道:“你们回去告诉南宫伯玉,他若投降,我不会杀他的族人,如果他胆敢抵抗,一旦城破,我必将屠尽南宫部,男女老幼,一个不留。”
两名随从连连磕头,抱头鼠窜而去,刘璟望着他们逃远,起身喝令道:“传来马将军,给我摆阵!”
“咚!咚!咚!”巨大的鼓声敲响,汉军在城外摆出了进攻的阵势,一片片密集的汉军方阵,盔明甲亮,杀气腾腾,数不清的攻城梯出现,还有五十辆巨大的巢车,声势浩大。
城头上,羌胡士兵战战兢兢,个个心惊胆战,此时南宫家族几乎全部消亡,只剩下南宫伯玉一人,他只有十岁,性格优柔寡断,没有了叔祖父南宫盛的撑腰,他已毫无抵抗意志,这时他也知道居延部被汉军骑兵屠杀大半,余部不足千人逃入大漠,羌人部落纷纷自立,不再承认南宫部为羌王,他们已经众叛亲离。
这时,一名将领快步走上前,低声对南宫伯玉道:“王,我刚刚得到消息,八个长老在秘密开会,准备开城投降了。”
南宫伯玉大吃一惊,南宫部是由九姓组成,南宫只是其中最大一姓,如果其它八姓背叛,南宫部就彻底完了,他心乱如麻,急声道:“我该怎么办?”
将领叹口气道:“事到如今,我不明白王还在犹豫什么,投降吧!再迟半天,我们南宫姓就全完了。”
南宫伯玉泣道:“如果大家都愿意,那么就投降吧!我没有意见。”
将领摇摇头,大步走去,对守军高喊道:“王有令,开城投降!”
随着张掖城的投降,标志着河西五郡又再次回归汉王朝,正式纳入了汉国的疆域,刘璟遂拆散南宫九部,河西最大的羌胡势力随之消亡了,刘璟又任命马超为河西都督,率领一万镇守凉州,其余大军则返回陇西,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关陇巩固战。
很快,汉国居延海所在西海郡改名为居延郡,在西海高原设立西海郡,又设立河曲郡,筑城造县,迁移军户家眷,随着陇西、河西、河湟、西海的羌氐各胡族纷纷归顺汉国,这便意味着汉军开始在关陇地区站稳了脚跟。
而这时,刘璟收到了家信,孙尚香已为他诞下一,刘璟大喜,为自己的第二个儿取名为刘陇,以纪念他平定关陇。
第729章 世子暗斗
随着曹刘两家签署了真正意义上的停战协议,曹操也由此从连续多年的征战中解脱出来,他已年近花甲,来日不多,但他还有很多要务需要处理,他需要让人民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还需要处理好魏国和汉朝的关系,也需要进行后十年的权力布局,但更重要是的,他要明确继承人。
在选择继承人这一点上,事关重大,曹操迟迟下不了决定,虽然他任命长丕为副丞相,代他处理政务,甚至还住进了原来的丞相府,在很多人看来,长丕就已经是世了。
但实际上,曹操并没有决定由长继承自己,他还在长和之间来回摇摆,长冷静、理智,作风果断,这些优点令人赞赏,但长的缺点也同样明显,薄情寡义、野心勃勃,城府深,甚至还有点偏信奸佞。
这里的奸佞,曹操认为是华歆,虽然华歆很能干、听话,是一条得力的走狗,但曹操却并不喜欢此人,此人缺乏忠诚,整日揣摩上意,投其所好,若不是曹操还需要这样一条走狗,早就将他宰了。
但长丕却明显很信赖此人,这让曹操不喜,但他又不想提醒长,他担心长为迎合自己而隐瞒本性,最后让他选择错误。
相比之下,曹植却是性情中人,待人真诚,率性而为,有抱负,有大志,有一颗怜悯天下人之心,曹操为喜欢他,认为他酷似自己,所以曹操又想立曹植为世。
不过曹植的缺点也同样明显,过于理想,毫无城府,没有驭人之术,他若为魏主,不出一年,魏国就会被刘璟所灭。
想到刘璟,曹操又忍不住生出无限感概,若刘璟是他的儿,他就会毫不犹豫以魏代汉,他绝不会担心魏国的前途,可惜,刘璟是他的大敌,是魏国的致命威胁,他的长丕和植,都不是刘璟的对手。
后堂内,曹操正和族弟曹仁商议练兵一事,曹仁的态很明确,虽然停战协议是五年,但最多只能维持年,所以练兵备战是当务之急。
“丞相,我主张习汉国最近实施的民团办法,一方面实施精兵战略,将常备军维持在十五万,可以使每个士兵身上耗费的军费更多,有利于训练出精兵,同时组建民团,使农民不离家,不离田,却同样能得到军事训练,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大量征召民团后备军,将他们转为正式军,这样既可节约平时军费,也有利于我们集中力量训练精兵,汉军已经开始实施,我们完全可以照搬。”
曹操也很了解最近汉国颁布的《民团令》,目的是化兵为民,对节省军费,恢复生产有着重大意义,不仅是曹仁,包括陈群在内的很多臣也提出效仿汉军民团令。
曹操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我们确实应该习刘璟的一些好措施,比如匠,比如垦田令,还有就是民团令,我已告诉丕儿,命他也组织官员商讨后推行。”
“丞相知道刘璟平定羌氐之事吗?”曹仁又小心翼翼问道。
“我时时在关注。”
“其实我觉得可以利用胡人,挑起河朔和关内的”
不等曹仁说完,曹操便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丕儿也给我提到过利用此事,被我否决了,虽然我和刘璟是仇敌,但在恢复汉王朝对边疆的统治上,我完全支持他,当年我北征乌桓,刘备向刘表建议趁机袭击的许都,刘璟却坚决反对,我记忆犹新,孝,在民族大义上,我们不能犯错误。”
曹仁羞愧地低下头,“卑职明白了。”
曹操又叹口气道:“虽说我利用氐胡骑兵来阻截他北上,但也只是利用,一旦利用完,我同样会扫平氐胡,只是刘璟比我走得更远,居然把西海高原和河曲地区都划归了中原王朝,我想河朔和关内他也绝对不会放过,迟早会收复旧地,现在我的当务之急是恢复民生,然后确定下世,不能再拖了。”
曹仁心中一惊,连忙低声道:“丞相觉得长公还不适合为世吗?”
“丕儿当然不错,但我也觉得植儿不错,所以在犹豫,到底立谁为世更好?”
说到这,曹操瞥了一眼曹仁,见他欲言又止,便笑道:“你是他们叔父,不妨说说你的意见?”
曹仁知道曹操精明无比,很多事情瞒不过他,他沉吟片刻道:“丞相知道发生在长安的一件事吗?我和公有了争执。”
“你是说,不让民众进城一事吧!我事后接到他的信。”
曹仁心中一怔,原来曹植真的写信告自己,他心中更加恼火,但脸上没有表露,只是叹口气说:“公为人仁慈,怜悯众生,如果现在天下已平定,我会坚决支持他继承丞相的事业,但现在刘璟愈加势大,还不是仁慈怜悯天下众生之时,公远不是刘璟的对手,丞相立他为继承人,不妥。”
“难道丕儿就是刘璟的对手吗?”曹操又淡淡问道。
曹仁摇摇头,“坦率地说,长公也不是刘璟的对手,但至少他的意志很坚定,而且作风霹雳,平定袁氏余孽,不惜赶尽杀绝,我觉得他要比公更适合对付刘璟。”
“那是你不了解他们两个,我打算把宪儿嫁给刘璟为妃,丕儿没有反对,但植儿却坚决反对,在对付刘璟上,其实植儿的态更坚决,丕儿倒有点优柔寡断,对袁氏余孽手段霹雳,那只是因为他在对付弱者,对付强者他未必有这般果断,其实我是希望他只斩杀匪,饶过哪些普通民众,可是他却毫不留情,把仇恨留给后代,若是刘璟呢?他就会最大限的保留民力,会让战俘去挖矿几年,然后放回家,相比之下,丕儿缺少一颗兼济天下的仁心,差刘璟远矣,植儿这一点就很好。”
说完,曹操似笑非笑地望着曹仁,曹仁满脸通红,他这才明白丞相在长安难民一事上其实对自己不满,丞相是支持曹植,他连忙俯身磕头,“卑职有罪!”
“长安之事我不会怪你,你的想法并没有错,确实要防范刘璟的鹰击军趁机混入城内,有过很多教训了,只是你不够聪明,不像钟繇那样善于变通,放入妇孺而不放青壮,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我相信你应该有了教训。”
“卑职确实会了,不会再做蠢事。”
“去吧!世之事我会再考虑,如果在我去世前能剿灭刘璟,那么还是立植儿较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