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容闳听到这,很是欣慰的笑笑,对杨锐的好感越发多了起来。一般而言,革命领袖们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大气魄,认为只有自己就是英雄,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拯救万物苍生。但这些在杨锐身上都看不到,他不似个将军,倒像是个纽约时报的编辑,虽然自己在领导革命,却置自己于革命之外对革命坦然处之。

“……但美国有美国的情况,中国有中国的现实,初略看来,中国民明智未开突然实行民主,那么这样的民主其实是虚假的民主,完全被各地实权派操纵,从专制到民主要有个过度,没有四十年的时间,这个过度无法完成的。”

待杨锐说完,容闳对他的四十年之说有些不解,问道:“为什么要四十年?不能更短时间嘛?”

其实杨锐觉得四十年都太短,最好是五十年。见他问,就说道:“民主的前提是要大部分国民都参与进来,但中国能识字明理的人太少,所以要民主那么教育必定要跟上。以八岁上学算起,四十年之后才四十八岁,如果民选的话,十八岁以上算选民,可是在十八岁到三十岁的人难免年少气盛,容易被人鼓动,他们的主张也未必是周全之策,如果三十岁以上的人太少,那么民主的结果可想而知……”

平心而论,容闳对这还是认可的,他四十八岁才结的婚,两个儿子虽然听话但还是有年轻人的冲动。只叹道:“四十年太久了。有些人未必能看到那一天。”

杨锐知道那些人的心思,这就像张之洞不管成本非要把铁厂建在汉阳、希望在武昌看到烟囱一样,强人们做事情都喜欢马上能看到结果,这是一种可以让人陶醉的成就感。和希望开门就看到烟囱冒烟的张之洞一样,孙忠山一类的革命者也是务必要看到共和制在自己手中开始实行,所以他才会对主张渐进改良的严复说出“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话语。也许,不是改良行不通,而是他等不及。

杨锐笑道:“先生,革命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奴役之苦,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是要牺牲的,甚至是默默无闻的牺牲。我们这一代看不到,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就怕后人也看不到,那就是千古遗憾了。”

容闳已经是古稀之年了,没有打算看到那一天。只见杨锐不反对共和,于是说道:“现在反清的势力中,除竟成的复兴会之外,还有两股,一是康梁的保皇会,在海外影响很大,会员也很多,财力雄厚。现在美国有华人的城市基本都设立保皇会分会,并且他们已经在加州的洛杉矶训练军队;还有一支就是兴中会,现在由孙汶领导,在华南、南洋一带素有影响力。如今复兴会影响力主要是在国内,竟成如果能和他们联合,那么革命很快就能实现。”

见容闳提到康梁、孙忠山杨锐就感觉头疼,总不能告诉他康梁都是蛀虫,除了拿了华侨几百万捐款胡花之外一事无成,至于孙忠山,不但崇拜美式民主,二次革命由此开中国以武乱政之源。杨锐想了想说道:“康梁主张保皇,不是反清,他们要的无非是要光绪再次亲政罢了。如果和康梁联合,那中国势必要革命两次,一是革慈禧的命,再是革光绪的命,革来革去受苦的还是百姓,能少革一次那就少革一次为好,所以康梁没有必要去联合。至于孙汶,他的主张我从复兴会东京分会也知一二,可他不顾国情力主共和的主张我难以认同,复兴会认为中国选择什么国体那是人民的自由,不能由谁强加过来的。”

康梁的主张和习性容闳在自立军的时候就很是领教了,庚子年的时候,若不是康有为迟迟不把军费汇过来,唐才常自立军也不会败的如此之快。至于兴中会,自从去年年底大明顺天国起义失败之后,他和兴中会领导人之一的谢缵泰就断了联系,兴中会大头目里面现在也就唯有孙汶还在日本雌伏,虽然此人之前被众人说成一个会党豪客,但是自从那年在轮船上和他偶然相遇之后,容闳感觉自己这位老乡颇为“宽广诚明”,并且有华盛顿之大志,所以对他多有鼓励。现在见杨锐也是真心革命之人,便想促成双方联合,尽快推翻满清,但见杨锐没有做什么思考之后就一口否决,心下失望。

他苦口婆心的说道:“竟成,革命开始,当以发展为先。联合其他势力一起推翻满清,那么成功指日可待。这就如开公司,自己资本不够那就贷款,这样公司才能开起来。”

虽然反驳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很不道德,但是杨锐心中的狗血使他忘记了市场营销的原则,还是把真话说了出来,只不过他把声音放的很低,语速也变慢:“先生,先不说主张是否相同的问题,我听过一句话叫做宁要神一样的对手,不要猪一样的战友。当初自立军若不是康梁犹豫观望,那么结果也不会如此吧?再说孙汶惠州之事,如果纠结的不是一些会党,而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哪怕这只军队规模很小,那结局将大不相同吧?康梁纠结于光绪礼遇之恩,孙汶则强求美国民主之制,其实他们都不善于武装革命,也不懂中国真正该如何改革。和他们的联合不但不能加快进程,反而会拖延进程,与其找一张写满的纸改了再写,还倒不如直接找没有写过的纸……”

杨锐话一说完,气氛就有些冷场,容闳一时间沉默了,其实在回到美国之后他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早先自立军的事情,确实就像杨锐说的,如果康梁那时候不犹豫,那么当初结局如何还未可知啊;至于孙汶,先不说惠州之事,只说去年的大明顺天国的事情就是因为保密不严而失败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会党还真是难以成事。但是他怕杨锐像自己当年一样,在没有见到真人之前对孙汶抱有成见,于是说道:“竟成啊,康梁我们不说,只是这孙汶我还是希望你能见一见,说不定你们能成为好朋友。”

杨锐心里苦笑,但在嘴上只好说道:“好的,只要有缘,我想我们会见面的。”

不管杨锐的不情不愿,容闳跳过此节,问道:“竟成这次来美国主要是办什么事情?”

绕了大半天,这话题终于来到了正题上,杨锐说道:“这次来美国,主要是找容先生帮忙的。”

容闳笑道:“竟成请说,只要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全力帮助。”

在说出请求之前,杨锐是很犹豫的,只要自己一开口那么复兴会的很多秘密就等于告诉了他,虽然他也是属于革命派的,但是他对孙忠山的看重让杨锐很是担心,怕他有意或者无意把消息传给孙忠山,不管传了什么过去,都会让杨锐很不安。但是不说也不成啊,在美国所知道的人里面只有两个人选是合适自己的,第一个就是容闳,另外一个就是抗日小说里常见的司徒美堂,但现在司徒美堂还没找到,就是找到,他的社会地位也决定他的作用有限,虽然他在华人中地位很高,但是对于美国上流社会而言,能接受的也就只有耶鲁大学毕业的容闳了。

也只能相信他了,杨锐心里对自己说,然后说道:“先生在美国多年,社会影响力深厚,这是我们所缺少的,如果要革命,那么金钱枪械不能少,这两样复兴会都在着手解决,但是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很多事情只能寄希望于美国。我们所求有三,一是各类工业人才,华侨来美国多年,很多都已经融入美国社会,受过专业化的训练,这是中国所没有的,这些人才我想通过先生联系介绍并聘请到国内,同时我们还会将国内一些可塑之才送到美国留学,容闳先生以前负责过学生留学之事,想来再行此事应该是轻车熟路了。”

容闳点点头,表示同意,示意杨锐说第二条。

“第二就是不管是革命成功之前还是革命成功之后,中国都需要大量的工业设备,特别是现在,我们准备办一个军工厂,但是制造枪炮弹药的设备难以买到,我们希望先生能帮我们找到合适的设备和愿意出售的人。”

这个倒是出货容闳的意料,他以为杨锐会让他帮忙买军火,谁知道这一步直接跳到军工设备上了,他问道:“这军火工厂多大,开在哪里,工程师怎么办?”

杨锐答道:“早期规模不大,供应一支三到五万人的部队就可以了,至于工厂开在那我还没有确定。”杨锐笑着看着他,只见他不以为意的点点头,又接着说道,“至于工程师,我们准备在1906年左右才开设兵工厂,也就是说还有两三年的时间来培训人才,人才的培养我们准备放在美国,这就要借重先生在美国社会的关系了。”

容闳对此表示同意,只是说:“如今美国排斥华人气氛很浓,除了留学和偷渡之外,华人是难以入境的。这些人才放在美国培养,势必要进工厂,这就一定要有合法的身份了,我看这些人还是在华侨里找为好。”

第九十八章陈宜禧

容闳的提议其实就是杨锐的想法,杨锐点头之后接着说道:“第三就是资金了,我们的本意是通过开办公司赚钱然后支持革命,但是中国的市场太小,要想赚钱还是要到美国。所以我们希望能聘请先生为我们的顾问,借助先生的人脉帮助我们开通生意。”

杨锐说完,容闳哈哈大笑,康梁等人拿华侨捐的血汗钱以开公司为名给自己享受,这边却拿自己的钱开公司为革命所付出。前几个月梁启超来美国搞巡回募捐,路过哈市的时候来拜访过他,双方立场不同,所言寥寥就结束了。笑毕,容闳说道:“竟成一心为国,真是有办法,可叹有些人啊,哎,不说也罢。竟成准备开什么公司?”

杨锐压下想告诉他美国已经有公司的念头,只说道:“已经有一些粗略的想法,但是具体的事情还要我回中国之后才知道。我到时候再联系先生。”

对此容闳表示同意,杨锐接着说道:“现在比较紧急的事情:就是兵工厂的技师要现在就开始准备,回国之后我将筹钱过来,我希望那时先生有个具体的计划,比如开设这样一个兵工厂需要多少资金购买设备,需要哪些设备?还有就是需要多少技术人员,这些人要培养成功的话需要什么学历,放在哪里培训,需要多久才能培训好?最后就是资金问题,计划展开后需要多少资金?”

谨慎的本性使得杨锐没有告诉容闳复兴会将在哪里起义,更没有告诉他东北铁路的事情和前明宗室的事情,容闳本来在自立军起义后就被清廷通缉了,如果让商业这条线——特别是国内的商业这边和容闳挂上联系,那么有心人很容易就可以把目光投向钟观光那边,是以杨锐来美国的其他二件事情没有向容闳透露分毫,他只说自己的行程是离开纽约之后就去三藩市,然后搭船回国。

书房的深谈一直持续到深夜,直到钟敲到十一点的时候杨锐提议睡觉才结束。第二天早上起来晨练的时候,他老人家早就起来了,精神矍铄的正在客厅里看书,这让杨锐不得叹服他身体好。哈特福德从昨天开始下了一夜的雪,看着这晶白的世界,杨锐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几个月后要待的东北,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挂在那片白山黑水里。以前看那些穿越小说的时候,根本不要为主角的命运担心,可现在不是啊,谁能肯定自己是主角?想到这个,杨锐不由的埋怨穿越大神怎么不弄个防弹衣给自己,但一想有的时候防弹衣也没用,除了子弹,炮弹也是会杀死人的。还是听天由命吧!

接下来的两天杨锐就住在容闳的家里,两人除了谈怎么造反怎么革命之外很少有其他的话题,他的大儿子容觐彤是冶金工程师,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小儿子也已从耶鲁大学毕业,现在就在纽约孛格林军火公司上班。容闳表示如果复兴会有需要,他愿意派他们两人往国内服务,但杨锐却感觉不安,这样一来把人家儿子都弄走了,老人家要是有个什么事情怎么办。只好表示现在国内还不安全,军火生产也没用那么快,待到国内打开局面形势稳定了,再根据情况决定,对此容闳表示同意。

很快,在11月26日感恩节晚餐的时候,容闳就对两兄弟宣布了他的决定,当然他没有说革命之类的话语,只说希望兄弟两回国为国家服务,虽然容闳入美国国籍已经几十年了,但是他一直都把自己和两个孩子视为中国人,餐厅的气氛因为这席话而凝重起来,杨锐很是坐立不安,面对如此局面,他只有找了借口落荒而逃了,然后在房间里还能听见餐厅容闳的激动的话语声,很显然两兄弟未必乐意离开舒适的美国去一个被媒体称为野蛮落后的地方,虽然父亲对中国有着那么深厚的感情。

在第二天早上,容闳告诉杨锐觐槐这两年将在现在美国组织未来兵工厂的人员,几年之后再去东北。觐彤则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国内需要,那么他将将立即辞职回国服务,面对如此结果,杨锐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离开哈特福特的前一天,容闳带着杨锐散步到了一所学校附近,路过一幢三层的建筑说道:“竟成,那就是以前的留学事务所,1875年建成的,花了朝廷七万五千美元,当时我认为朝廷花了这么多钱在这里,总会把留学计划坚持下去。想不到啊,唉,没过多少年就撤了。”

杨锐知道清朝的留美幼童计划,容闳就是这个计划的推动者。因为中途夭折,四批一百多人的留学生就只有寥寥数人完成了学业,其他的都辍学回国了。如果当时这个留学计划一直坚持下去,那么中国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纯公。”之前听着容闳说起中国国会的事情,大家都叫他纯公,杨锐也学着叫了。“这是清廷浪费的第一次机会,如果留学计划没有中断,那么中国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说到这件倾注了心血的往事,容闳还是很是感慨,半响才道:“他们太陈旧了。没有办法再引领这个国家走下去。竟成,中国以后就要依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不过啊,你们要团结啊。”

杨锐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现在在这个问题不好说什么,他只是默默的说道:“会的,只要大家理念一致,就自然会团结的。”

翌日,杨锐告别容闳来到了纽约,刚回到纽约的时候,麦克尼尔就把几天前王季同发的电报给了杨锐,电报上说前几天美国驻北京公使派人去找了钟观光,双方聊的很愉快,在钟观光说出那两个条件之后美国人表示愿意为铁路贷款的意愿,钟观光按照杨锐之前邮件里的嘱咐回答暂时不需要贷款,并再次重申铁路建成之后邀请美国公司管理的保证,以及希望美国能在安东开设领事馆,并投资参与兴建远洋码头。

11月30日,杨锐又收到了王季同的电报,安通奉铁路的上奏被清廷批准,为了工程能顺利完工,还赐了钟观光一把尚方宝剑,清廷示意如果修路有人恶意阻扰可以先斩后奏,同时,商部也在第二日就批准了《安通奉铁路章程》,原件一字未改。清廷本来就极为愿意有这么条铁路,这样能使关内外铁路的影响力深入东北内陆,而且这条铁路和京张铁路不同,因为途径山区,修路花费巨大但收益有限,商办最好。之前因为俄国反对不敢批准,现在美国拉着英国,英国又带着日本都示意清廷批准这条铁路,于是清廷就骑驴下坡的马上同意了。铁路批准的第二天报纸刊登了这则消息,俄国公使雷萨尔毫无反应,看来俄国已经默认了这个结果。

拿着电报杨锐一时间大乐,弄得办公室外的其他人莫名其妙,本来外面的那几个老美见老板麦克尼尔先生领来一个华人就很惊讶,排华之风虽然在东海岸不算盛行,但在报纸舆论的影响下,美国人对“肮脏的、舔食内脏、不信上帝”的“苦力”们根本没有什么好感,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