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谡饫锿蹲蚀罅康囊绷豆こА0⒏缓怪恍枰晌桓龈咂分示笫峁┑兀妥阋匀谜飧鲂」坏昧饔土恕>拖袂笆赖闹卸摇4蟀汛蟀训某隹谠停缓笤俅油夤谌加汀H思夜囊埠芎妹矗
现在的阿富汗人过的就很满足,他们才不去考虑‘原料产地’和‘工业加工产品’的区别呢。现在的生活对于很多的阿富汗人,已然是真神的乐园了。
所以,中国对阿富汗与乌克兰两国的渗透并没引起当地原住民的成规模敌视。除了阿富汗的某些保守宗教势力,整个阿富汗对中国的热情堪比后世的巴铁。
阿富汗人。乌克兰人手中有钱了,他们就会消费。不是哪一个民族都像中国人那样,不赚爆了不花钱的,中亚人和欧洲人很少有勤俭节约的念头。而且他们赚的也真多,以阿富汗来论,1906年时这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超过500万英镑,可是到了1910年的时候,阿富汗四百万人口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1500华元,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近三千万英镑,大批资金的流入,以及矿场开工需要的大量劳动力,让整个阿富汗变得生机勃勃。更重要的是,阿富汗有了中国的全力支持,粮食、副食品、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绝对满足式的供应,而且价格与中国相统一,这让阿富汗人手中的华元变成了结结实实的购买力,迅速富裕着阿富汗人民的生活。
如今时间已经走到了1912年,今年阿富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目标是突破300亿华元。全阿富汗,二十五万矿厂工人告诉会全世界,自己的生产力有多么巨大的!
乌克兰的粮食是阿富汗外购粮食的主要来源,这个拥有着肥沃黑土地的国家,现在堪称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虽然粮食这东西价值很低,但只要数量上去了,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因为粮食紧缺问题从来都是困扰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大难题,小麦也好、燕麦也好,在世界交易市场上都是抢手货。想想英国人早期在缅甸干的那些事儿,你就能知道全球粮食市场的需求有多么巨大了。
而且现在的乌克兰农业不是沙俄时代的乌克兰农业了,过去乌克兰人从事农业,种植小麦、玉米、大麦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苎麻、马铃薯、葡萄等。耕作技术落后,用重型木犁耕地。而独立之后的乌克兰有中国在背后做支撑,在中国农业部的主导下,乌克兰政府签署了一大笔贷款协议,用来购买各种农业机械,迅速提高了乌克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且工业也得到了不小的扩展发展。他们在采矿、黑色冶金和机器制造上发展速度很快。大面积种植甜菜,发展制糖业,再有园艺业(葡萄生产)和畜牧业(猪、羊)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乌克兰的农民不说能比中国的农民富裕,但其收入水平,绝对不低。而现在的美好日子,在绝大多数的乌克兰人眼中,都是中国为他们带来的。乌克兰国内免不了有一些亲俄敌对分子存在,但总体上,乌克兰人对中国印象很好,经济上已经融入了中国的大西部经济圈!
刘暹现在对于前景很无奈,他完全把握不住欧洲人的心。一场奥斯曼战争,意大利与奥匈先后入场,英国人在背后怂恿,这固然不能代表欧洲五列强的全部,可是意大利代表着英法与奥匈代表着德奥却是清晰无比的。
与前世里,意大利人先追随德国,然后又迅速跳反不同,这个时空中意大利人与英法的关系更为紧密一些。沙皇俄国过早的崩塌,直接导致英国人与法国人对意大利人的用心拉拢,并且德意志又企图进入摩洛哥,这让意大利十分反感。
现在意大利人的屁股依旧坐到英法这一边来了,外头只剩下一只腿还在,或许下一次眨眼,欧洲就传来意大利人与英法签署协约的消息了。
德国和奥匈帝国肩膀上的压力也非常大,他们在二对三,并且因为波兰的问题,德国人与圣彼得堡的友情也半点经不起考验。这种国际形势下,刘暹不认为德国人还能如原时空那样积极挑起一场让几千万人走向死亡的战争。
刘暹也很坚定地认为欧洲人不会蓄意的对中国发出挑战,那么最多再有两三年就要爆发的德国人、英国人,他们会怎么解决自己的难题呢?
看着欧洲地图上的某一片红色,以及一块白色,再看看奥斯曼,英法意与德奥两大军事集团,会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吗?
刘暹脑子里千头万绪,却理不出个头来。
英德追究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第八百四十一章忙里偷闲得几回
1912年10月,北欧一声震响,世界局势猛然迎来了一场新的地震!
——圣彼得堡与白俄罗斯合并了了。这块有着二十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国家,在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谈判之后,终究是纳入了圣彼得堡的怀抱。
而重新拥抱了白俄罗斯之后的皿煮俄国,单单从面积和人口上来说,已经是欧洲第一大国了。近乎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相当于四个法国,六千万的人口也绝冠欧洲。不过从国家实力的层面上来说,从工业力量的数据上来讲,皿煮俄国依旧只能被划入二流国家。
但是没人敢小觑这一震动带来的影响,因为这意味着俄罗斯这个民族真正的重返欧洲政坛了,它在对整个欧洲整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咆哮,而不再将自己的足迹仅仅地限制在北欧、东欧。
中国来说,皿煮俄国的暴起只是让本就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而已。反正中国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那就随欧洲怎么去折腾好了。
1912年的中国已经停止大规模已经好几年了,本土人口算上全部的少数民族,还有四个亿,而只说旧土+东三省和内蒙的话,大概有三亿五千万,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人口这些年增长一直是很快的。而南洋与北美开发的利润也已经开始回报本土了,别的都不说,只说南洋、北美两亿移民的还贷,就让之前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中国财政猛的富裕了起来。
当年政府牵头几大公私银行对民间移民进行大规模的贷款,然后这些移民带来的钱又拿来购买政府手中的粮食、良种、农畜工具等等。这样的左手换右搜的交易中政府本就大大的剥削了一层的,而对工厂们的货款政府再以减税的形势二度消去一分。中间所得的利润已经不是30%、50%了,而是200%、300%了!
当这些移民在南洋、北美纷纷站稳脚跟。两三年的经营之后,就开始进入还款期。一年偿还一部分,银行还有利息,虽然这利息率很低很低。可基数巨大的情况下,这又是一笔钱财。
所以别看这几年中国也在大规模的增强军备,主力、非主力战舰下饺子一样出现,各类型坦克、大炮更数不胜数,去年、今年还公开的大手笔支援奥斯曼、波斯和阿富汗,同时还默默地发展起了飞机制造业和航母编队。但在对外公布的财政报表上,外界再好的会计师也看不出来其中的隐藏来。
根本不知道中国良好的财政状况完爆欠账中的英法德美!完爆西方所有的国家!外人看到的只是中国在飞快地消耗自己所余不多的财富,中国的财政也是紧巴巴的可怜。
在1913年的初夏,历时两年多修建的圆明园充裕在遗址上重现天日,大批的珍贵字画、古玩和瓷器、玉雕纷纷从皇家库存中投入进了这座占地五千二百余亩的万园之园。还有从全国全世界各地移植来的各色异木奇草,茗桂花卉。
这里面也包括了大批从英法两国收购回来的稀世文物。中国古玩早年在西方世界根本没有价值,一副在中国珍惜无比的名人字画还不如一锭金子值钱,但是随着中国国力逐渐增强,随着中国的影响力迅速泛滥。中国古玩的价格也同中国的强势一样飞速的激增。
中国政府和皇室牵头,从英法搞回来一批批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可是花了大心血和大价钱的。但中国皇室有的是钱,而被自家老皇帝瞒着。把重建圆明园当成了老皇帝遗命来看待的中国国会,非常大方的批准了一笔笔的购物钱款,中国在收回古物过程中虽然出了大血。却根本不差钱!何况这方面与政府、皇室一样行动的还有民间组织。
刘暹在中国民间的声威太高太高,很多民间组织和绝大部分的国人。也都像国会议员们一样将重修圆明园当成了他的遗命看待,民间自发的组织起了多个文物收回组织。一笔笔捐款被打到这些民间组织的账上,这两年挥舞着钞票购买中国文物的中国人,让西方人好好地大开了一回眼界,让他们真真的看到了中国的富裕。
所以,在圆明园的建造和装饰彻底完工的那一天,刘暹看到的是一个让他万分满意的结果。想想前世他穿越时还没完工的横店圆明新园,即使面积比这里大了一千亩,但论到实际价值,圆明园中随处一幢宫殿的价值,都能完爆新园。数以万计的珍贵古玩,看的让人迷了眼睛的字画、玉器、文典,连最普通的家具和门窗,都是用最上等的紫檀、黄花梨所制成,这要是拿到刘皇帝穿越前的21世纪中国,一张桌子都是大几百万!
然后刘皇帝很配合的‘病重’了,在圆明园建成一个月后,大批的游客已经心情兴奋的游逛欣赏着这座万园之园的时候,老刘皇帝适时的病危了。毕竟他退位已经两年了,再不病危就显的不真实了,或者有可能让人以为是他的身体又有好转了。
只是病危不等于死亡,病着病着,只要给人留下一个流连病榻,垂垂老矣的形象就ok了。
“皇爷爷,整日在这里圈着,您闷不闷啊?咱们出去玩玩去吧。国内不行,咱们去海外小岛上。”
刘暹病了大半个月,整个人自然就在香山上被强求,一群儿子出了皇帝没一个在膝下的,连孙子们也是化妆后隔着轻纱见上一面,打发了回去,真正能时刻伴随左右的,除了身边的嫔妃,就是跟前的这个宝贝孙女了。
小一辈儿知道老皇帝是装病的人,少之又少。公主、郡主当中,更是只有眼前的一个。
16岁的襄阳长公主。
这是个小鬼机灵。脑袋瓜按理说是非常聪明的,从她两岁能背诗。三岁会写字,五岁背完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辉煌战绩来看。这小家伙的脑袋瓜儿决定一等的聪明。但谁知道,长大了长大了,人却给长歪了。脑袋瓜是一样的聪明,却都是鬼聪明,学习一塌糊涂。从进到学校的第一天起,屁股就跟生了蒺藜一样,一刻也坐不住。如果不是身份的原因,很可能这小家伙连高中都上不了。
但刘暹却很喜欢这个孙女。话说当年他的学习也一塌糊涂,孙女爱看小说。也跟他当年的‘堕落’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就是刘暹当年十分坐得住,为了看小说,下了早自习连买饭都要同学带回。
这个时空的中国小说,当然没有21世纪的网络快餐厉害,还属于文学派性质。
就连武侠小说的出现,要不是刘皇帝早年闲着无聊的时候,要手下侍从室里几个笔杆子高明的年轻人拿自己想出来的‘小说大纲’写了几篇武侠小说给自己解闷,大大的促进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现在的武侠小说估计还停留在话本时代呢。
刘暹还组织设立了多个文学奖项。就像科技发明大奖——银河奖一样,不论是短篇还是长篇,奖励丰厚的很。而文学在中国自古又有着很高的地位,中国的小说这二三十年来发展十分的迅速。比之历史同期的中国可优秀的太多了。再加上电影业的发展,刘暹隐居香山,最大的悠闲就是看电影和看小说了。
刘瑷不爱学习。喜欢看小说和电影,实岁才16岁大。就已经那自己手里的零花钱投资了两部电影了。最喜欢就是刘暹的香山别居,在这儿里。她皇爷爷最大,父皇母后全管不着自己。同时这里有全中国最充裕的小说,来自全世界各地。和全中国最全面的的电影,一样来自全世界各地,很多还被她皇爷爷招人重新配了音,而不是只简单的撘个字幕。
对刘瑷来说,这里就是她逃避学习的一处天堂福地。但是小丫头毕竟受不了约束,这次借着老皇帝病重病危的机会来到香山别居,好不容易松了口气,舒舒服服的过了半个月就有些坐不住了。
刘暹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去海外玩呢。笑着摸着孙女的小脑瓜,“等到了暑假,皇爷爷允许你去外面痛痛快快的玩上一个月。想去海外也没关系。但是现在,想也别想!”刮了一下孙女的鼻子,微微的用力,惹来了刘瑷的一片的骄闹。
而此刻中国的民间,已经有人叫嚷着给老皇帝修史,盖棺定论了。
刘暹样子做得很足,搞得全天下人都以为他要不行了。一时间满中国的报纸都宣扬起了他的件件丰功伟绩,修史及谥号也成了近在眼前的必须之事了。
舆论界搞起的这片风浪,中国政府和皇室是不闻不问,任由民间这么折腾去了。
四十二岁的艾湉,住在北京西水井胡同。他在一所公立高中教语文,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个满族,更少有人知晓他就是当年的光绪帝。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切的荣华富贵,一切的权柄辉煌,随着三十多年的风雨尽数的被风吹雨打去。满清的影响力早就飞灰湮灭,半丝儿也不存在了。他们这些当年投降的前清遗老遗少,在二十年前就被政府放开了禁锢。而他的姨母,当年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也在十五年年前死去了。岁月的长河里,一个接一个的当年的风云人物湮没在了源源不绝的河水中。
左宗棠、曾国荃、刘典、丁日昌、刘长佑、刘坤一、郭嵩焘……,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似乎只剩下了一个老当益壮的李鸿章还坚持在政坛上,即便是年纪小上一辈的秦军将帅们,也纷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比如范德榜、张守炎……
艾湉很喜欢‘历史的舞台’这个形容,他觉得这五个字太有滋味了。
每个风云人物都只是舞台上的过客,永远不变的只有那个舞台,而不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
老刘皇帝,何等的声威赫赫?也抵挡不住时间的侵蚀。艾湉心底下是恨刘暹的,就是这个白眼狼覆灭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是的,白眼狼。满清的遗老遗少最喜欢骂刘暹的就是这四个字。而刘暹不管有什么样的原因,他起家于清军,最后反清而代之,如果不是局势使然,在天下悠悠众口里也少不了‘悖逆’二字的评价。
是刘暹将本该独领风云的‘他们’扫落台下,成为了历史中无关紧要的过客。虽然艾湉承认老刘皇帝的伟大,也认为爱新觉罗氏很难将中国带到今天的地位,甚至可以肯定的说是绝对不可能让中国恢复到今日的荣光的,但他内心还是痛恨着刘暹!
艾湉心中有一颗毒药,这颗毒药的名字不是‘权利’,而是‘仇恨’。
因为仇恨,一切都可以视而不见。因为仇恨,敌视变得没理由的顺理成章。
所以,两年多前老皇帝退位的时候,艾湉高兴非常。现在刘暹病入膏肓,就要死翘翘了,艾湉心里就更高兴了。
但是艾湉还是有脑子的。他很清楚自家周边,自己的生活当中,还有着新朝的眼线,如果自己敢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一丝儿的高兴,当今位置上的皇帝绝对不会容忍自己活下去的。
艾湉乐意看到仇人的死,但他绝不愿意把自己也拿去给仇人陪葬,更不愿意拖着自己一大家人一块去见阎罗王。于是这些日子里,艾家不闻笑声欢语,男主人神色很冷淡,偶尔还会露出一份唏嘘的表情。
所以,国安部的目光从没在艾家做过停留。这种已经被扫入历史尘埃中的蛀虫,只要不自己出来主动作死,新朝才懒得管他们呢。不过这样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