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862-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县、蓬莱、栖霞、即墨、荣成及鲁南的泗水、蒙阴、沂水、郯城等10个县未成灾之外,97个州县出现大旱,其中青州、临朐、寿光、潍县、安丘一带灾情最重。1877年,旱情仍未结束,鲁北、鲁中、鲁南63个州县被旱。直到1878年,山东旱情才逐渐减轻。

北洋船运公司之前,南阳船运公司的粮船就已经开始半公开的活跃在北国。除了天津港口,往来最多的就是山东的烟台和威海。

一船船大米的运到,虽然为秦军赚取了大量的财富,但真心也救了不知多少百姓的姓名。所以秦军进入山东以来,这个民风彪悍的地方,几乎没有发生过骚动。很平静的就归入了秦军辖下。

黄河两岸的田地还有不少在荒芜着,除了巡逻的警察、士兵,就没有任何的人烟。这里可是省城脚下啊。张守炎印象中的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富饶平原,现在几乎变得和兰芳某些地方一样荒凉了。

张守炎现在得地位显然高过张兆栋,后者闭门家中坐,竟然能接到天上掉下的馅饼,已经是惊喜至极了。可不敢想着跟秦皇的心腹、功臣加姻亲,三则身份合一的张守炎比。但张守炎非是全才,他在处理官帽子问题上游刃有余,但具体到地方事物,就非其所善长了。如果治理地方,如果最快速度的恢复地方,张守炎可能连一个知府或是老知县都有不如。并且最大的难题是他对于底层的中国国情了解不多,看到眼前的景象,心生怜悯之余,就非常想听一听张兆栋的施政方针了。

张守炎今天出城走访,除了体察一下民情,就是视察黄河岸堤。可是他看到的只是一片荒芜人烟的黄河滩。

而先前刚刚看过的几个还有人烟的村落,那场面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场面的话,无疑就是‘穷’了!实在太穷了。穷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根本就吃不饱,锅里煮着的大多是野菜,伴着一点粗粮。每一个老百姓都是骨瘦如柴,脸孔上面没有一丝血色和活力,身上的衣服全都是一个个的破洞,烂得不象话。和济南这里相比,广西、广东、兰芳的穷人都好像是在天堂里的一样。张守炎真怕时间长了要出问题的……

“清军退走的时候,掳掠剥削太重。不过山东的战祸已熄,只要朝廷于民休息,用不了几年就会恢复元气的。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从南方调集米粮赈济灾民。只要老百姓能有口吃的,行朝廷‘以工代赈’之法,这道关口总能过去的,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张兆栋说话中信心满满的。他是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的老官僚,战后是一副怎么样的景象,他看的太多了。这也是亲民官与幕僚最大的差距所在。就像刘暹前世,省委、中央机关的官儿,跟底下的县长、镇长的不一样处……

第四百八十六章以‘殖民’之名行‘开疆扩土’之实

上海港口。

刘暹淡淡的对折返回来的张守炎道:“你真这么认为?只要过了眼前这一关,以后就没事了?”

张守炎闻言愣了,眉头渐渐拧了起来。他知道刘暹既然这么一问,那就绝对是事出有因,可是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原因何在’。

张守炎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刘大皇帝并不残暴。他并不是一个一点也见不得老百姓饿死的‘仁君’,可也不至于为了饥荒中的北地百姓担忧的吃不下睡不香。就如张兆栋言,从江方调集米粮,以工代赈,救济灾民,让老百姓能有口吃的,眼前这关就能过去。就算期间饿死些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哪朝哪代闹灾荒的时候没有人饿死呢?

张守炎是个很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在刘暹手下十来年,思维已经不同以往,但一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治理天下,繁荣民间,在他脑子里惟一的办法就是休养生息。

“臣愚钝。不知皇上是因何烦恼?”什么叫‘以为以后就没事了?’张守炎猜不出刘暹的想法。在他脑子里,中国战乱只要停歇,有个几年时间,那可不就是恢复了?!

刘暹神态沉沉的,“朕不是为眼下的饥荒而烦恼。百万清军朕都扫平了,害怕可能出现的去去民变吗?现在打仗靠的是枪炮。民变有什么可怕的?

朕所虑着是将来天下太平之后的事儿!

现在华夏就有子民四万万,已经是人多地少,贫民遍野。将来待这些子民繁衍成八万万、十万万之后。朕的大秦还能存在下去吗?朕的子孙该是怎样的伤透脑筋?”

“不……不至于那样多吧?”张守炎的脸色也难看起来,说话更是结巴。

“你读过史书。想汉唐鼎盛之时,天下方才多少人口?而现在呢?”刘暹冷笑连连。“如果不是红薯、玉米在明末时候传到华夏,还四万万人?有一半就算不错的了。”

“人多地少,无产无业之民就会多。无产无业之民一多,天下就会混乱。粮食也不够吃的,老百姓会怎么办?等着饿死,还是会揭竿而起?而且那个时候天下的穷人又有多少?”这些可都是毁灭一个朝代的主力军。

“十万、二十万,一百万民变,真不在乎。可要是一千万、一万万,乃至更多呢?”

“朕杀得完吗?军队杀得完吗?”

刘暹放沉了声音。“而且日后天下跟现在又有不同。如今华夏民智未大开,方眼看天下者没有多少。但将来民智大开,人人识文断字,知道全国、全世界实事,第二个、第三个太平天国还会没有吗?”

“当兵的也多是平民子弟,或是说是穷苦人家的子弟。他们跟社会最底层的人,跟那群吃不饱饿肚子的人是一个阶级阶层的。到时候要他们杀人就能杀人吗?就是一开始会听命行事,可杀人百万千万以后呢?还会吗?”

张守炎一头汗水。刘暹的这些话虽然还很遥远,却听的他胆颤心寒。

“皇上的意思是……”张守炎小心的看着刘暹。他感觉着刘暹心里肯定已经拿定了注意。但他不明白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所以心里不大明白刘暹又在打什么主意了。现在刘暹的心思是越来越难捉摸了。不是说喜怒不定,而是说一些问题上的思路匪夷所思,与众不同。让张守炎都感觉跟不上刘暹的思路了。

刘暹哈了一声。似乎在吐出胸中的郁气一样。“自从宋明以来,咱们汉人的基本地盘就没怎么变过,跟现在比来也差不多。就是关内十八省。500年啦,人口从几千万增加到了四万万。地盘却没有增加多少,天下民生能不疲敝吗?何况满清一朝还有那么多旗人在。这人口越多。人均的田地就越少,田地越抢手,田租就越高,土地也越发的显得珍贵,自然的土地也就愈发集中。天下之民有多少人无有立锥之地?如此朝廷能长治久安吗?”

“十五叔,咱们现在的出路只有一个,就是效仿西洋对外殖民!”

“南洋是咱们最好的自留地,再有就是中亚,也就是哈萨克那里。当然这需要咱们先强大起来。所以在此之前,咱们要先大力开发东北和西北。并且充分利用南洋的粮食。”

刘暹停下脚步,眼睛看着辽阔的海面,仿佛是自言自语地道:“洋人的殖民太慢,也太不实用。他们国内的人口并不怎么过剩,满世界圈地,夺地盘,为的更多的是利益。

咱们华夏殖民,更不如说是开疆扩土。朕要的是真正殖出去民的‘殖民’。把百姓迁移,化蛮夷为汉土,只有这样国内才有可能长治久安。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先强大起来,还需要我们制定好一个利民的政策。让百姓们渴望去殖民。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里就有许多条款是可做参考的。这都要看将来我们能走到哪一步了……”

刘暹对张守炎说着话,眼睛看着海面。一艘艘舰船已经启航,进攻天津的战事正式启动了。上海出兵三万,广州起兵两万,加上海军和两个营的海军陆战队,总兵力超过了六万人。加上福州向发所部一万五千军,为了囤积够这些充足的军需物资,秦军整整忙活了三个月。

……

东京,维新政府的心脏。

与五年前相比这里繁华了很多。战争的创伤已经在时间中慢慢消退,战争的遗痕也在时间中一点点被抹平。

日本陆军已经完全充实了六镇陆军,扩大了拱护天皇的近卫队规模,并改名近卫军,人数高达六千余人。总兵力超过八万,装备了相当多的火炮,武器不弱于欧洲军队,对比当年的实力,可以说增强的太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英国订购的海军战舰也即将归国。

作为一个岛国,没有强大的战舰守护,又有了刘暹当初的痛殴,日本人这五年来过的一点都没有安全感。

现在小鬼子陆军强大了,战舰也有了,各港口炮台也修筑修建了,虽然日本政府还塌了一屁股账,但小鬼子心气就不由自主的高涨了。

虽然西南依旧是他们的心腹大患,西乡隆盛至少筹集了三万军力,而且有着相当一部分是日本老兵。背后有着新秦政府支撑的西乡隆盛,西南军师旅级建制的炮兵实力并不比日本政府军的弱。只不过兵力相对要少,所以对比起来实力不充裕。

在日本实力迅速恢复的同时,是日本武士阶层权利被彻底剥夺的过程。如果不是刘暹吸纳了至少两万日本武士,并且把其中的五千人投入进了兰芳与当地土著的厮杀中,日本现在双方矛盾会更加尖锐!

日本最底层的平民生活依旧困苦,粮食跟原先一样,始终是困扰着他们的最大难题。米骚时有发生,可是面对着日本政府那强大的武力,这些骚动就跟原时空历史上的结果一样,全部被无情的镇压。

军人在日本国内的地位不住的被拔高。日本军部的势力开始扩大,地位比之原时空同期来也总要了很多,但仍然还是一棵幼苗。

就在秦军席卷中国的时候,就在刘暹还在为统一国家努力的时候,东边的那条饿狼正在迅速成长着。只是饿狼肚子里还有一颗定时炸弹,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都曾经出力以图化解这个矛盾,但是西乡隆盛很固执,在历经了当初的战争之后,在看到了法国人的下场之后,他也不认为就日本的这几万部队会是那个庞然大物的对手!

所以现在得日本前途,依旧充满了波诡和不定。

……

同样是跟日本一衣带水的朝鲜,现任朝鲜国王正是朝鲜王朝的第26代君主李熙。朝权大政操于后宫之手,这家伙绝对算不上人才,甚至连中庸之才都算不上。

李熙性格懦弱,耳根子软。因为他老爹大院君的存在【李熙的情形就跟光绪、傅仪一样。前头国王断了后,他是宗室近支。所以继位当初是他老爹大院君摄政】,本身的王位和权利又不是太过于稳定,现在的朝鲜虽然因英法俄等国使臣的到来,向外面的世界瞅了一眼,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闭关锁国的状态。

但是朝鲜再闭关锁国,对于大清的变化也是看在心里头的。刘暹南京称帝,朝鲜一点风声儿都没接到,整个朝鲜朝野是胆战心惊。

所以朝鲜朝廷立刻就下定了决心,派遣使者向南京觐见。本身对于满清就怀着不满的朝鲜人当下就决定抛弃满清。朝鲜朝中所谓的一些亲清人士,比如赵宁夏、闵台镐、金允植、金弘集等辈,也立刻成为了亲秦派。

秦军势力的主导阶层是汉人,在朝鲜看来这是中国的正统,即使有一部分人一开始是抱着刘暹是叛逆的眼光,时局进展到现在,他们也全改变想法了。

政治人物是很擅长变化的。

可截至到秦军启航出发,朝鲜的使臣还没派到上海,只因为一个缘故——正副使位置争夺的太激烈了,不仅闵妃集团和大院君争,两者的内部也在争!

这一争,就一直争到了秦军出击!

第四百八十七章天下没有后悔药

刘暹实际上对此刻的朝鲜并没什么恶感。虽然在他的前世,南朝鲜是那样的令他觉得恶心和可笑。但这个时候的朝鲜却让他讨厌不起来。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情绪。看着前世的‘宇宙第一大国’必然狗一样匍匐在自己的脚下,感情上还肯定带着远比对满清还高的忠诚,刘暹内心是很爽的。

这就跟一种很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你不是牛逼吗?孔子都是你们国家的,宇宙第一大国啊,‘我要去外太空看看,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思密达!!!’

现在呢?

就是一条讨老子欢心的哈巴狗。烦了老子,随时都能宰了你吃狗肉!这内心是很舒坦很舒坦的。虽然朝鲜现在还没有跪倒在自己的脚下!

但刘暹对朝鲜丝毫没有担心。他心目中,朝鲜就是无害的废渣五,连小鬼子的十分之一威胁大都没有。小日本眼下的情况刘暹是一直看在心里的,东京的维新政府还没服气!

只是,当下的重中之重是要先解决满清。至于小日本,自己给他们预备的板砖早已经准备好了。只是现在还不是发作的时候!

……

就在秦军大兵进发跨海北上的时候,陆地上的秦军部队攻城掠地也丝毫不慢。齐大林已经率部进入了河南濮阳,下一个目标就是直隶的邯郸。同时山东部分的兵力也在向着山东西北快速席卷。

旺田镇是开封城外的一个小镇子。

一队秦军士兵刚刚从镇子外经过,本来静悄悄的如同鬼镇的旺田镇迅速热闹了起来。

镇子里的地主王家。

王瑾一脸斥色的训着自家婆娘,“我就跟你说过。秦军军纪严明,南京那位将来是要坐天下的真龙天子。你这婆娘偏偏嘀嘀咕咕的坏事……”

王瑾脑袋里的旧思想还是一水儿的根深蒂固的。镇子外过来军队了,自己作为镇子上的地主就必须招待款待一番。至少也要送些粮米猪羊犒军,并且准备上一份银子。礼送出境!以求的军队安安生生,别扰民掳掠,甚至杀人奸、淫。

而他的夫人却把秦军看作了清军,出面只让下人去露头,免得当家的被当兵的扣了,王家还要大出血一会。这事儿是有前车之鉴的。

这两年天景不好,又乱哄哄的,王家可没原先阔绰了。前一会就已经伤了元气。这一回再来一次,王家就要家道中落了。

而事实上当时的王瑾心里也在打鼓,被夫人这么一拦也就缩起头了。

结果秦军军纪严明,别说扰民掳掠,就是旺田镇送的犒劳都一点也不取。只让出头的几个镇上老人夸赞是王师,王瑾也立刻挺起了胸脯来,训起了自己的老伴。实际上是自己心里觉得亏了,让下人出头,丢了颜面。

王氏是丝毫不在乎丈夫的训斥。几十年的过活了,她知道自己丈夫是个什么样脾气。看似现在在发火,实际上是一点事都没。王家家小业小,她可不愿意冒一丁点风险。

“老爷。老爷,不好了……”

王家的管家这时候疾跑着进了院子来。

还在活动嘴的王瑾和他老婆同时一惊,“难道……”

“那队兵又回来了?”王氏抢先问道。

“不。不是。”管家喘气回答。

王氏夫妇二人立刻舒了一口气。可是随着管家接下来出口的话儿,二人的心就又提了上来。等到管家把话说完。王瑾涨红了脸,身子抖的都像是在打摆子一样。“这。这不是劫富济贫么?”

“你说的都是真的?”王氏的声音也在发抖。

“是真的,李秀才在村头亲自念读的。佃户的地租不能超五成,农税,百亩田以下的门户二十税一,一百亩到一千亩之间的十五税一,一千亩以上的一律十税一。”

“天杀的秦军,天杀的秦军,这是在剜我的肉啊……啊……”一屁股蹲坐在椅子上,王氏扯开嗓子带着哭腔就骂了起来。

“闭嘴你这婆娘,想害死全家啊。”王瑾本来还在抖个不停,可一听自己夫人的话,赶紧扑上前,一把捂住了王氏的嘴……

刘暹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