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丰臣遗梦-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暂避锋芒的策略确实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是直江兼续不以为然:“主公方才也猜测内府的大军已然抵达若松,按照事先所商量的,德川军最多出兵七万五千,而右府的大军却达到十三四万。若是本家不顾德川家暂避锋芒,结果只能是在南北丰臣军的夹击下德川军惨败,到那时即便撤到天涯海角,右府也不会放过主公,本家翻盘的机会可以说不存在;
相反,若是按照事先和德川军商量好的,南下进攻丰臣军,即便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能像在若松一样牵制大量的军势,为内府分担压力,使其能够在劣势尽可能小的情况下与右府决战,如此,德川军的胜算就会提高,一旦德川军取胜,那些攻打本家的乌合之众定会缴械投降,这样一来,关系天下归属的若松之战便会以本家的胜利告终。主公,相较之下,您觉得哪个方案更为妥帖?”
确如直江兼续所说,退往三春城纵然能躲避一时,可若是德川家康覆灭,上杉军也难逃厄运,倒不如与德川军同舟共济,合力抵抗秀保,即便伤亡惨重,也能获取一线胜算。斟酌再三,上杉景胜决定放弃前往三春城,转而南下进入川南支援德川家康。
正如所料,得知上杉景胜准备从二之丸突围,负责守卫的田中吉政以“难以抵挡”为由败下阵去,在象征性地死伤数十人后撤出二之丸。负责围堵缺口的色部光长部则转变成了殿军,以必死的决心阻挡源源不断的丰臣追兵;北出丸是唯一一座没有被丰臣军攻克的分丸,守将中条九盛为了吸引火力,率部进入本丸天守,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势对城内的丰臣军进行射击。这两支部队合计三千人,他们的奋战为上杉军主力突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随着天守阁上的一声巨响,中条九盛等十九人引爆火药,与包围上来的百余丰臣军同归于尽。
至此,若松城彻底失守,而上杉景胜则率领仅剩的六千余人从二之丸南门艰难突围,驻守鹤原台地的岛清兴和日根野弘就当然不会放任上杉军南下,在猪俣村北的要道上,岛清兴所部摆开阵势,誓要全歼上杉军,生擒上杉景胜和直江兼续。(未完待续。。)
第三一六章 田中倒戈
岛清兴手上有军势五千人,加之日根野弘就的六百人,总兵力与上杉景胜的六千人大致相当。但是论战斗力,岛清兴手下的铁壁备乃是以坚韧不拔著称,当初在朝鲜硬是抵挡住数倍于己的明军, 并且最终在主力未损的情况下安然撤出战场,这一战绩就连丰臣秀吉都啧啧称赞,足以见得其实力确是名副其实。
与这样一支硬骨头军队交锋,不仅是上杉景胜,就连足智多谋的直江兼续也没有良策,在殿军被全部消灭,丰臣追兵即将到来的危急关头,上杉景胜孤注一掷,决定击中力量进攻相对较弱的日根野弘就部,以此为突破口向川南突围。
久经战阵的岛清兴岂会不明白上杉景胜的心思,在日根野弘就的军势后方,他特意安插了三百铁壁备助阵,在这三百铁壁备的支援下,上杉军好不容易撕开的口子又被堵上了。不仅如此,岛清兴其他各部也借机向上杉军发动反击,使之死伤惨重,上杉氏仅剩的几员猛将中,取得猪俣村大捷的安田能元也死于阵中,军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也许是天不亡上杉,就在丰臣军步步紧逼的危急时刻,田中吉政的到来,使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由于暗通德川家康,田中吉政故意败给急于突围的上杉军,将军队撤出了二之丸,返回鹤原台地。岛清兴对于田中如此迅速的溃败心生怀疑,因而不愿带他一同围堵上杉军。这故意的疏远。使得田中吉政觉得事情败露,加之从此前与小早川秀秋的联络中得知,德川家康已经攻克古川神社,并与秀保在桧原开战,这些都促使田中吉政铤而走险,决定与上杉、小早川组成联军,遏制川北的丰臣军,进而为德川家康的胜利创造条件,并且为战后的封赏增加筹码。
三千田中军由鹤原台地疾驰而下,在这最为紧要的关头。给了岛清兴重重的一击。此前虽然对田中吉政心存怀疑。但岛清兴觉得以他的胆怯性格,并不敢在这个危机关头反水,因此并没有对鹤原一带多做部署,这一战略失误让让田中吉政有了可乘之机。三千大军。犹如突然而至的洪水。,猛烈冲击岛清兴的右翼,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击溃了数支备队,直逼岛清兴的本队。
但是铁壁备的顽强抵抗,逐渐抵挡住田中军的攻击,而田中吉政见突袭岛清兴本队的目的很难达到,便派人通知正在左翼奋战的上杉景胜,让他率兵与自己会师,一道南下与歌川庄的小早川秀秋合兵,之后再对付岛清兴和后续赶来的追兵。
田中吉政的反水让上杉景胜大喜过望,他趁着铁壁备转移增援右翼的空暇,果断率兵退出左翼战场,按照田中吉政的指示东移至已经被田中军占据的阵地,与田中吉政合兵一处,夺路南下,试图抢占汤川上的土路逃往歌川庄。
此时的岛清兴,虽然没有被田中吉政突袭本队得手,但是右翼的崩坏还是让他暂停对田中、上杉两军的追击。仅仅两刻钟,便损失了近千军势和近百名身经百战的家臣武士,即便如此,岛清兴也并未头脑发热,为了阻止田中、上杉联军南下,他当即派人经小路抵达川南小早川秀秋处,要求小早川秀秋渡河参战,与后续赶来的丰臣追兵一同消灭联军。
得知田中吉政率先倒戈,小早川秀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是谁给他的勇气,竟敢在这种情况下反水?!”
小早川所指的“这种情况”,乃是若松本丸沦陷,上杉军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思维稍稍正常点的人,都不会在这种一边倒的局势下将赌注押在上杉景胜身上。可小早川秀秋觉得,田中吉政似乎根本没意识到,上杉氏这艘大船即将倾覆,反而一改怯懦的本性,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予岛清兴重重的一击,迈出了黑田、佐竹、岛津,乃至自己都不敢迈的第一步,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顿时让小早川秀秋陷入了两难境地。
是渡江与上杉、田中开战,还是与其合流南下支援德川家康?小早川秀秋在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前表现出了大将般敏锐的决策力:当即派人炸毁连接猪俣村与歌川庄的土路,使得川北的军势不能经此前往川南。
做出这一决定,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作为秀保一方,炸断土路可以阻止上杉、田中联军南下,有利于后续追兵对联军的追剿,这是大功一件;其次,作为德川一方,可以将炸路谎称是阻挡丰臣军南下,为桧原的本战争取时间,尽管牺牲了上杉景胜和田中吉政,但是从全局上考虑,特别是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这么做也可说是顾全大局的无奈选择,因此,不会于战后遭到德川军的清算;最主要的是,这样做可以避免对小早川军实力的削弱,为小早川秀秋事先自己的野心积攒足够的资本。
随着一连串的巨响,好不容易铺成的土路在一片尘土中坍塌入滚滚的汤川,小早川秀秋站在川南,凝望着因泥沙而变色的汤川,终于松了口气。
“此后便没有妨碍本家的状况,可以安心等待桧原方面胜者的出现了。”小早川秀秋昂首挺立,一边捋着小胡须,一边满怀深情地感慨道。是啊,如今的川南,除了德川、丰臣两军,就只有他小早川秀秋的军势最强,在前两者拼得两败俱伤后,他完全可以以救世主的身份坐收渔利,将这个天下收入囊中,成就朝思暮想的霸业。
也许是听到了汤川畔的异响,上杉、田中联军的先锋三百人加快行军,终于在两刻钟后抵达了猪俣村南的渡口。让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船只已被付之一炬,此前填出的土路也成段地坍塌入河中,只有岸边的两米多保留下来,告诉他们这里曾是通往川南的唯一道路。
使番马不停蹄地返回本队,将岸边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上杉景胜和田中吉政。此时的联军已经没了方才大胜岛清兴时的旺盛士气,相反,在得知以岛津义弘和黑田长政为首的三万大军已经清除若松周边残留上杉军,正全力向南追赶自己后,田中吉政开始对此前的反水有所后悔,麾下家臣武士也是军心动摇,若非上杉景胜及时出手,将心腹安插入田中军内作为监军以稳定军心,田中军很有可能二度叛变,倒戈作为急先锋上杉倒打一耙。
田中吉政好歹也是一介大名,对于上杉景胜通过设置监军控制自己军势的做法很是不满,特别是上杉景胜的监军斩杀了十几个意图逃跑的田中家军士后,这种不满更为强烈。恰好此时,他又得知逃往川南的出路被断,唯有背水一战方能死里求生,由此带来的绝望与之前的种种怨恨夹杂在一起,使得田中吉政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战场倒戈,即主动请缨担当上杉军的前锋,在与丰臣军对阵时临时倒戈,作为丰臣军的前锋反攻上杉景胜,以此最大限度地减轻战后的处罚。
这是田中吉政最后的机会,他狠狠地咬了咬牙,望着身后耷拉着的印有一目结家纹的战旗,笃定道:“无论如何,我佐佐木源氏田中流绝不能就此断绝!” 一日两次叛变,对于武家来说绝对是耻辱,可田中吉政还是决定宁可背负骂名,也要换取家名的延续,这也许就是农民出身的大名与常人所不同的地方吧。(未完待续。。)
第三一七章 垫脚石
汤川北岸,退无可退的上杉景胜沿江布阵,军士们急忙用印有上杉氏家纹“竹に雀”的阵帷,围出了一块地方作为上杉景胜的本阵么,在本阵周围,上杉谦信时代的乱龙旗和毘沙门天旗在风中烈烈飘扬,本阵之中,上杉景胜坐南朝北,正襟危坐于本阵的最里端,在他身后,是“谦信三宝”之一的荒神张悬兜,这件上杉谦信生前心爱之物,此时正用一双空洞洞的眼眶打量着本阵内的每一位上杉家大将。
战至此时,上杉家能叫得出名的大将已经是屈指可数,上杉谦信时代的二十五将,除去战前病死的十二位,水原亲宪、安田能元、志驮义秀、大国实赖、長尾景秋等七人皆战死于若松,本庄繁长身在福岛未能参战,只剩下新津勝资、千坂景亲、岩井信能、吉江定仲、加地春纲这五位不甚出名的大将,真可谓是人才凋零、今非昔比。
不仅如此,上杉一门中最被上杉景胜倚赖的山浦景国,也在城南之战中死于大谷吉继之手,这位自川中岛合战前便效忠上杉氏的重臣,在对抗武田氏、手取川、御馆之乱、等关系到上杉家兴亡的战事中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战死,更多地是从精神层面上压垮了上杉景胜,使得他此后的的若松防御战由积极出击转为消极防守,间接导致了若松城的沦陷。
老将的陨落让上杉景胜心灰意冷,年轻武将的战死更是对上杉军指挥层的一个致命打击。上杉二十五将虽然近半病死,但是他们的子嗣中仍有不少能征善战之辈,比如色部长实之子色部光长、甘糟景持之子甘糟景继、斋藤朝信之子斋藤景信、竹俣庆纲之子竹俣胜纲,都在父辈死后成为指挥一军的大将,逐渐替代年老地武将进入上杉军的管理层。这些年轻武将在此前的最上攻略中表现出色。因为被上杉景胜寄予厚望。然而,在实力完全在自己之上的丰臣联军的进攻下,这些后起之秀终究无力回天,没能扭转上杉氏战败的最终命运。斋藤景信战死于西之丸,竹俣胜纲战死于本丸,甘糟景继兵败被俘,色部光长为掩护上杉景胜突围战死于本丸东门,这些上杉氏的新星并未像其父辈一样经历百千征战流传后世,而是一战成名,一战陨落。如同天上的流星,闪耀片刻后便消失于历史的夜空中,再也勾不起人们的回忆。
扬北众,曾长期割据于阿贺野川(扬河)北岸,因此又称为阿贺北众。其中大名鼎鼎的“扬北十四家”更是上杉氏麾下最为重要的一股国人势力。二十五将中就有七位出自扬北,足以见得这些豪族在上杉家的地位。出身国人豪族。自然是对故土恋恋不舍。多年来扬北众一直为了回归越后而不懈努力,武奥同盟能够达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股势力的支持。
然而,经过若松一战,这股左右上杉氏的好战派土崩瓦解,色部、鲇川、中条、黑川、竹俣、安田、水原等最强七家的当主皆战死。仅剩下身处外地的本庄繁长以及能力较弱的加地春纲保存战力,扬北众已经是名存实亡。
失去了扬北众的支持,上杉军内部主和的声音瞬间占据上风,身为扬北众的加地春纲在一连打击之下。改变了初衷,转而以主和派的身份劝谏上杉景胜,希望他能立即投降,为上杉氏保留些机会。
加地春纲此前镇守本丸,实力并未受损,六千上杉军中有两千五百人归他统领,可是说是目前家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在他的影响下,上杉景胜的信念再次动摇,可是继承了扬北众直江氏的直江兼续,却对生父樋口兼丰伤重不治耿耿于怀,坚决反对投降,他觉得只有打赢这仗赚取足够的筹码,丰臣方才会足够重视上杉氏,进而和上杉景胜议和,若是在现在这种窘境下舔着脸求和,只会让秀保和各大名瞧不起,根本不能为上杉家日后的安泰争取足够的保证。直江兼续希望上杉景胜坚守最后的义理和尊严,不能让上杉氏的荣耀遭受侮辱。
听到这话,加地春纲等人觉得直江兼续是在反讽自己,顿时上了火气,破口呵斥道:“山城守难道是说吾等乃苟且偷生之徒?以本家现在的能力,即便背水一战又有多少机会取胜?还说什么议和,老夫还是奉劝你看清局势,都到这份上了,切莫妄自尊大,一切以保存上杉氏为重!”
“妄自尊大?!”直江兼续嗤之一笑,“兼续为本家付出的辛劳诸位都看在眼里,何来妄自尊大一说,倒是安艺守你,此前一直是主战派,如今怎么主张议和了?反复无常,拥兵自重,照我看,你才是最符合‘妄自尊大’的吧!”
上杉谦信时代的七手组大将,除去身在外地本庄繁长,就只剩下加地春纲一人尚存于世,他手握上杉家近半兵力,是此战成败与否的关键,直江兼续在这个关键时刻与他针锋相对,着实让上杉景胜捏了一把冷汗。
“都给我住口!”战前的军议竟变成毫无意义的相互诋毁和咒骂,一直保持沉默的上杉景胜终于耐不住吼出声来。虽然争吵双方是家中最具实力的权臣,可上杉景胜毕竟是上杉氏的当主,他的愤怒还是让两派人马安静下来。
“如今议和与否可不是本家一方可以决定的。”上杉景胜的言外之意很清楚,做出这个决定至少要有田中吉政的参与,否认将是陷田中家于不顾,绝非仁义之士所为。
按照上杉景胜的指示,直江兼续派人传田中吉政前来商讨。直江兼续觉得,当初田中吉政反戈一击便已经表明了决心,此刻即便商讨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背弃了丰臣氏的田中吉政一定会孤注一掷,与上杉家并肩作战。
事实也是如此,田中吉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加地春纲的提议,坚决要和上杉景胜同舟共济,坚守义理,拼尽全力击败丰臣联军,以证明田中军的勇猛。
田中吉政的表率作用给了上杉景胜很大鼓舞,直江兼续在得到田中的支持后腰杆顿时硬了起来,最终,加地春纲不甘心地接受直江的提议,决定集中兵力与丰臣军展开决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