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爷这阵子尽忙外面的事儿了,瑶瑶都想你了。”
刘暹继续跟女儿玩着,一边满意的道,“我的女儿,当然要想我了。”对一边奶妈脸上那一脸的紧张视而不见。
这天晚上刘暹在张妙彤这里吃了饭,歇息自然也在张妙彤这里。云消雨散后,刘暹搂着老婆柔嫩的身子,有些感慨,又有些激昂的说道:“我秦军的基石,再过几个月就要真正的夯实了。当拿时候,我一定会给孩子打下一个大大的基业。”
“所以,妙彤,你可一定要给我生个儿子啊……”
张妙彤脸上还残余的红润,瞬间消了下去。“都是妾身不好。老爷年已而立,都还没一个后……”
“这怎么能怪你。”刘暹紧紧的抱了她一下,手抚着黑丝,“我这不也才从新疆回来两年么。再说,没孩子的不是你一个,其他三不也如此?真要有毛病,还是我自己的毛病。”张妙彤还不知道,现在柳州都有谣言编排刘暹的‘无后’——说是一声作孽太多,天上降下报应了。
虽然传谣言的混蛋已经见了阎王爷,但谣言毕竟是传开了。别说,还挺有市场的。一时半会儿,刘暹看是还消不下了。
“老爷怎么能这么说自己。”张妙彤万万没想到刘暹能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紧张的忙伸手堵住了刘暹的嘴。“是妾身和姐妹们福薄,没那个福气给老爷诞下子嗣。刚才的话儿,以后再也不能说了。”
刘暹笑了。“好。不说,不说……”张妙彤的这种紧张很让他受用,而且刘暹能保证——自己老婆不是在演戏。
房间里沉默了半响。张妙彤幽幽的声音才传进刘暹的耳朵。“老爷刚才说的话叫妾身害怕呢。刘家的基业已经够大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多心,刘暹已经不止一次说出这样的话了,每次听了都让张妙彤莫名的心惊胆战。
“外面的事儿,自由爷们操心。你就别管了。只要安心的给我剩下个嫡子,你就是我刘家最大的功臣。”
“我已经去信无棣。小舅子今年乡试不管中是没中,都让他来广西。如今这官途并不一定非要走科举的路。你看看这天底下的封疆大吏,举人,甚至是秀才出身的人,有多少?”
“过去有发匪捻子,现在有洋务。一样是出人头地。就像先前来府上的那个盛宣怀。不就是落地的秀才麽。我刘暹,连大字都认不全!”
第二百四十四章在英国的霍广正
英国伦敦。泰晤士港口。
在这里直直等候了十天,霍广正终于看到了英国人答应卖给秦军的探索号铁甲舰了。
阳光下,一身铁甲闪烁着寒光。四根粗大的炮筒探出船体最中央的铁盒子,成为了探索号最能吸引霍广正眼球的特征。
“霍先生,这艘战舰是大英皇家海军的服役战舰,刚刚六年时间。”身边陪同的英国海军部官员,汉密尔顿一脸自傲的对他介绍道。“设计师先生在构建这艘战舰的时候需要在多几个方面找到平衡点,你所知道的,现在是个变革的时代。旧式的风帆战舰成为了过去式,铁甲舰才是未来海洋的主流。”
“而一艘优秀的战舰,必须有最大化的重型装甲与重型火炮,但整体排水量不能太大,以保证船舶性能并使己方的目标成为最小;还要有高航速的需要,那必须是一个狭长的舰体,机动灵活却依旧需要一个短肥的舰体;再者是舰舷要低矮,火炮安装要低,以使其射击更稳定、目标更小,但火炮安装位置高可以更好地发挥火力,特别是在海况差的情况下;最后火炮的射界要宽广,而高大的挂帆桅杆以及全套风帆索具却是长时间巡航的动力源。”
“这个回答就是中央装甲堡战舰,和本舰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新的探索。”
海军部官员夸夸其谈,说的天花乱坠。这探索号是英国的第一款小型装甲舰,也是第一艘采用中央装甲堡的铁甲舰。在船的中央有一个被装甲保护的盒子,主动力和4门100磅火炮被置于盒子中间。以获得更好的保护和减少吨位。
但这又是一次极不成功的探索,探索号的适航性极差。试航的指挥官甚至认为他不适合航行,“可能是所有船只中。无论是在战斗力方面,还是在适航条件中最差的!”
所以探索号虽然依旧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了。但它无疑很不受待见。当霍广正找到英国人挥舞着支票要求卖铁甲舰的时候,探索号成为了英国海军部为霍广正推销的第一选择。当然,霍广正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勇气号。
英国人的第一艘铁甲战列舰,超过九千吨的大家伙。造价三十万英镑,合眼下中国100万两平库银。【所以说,这时银子还是很值钱的】
舰长:128米;舰宽:17。8米;航速:14。08节。装备203mm前装线膛炮四门,178mm前装线膛炮二十四门,20磅后膛炮四门。火力无比强大。
但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太快。勇士号服役之后仅仅风光了三四年时光。在吨位更大、武备更强大的米诺陶级、阿喀琉斯级等新舰服役后,它便受到了冷落。四年前更是倒霉的与王橡号战列舰相撞,之后,便只能干些诸如拖浮动船坞之类的差事。于去年黯然退役。
可惜,英国人就是宁愿勇士号烂在自家港口,也不愿意把它卖给中国。这是能破坏东亚局势稳定与否的。霍广正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艘舰船。
探索号铁甲舰标准配排水量1743吨,满载1900吨,全长59。4米,宽10。12米。吃水3。96米(最大4。4米)。动力:蒸汽、风帆混合动力,1座水平往复式蒸气机、2座燃煤锅炉,输出功率1040匹马力,单轴单桨。最大航速10。3节,载煤130吨。
武器装备四门100磅前装滑膛炮,霍广正要求改为四门阿姆斯特朗炮。装甲带厚4。5吋。舱壁4。5吋,舰员:150人。售价30万两白银。
霍广正对舰船很满意,他虽然很眼气探索号旁边停靠的那些体积更大的战舰。但是他有自知之明,秦军的资金根本无力购买那么大个的铁甲舰。就是眼前这艘,他都要再跟英国人搞搞价钱。
刘暹要的是三艘铁甲炮舰。如果一艘就三十万两白银的话,那三艘不就是九十万两银子啦?他可刚刚在德国花了一百三十万两。这个价钱要买回去的话,刘暹的家底也就给他掏空了。
只是探索级的铁甲舰,英国总共才建造了两艘,就是全卖给秦军,也凑不够三艘的需求量的。而且英国人也不会将两艘探索级的铁甲舰全部卖给秦军。
探索,探索。这一级铁甲舰那就是英国人做实验用的。全卖出去了,英国人自己还怎么观察这一级铁甲舰设计的得失利弊?
英国人接下来为霍广正推荐的是进取级铁甲舰——小型木壳中央炮廓铁甲舰。
标准排水量1350吨,满载1500吨,舰长54。9米,舰宽11米,航速9。9节,吃水2。6米(最大3。2米)。动力:蒸汽、风帆混合动力,1座水平往复式蒸气机、1座燃煤锅炉,输出功率600匹马力,单轴单桨,武备:前装线膛100磅炮两门,前装线膛178mm炮两门【7吋】。速度之所以那么缓慢,是因为进取号是由切尔克斯人号单桅铁甲帆船改装而来的。因为后者的累赘,改装也无法将速度提上。
进取号英国人的要价不贵,只有探索号的一半多点——16万两银子。
最后,英国海军部针对霍广正一开始所言的‘铁甲炮舰’四字中的第三字,为霍广正推荐了乔治。伦道尔的蚊子船——伦道尔式炮艇。
西历1867年的12月4日,世界上第一艘蚊子船staunch号诞生于英国的泰晤士河上。到现在为止,这种炮艇依旧是世界上一种最新潮的小军舰,且价格便宜,在汉密尔顿的口中更成为了大型铁甲舰天煞克星。因为这种炮艇的炮火口径达到了惊人的11吋。
霍广正不能确定,只好再一次发电报让刘暹定夺。而作为一名‘纸上谈兵’的高手,刘暹是很清楚蚊子船的不经用的。这种小船的设计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根本不适合出海作战,只能在近海防御。当然,单纯的近海防御上蚊子船还是有可取指出的。因为相对比陆地炮台,该艇能灵活的在水面移动,并且造价低廉,它搭载的火炮还可以给铁甲舰以巨大的威慑。
刘暹回电否定了蚊子船,但肯定了炮艇思路。前两艘战舰刘暹决定拿下了,很是肉疼,而炮艇便宜不是么。他要霍广正交涉英国人,订购两艘三百吨上下的铁甲炮艇,要求负旋动炮塔结构,配备阿姆斯特朗炮……
第二百四十五章英国人的一条狗
一个阴沉的早晨,天空密云千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下起雨来。在云南中部的元江州,湘淮军与太平军的战场上。一黄一绿,泾渭分明。如果从某高处的山顶俯视下去,就可以看到两边战线就如是两头庞大的黄色与绿色巨兽,密密麻麻的士兵在大地上移动着,如同无数头蚁虫在广袤的大地上蠕动。细碎的光芒在巨兽的鳞甲间闪烁,那是刀枪、刺刀和大炮的寒芒。
石达开已经完全退出了贵州,鼎盛时期的西南太平军实力覆盖大半云贵,兵锋探入广西、四川,而数年过去了,湘淮军的实力不断在增强,一批批洋枪洋炮打的太平军不断后退。
错非西南地势复杂,枪炮,尤其是大炮移动不变。如果是在平原地带,湘淮军都已经荡平石达开部了。
元江州的杨武坝,自从通海湖一战太平军落败后,石达开就再也不能待在曲江一线阻敌了。河西、通海等地落入刘铭传手中,太平军兵退元江,在杨武坝再度布置了防御阵地。
刘铭传和张树声的指挥部设在一处无名小山包上。此处前方是一片较为开阔的地段,将会是杨武坝之战中的第一个战场。
清军的主力是两万淮军,背后刘坤一、冯子材带领的大军还在新平。
从刘铭传所在的高地往对方看,太平军的调动若隐若现,云雾遮盖了人视线。但太平军阵地的布局,刘铭传、张树声还是看的清清楚楚。
在太平军的左翼,是由铭军大将唐殿魁统帅的右路军做主攻。唐殿魁手下有八个步兵营头。两个马队营头和一个炮队营头,总计超过七千的兵力。超过一半步兵配备了马蒂尼步枪和斯奈德步枪【英制】。
右路军的一旁是骆国忠的忠字2营、荣字2营。后方是张桂芳的桂字3营。骆国忠的四营兵会在右路军发起猛攻的同时,全力出击。牵制当面的太平军。张桂芳部则是以防万一。
部署在整个阵地前沿的炮兵部队,不止右路军的一个营头,那是整整四十门克虏伯钢炮。在不到两里地长的攻击面,淮军共架设了七十门大炮,密度相当惊人。虽然出了四十门的克虏伯钢炮外,余下三十门都是前膛炮,其中过半还是这两年中刘铭传从刘暹手中买走的汉元二式火炮。
而对面的太平军炮队,火炮数量更达到了百门之多。但后膛炮寥寥无几,甚至是汉元炮这个水准的前膛炮都不多。更多的还是属旧式的重炮和劈山炮等等。
不过杨武坝地形陡峭,炮击效果不是很好,炮兵只能是作为辅助。战斗的主力还是步兵,而这也是西南战场自从清军大规模引入后膛枪炮以后的主要模式。
望远镜再看对面太平军阵地,刘铭传的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太平军的大炮自东而西一字挑开,看起来颇为壮观。但是,实质的战斗力,真的不堪一击。战争打到现在,发匪的战争潜力真的是要耗尽了。
最开始。太平军枪炮虽然落后,但是火药充足。手榴弹、火药包和小型的劈山炮,真的让湘淮军在地形复杂的大西南吃尽了苦头。火炮的开花弹虽然爆炸率不理想,但数量多啊。能从一战开始打到战事结束。始终都是开花弹。而现在,对面火炮射出的已经很少有开花弹了。一些小劈山炮打出的炮子,更是碎石居多。
淮军开炮了。
望远镜中。阵地前沿,大炮的炮口冒出火光和白烟。炙热炮弹在空中划过长长的弹道,如果一条火线从天而降。
一枚枚炮弹在低沉的云层下掠过。朝着太平军的方向坠落。接着,闷雷般的炮声滚过天际,炸响不绝于耳。
一条条肉眼可见的弹道布满整个天空,炮声犹如无数劈打的震雷,在半空中碾压而过,大地轰鸣,长空回响。
太平军战线的后面,陈得才默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这已经不是太平军第一次经受如此密度的炮火打击了。去年遵义之战,湘淮军就用比现在还要猛烈地多的炮火,打碎了石达开的最后一次反扑。自那之后,太平军江河日下,再也无力掀动整个战局的大势了。
陈得才十指攥的死紧,指节发白。
一名太平军士兵被拦腰打成两截,一门重炮被掀翻在地,两个轮子各自蹦飞出去了十好几米远;一颗开花弹落到了战壕正中,四、五个太平军士兵被硝烟吞没,血肉之躯就像纸糊的一样,在火光中碎成了好多块。
炮击过后,淮军的战鼓敲了起来,已进入攻击队形的部队一拨一拨,迈开大步向前突击。
炮击始终在进行着,淮军所有的大炮都咆哮起来,白烟笼罩了整个前沿阵地。地面的猛烈的震动,空中的巨大的声浪,潮水一般涌进指挥所。在震动耳膜的炮声中,刘铭传、张树声似乎依旧能听到无数的呻吟和惨叫。
太平军的火炮也开始了反击。那些重炮的炮弹像利刃插过纸张一般,划过淮军的的突击步兵,毫不留情地撕裂和切割遇到的一切,头颅、手臂、腿脚,甚至将士兵的身躯一分为二,在淮军的突击队列中趟出一条条血肉模糊的胡同。只是炮弹过于稀少,以至淮军的冲击队列虽然开始散乱,有的士兵甚至慢慢向后退缩。但终有大部分的冲击士兵通过了大半个战场,然后就加速奔跑,开始最后的冲锋。
太平军的劈山炮开始发威了。而在无数炮子飞蝗一样打向淮军的之前,一颗颗子弹也雨点一样密集的打向了太平军头上。
后膛枪就是比前膛枪好。士兵跑动之中也能重新上弹。当无数颗子弹向着太平军阵地上的炮垒打去的时候,太平军的炮火立刻为之一遏。
多数还是旧式火炮的太平军炮队,大炮射程也不比后膛枪强多少了。在淮军士兵冲进了太平军炮队的杀伤距离内时,他们手中的步枪也差不多能打到太平军了。
只靠着子弹和炮弹是打不跨战壕里的太平军的。淮军必须还要有肉搏。经过毕乃尔训练出的铭军士兵,也并不畏惧肉搏。
无数绿色与黄色的身影绞扭在一起。两军的士兵用刺刀、枪托、腰刀、长矛、斧头、石头等等,用能够找到的一切尖硬物体往敌人的身上招呼。
刺刀捅入身躯,刺穿脏器,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枪托斧头打砸在人身体上,骨骼清脆的碎裂声是那么清晰。尸体迅速堆积起来,血从坡面流淌下去,在战壕前,在战壕底,汇集成一个个血色池塘和溪流。
数不清的残肢断臂在脚下被踢来踢去,时不时还能踢到一颗人头。
绿色的大潮一个接一个浪头打在太平军的阵地上,无休无止。从早晨到下午,黄色的身影愈来愈少,终于彻底淹没在了黄色的人群当中。
杨武坝的第一战结束了,这块阵地的争夺以淮军的胜利告终。崩溃的太平军将士水涌一样从阵地上退下来,战场上铺满了两边将士的遗体。太平军丢失了大部分的重火力,上百门火炮只有一些劈山炮被他们带着退了回去。
陈得才眼睛里全是悲色。没有后膛枪,没有后膛炮,太平军集中了手头大部分的重火力和精锐,却已经连铭军一部一天的猛攻都支撑不下了。他们真的要山穷水尽了。
战斗结束的两天后,坐镇普洱的石达开命人请来威廉。艾尔弗雷德——一个太平军上层都很熟悉了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