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沿着曾抚台所供的线索查下去,得到的答案恐怕不单单是肃党余孽,很有可能还会牵出当年辛酉政变之隐晦。
五年来,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对对辛酉之事向来讳莫如深,岂容得曾大人再翻旧账?况且官制台为正白旗勋贵,平定长毛之乱又有大功劳,从轻发落便顺理成章。”
张守炎此次来不仅因为官文的亲笔信,还给刘暹带来了一个更大的消息——官文很有可能会找人参奏曾国荃。
这个曾老九不比他哥曾国藩,一屁股的烂账,要参他容易得很。“官文就不怕惹人非议?”刘暹眼皮直跳。刚上岸,就想着把对头踢下水,官文这该多胆肥啊。
“他身上的诽议还少吗?”张守炎冷哼了一声。然后神态郑重的对刘暹说:“以他的脾性,这件事十分有可能。”
丢了经营长达十一二年的地盘、人脉与资源,虽然保住了乌纱帽,官文的性格又岂能轻易地咽下这一口气?来而不往非礼也。他肯定会使招的。
刘暹沉默了半响,脸上突然露出一抹舒心的笑。“看来我的苦日子要到头了。”接下来只需用心防范捻军,坐看事变即可了。
“你有此心最好。千万别搀和进去。官文之前落败,可他是旗人,转眼复起。曾国荃也十有**要栽跟头,但他背后一样有湖南帮,有湘军这个庞然巨物。要想再起,反手可得。
你却不一样。纵然身为一省之提督,手握重兵万余,甚是显赫。但与这两方势力相比也轻飘如一鹅毛。”
“暂且忍耐。快则就是本月,慢则也过不了年节,曾国荃必倒。”
……
武昌城里的曾国荃。这时的正一腔烦闷不解的放下兄长曾国藩寄来的急信。
——从此反求诸己,切实做去,安知大堑之后无大伸之日耶?
兄长这是怎么想的嘛?干嘛要我弃官?曾老九好生郁闷。
第一百二十七章欺人太甚
时间进入到同治五年的十一月。曾老九已经不再为大哥曾国藩劝他弃官而烦恼了。官文指示御史佛尔国春狠狠参了曾国荃一本。扒拉了一下湘军在天京的血屠,扒拉了一下湘军在天京的缴获,扒拉了一下曾国荃十年前是怎样的身价,现在在湘乡老家又是如何的良田连云,广厦千万间。
加之湘淮军在鲁豫皖苏剿捻继续不利,曾国荃的劲头泄了好多。
他知道自己这回丢官真的就在眼前了。
但他还有不甘心,不甘心刘暹这个膈应人的东东,继续的在他跟前活蹦乱跳。
曾国荃就是能把刘暹搞下去一级,他心里也舒坦了啊!
然而,在湘淮军面前似乎妙策无双的张宗禹,在跟刘暹对阵的时候就总是忘带了脑子。频频被刘暹完封!
捻军绝对优势的马队,却无力深入湖北一步。
十月中旬,河南战场上,淮军大将周盛波败牛宏升于光州,追至光山时却被任化邦伏击,险些丧命,损兵两千余军。张树声、张树珊兄弟战张宗禹于新蔡,僵持两日,潘鼎新率五营来援,张宗禹兵撤正阳。
张家兄弟与潘鼎新挥军急追,在汝南埠被张宗禹杀了个利索的回马枪,丧师三四千,最早令马队渡河的张树珊,力战陷阵,至夜半,马立积尸中不能再行,下马死斗而亡。
在与捻军的厮杀中,淮军第一次损失重将。
刘暹听闻此消息后都脸色一正。真的不能小瞧捻军。这战死的张树珊在后世名声虽远比不上他大哥张树声,但现在的刘暹对湘淮军关注如此之重,又怎会不知晓张树珊的名头和他在淮军中的地位。
广西右江镇总兵,淮军勇将。被李鸿章誉:血性忠笃,治军精强,作战凶悍,常为军锋。
北京方面诏惜其忠勇,从优议恤,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建专祠,谥勇烈。李鸿章又在汝南埠给他立下了表功专祠。
淮军接连传出败讯,曾国荃虽然不替李鸿章心疼,却也大为剿捻之战的发展而头疼。捻军不平,湖北的协响就不会断绝,湖北也就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时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国荃甭管他这人脑子如何,先前跟官文斗的再厉害,这点职业操守还是有的。
挟大胜而南下的捻军与信阳汇合,大军兵锋直指湖北。
屯驻孝感的秦军,此刻在刘暹的指挥下已经进抵德安。没有湘军把持的随州城,四门敞开的对秦军开放。
武昌的曾国荃深切盼望着秦军、捻军能在德安府碰撞出一片激烈的火花。不管刘暹是胜还是败,他都将高兴的很。
原因很简单,刘暹无论胜负,损失的都将是他的实力。
曾国荃是一个莽撞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不顾大局,只纠结于自己一片小天地的人。所以,当捻军找上刘暹的时候,他屁股都要做歪了。
但是事情发展出乎他的预料,事情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捻军大部队与秦军在德安对峙了七八日,小打小闹,近乎于相安。暗地里,任化邦带领的五千精骑,人配双马,沿桐柏山北麓,日行百里的疾奔新野,沿途过桐柏、唐河两县而不入,兵马克新野,马不停蹄,即直下襄樊。
从德安东到襄阳北,路程足足四百里,任化邦四日即到,行军之快速,根本就没襄阳清军准备的时间。按理说他们闪击襄阳是没问题的。但偏偏五千精骑连襄阳城的北大门樊城都拿不下,这就很不正常的了。
驻守襄阳的湖北绿营兵像是未仆先知一般,在任化邦杀到樊城城下的前一日,移兵三千余进驻。任化邦完全是一头撞在了墙上。
捻军拿不下樊城,那就休想摸到襄阳的边儿。可要任化邦拿宝贵的骑兵当步兵,强攻小五千清军驻守的樊城,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樊城外的任化邦很骨感。
这时河南境内的南阳总兵宋庆带部正疾扑新野,欲断任化邦部的退路。
任化邦只得退兵折返新野。捻军此战,正应了一句老话: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但若只是让捻军败兴,武昌的曾国荃也不那么气了。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刘暹调度的。樊城的增兵,宋庆的急援。
于是在新野外的溧河,当任化邦打算击破宋庆所部的时候,刘暹领着自己全部的骑兵,恰到好处的出现在了捻军背后。一击致命!
任化邦大败,损兵折将。
刘暹单捻军精锐就抓了四百多人当俘虏,更缴获了两三千匹战马。
捻军为求速度的一场偷袭,集中全军精锐和马匹供应的人配双马,就落了个如此下场。
宋庆落了功劳,刘暹除了大功更有不可想象的实惠。
这一战后,秦军马匹的数量就能顶得上整个淮军了。
如果刘暹要大肆扩充马队,他至少能整出五千骑来。
北京似也被淮军的连连败绩糟了心,得到六百里加急送到的捷报喜讯后,授刘暹骑都尉世职,因为黄马褂和骁勇巴图鲁号之前就已加了,清廷这会就再给了双眼花翎,加太子少保衔。
这样,刘暹现在的职务官衔就已经跟湘军重将彭玉麟并驾齐驱了。
这档事就发生在曾国荃的眼皮底下,你说他心中怒气如何平?
至于跟李鸿章一样上奏北京,赞叹几声刘暹‘知军机’,那纯粹是笑话了。
自己堂堂一巡抚,把荆州将军都能当成木偶,却整治不下一提督,还让这家伙在自己面前活蹦乱跳的多么欢快。曾国荃火大着呢。
于是,打了一大胜仗的刘暹不仅没能在巡抚衙门得到一两银子的加赏,连十一月的军饷也早早被告知——没了。
虽然刘暹真的不想跟湘军对立,只是世事逼人,不得已才走上了湘军的平行线。但这个时候,他也真想向曾国荃亮一亮爪牙。
九月钱响粮秣,官文走之前已经拨给了大半。官文一走,曾国荃就给全扣了。
十月份,刘暹仅仅从曾国荃手里讨得了五千两白银,单全军将士的一月伙食都不够。
现在十一月,再被告知一文钱没有。
第一百二十八章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武昌巡抚衙门外,刘暹脸色阴沉的能滴下水。
“刘军门且慢。”
巡抚衙门处,正要翻身上马的刘暹,听到背后声音传来。
刘暹回头一看,彭毓橘为首的一杆湘军将领,正带着随从亲兵呼啦啦的从门庭内涌出。众人皆身着官服,补子耀眼,赫赫‘**‘。
彭毓橘是曾家至亲,为人轻剽,智才不出众,可一路硬仗打下来,也布政使记名,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在湘军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虽然算不上大佬级人物,但谁也不敢小觑他。
如今湘军在湖北的一众兵马,更是以他为总统。
他年在四十多岁,中等身材,面含傲色。
刘暹回头见是彭毓橘说话,拱了拱手道:“彭大人?有何赐教?”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天朝太祖的这句话就是刘暹性格的最好写照。曾国荃欺人太甚,刘暹就也没必要再给湘军好颜色看了。
说话中,讽刺感,扑面而来。
“都是袍泽,何谈赐教。”彭毓橘皮笑肉不笑的一哼哼,道:“早在年前,就闻军门手下骁骑大名,惜不能一见。”看看刘暹身后亲兵,和那一水儿的健马,叹道:“今日得见,果然尽是骁勇将士,怪不得能屡胜捻匪!”
刘暹不说话,只两眼看着彭毓橘。
彭毓橘见状并不尴尬,也不恼怒,自己继续道:“彭某这里正好有一事与军门商议。”
刘暹面无表情,继续不答看着彭毓橘。他要瞧瞧这彭毓橘撅起屁股要拉什么屎。
“彭某知道军门在新野大捷,斩杀了捻匪两千精骑,所获骡马良驹甚多,不知能否打个商量,给让个千八百匹良马,如何?”
此言一出,巡抚衙门前本就紧张的气氛立刻变成沙场一样的肃杀。刘暹目光幽冰气消去了,再出山不迟。”
今年的三月,被恭亲王倚为股肱的曹毓英忽然病逝,朝堂洋务派阵营顿失得力一臂。
恭亲王必须选个人物填补进去。不然朝堂核心里,不仅他自己损失一重要助手,军机处理洋务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都要失衡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什么是政治斗争
曹毓英生前为兵部汉尚书,长期在军机处行走,位置至为关键。
物色许久,恭亲王终于选定了军机章京胡家玉出任左副都御使,并在军机上学习行走。此时的胡家玉刚刚四十六岁,正可谓年富力强,前途坦荡,借着恭亲王的极力扶植,胡家玉年中就升任了兵部左侍郎。
胡家玉就是恭亲王为填补曹毓英逝去选定的替补,但偏偏因曾国荃对官文的那一道弹劾,直接被牵累的革职留任,免去了军机行走。
曾国荃的那一道弹劾可以说是直接搅黄了恭亲王人事安排上的一盘好棋。
他在弹劾奏折中揭露官文与胡家玉有公款私馈之罪。原来在同治四年,时任大理寺卿的胡家玉奉密旨,查办湖南巡抚恽世临升职而原巡抚毛鸿宾被参各项事情。他查明复旨、上奏,将恽世临降级。自湖南查案归京途中路经过湖北,官文“以胡家玉为贵近之臣,乃从粮台取银四千两,作为馈送之礼”,希冀交好胡家玉,望其帮己掩盖一些不堪之举。绵森、谭廷襄赴湖北调查时,证据确凿,已经坐实了这件事,胡家玉因此交部议处。
“哈哈哈,曾国荃时运不利,活该他!”
十二月初的孝感秦军大营,荡漾着刘暹畅快的笑声。他对面的张守炎也面色舒展,感慨着曾国荃的不懂为官之道。
你弹劾上官,牵连京官,竟还不把对手的底细查看清明了,就一股脑的抵到了金銮殿,这该是有怎样的大无畏啊。
“钦差大臣沿途接受馈赠,捞点儿灰色外快,该是常情吧?我想整个大清官场都在心照不宣,这当是属于圈内的潜规则。曾国荃这个堂堂一省巡抚竟然这么的爆料,这水平还真是低的无下限。”
畅快欣喜的刘暹也不管张守炎能不能听懂自己那满口的现代调,调侃着对头的失败,让他就俩字——高兴。
张守炎确实有些不懂刘暹一些词的意思,但是望文生义,他又知道刘暹的态度,也就明白了话中的主体意思了。
“胡大人才是时运不利,无妄之灾。曾国荃那是坏规矩。”张守炎不屑的说起湖北前任巡抚,内心里深深的在为刘暹的好运气感到惊奇。
如果参奏官文这个职任天下要冲的湖广总督的人不是曾国荃,且胡家玉也身处要害位置【候补军机】,朝廷必须有所表示,否则实难服众。胡家玉有恭亲王庇护,还真的很难被扳倒。而扳不倒胡家玉,让这个恭亲王好不容易培养的嫡系就此退出政治中心,又怎么能坏了恭亲王下的那盘好棋,让恭亲王火冒三丈呢。
曾国荃运气之背,实在不一般,就像他那个一根弦的脑袋一样的不容易。
督抚对飚虽说是地方之大事件,但恭亲王是什么身份,自不会过分在意。然而痛失一位籍贯、能力、年龄、理念皆与自己心中人选相吻合之候补军机【胡家玉江西人,可与湖南帮一争南国领袖】,确确实实是对恭亲王的重大打击。毕竟运作一名自己看重的官员进入军机处,并非易事。况且恭王是将胡家玉视作未来与倭仁等保守派抗衡的一枚重要棋子。没想到手中这颗卒子尚未渡河,便沦为曾、官争斗的炮灰。
一番苦心戛然而止,一盘好棋横遭破坏,你说恭王有多恼怒?
“恭亲王之所以火大,还由于其本已在朝堂占得之先机,一番辛苦也因弹劾案显得毫无意义。”
张守炎有张家的消息网在沟通,这会儿报谈刘暹,可不仅仅是说曾国荃要走人的。他已然完全透析了这档事的内外之音。今日就是要借此机会来给刘暹上课!让他知道——什么是政治斗争。
“我所谓之“先机”,指的是恭亲王阵营在李鸿藻“夺情案”上的表现。今年除了三月份走了曹毓英曹大人外,七月,新晋军机李鸿藻之母姚氏去世,按照孝道礼法,也是朝廷制度,李大人当丁忧三年。”
刘暹在知道李鸿藻这个人的。这个与李鸿章看起来完全亲兄弟的人,实际上跟合肥李氏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绝对外人。他是直隶高阳人氏,就是河北人。嘉庆二十四年生,现今只四十五岁,比恭亲王挑选的胡家玉还小一岁,但已经做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绝对的朝堂核心重臣。更为可贵的是,人家是同治帝六年的老师,是西太后信得过的人,也是清廷钳制洋务派的守旧人物之一。
后者,是刘暹一人看出来的。
他在有了张守炎之后,就开启了对北京的视线。对满清高层,再也不是只知三巨头的‘恐怖境界’了。
这李鸿藻就是张守炎为刘暹重点点出的一批人物中的之一。
出身名门,直隶高阳李氏,累代仕进通显。祖上李国普,明天启时吏部尚书,大学士,太子太师,谥文正。《明史》有传。李蔚,字景霁,号坦园,自三十四岁任大学士,在内阁凡二十七年。平定三藩之乱,参与机密。收复台湾后,力主设官镇守。清人评价其一生曰:“佐圣主平逆乱,致太平,可谓自认天下之重者”,誉其为“开国宰辅”,谥文勤。祖父李殿图,字桓符,号石渠,官至甘肃、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兵部侍郎,安徽、福建巡抚,闽浙总督,诰受资政大夫,谥文肃。生父李澈通曾任广西贺县知县,李鸿藻生于贺县县署中。
这么一个堪比无棣张氏的官宦名门,前人的遗萌,李鸿藻自己的争气,上头的赏识,三者结合,就注定了他今后在晚清政坛上居得的那一席之地。
而且一直以来还被视作两宫嫡系及守旧派阵营的新锐。守旧派,于是刘暹就很一针见血的就点出了他另外的作用——钳制洋务派,也就是改革派。
因为就他所知的历史中,守旧派与改革派的纠缠,是贯穿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