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就是一片暴风似的雷电!沿着中俄战场,从南到北,几百个上千个闪光样儿的闪电将黑暗驱散、照亮。大地剧烈的颤抖,闷雷一样的轰响传来!
这是中**队西线主战场的炮兵集群。至少有三百门100mm口径以上的重炮在怒吼着。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的估计。
巨大的轰鸣声已经响成了一片,在俄军阵地上形成了飓风刮过一般的呼啸声音。大地剧烈地颤抖。炮弹爆炸的旋风裹挟着尘土直上云霄。这是战争之神的怒火,他让一切一切,都在颤抖。
这象征着全世界第一流的军事力量,这种的力量,现在就掌握在三十年前被我们轻易攻夺了首都北京的中国人的手中!
我远在数十里外的扎尔布拉湖畔,都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隆声在耳边不停的滚动!
……
俄军的阵地上面腾起了一片片爆炸的火光。炸点几百个几百个的同时出现。大大小小的闪光以没有间隔的频率在俄军的阵地上面连续爆发。尤其是那三十六辆火箭炮。
这东西你要说做精确打击,那纯属扯淡。可是朝着俄军的阵地内部做延伸射击,只要求落在俄军的头顶上就成,那就非常犀利了。犹如无数的燃烧的流星从九天之上猛然落下,将北战区一线的两三万俄军一片片淹没在了火海当中!
随着重炮兵的开火。用直瞄射击支援步兵的75炮。和随着步兵前进移动的六零迫击炮,也都在开始轰鸣。在每一颗重炮炮弹激起的巨大烟尘、火球的周围。又点缀上了数目更多的小闪光和小火球。
北战区俄军的土木工事被炸上了天,他们辛辛苦苦布置的地雷、铁丝网、堑壕。都被炮火巨大的威力扫荡得所剩无几。
那些地堡和火力点也全在爆炸当中灰飞烟灭。当然,最惨的还是蜷缩在战壕中的俄军士兵。俄国人修筑堑壕的时候还是直线为标准的,直通通的一条,跟后世那种修得弯弯曲曲的堑壕不一样。一旦有一枚炮弹落入其中,往往能造成很大的伤亡!
还有就是,这些士兵被炮火压的头都抬不起来。进攻中的国防军也根本不冲下战壕跟他们肉搏拼杀,腰间的手榴弹是对付战壕战的一大利器。还有配速到分队一级的霰弹枪!
全都是堑壕战的利器。所以俄军比他们在地表上修筑的工事更悲催。
人的残肢断臂四下飞舞,武器被炸成了零件状,通讯网络被炮火摧毁。打成火墙一样的炮火在俄军阵地内部反复的耕犁。无数的炮弹破片就是收割生命的死神的镰刀!
北战区前线的俄军完全抵挡不住。
这样巨大的火力直接把他们给打懵了。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在国防军大部队随着炮火席卷北战区的时候,所有的俄军都像受了惊的鸭子在声嘶力竭地喊叫着,四下寻找可以隐蔽的地方。一个个校级、将级军官拿着被炸断了电话线的耳机听筒在大吼着:“增援。前线需要增援。中**队的火力超乎想象,援兵必须立即赶来,否则我们守不住阵地。”
可惜,全都做了无用功。随着国防军四支突击部队的之一,夺取了俄军一处沟通南北阵地的交通中心以后,那是上帝下凡也拯救不了北战区了。
“叛徒。指挥部出现了叛徒!”俄军总指挥。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面对这糟糕的局势束手无策。他愤怒,愤怒自己的炮兵集群这么轻易的被中国人打掉。愤怒中国四路出击,每一路都打到自己的要害。
现在前线阵地南北交通断绝,补给断绝。北战区前沿部队被剥离,更有阿比亚滋。涅莫夫中将的阵亡,整个第四军一片混乱。没有了指挥。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第一时间就整顿第四军没被分割的部队,他梳理南北的交通和运输线路。他调整前线的军火运输,他组织力量想要重新打通南战区的物质输送线。可这一切都是那么棘手和困难。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这已经是不知道第多少次高呼‘指挥部有叛徒’了!甚至这句话都得到了俄军指挥部全体人的认同。
指挥部内确实有叛徒。而且是职位很高的叛徒。不然他怎么能掌控所有炮兵阵地的布置和坐标呢,不然他怎么就能洞悉俄军的四个软肋呢?
说句真话,这四个要害,连指挥部内大多数的俄军高官之前都没有注意到。
“该死的家伙,这个该被送上绞刑架的犹大,他背叛了俄罗斯!”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等人,是完全没把刘暹‘推理出来的这个可能计算进去的。因为这是真实的现实,不是小说中虚构的荒诞奇谭。
他们根本不认为有人能凭着两天来俄军的无数次炮击的炮弹落点和兵力组织的位置、速度,就将俄军的战略部署‘估量’个**不离十。当然,这种可能在军事史上还真的是不可能存在。刘暹这是作弊。也所以,战后刘暹给世界留下的印象肯定是极深极深的。
但还好,俄军后方也有三个师的后备部队的,加上一些撤下来休整的残兵败将,人数拢拢,也在四万人之上。这些人这两天时间里也不是什么都不做,白歇着,他们也构筑了一条防线。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把目光紧紧的盯着地图,盯着地图中央部分的一条细窄的黑线。这就是那条很粗糙、简单的防线。可是防线再粗糙、简单,它也是防线。配合着四万来的军队,配合着众多的重机枪,也不是薄纸一样被人一捅就破的。
之前的一系列战斗中,俄军自己就在国防军的防线上碰了个头破血流。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对那巨大的伤亡数字记忆犹新。
现在换成中国人来进攻了,俄国人来防守了。纵然俄军现在的防线不如国防军的防线坚固,一条重兵把守的防线也不会轻松的被人正面突破的!
反正这一场会战俄军败势是已定了。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现在考虑的就是如何尽可能多的保全俄军的实力。
北战区前线的兵力给剥离包围了,南战区前线的兵力可还在,要尽快撤回来。这么再加上后备兵力,加上之前送回阿拉湖西侧的诸多伤兵,俄军勉强还能保持着开战前一半的士兵。
当然,指挥部中所有脸皮发青的高官们,现在也都在奢望着,能眼睛一眨,看到俄军的二道防线前面趟满那中国人的尸体。现在该轮到他们来送死了吧?!
第四步兵师配合着**立旅,趁势对北战区的俄军被裹兵力发动进攻,进展很顺利,有望下午时候就结束战斗。
俄军南战区的情形就好了很多。虽然被雨点样儿的炮弹炸得头都抬不起来,两三天里修筑起来的简陋防线根本抵挡不了火云一样的爆焰。但他们毕竟建制还在,能保持着统一指挥。而弹药补给困难,一时半会儿也体现不出来啥子危害来。
前后整整两个半小时的攒射似乎很快就过去了。国防军三处炮兵阵地上,是满是堆积如山的炮弹铜壳。所有的炮兵们都是大汗淋漓,一个个光着身板,肌肉颤动,在阳光下汗珠晶莹。这些官兵,每个人的耳朵都被震出了血来。就这样,大量的马车还在不断的向各炮群阵地补充弹药,等待着第二轮炮击的开始——如果第一轮炮击没有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话。
随着国防军炮兵的沉寂下来,已经被炮弹炸得晕头转向的俄军才喘过一口气来。中下级军官们指挥着士兵拼命的修复已经破损得不成样子的工事,高级军官们紧张商议着接下来的战事,南战区还要组织人力修补已被打得支离破碎的电话网线。
俄军南战区残存的一线步兵好容易挺过了这一轮炮击。堑壕里面到处都是发散着焦臭味道的尸体碎块,一些士兵被震得神智不清。吱哇乱叫着,在堑壕里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窜。
所有的俄军士兵都知道,他们必须守住阵地,守住一线,阻挡住接下来会进攻的中**队。但是信心呢?战争不是表决心就可以的。北战区已经要完蛋了,南战区也在悬崖的边脚,随时都有可能被国防军一脚踢下深渊谷地里去。
俄军一线残存的士兵们,从哪里去寻找抵抗住中**队的凭靠?
刘锦棠骑在一批雄骏的黑色大马上,这是他的新坐骑,在之前战斗中从阿拉湖旁边的俄军营地里缴获的一匹宝马。这些天的相处下来,黑色大马已经乖乖的低下了头颅。
“最后笑的人,笑的才最美。老毛子就跟我屁股底下的这匹马一样,不狠狠地教训几顿,是不会低头的。”
“告诉弟兄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马上,皇上就该用到咱们追剿残敌了。”作为新式的骑兵将领,刘锦棠最烦的就是打正面阵地战,最喜欢的就是痛打落水狗。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最好的体现出骑兵一直以来的那个优良传统——追击!
第六百三十章刘暹和亚历山大三世
“殿下,中国人从北战区向着二道防线发起进攻了……”
“殿下,南战区前线部队被中国人死死的咬住,撤退艰难。坎切尔斯基将军请求支援!”
“殿下,中国人的炮火在向指挥部靠近,这里需要转移……”
……
俄军的指挥部乱成了一锅粥,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却束手无策。不仅是他束手无策,整个指挥部的俄军将军、参谋们,也全想不出什么遏制态势继续恶劣的法子来。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沮丧的坐在椅子上,看着指挥部的俄军卫兵、参谋们,进进出出,慌乱着收拾各项物品。他的内心如被一座大山压着一样,眼睛闭上,直想撒手一抛,放弃这场不可能再赢的战事。
但是他不能。“尤里,告诉坎切尔斯基,不惜一切代价的后撤,后撤。我没有援兵增援他。南战区要自我努力。”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看着自己的贴身副官,嗓子眼充满苦涩的说道:“记住,要对他说,时间不多了。或许三个小时,或许半天时间,也可能是一天的时间。我就要收紧防御,放弃南侧阵地了。”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现在最大的担心就是那条第二防线,守住第二道防线才是守住了俄军残部的命运线。与之相比,南战区的两个师俄军还真是在次要地位。如果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两边就是要舍弃一个来,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保的当然是第二道防线。
……
刘暹站在观测气球上。高高遥望着对面的阵地。国防军进展真的很快。北战区的俄军已经完全被肃清,南战区的俄军断尾求生。但脱离战斗了的人还不到总兵力的一半数量。
现在第四师和第十五师一部已经进行着二道防线进攻战的战前准备了。大炮炮口震天,无数炮弹密点一样的在俄军阵地上炸响。
刘暹没有再干涉部队对俄军第二道防线的攻击。张忠奎作为前线的总指挥。这点困难要还摆不平,就真的白瞎他战场上打滚这么些年了。
反正在大反击的第二天凌晨两点,南战区前线残存的俄军投降了,一个半小时后统计结束,约有五千二百人。然后刘暹放出了养精蓄锐已久的禁卫师一旅……
战争还在进行着,刘暹的目光却已经从战场转移到了巴尔喀什湖,转移到了斋桑泊,转移到了哈萨克,甚至更遥远的奥伦堡。
他并不知道十万俄军的援兵正在向着战场挺进。因为这十万人还没出现在他的警戒范围里。刘暹现在想的就是接下该怎么横扫千军如卷席,马踏万里定烟尘。
中俄第三次战争的主战场——新疆~中亚,会以出乎意料的速度而走向落幕。这场总兵力超过五十万人的大战,只用了两个月时间,似乎真的短暂的过分了。那蒙古军区和东北军区的战事,虽一直连战连胜,可距离达到最终目的战略目标还遥遥无期。
刘暹却不关心这个。因为在西伯利亚,俄国人跟蒙古军区与东北军区的实力相差的太大了。后者在战场上完全就是平推。只因为西伯利亚的地盘太大,平推也要下狠劲的闷头猛干一阵子。
所以。刘暹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圣彼得堡。不知道得到了塔城战役惨败的消息后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会是个什么样态度呢?!!
炮声正烈,战场上依旧惨烈的厮杀着。俄军拼死顽抗,国防军气势如虹。粗陋的第二道防线上,两军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白刃战。两边战士的作战意志都很顽强,两边作战意志顽强的战士的心情却有截然的不同。俄国人只有绝望,中国人则看到通向胜利的大门已经对他们敞开!
此时圣彼得堡外的加特契纳行宫。
亚历山大三世面前的俄国重臣和他的近臣们。一副嚣杂慌乱和低沉的气氛。那些几天前还意气风发的政要、军官们,全都在板着一张脸。或者是围着地图脸红耳赤地争论。
那幅地图就是塔城战役的示意图,地图上面一个象征着国防军色彩的巨大红色箭头已然穿透了俄军的阵地。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已经请求全线撤退,电报在这一天的清晨发到了圣彼得堡,整个沙俄宫廷一片哀嚎。连政府都陷入了一片惶恐当中。
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而俄国若是丢掉了这次战争,他们的损失会多么的巨大,将无可想象。
亚历山大三世不愿意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的罪人,丢掉了俄罗斯三百年开拓成果的罪名。这个罪名只要想一想,就让他整个人都敏感而暴躁。
可是这场战争还要继续下去吗?
11个师溃败。这么大的败仗,让所有的俄国高层都纷纷想到了——克里米亚战争。
第三次中俄大战继续进行下去,是不是会成为第二次‘克里米亚战争’呢?
所以,俄国宫廷和政府军界的高官将军们,在亚历山大三世面前都噤若寒蝉,只有亚历山大三世不在的时候,他们的嘴巴才会高谈阔论。
“现在还没有打败!我们还没有输!只需要十天,只需要十天,十万军队就可以抵到霍罕。尊敬的陛下,哥萨克骑兵已经汇聚了三万人,他们已经从高加索出发。只要我们能在阿拉湖,在巴尔喀什湖,再坚持一段时间,局势就会被扭转过来。虽然不可能打败中国人了,但至少可以有个平局。”
“否则,俄罗斯将会损失掉帝国三百年东进的成果。”
“尊敬的陛下,请您慎重,慎重的去思考,慎重的去做出接下来的决定。”五十九岁的陆军元帅斯塔尔什伊公爵,坚定的站在主战派的一边。他是俄国陆军当中第一个对亚历山大三世挑明态度的人。虽然这个场合是亚历山大三世与他的喝茶时间。
亚历山大三世带着笑的将这个身体并不是很好的陆军宿将送出了客厅。这是很高的礼节了。就像是御宴上,皇帝亲自给一个人布菜,完全是给了最大的面子。
然后亚历山大三世会见了苏沃洛夫学派的帝国名将约瑟夫。弗拉基米罗维奇。古尔科,前任维斯瓦河边疆区总督和华沙军区司令,现任的俄罗斯陆军大臣。
古尔科也是一名俄陆军元帅。在第十次俄土战争的时候,他率领的俄军先遣队1。2万人越过巴尔干山脉哈因克伊和希普卡山口两个难以通行的隘道,占据了保加利亚南部的大部分领土。
在最后一次的普列夫纳会战当中,古尔科先后指挥西支队骑兵和一支由禁卫军组成的部队,连续攻占了土耳其的重要据点戈尔内杜布尼亚克和特利什,完成了对普列夫纳城的合围。切断了奥斯曼。努里帕夏军困的后方补给线。他还率军向埃特罗波利—奥尔哈尼耶发起进攻,将土军赶至巴尔干山脉。并且在当年的12月率部7万人,历尽艰辛,翻过被认为冬季无法逾越的巴尔干山脉,占领索非亚,并在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盟军协同下,先后在塔什基森和菲利普波利斯大败土军,未经战斗就攻克了阿德里安堡。
古尔科无论是真正的战争智慧,还是军功与资格,都不是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