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城管大队-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禀陛下,这都是微臣的本职,也是微臣应当做的。”陈巧生脸色通红的说道。
“嗯,你做的不错,朕希望你在这新的岗位上,更能发挥你在书院所学的才能,为我大唐添砖加瓦。”
“臣,定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余宏章。”
“臣在。”

李二在朝会的大殿上把新选拔上来的官员认识了一遍,同时也让满朝文武认识了这样的一群年轻人。
坐在宝座上,李二面露喜色的说道:“当初鬼谷子面见朕时,朕那时就觉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可是随着我大唐日新月异,朕还是经常会感慨人才稀缺,现在,朝堂上一些昏官庸官被剔除出去,他们的职位由你们接替,你们是南山书院毕业的学子,经过三年的历练,你们现在都已经成长为真正的人才,朕希望你们能做出让朕满意的成果,你们可有信心?”
那些青年们无不激动的不能自已,纷纷回答着“臣等必将脑肝涂地。”之类的誓言。
李二哈哈一笑道:“既然你们是新官上任,又是年轻人,那么朕就来问问你们,你们觉得我大唐现在如何发展?是面向海外,还是深入内地,是安心发展,还是继续对外扩张?古有诸葛孔明《隆中对》,朕期望朕的朝堂上也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李二的这个问题一说出来,大殿上顿时嗡嗡起来,特备是那些新晋官员,他们曾经私下里对天下形式尽情品头论足过,那些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想法多少个日日夜夜都在脑海中盘旋,可是那时他们没有机会将这些话说出来,只能将这些理想埋藏在心中,期待有一日可以博得陛下的赏识,而现在,这一切都摆在了眼前,这让他们许多人都激动的浑身战栗,终于,自己可以将自己的主张说出来了。
“启禀陛下,微臣有一看法。”
李二转头望去,只见正是那名叫做陈巧生的官员。
“陈爱卿畅所欲言。”李二摆手示意道。
“启禀陛下,当初在南山书院求学之时,书院就有一门课名叫《战略战术》,乃是由南山书院军事学院秦琼教授编写的,当初在听秦教授的课时,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话记得特别清楚。”
李二露出好奇的神色道:“是哪一段话?”
“从鬼谷的调查表明,中亚地区的领导者只能有一个,为了那里的统治权,大食国和我唐国之间,必有一战!”
。。(未完待续。。)


第五十七章 玄奘背后的唐国

这几天,四面八方的人,像潮水一样地向着羯若鞠阇国的首都曲女城涌来了,他们是来参加、观摩学术辩论大会的。
听说曲女城来了一个佛法极为高深的年僧人,这一点还不能让曲女城的百姓觉得好奇,让他们觉得好奇的是,那名僧人听说是从数千里外,遥远的东土大唐来的,这让曲女城的百姓都十分好奇,这名僧人究竟长什么模样。
曲女城雄踞殑伽河的东岸,会场建筑在距河十余里的西边岸上;场的东面正中,是一座雕构精美、飞金饰彩高十余丈的台龛,南面是一个庄严的坛场。距会场东北隅十五里,还特别建造了一座行宫,是供论主、戒日王、各国的国王大臣和一些学者们居住的。
从行宫到会场的两边路上,都新搭上了一些彩棚。殑伽河内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郊野添搭了密密麻麻的帐幕,触眼都是黑压压的人群。临风飘拂、光灿夺目的幢幡宝盖,真像望不尽的林野;漫无边际的空间内,汇流着清脆、悠扬、激越、宏壮的乐曲,翻腾的人海内到处滚荡着虔敬、朴质和欢乐的歌声。显得特别紧张热闹的,更是从河西到会场的那一段路上,——争奇斗艳的摊贩,堆满了五光十色的货物,尽情儿揽着生意;精技娴巧、得心应手的艺人,在向观众们表演各式各样的优美节目。广大群众的心情,都为这行将揭幕的“学术辩论大会”所吸引住了。这几天,大街小巷。船头车尾。都洋溢着这样一些类似的谈话:
“听说这一回的论主是一位唐国高僧。”
“是的。据说他的名字就叫玄奘哩。”
“真不懂我们国王为什么要特别挑选这位外国的僧人来做论主呀!”
“人家有硬本事嘛。”
“的确,没有硬本事,是当不了这论主的。你想,一个人提出的理论,要让许许多多的学者来分析辩难,如果输了还要自己砍下头来,这难道是什么好玩的事吗?”
“这个唐国僧人怎么会有这样了不起的本事?”
“哼,听说他是以唐国人的头脑在我们印度学会一切的呀。唐国离我们有几万里远哩。他就是凭自己一个人冒着万死一生的危险跑来的呀。”
“啧啧,这可是真有勇气啊”

玄奘淡淡的抬起了头,在天竺待了这么多年,他感觉自己的心境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看到舞台下那些攒动的人头,云云众生,一股普渡济世之情油然而生,让他感觉到心灵上的安稳和宁静。
今天是“学术辩论大会”的第一日,也是一次对自己这些年在天竺学习佛法究竟成果如何的检测,玄奘感觉自信满满。因为他已经将大乘佛法中的种种都领悟的十分透彻。
越过黄云滚滚漫无边际的沙漠,一走几百里。根本碰不到人烟,望不见水草,满目风沙,如陷地狱;爬那高耸云天、万峰皆白、冷彻骨髓、连飞鸟影子都看不到的大雪山,一路上艰难困苦,这些磨练都成了一笔他宝贵的财富,让玄奘的心境得到了升华,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路上的艰难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他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心态,让他的心灵变的古井无波。遇到再大的麻烦都不会惊慌失措,而是会坦然面对。
自己来到天竺已经有八年了,八年时间如同一瞬,八年的时间里,自己的脚迹又几乎踏遍了五印度,所有著名的圣迹,他都朝礼过了,所有著名的善知识,他都参访过了。不管是研究佛教的学者,或非佛教的学者,不管是大乘佛教的学者,还是小乘佛教的学者,只要是对某一种学问具有精深独到的研究,自己都谦谨地诚恳地请教过,虚心地艰苦地毫无厌倦地向他人进行学习。
因此,在印度的学者当中,自己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尊敬,在学术的成就上,大家对于自己都有很高的评价。
这也使得玄奘在天竺有着一种超凡的社会地位,摩揭陀国那烂陀寺里留学的时候,正法藏戒贤论师就非常地器重他,欣赏他。
正法藏戒贤论师将毕生的学问,全都倾授给他了。寺内每天供养他瞻部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子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还有天竺著名的特产的大人米一升。大人米的颗粒,有乌豆那么大,作出饭来,十分的香甜美味;可惜产量不多,平时只是专门供给国王和最有成就的学者作食料用,因名大人米。寺内能够享受这种优待的,连正法藏在内,总共还只有十个人,而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此刻在“学术辩论大会”的会场,到处都是飘动的旗帜,攒动的人群,还有各式各样精致的装饰品,一支队伍缓缓走入辩论会场。
从行宫到大会会场的行列很长,最前是一头高大的白象,周身挂满了镶饰璎珞珍珠的绸彩,背上驮着盘金嵌玉的帐幔,内供戒日王新铸的金质佛像。
象的长鼻子下端系着一个红色的彩球,它还不断地向着左右翻卷。
戒日王饰天帝释冠服,撑长柄宝盖,荫获金像,随行在大象的左边;鸠摩罗王饰大梵天王冠服,拱秉白拂,随行在大象的右边。接着又是两头挂满了绸彩璎珞的大象,驮着盈背的鲜花,有饰天女像的骑士,抓着大把大把的鲜花,边摇边唱,在向着前面的金像帐幔上飞洒。
接着就是乘坐大象的论主玄奘法师;接着就是一些乘大象的高僧大德,名流硕彦,都是锦褥彩垫,幡盖高涨;接着就是盛大的乐队、仪仗队;接着又是三百多头大象,乘坐着十八个国王和国际贵宾、国内显贵。夹道两旁的彩棚内,竞相吹奏音乐,表演歌舞,五色缤纷的鲜花像雨一样的向着经过的行列飞洒。
趋奔围观,歌赞欢呼的,真是震天动地,人山人海。队伍到了会场,戒日王和鸠摩罗王共同捧持佛像,进南面坛场,用香汤沐浴了,再共同捧上宝台,安置龛内,由参加大会的人员,次第礼拜供养。
台下正中,别为论主设施宝床;绕床为层层矮木橙,依次安坐出家僧侣,面向西。戒日王、鸠摩罗王、十八个国王率领臣僚并诸色人等,黑压压地一片,蹲地东向高台坐。
“玄奘,此次辩论大会,为师相信你一定可以技惊四座。”一位胡子花白,头发稀疏的老和尚坐在徐阳旁边慈祥地说道。
“明贤法师。”玄奘双手合十,“弟子也不会让法师失望。”
“嗯。”老者笑着点了点头,像是想起来什么似得,兴奋地说道:“这一次学术辩论大会,我天竺和大唐的外交使臣也都敢回来了,听说三日之后,将会在大会上表演大唐的《秦王破阵乐》,也好让我们天竺人领略领略你故乡的舞乐,见识见识唐国的繁荣,听人说,现在你们大唐已经成了东方唯一的大国,所有的土地都臣服在了你们那位天可汗陛下的脚下呢。”
听到这个消息,玄奘也是愣住了,他还依稀记得当年自己从长安出发时的景象,而现在,自己的故乡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呢?
那烂陀寺明贤法师站在会台上高声宣读着论主的论文,并说明立论的旨趣;《制恶见论》一本,悬挂会场大门外。遵照印度学术辩论的惯例,郑重申明:“如能难破《论》内一字的,自愿砍头相谢!”明贤法师朗朗地一颂一颂读过去了,凝神倾注全场,只见鸦雀无声,半晌没有一点动静,只有玄奘呆呆的愣在那里,还在回忆着些什么。(未完待续。。)


第五十八章 玄奘的归来

大唐强大的似乎有些过头了,虽然远在万里之外,唐玄奘依旧时时刻刻关注着祖国的消息,从“天可汗”到泰山封禅,从征薛延陀到伐高昌,自己的祖国在外国人面前时时刻刻都在展现着自己强大无敌的形象,让四方蛮夷心怀崇敬和畏惧。
唐玄奘虽然是一位僧人,号称无根清净,可是僧人也是有国籍的,他唐国人的身份,被天竺许多的国王和高官看中,也是因为他唐国人的身份,天竺贵族们才把他当做座上宾来款待。
玄奘曾经不明白,为什么原本对自己毫无热情的人,一听到自己是从唐国来的便会变的礼貌有加,为什么原本不愿和自己论佛的人,一听到自己是从唐国来的便会变的礼貌热情。
直到现在,辩论大会的会场中全是对大唐的夸赞之词,玄奘才有些恍然大悟。
“身后的祖国强大,到国外去才不会被人瞧不起。”这是徐阳偶然间向自己说过的话,直到现在,玄奘在彻底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辩论大会”的台下议论纷纷,可是大家讨论的不是玄奘《制恶见论》中所写的东西,而是在讨论着唐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参与此次辩论大会的人很多,有全印度的十八位国王、各国大小乘义学僧侣三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余人、那烂陀寺僧众千余人,各个博学多才,能言善辩。
戒日王在大会一开始便与玄奘大师等诸师共同供养、礼拜会场上安置好的释迦佛像。然后传令各国王及一千多名声誉颇高、学识渊博的高僧以及五百余名声望学识非同寻常的婆罗门及外道。并二百多名各国大臣依次进入辩论会场。其余僧俗大众场外就坐。玄奘大师被推为论主。坐在一张宝床上。称颂大乘,阐扬《制恶见论》要旨。
玄奘对自己所写的《制恶见论》很有自信,早在几年前,自己就读完了著名高僧南印正量部般若逑多所著的《破大乘论》全文,发现了众多谬误之处,全面总结,写出了一千六百颂的《制恶见论》,以大乘宗旨全面反驳了《破大乘论》中攻击大乘的所有论点。
把《制恶见论》拿给自己的师傅看。得到了他老人家惊叹的称赞,那个时候,玄奘就已经满是自信的开始确立属于自己的一套佛法理论体系,并且不断地完善修正,最终得到了佛法的真谛。
可是玄奘渐渐发现,自己在天竺所学的东西已经差不多了,能学习到的都已经学习完了,他的内心其实还有这么一个打算,就是如果这一次“佛法辩论大会”结束后,没有人能驳斥自己的佛法。那么自己在天竺的学业也就算是完全结束,自己也会踏上回国的路途。
他还记得自己从长安长安出发的那天。满城的欢呼送别,他还记得鬼谷子对自己的嘱托,他还记得陛下亲手赐予自己的那杯乡土茶。
在外面漂泊的太久,自己也该回去了

《制恶见论》的中心论点——真唯识量,真故极成色,非定离眼识。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如眼识,短短二十三个字,仿佛是一座大山压在了天竺那些僧人的背上,无论他们究竟怎样思考,都会发现台上坐着的那名论主提出的论点简直就是无懈可击,其中一个字都无法被更改。
会场门外悬挂的论文下,虽然经常万头攒动,水泄不通,却也没有什么人公开出来表示异议,明贤法师站在高台上一字一句地朗读着玄奘的《制恶见论》,全场凝神灌注,只见鸦雀无声,半晌没有一点动静,没有人能反对这名来自大唐僧人的理论,他的理论可以说是无懈可击,让人看之折服,所以第一天的辩论大会就这样平安的结束了
嗣后戒日王按日期铸金佛像一尊,用第一天一样的盛大而庄严的行列,从行宫送到会场内去。天天都由明贤法师宣读论文,在凝神倾注全场的时候,却也天天都是鸦雀无声,没有看见什么半点响动。在第五天的时候,戒日王忽然接得密报,说有人企图暗害论主。他马上公布了一道通告:“如有伤害论主法师的,砍头;诬蔑谩骂,割截他的舌头;至于申救己宗,据理难破的,不在此限!”这时候,全印度精究菩萨乘、声闻乘的佛教学者,已来了三千多人;名宗教的著名学者,来了两千多人;就是那烂陀寺内也来了一千多人。大家天天面对着论主新著的《制恶见论》反复推敲,都觉得无懈可击,群众对于论主,更加激起了尊敬和爱护的心情。
十八天的“佛法辩论大会”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平安过去了,当会期圆满,戒日王以无比的激动心情,来宣布论主胜利的时候,这十八天沉默期待,陡然爆炸,转变而成为不可抑制的狂热欣跃。馥郁的鲜花,争向玄奘法师飞洒;辉煌的灯蜡,争向玄奘燃照;优美的音乐,争向支那法师吹奏;响亮的歌唱,争向玄奘赞颂;无边人海的眼睛,都被玄奘所吸引住了;无边人海的心,都为玄奘师所吸住了。
戒日王供施金币一万,银币三万,上等氈衣一百领,鸠摩罗王和预会的十八个国王,也各发心供施上妙珍宝,烂然如云,作为对于玄奘法师的胜利祝贺。
菩萨乘的佛教学者,共同赠与“大乘天”的光荣称号,声闻乘的佛教学者,共同赠与‘解脱天’的光荣称号。玄奘的名号一时间学贯三乘,声震五印。

而此刻的玄奘并没有其他人的那种兴奋,而是在佛法大会辩论结束之时,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师傅正法藏戒贤论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师傅,我在天竺已经将佛法学习的透彻,现在我要回去了。”
“回去?回到哪里?”
“唐国,那里是我的故乡,我曾经发誓要将佛法取回,现在佛法已经在我心中,我必须回去将这些佛学理论带回大唐,以让大唐的佛学者能得到真正的佛法,同时我还答应过一个人,要写一部《大唐西域记》送还给他,所以我一定要回去。”
正法藏戒贤论师听完,没有继续出言阻拦,只是轻叹一声道:“如果你执意要走,为师也不阻拦你,只是希望有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