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孝道,更没听说过死个爹妈就要去放三年大假的——一个丧假有仨月也够了,三年丁忧在陈德兴看来就是胡闹。
死个爹三年,死个妈(妈有时候还不止一个)又三年的,这就是六年!宋人平均寿命才多少?这还做事不?所以北明这里没有丁忧一说,谁要想当大孝子那就辞官回家去当老百姓!
徐子元一小秘书,要是辞官丁忧三年,这登天路也就绝了。
众人都想劝他当官要紧,可是涉及孝道,这事儿真不好开口,毕竟大家都是儒生嘛。就在无话可说的时候,就听见门口传来了一个声音:“复真兄,复真兄可在?”
徐子元啊的一声跳了起来:“是端甫兄!”
他也顾不得悲伤,猛地从床榻上跳起来,光着脚就出了门——那日他跑到明军阵地后就立即被送去医治,并不知道他的这位世交兄弟是生是死。现在竟然听到了刘敏中的声音,如何能不激动呢?
屋子里的几个书生也跟着他一块儿挤出了房门,到了院子里面,就看见一个仿佛有三十许岁,脸色惨白,胡子和头发都乱蓬蓬的,穿着件脏兮兮的袍子,一只袖子还空落落好像没有手臂在里面的落魄男子。
徐子元一下没有认出对方,过了一会儿才啊的一声,几步迎了上去,抓起对方空落落的袖子,“刘端甫?你是刘端甫?”
来人正是刘敏中,目前他还没有饿死,因为明军的难民营里是管一日两餐的。
大清河一战后,明军救出了不少被掠的汉人难民,组成了一个难民营,让他们跟着大军一路北撤,准备把他们安排去辽东给士爵当佃户——虽然听上去很不进步,但是北明的士爵制就决定了租地农场的大量出现。
毕竟鞑子农奴的数量还是很有限,不可能耕种那么多的士爵田庄,而士爵本身也没有功夫去种地。发展租地农场就成必然了!
当然,眼下的土地并不是什么值钱东西。所以每一户难民都可以分配到二三十亩属于他们的土地,同时还会分到耕马、农具和种子,条件是他们必须租种一个士爵田庄。
不过刘敏中这样只有一条胳膊的人是不可能去当佃户的,少一条胳膊,也没有办法种地啊!
所以,这几日,刘敏中考虑的事情不是要不要丁忧,而是怎么才能在将来难民营解散后不饿死。
只是他想来想去,好像真没有什么出路。少了条胳膊,种地当兵都是不成了。做生意又没有本钱,而且也不会。
想要出仕做官……大明这里没有科举,虽然也招募小官吏,但却不要缺胳膊少腿的。这小吏毕竟不是高高在上的文官,是要做事情的,怎么能没有手?
至于去当个教书先生,赚点微薄收入,似乎是可行的。但真要做起来也困难。他现在少了右臂,又用不惯左手,写出来的字都是狗爬式,谁肯请他做先生?
而且现在大明尚武,便是招考小吏也要考刀弓骑马,这本来难不住刘敏中,可现在断了右臂……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听人说起有个从蒙古人的刀口底下跑到大明这边,还被陈德兴看中授了官,便知是徐子元。于是今日就到徐子元在沧州的旧宅来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见到这位已登天梯的世交。
“复真兄……小弟就是敏中啊。”刘敏中说着话,心中凄苦,眼泪就哗啦啦流下来了。
徐子元也是苦闷极了,也跟着一块儿大哭。两人就在院子里抱起头哭了一阵,才在几个沧州士子的劝说下,抹干眼泪进了屋。
“端甫兄……你有什么打算吗?”
一对难兄难弟,相对无言了许久,徐子元才低声问起了刘敏中的打算。
“打算?”刘敏中轻轻苦笑,“平生所学,已无用武之地,还有什么打算?无非就是为丐为僧了。”
这话说的真是凄凉,不过却也是实情。在座的几个儒生听了,居然也有同感,都吧嗒吧嗒掉起眼泪了。
断掉的不仅是刘敏中的胳膊,还有一架直达天庭的登天之梯。刘敏中的生平所学无用,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徐子元看到众人的眼神,突然觉得自己居然也有幸运的地方。误打误撞之下,已经进了大明官场,这一步对入仕无门的北地儒生而言,何异一步登仙啊!
看来,这个丁忧的事儿得缓缓,要是失去眼前的机会,将来不是为丐就是为僧!而且,这伤也不能再养下去了,差不多好了就赶紧去做事吧……
打定了主意,他又对刘敏中道:“端甫兄的学问还是在的,将来一定有机会遂了平生之志。眼下不如先和小弟一起,把伤养好,再做打算如何?”
刘敏中吐了口气,感激地看着自己的好友,吃饭的问题,暂时算解决了……
第493章兄弟情,路不同
安顿好刘敏中的第二天一大早,徐子元就带着秘书官的腰牌,穿上件从某个沧州士子那里借来的儒服,步行去沧州行宫上班了。
目前的北明,官制并不健全。军官倒是有军衔来替代武散官阶,以表明官位大小。可是文官却没有表明官位大小的散官阶,只有一个差遣,或者说是“官职合一”的。官就是职,职就是官,而且也没有定什么品级。
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大明草创,实在还没有正式建国,官制自然不完善。
另一方面也和大明的政体有关。大明其实是一个封建民主制的国家,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官僚制国家。因而也就无法照搬封建官僚国家的官制——就好比后世的米帝就没有办法照搬中国的干部管理体系。在米帝,一个没有任何行政级别的平民甚至可能选上总统,至于选上市长、县长什么的就更加普遍了。
而这种选上来的市长该给什么级别?地厅级?昨天是平民,今天一下就地厅级,过两年任期到了又是平民……这是不是太不像话了?
而陈德兴现在因为实行了贵族民主和地方自治,所以也出现类似米帝的文官行政级别混乱的问题。在燕云——河北之战前就并入北明的五府四州之地,知府、知州虽然是陈德兴委派的,但是直接管民的知县、知市,却都是贵族议会选举的。
理论上,任何一个拥有选举权的士爵、士绅,都有可能选上知县、知市,而他们的任期届满后,又会失去官职。所以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僚。
而授予和职分离的散官,并且给文官定立品级以确定其资历的做法,不能说完全不适用于北明,但也不能简单照搬宋制、唐制。
此外,北明的这种封建贵族共和制,反过来又对中国传统官僚体系形成了扼杀。因为各级议员和当选的知县、知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僚,而是贵族政客。他们和担任事务官的官僚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
北明无法实行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这种封建贵族民主制——因为政务官多是选举而来,自然没有足够的位置安排科举文官了。而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登天之梯,也因此被打断了大半!
在徐子元这样的北地文士看来,如他这种一介书生,想要当上大明的官是很困难的。留给他们的出路,不过就是当个跑腿办事的小吏,辛辛苦苦一辈子也难升到知县、知市,更不用说封疆大吏或中枢宰执了。
而他可以当上“天子近臣”,成为秘书官,真的是无异登仙啊!
想到自己将来能够平步青云,徐子元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脚下的步子也加快了。不多时就到了沧州行宫门外,不知出了什么事情,行宫外面有许多人在排队,而且还不是寻常百姓,都好像是有几个身家的人物。不仅身穿着绫罗绸缎,每个人身边还都有几个仆人,仆人们还都挑着箱子箩筐什么的,看上去沉甸甸的,也不知里面是什么?
徐子元带着一脑袋疑问走到了行宫偏门,那里有两个钢甲武士,一动不动的立着,手中还持着长枪。看到徐子元过来,两杆长枪交叉起来挡住了去路。
“两位爵爷,这是下官的腰牌。”徐子元客气的称呼两个看门的士兵为“爵爷”,实际上这两人的确是士爵。而徐子元却是平民(以爵位论),身份是低于他们的——明王的秘书官居然会低于一个看大门的大头兵!这样的高低秩序大概也就是受惯了蒙古人欺负的北儒能够接受吧?
“徐秘书啊?可以进去了。”
验过腰牌以后,两根长枪一分开,进门的路就算通畅了。
“两位爵爷,那些排队的人都是来干什么的?”徐子元问。
“是来买赎罪券的。”一个士爵兵笑着回答,“这些人都有罪,跟鞑子混过,所以要买赎罪券,买了赎罪券后就不追究以往了。”
另一个士爵兵也道:“若是汉人,一张赎罪券要500贯钱,若是色目就要1000贯了。”
还有这种事情!?徐子元张了下嘴,这陈明王做事情还真够出格的——罪罚之事是国之重器,怎能让人出钱赎罪呢?这不等于在买卖法度么?
怎么也没个言官进谏啊?对了,大明这里还真没有言官。
徐子元摇摇头,也没有多话,就迈步进了行宫。行宫院子里面很热闹,摆出了一溜大称,还有管军需后勤的军官在那里点验金银,先验成色,再称分量,然后装箱贴上封条……
最后又把一张盖着明王大印的赎罪券交给某个沧州城的头面人物,附带着还送上一张《士绅册封说明》,上面的内容是士绅身份怎么出售的。随着大明国的气势不断抬升,大有一统天下的苗头,大明士绅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了。现在200贯买个士绅的好日子一去不返了。士绅的价格已经涨到了500贯!
不过也不愁卖不出去,花500贯买张赎罪券,再花500贯买个有投票权的士绅,合起来不过1000贯,对于一帮奸商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嘛!
……
“徐子元,你的字儿写的工整,就负责抄录大王殿下的口谕,记录朝议各官及大王言论。每日辰时前必须到大王身边,戌时才能离开。不过你的差遣是机密紧要,不经我的允许,不可离开大王幕府。今日下午准你半天假,去收拾家当,安排琐事,若有妻子可带在身边,我会替你们夫妻安排住处。”
给徐子元分派工作的是个女人,就是杨婆儿,她也是陈德兴随身带着的总管,本来只管内务,负责伺候陈德兴。不过现在也管起了外事,因为陈德兴身边的侍从长刚刚被任命为沧州知州,所以侍从长一职就由杨婆儿暂时兼任了——这北明的地盘人口一下扩张大发了,官员储备自然不足,只能将就一下了。
领了好了差遣,又在侍从处报了道,领了些文房用具,又预支了一个月的俸禄,还在行宫内院分到了一间小小的厢房。这才告了假,回了一趟自己在沧州城内的宅子。
到家的时候,刘敏中正靠在炕上发呆,炕桌上放着一个酒壶,还有两盘吃剩下的下酒菜。
看到徐子元推门进来,刘敏中一愣,“复真兄,怎这么早?”
徐子元往炕上一坐,就取出自己预支的俸禄——两个一两重的小银块,换成铜钱有三贯半,这便是他当秘书官的月收入。另外,过年时候还能有一份赏,每年还能发四身衣裳,一日三餐都吃陈德兴的。
如果足够的恪尽职守,过上一两年或许能得到一个士爵和300亩田庄,还会有外放做地方官的机会。在陈德兴的侍从处,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前任已经发出去当代理知县了,而前任侍从长眼下更是沧州知州。
总的来说,给陈德兴当秘书是个前途似锦的差事,只是眼下的收入有些微薄,和普通士兵的军饷一样。
“复真,你这是……”看到银子,刘敏中突然有一种不大好的预感。
“端甫,这些银子你先拿着花,这所宅子我也用不着,你想住多久都行。”徐子元苦笑道,“小弟入了王府当秘书官,职责所在,不能擅离。而且明王也不会在沧州久驻,不日就要驾返燕京了。”
“哦,那可就要恭喜复真兄了,你现在是天子近臣了。”刘敏中努力挤出一点笑容,天子近臣,将来自是前途无量,那日自己若是和他一起跑了,或许现在也有一个秘书官了……
“可惜这天子近臣眼下的俸禄却是微薄,只给预支一个月的俸禄,才二两银子……”
“够了,够了,”刘敏中笑道,“我已经想好了,就在沧州做些小买卖糊口,好在我现在就是一个人,一个吃饱,全家不饿。”
“这样也好,”徐子元道,“先委屈端甫兄几年,等小弟外放了州县,定然给端甫兄安排个官职。”
“如此,真是感激不尽……”刘敏中的眼睛顿时有些湿润,现在他可以说是举目无亲,走投无路,还好有个世交兄弟肯相帮。
“端甫兄何来此话?”徐子元叹口气,“你我都是天涯沦落人,好端端有家有业,却变得一无所有。小弟现在有些余力,怎能不帮扶哥哥?若是哥哥和小弟换个位子,也定会帮小弟一把的。
对了,咱兄弟不如拜个把子。哥哥你长我三岁,便是兄长,将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何?”
“好好好。”刘敏中感激地连连点头,眼睛一酸,泪珠儿又下来了。徐子元心里也不好过,想起自己的爹娘,也是泪水连连。两兄弟又是一场抱头痛哭,哭完以后才拜了天地,哦,是拜了把子,又相约一年以后在燕京见面。徐子元估计,自己到那时应该有点权力可以帮助刘敏中谋个差事了。
不过此刻他们俩谁也不会想到,此一别,便是二十余春秋,两人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人生路……
第494章影帝忽必烈
卫辉路城之中,一片慌乱景象。多少人潮,涌向四下城门,哭喊着要出城而去。可是却尽数被守在四个城门处的蒙古武士阻拦,无法脱出。
而被阻挡的人们却不死心,纷纷涌向别的城门,结果又和从其他城门涌来的人群撞在了一起。人潮一冲,亲人分散,不少人跌倒在地,互相践踏,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就响了起来。
他们本来是奉了大元朝廷的命令。从新乡、获嘉、胙城等三个卫辉路属县聚集到路城汲县,为的是集体迁往河南安置,以避开将要南下的陈贼暴军。
蒙古人在卫辉的统治已经几十年,上上下下都认了这个主子,知道蒙古人以军法治国,只能顺不能逆,否则少不得一顿屠戮。
于是卫辉所属各县的百姓都在县官的带领下,遵命汇聚汲县。一路之上,贫者扶老携幼步行而来,带着一点可怜的细软和匆匆准备的干粮。大户人家则是车马仆役,前呼后拥,带着金银财帛,还有看家护院的丁壮,还带着刀矛弓箭,浩浩荡荡到了卫辉路城的所在。
卫辉既然是路,户数当然是过万的,再加上从北面的彰德路过来的七八千户(就是蒙古人也没有办法把所有的民户都集中起来),始建于北宋时期的宽大县城,也变得拥挤不堪,好像个沙丁鱼罐头似的。
不过现在的混乱,却和拥挤无关,而是因为大元朝廷刚刚颁布的命令——卫辉城内所有的汉人,从现在起一律贬为奴隶,分配给蒙古勇士,汉人财产也归属他们的主人所有!胆敢反抗者,杀无赦!
一道命令,就将十几万人从“自由”人打成了奴隶,还要分配给残暴的蒙古武士!这消息一出,拥挤着十几万人的卫辉路城,顿时就一片大乱。
所有的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逃,可是蒙古人早就蓄谋已久。卫辉路城四门都叫蒙古甲士守住了。城墙之上,也密密麻麻布满了披挂整齐的蒙古军将,人人刀弓在手。只要忽必烈一声令下,便能将阖城百姓尽皆屠戮了!
发现自己已经是笼中之鸟,无法走脱之后。城中的百姓,只剩下了哀哭。扶老携幼的贫民在哭,坐在马车上的大户眷属家主们同样也跟着哭泣起来。到了最后,卫辉路城上空,响动的都是这不知道自家到底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