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朝大老板-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28进抵鲁郡

  云中国立国之后,国家机器开始急速运转起来。
  苏游比较满意的是,这个新建立起来的国度已收罗了他所熟悉的这个时代的将近一半的军事人才,包括李靖、李密、罗艺、王伯当、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等等等。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国家的内政人才只有裴世矩、温大临、魏征、颜师古等十余人罢了,——魏征甚至都算不上纯粹的内政人才,——这意味着云中国的文臣极度欠缺,苏游想要依靠现有的文臣来推行新的国策显然是行不通的。
  但苏游却一点都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从聊城吸纳旧隋的官员,或者说,造成现在缺少大量内政人才的真正原因原本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按照早就制定好的计划,苏游立国之后发出的第一条诏令就是普及教育,开始在国内陆续建立最初级的学校,这些学校一律按照当初他与颜师古在齐郡建立的起点书院的模式开始运行。
  新建立起来的学校,接收的是八岁到十五岁的孩子从初级教育开始学习,这些孩子们会在这些学校中呆上六年时间完成中级教程。
  六年是苏游所要普及的义务教育年限,这些学习了六年出来的孩子一部分会从此离开学校,还有一部分会升入更高一级的技术学校,——这些技术学校所授的课程包括各种技术工种,还有内政和军事。。。。。。
  普及义务教育的学校以县尉单位,一共分成六个年级,但刚开始的时候只需要建立一年级的校舍和宿舍,无论是建校和招收学生都不会是太复杂的工作,但这些学校会一边教学一边完善。
  一般的技术学校也不用急着建立起来,毕竟那些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需要六年才能毕业呢!
  不过,最高级别的内政和军事学校的建立却是迫在眉睫,因为苏游需要这些毕业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帮自己治理已经打下来的领地或是开创新的地盘。
  这些最高级别的学校的学生最终会由参加过义务教育的学生里面晋升而来,可苏游怎能等待六年?
  理所当然的,苏游发出了大办教育的诏令之后,马上就颁布了举行公务员考试的号召,考试普及到云中国的每一片土地,只要自认为自己有文才或是有将才都可报名参加考试。
  被录取的学生会在苏游自认校长的学校中培训半年到一年,考试合格后就能分配到工作岗位上参与云中国的管理,如果这些人没有达到就职的标准,则可能会被遣返或是留下来继续进修。。。。。。
  就在苏游亲自指挥着工人们用三山城最好的建筑材料修建云中国高级学府之时,李靖命人从山东传回了好消息。
  早在苏游驾船返回三山时,原本跟着苏游南下的大军除了一部分跟着苏游回去参加建国大典上的阅兵外,其余人都归了李靖的指挥;包括李靖麾下的两万大军、薛万彻率领的一万军、刘黑闼率领的五千军、王伏宝率领的五千军、苏定方率领的五千军、范愿率领的五千军、张君立率领的五千军。。。。。。
  以上部队中李靖、薛万彻、张君立三人率领的士卒,有近两万人来自宇文化及所帅的骁果军和北海军以及一路上投降过来的士卒,这些人中也有一部分被罗士信带去了山西。
  总之,除去苏游带走的王伯当、张龙等人率领的直系部队以及炮兵回去参加大典之外,现在剩在山东的将士依然比当初离开乐寿时候要多,能够战斗的部队将近达到六万人,加上辅助兵的话将近八万人。
  此外,刚刚投降而来的瓦岗军也统统归到了李靖的旗下,他从中挑选出程咬金和裴元庆这两个老朋友,传信他们各领三千军往东前往徐圆朗的领地。
  徐圆朗占领的地盘包括鲁郡、东平、任城、琅琊等郡,这几个郡属于山东半岛的西南地区,总面积超过山东的三分之一。
  就在苏游离开山东不到十天的时间,从北海杀回来的李靖与刘黑闼对济南郡的伏德进行了合围,两万五千大军对伏德和王薄的一万五联军开始了攻守之战,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拿下了济南郡的城池。
  伏德在战斗中身亡,王薄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与他一起投降云中军的将士接近万人。
  两天之后,李靖所帅的近十万大军对徐圆朗的领地进行了合围,徐圆朗此时的兵力还在李靖的兵力之上,有十余万众;但他们的武器和甲具显然与云中军没法比,更悲催的是他们对云中军的秘密武器有着天生的恐惧。
  合围形成之后,裴元庆从东平郡西南放的济阴郡对东平开始展开了试探性的攻击。
  理所当然,李靖的战术安排是想以雷霆之势对徐圆朗部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行压缩,打算把主战场放到南方的鲁郡和琅琊,并在这两个地方一举征服他们。
  就在苏游在三山称帝的同一天,鲁郡。
  七月流火,秋日的阳光在清晨的时候撒下万道金光,四野的苍山尽皆笼罩在秋日的朝阳中;鲁郡三山鼎足而立,亦被笼罩在秋日光芒之下,满是萧杀。
  鲁郡三山分别为邹山、尼丘和防山,泗水从东到西的流淌,穿三山而过;依据三山又有三座城池,分别为任城、邹县和兖州。
  三山鼎足而立,三城亦是如此,三城遥相互望,可互相支援,这里有徐圆朗大军驻扎。这三城是徐圆朗的核心地区,理所当然驻扎着他的精锐将士,而他们也早就得知云中军步步紧逼的消息。
  徐圆朗起兵的时机正好是江湖上最热闹的时候,但他的势力范围西有瓦岗军、东有北海军、北有王薄、南有李神通,属于四战之地,对外扩张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若以棋局论,徐圆朗的地盘不在边角,只能说是近中腹的一块棋;这块棋极力的腾挪,势力最盛的时候,北至东平,南临琅邪。
  当初徐圆朗坐拥东平、鲁郡、琅邪、任城、彭城五郡,可以说是喘气的地方还有。
  瓦岗军势力大盛之时,翟让曾大破东平,徐圆朗后来能够占据东平实在是捡了个漏;可李密大败王世充之后,瓦岗军的势力再次有向东的趋势,已是兵逼彭城郡。
  徐圆朗不愿正面接触,将彭城的大部分兵力撤到了微山湖以东;在徐圆朗的版图中,彭城可以说是只余一半的地域。
  徐圆朗只凭这四郡之地,坚持到瓦岗军兵败偃师,大量的瓦岗军东逃而最终归附了他。
  眼看着就要守得云开见明月,哪想到苏游的大军这就一路南下而来?更何况瓦岗军这时候还要死不死的投降了苏游?
  只是几日的功夫,徐圆朗根据军情便已得知,金乡、方与两地已屯扎了近万瓦岗军,如同个噬人的猛虎,蠢蠢欲动。
  金乡、方与两县隔着昭阳湖、微山湖遥指任城和邹县,随时可以绕过两湖攻打,这让徐家军寝食难安。
  又听着从北海传来的消息后,徐圆朗便知云中军的主力最终会进攻鲁郡了,所以他把麾下的近半兵力布置于此,并以儿子徐昶为将。
  徐圆朗把精锐放在鲁郡,一来是为了确保鲁郡的安全,二来也是方便支援东平、琅琊两地。
  如今徐昶便立在城头,深锁眉头,一大清早他便连连得到了好几个坏消息。
  现如今,一骑快马从西而来,远远便高声喊道,“少将军,有急报!”
  徐昶点点头,言简意赅地对斥候道,“念。”
  “昨晚三更,瓦岗军再次增兵金乡,粗略估计有三千之众。程咬金驻守金乡,召集附近的能工巧匠赶制小船,如今在昭阳湖边排列的小舟已有数百艘。”斥候翻身下马,喘着粗气报告道。
  徐昶再次点了点头,挥手道,“知道了,再探再报!”
  斥候应令退下,徐昶则一面令人召集众将,一面往议事厅而去。
  鲁郡是徐家军的心腹所在,所以徐圆朗让儿子徐昶亲自带兵镇守,更派了不少大将协助;如今徐昶手下的将士达到五万之众,但他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当他得知自己的对手是李靖时,心中变没有了底气。
  李靖的传说,最初来自于杨素和韩擒虎,更来自于让无数青年男女追逐的偶像红拂女,这些故事似乎都已去远;可在突厥大军围攻雁门时,李靖只带着几百士卒就敢杀向突厥王庭,并因此而解了雁门之围。
  李靖的名头,因为雁门之围而越发变得响亮,此后一直在边疆与突厥人不停地战斗,直到追随苏游之后,无论是去上谷征服魏刀儿还是从渤海一直杀向北海。
  近一个月的时间,李靖指挥大小数十战,至今未尝一败!
  徐昶实在没有信心与李靖拼经验,至于士卒的训练、武器、甲具,自己一方能不能与李靖相提并论?
  徐家军虽然作战多年,战斗力已经差了不少,唯一能让他们值得信赖的,只剩下地利!
  问题是,李靖会不会使用苏游和瓦岗军都曾经使用过的秘密武器?
  徐昶真的对此忐忑不安!


529疑兵之计

  早在半个月前,徐昶得知瓦岗军投降苏游的消息之后,当时就不淡定了。
  后来又听说东面的北海、东莱、高密等郡一一被李靖拿下,徐昶一眼便能看清自己一方的地盘已陷入了苏游军的包围圈中。
  想要冲出这个包围圈,或许只有打掉南方的李子通才是唯一的出路了。
  可李子通会是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吗?他可是一直保持着对自己一方进攻的态势呢,——想要从他的地盘上冲出去,无异于虎口拔牙。
  徐昶一直想不明白,自己的父亲到底在坚持什么!
  徐圆朗在东平起事,可谓是火中取栗;他能够占领着五郡之地已是极限了,也就托了当日李密与王世充对峙、翟让与杨善会对峙的福。
  可瓦岗军击败王世充以及李子通开始北上之后,徐圆朗的日子也就渐渐不好过了。
  正当徐圆朗想要投降瓦岗军时,瓦岗军先是与宇文化及的江都军两败俱伤,而后便是遭遇与王世充之战的史无前例的大败,这使得他认清到强大的瓦岗军也并不靠谱。
  此后徐圆朗的势力和瓦岗军此消彼长,他俨然成了山东一带最大的势力。
  可听一到苏游气势汹汹地南下之后,无论是徐圆朗还是徐昶,都能轻而易举地明白自己一方终于遭遇到了比全盛时期的瓦岗更加强大的敌人了。
  按照徐昶此时的想法,父亲所行的上策该是向苏游投降才对,可父亲却非得要与苏游军决一死战。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胡思乱想了一番,徐昶心中又有些担心起来,这一战果然会败吗?要不然自己怎么会有这些奇怪的念头呢?
  徐昶落坐之后,偏将周文举等人陆陆续续地进了议事厅,盏茶的功夫所有人员便已到齐了。
  环视眼前众将,徐昶开门见山地问道,“诸位,我刚刚收到了消息,程咬金正在努力打造船只,你们觉得他是要准备佯攻还是要强攻了?”
  众人似乎对这个消息并不感觉奇怪,脸上也并不如徐昶心中一般兔死狐悲,他们只是没听到主将定调,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罢了。
  沉默了好一会,徐昶正要再次发问时,周文举却站了起来,沉声道,“少将军,属下以为咱们可以主动出击,御敌于鲁郡之外。。。。。。”
  “哦?”徐昶点了点头,能够早一天歼灭敌人自然是他所欲的。
  “鲁郡、彭城、济阴三郡中水道纵横,有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等湖泊纵横相隔,形成狭长的天然防御地带,想要快速推进极为不易。咱们不应舍弃这有利地形固守城池,最好的方法是派兵扼住要道,这样程咬金绝不容易从金乡、方与两县攻来。。。。。。”周文举当即侃侃而谈,把心中的计策说了出来。
  徐昶心中却是发苦,此前周文举已经说过这些话了,当初自己也正是接受了他的计策而在险要路口布置了守军,这才迫使程咬金无功而返,而后桉兵不动的。
  如果说程咬金目前的举动是果,那自己此前的所为便是因,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李靖率领大军由东向和北向而来,已然围住了鲁郡,好在李靖是个正人君子,并没有抢收鲁郡各地刚刚成熟的麦子;可兵荒马乱的现在,老百姓也不敢出去割麦,这眼看着麦子就熟透了。。。。。。
  还有,瓦岗军已开始打造船只,增援的兵力也是越来越多,他们的举动已是不言而喻。
  听着周文举似有夸功之嫌,众将脸上各个阴晴不定起来,各种羡慕嫉妒恨的表情一一被徐昶看在眼里。
  徐昶不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谣,却也知道大局为重的道理,当即便对周文举摆了摆手,朗声道,“周偏将的分析不错,咱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商量怎么击破李靖大军的包围圈,当然,也包括瓦岗军;诸位也知家父的性子,只要你们能够齐心协力、奋不顾身抵御外敌,财货女人什么都不在话下!”
  徐昶的部将显然都是“唯物主义”者,他们此时听了他的激励之后,便都轰然应诺起来。
  徐昶摆了摆手让他们安静下来,又环视了他们一眼后,缓缓问道,“如今程咬金按兵不动、积极造船,他的用意昭然若揭;诸位都说说话,看看怎么抵御他的强攻?”
  众将一时凛然,周文举却沉声道,“咱们主动出击!”
  周文举话音才落,顿时引来一片哗然,有赞成的声音,更多的却是反对。
  “主动出击?你可是疯了!如今金乡已有近万瓦岗军,而李靖的兵力也不断增援此处,咱们若是要主动出击的话,需要多少兵力?”
  徐昶也看出来了,如果说周文举等人属于鹰派的话,更多人都属于鸽派;严格说起来,徐昶也是属于鸽派的。
  鹰派和鸽派的比例,大概是一比四。
  尽管徐昶更倾向于按兵不动、以不变为万变,但此前派出扼守要道的士卒已是走出了鹰派周文举的进攻策略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可如今,骚主意总比没有主意更好吧?与其听着众将议论纷纷却莫衷一是,倒不如听听周文举的主动出击之策了。
  这么一想,徐昶便对周文举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而周文举也没有任何犹豫,当仁不让道,“兵法云,‘出乎不易,攻其不备’。我等坚守半月有余,他们或会以为咱们不敢出兵,必定懈怠。咱们若是反其道行之,岂非防不胜防?咱们若是与李靖的精锐为敌似乎自不量力,但从捷径用轻骑去烧了程咬金准备的船只,并趁他士气低落之时一举击溃瓦岗军,也不是什么难事。。。。。。”
  众将面面相觑,大有怀疑之意,总觉得周文举似乎是战国时候的赵括。
  徐昶却从他的话中听出了周文举的内心想法,——或许,现在众将们也都知道李靖的大军不可战胜了吧?
  不过,如果能够一举击败程咬金,再图西向,也未尝不是一步妙棋。
  至少,徐家军如今在困守中腹的局势可以多一条出路,如果能够联系到东都的王世充,说不好还可以两面夹击吃掉瓦岗军也不一定呢。。。。。。
  可这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如今中腹地区已经历了多年战乱,想要扩充军力已不像前两年了;——就算与王世充一起击破瓦岗军,自己后方不还有李靖追着呢吗?他就不能与王世充联合起来前后夹击?就算李靖不追来,面对王世充的东都军时,徐昶也没有多大的勇气。
  徐昶正要拍板周文举的主意时,却听门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抬头往外看时,却见一个信使在他的两个亲卫的带领下掀帘而入。
  “有急信。。。。。。”似乎没想到厅中聚齐着众将,信使说到一半的话戛然而止。
  按理说,急信应该第一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