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朝大老板-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看着李渊拿到信后,脸色顿时变幻不定起来,当即小心地问了起来,“父亲,您怎么了?”
  “薛举之子薛仁杲率军进击扶风,这是刘弘基的求援信。。。。。。。”李渊叹了口气,当即把信传给了李世民,这事马上也要商量的,他也没想着要瞒住李世民。
  “三十万大军!”李世民看到这个数字时,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但仔细一想之后马上又笑着说道,“薛举只有四郡之地,总兵力能有十万就不错了,薛仁杲能带来这么多人?”
  听了李世民的分析,李渊点了点头,他们想到一块去了。
  分析完情报之后,李世民便目光灼灼地向李渊请战道,“父亲,儿子愿帅手下三万精兵去援助刘弘基,势必让薛仁杲徒劳而返!”
  自李渊起兵以来,李世民实在是打了不少胜仗,特别是霍邑之战的胜利让他奠定了在军中的地位,所以名字薛仁杲不好打,却还是如初生牛犊一样充满着战意。
  李渊对李世民的战意还是很看在眼里的,但他还是习惯性地呵斥道,“胡闹!刚打了两场胜仗就不知自己姓谁名谁了是吧?”
  李世民正要开口与父亲分辨,却听外面脚步声响起;李世民掀起帘子时,便见李玄霸和李秀宁当先而来,随后是柴绍以及长孙顺德、裴寂、殷开山、唐俭、刘政会等李渊的心腹一一到来。
  李渊叫这些心腹到来,原本是想和他们商量派遣使者去东都与河北寻求结盟的,但现在薛仁杲攻击扶风的消息显然比较急。
  等人到得差不多的时候,李渊便开门见山地把刘弘基送来的情报直接说了出来,却理所当然地隐瞒了“三十万兵力”这么荒唐的事。
  李渊的话音才落,李玄霸、李秀宁、柴绍等武将自是纷纷站起来请战,要求带兵去阻击薛仁杲的进攻。
  对于年轻人的激情,李渊自是喜在心上,口中却询问殷开山道,“开山,你此前到过扶风,对那里的地形最为熟捻;以你之见,咱们现在的兵力能否守得住扶风?”
  殷开山捻了捻山羊胡子,肯定地回答道,“刘弘基沉稳非常,守住扶风绝不是问题。薛仁杲虽然势强,我们却不必和他们正面交锋,只要派奇兵袭击他们的粮道,薛仁果粮草无法接济,当会败走。”


506全面备战

  听了殷开山的分析,李渊点了点头道,“之前咱们计划先平梁师都,看来计划终是赶不上变化啊。如今薛仁杲劫掠扶风,咱们虽然可以以不变为万变,但不给他们迎头痛击以挫其锐的话,只怕人心有失啊。”
  在入关之前,李渊和属下们就制定好了稳定关中的计划,理所当然他们首先要消灭的是长安北面的梁师都和郭子和,因为他们的地盘正式大隋的养马基地。——河曲地区。
  战马这种动物,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大量饲养繁殖的,必须要有适合的气候,有非常大面积的草场,最好是水草丰美的千里草原足够马群往来放牧、纵横驰骋。
  受到这几个条件的限制,隋朝的战马产地主要产地包括突厥、西南以及河曲地区。
  突厥马属于中小型马,跑得不算快,力气不够大,腿长得短,使得外表也显得比较土气。另一方面,突厥马四肢粗壮,适应性和耐力极嘉,且能吃非常糟糕的饲料而不得病;稍经调驯后在战场上就可做到不惊不诈,勇猛无比!
  突厥战马的优秀性能,注定了它们是轻骑兵的最佳选择,所以这些年来大隋的战马主要还是靠从突厥进口的,如今起事的李渊、刘武周等人也都受到了突厥战马上的援助。
  西南马的主要产地在南中,特点是体形较小,善走山路;但在战场上它的体力和耐力均不及蒙古马与河曲马,只能勉强当战马使用。
  苏游到南中多年,一直只把西南马当成运输工具。
  苏游的骑兵所用的马匹,则多为他此前带去的战马繁衍以及从西域进口了,这也是苏游备战多年却只训练出两千重骑的主要原因。
  而河曲马指的是黄河上游河曲附近所产的马,这儿产的马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上都要比突厥马更好,负重能力也更强,但在耐力上就不如突厥马了。
  河曲马的产量并不高,却是最合适做重骑兵的马匹,李渊早就想拥有一支重骑兵部队了,这也是他想早一点拿下梁师都和郭子和的原因。
  因为想要建立重骑兵的原因,李渊想要第一时间拿下河曲地区,但从战略延伸的角度出发的话,消灭薛举的势力也是势在必行的。
  李渊想要出兵巴蜀,就必须要夺下大散关,而大散关现在正是薛举的地盘。
  特别是听了李世民从房玄龄处分析出来的形势后,李渊便想着怎么拿下薛举了,偏僻是薛举的儿子劫掠扶风的消息马上就传了过来。
  如果说这些都是势在必行的内在原因的话,从外在的面子出发,李渊对于薛仁杲的劫掠也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他的面子何在?
  又看了一眼两个儿子和女儿女婿的跃跃欲试,李渊心中很是满意,却不动声色地转向刘文静问道,“文静,你怎么看?”
  “此事必有蹊跷。。。。。。”刘文静说完这话后忽然看到李渊脸色不太好,当即假咳一声,郑重其事地说道,“薛仁杲来势正锐,咱们如果与他硬碰硬的话,只怕会鹏哥两败俱伤,损失惨重。从情报上来看,他劳师袭远,粮草是个问题,我们深沟壁垒来抵御的话,可立于不败之地。。。。。。。”
  刘文静的话,显然是刚才殷开山所说的一套,李渊听着没什么新意,心也就沉了下来。
  却听刘文静继续说道,“咱们一方面可以从骚扰他的粮道来破坏他的攻击,其次可以联系五原太守张长逊,他现在既不降李轨也不一副于薛举,正是咱们争取的对象;如果张长逊能及时出兵断了薛仁杲后路的话,那他就首鼠两端,不战自溃了。第三,咱们还可以联系突厥人。。。。。。。”
  “自始毕可汗去世之后,突厥的大军便退回他们的王庭了,只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再说了,始毕可汗此前不是立誓不再对中原用兵了吗?咱们联系他们又有何用?”李世民待刘文静话音才落,当即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
  刘文静摇了摇头,笑道,“突厥的主力的确退回了他们的王庭,但当今突厥处罗可汗的弟弟咄毕却在五原之北一带活动,此人贪财吝啬,此番薛仁杲向咱们动兵很可能有他在背后捣鬼;若是我们也以重利说服他来支持,那薛仁杲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刘文静之言一出,众人皆不由自主地点起头来,长孙顺德脸上亦是露出钦佩之色,“文静之计甚妙,我看可行。”
  李渊脸上也终于露出欣喜的笑容,追问道,“咄毕贪财,可突厥人素来残忍无信,不知道要派谁前往说服咄毕?”
  刘文静当即接口道,“属下愿往。”
  “那就有劳文静了。”李渊点了点头,又继续对众人说道,“如今咱们初定关中,不知道诸位对巩固关中有何良策?”
  “女儿有一提议。”李秀宁见众人都在低头思考,当即巾帼不让须眉,开口说道。
  三个月前,李秀宁接到了李渊让她护送家人离开东都的消息后,一下就明白了父亲要做什么,于是带着家人迅速逃离长安。
  待把家人护送到河东之后,李秀宁便带着十数护卫潜回了长安附近,就地招兵买马呼应李渊;李渊之所以轻而易举地进入关中,李秀宁实在是功不可没的。
  对于立下大功的女儿,李渊当然不会看轻,当即笑着说道,“秀宁但说无妨。”
  李秀宁遂开口道,“关中地势狭隘,咱们要争夺天下就该尽早扩充地盘,陇右、巴蜀、河东这三地不可或缺;击败薛仁杲之后,咱们应当抢先占下这三地。”
  听了李秀宁的建议,众人纷纷点头,李渊看了一眼李世民,而后苦笑道,“秀宁的提议,倒是与世民刚才所言不谋而合。想要迅速扩张,陇右实在是咱们的拦路虎,拿不下薛举,咱们自然没法出兵巴蜀;至于河东嘛,这也要先把河东城拿下再说。。。。。。”
  众人面面相觑,暗想李建成如今正与屈突通对战,也不知这河东城何日才能拿下。
  李秀宁正要开口相劝,却又一个士兵传来了紧急文书,李渊看后似乎有些惊喜,又有些不敢相信。
  稳定住了情绪,李渊终于平静地宣布道,“建成已说服桑显和开城献关,屈突通腹背受敌,已经投降了。”
  拿下了河东城,意味着关中与河东连成了一片,长安再也不用担心腹背受敌了。
  众人听说之后无不大喜,纷纷向李渊祝贺道,“恭喜唐王!”
  李渊笑容可掬,这个消息意味着当初他下定决心先取长安的正确性。
  刘文静当即长身起来,请命道,“主公,说服咄毕一事宜早不宜迟,属下请即刻出行,不知可否?”
  “文静辛苦了,你这就去罢!至于用到的钱财珠宝等物,你一应便宜行事,路上千万注意安全。”李渊点了点头,站起来陪着他走到门口,又是一番叮咛。
  李渊回转之后,众人便继续刚才的出兵计划,而后决定让李世民带三万精锐抗衡薛仁杲;战败薛仁杲之后,李世民继续征伐陇西,李孝恭则带兵一万出大散关,进军巴蜀。
  李玄霸带领三万人对梁师都用兵,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拿下河曲地区;李秀宁、李神通、张道源领兵一万安抚河东。
  李建成带兵三万坚守河东城,对东都和河北保持进攻的态势,随时准备出兵这两个地方。
  理所当然,李世民一开始的建议,李渊也并没有忘记,同时派出了窦轨和温大雅出使东都与河北。。。。。。。
  东都。
  王世充发动兵变诛杀了政敌元文都和卢楚之后,段达以及皇甫无逸等人纷纷向他效忠,由此王世充与李渊一样,完全控制了东都的军政大权,皇泰主杨侗彻底变成傀儡。
  值此乱世,只要手中有兵,即便是王世充这个胡儿,也能成为东都第一人。
  有奶便是娘,王世充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也像李渊一样广施仁政,对士卒们多有赏赐;这使得东都的士卒只知又王世充,而不知有皇泰主。
  东都长期被瓦岗军围困,缺少粮食,上次招降了李密之后,皇泰主提出让李密支援粮食的提议让李密打了个太极,理多没理就挡了回去。
  东都少食,瓦岗军却缺衣,翟让击退了宇文化及之后,显然不能用粮食来欣赏,于是开始与东都用粮食和布匹为货币开始互市。
  表面上看,这个交易是个双赢地局面。
  翟让有了金银财帛之后,就可以赏赐部属,安抚他们地情绪;而王世充得到了粮食,他的军队就能吃饱饭,东都的民心也能得到暂时地稳定。
  实际上吃亏的当然是瓦岗军一方,毕竟东都有了粮食之后也就可以暂时缓气了。
  如今的瓦岗军是历史上最为虚弱地时候,同样也需要缓口气,但相对来说双方交易对瓦岗军是十分不利的。
  王世充清楚不能寄厚望于这种交易,要想生存只能寄希望一战定乾坤,靠武力来解决问题。
  瓦岗军不需要集重兵来攻东都,而只要扫荡东都周边断绝东都和外界的联系,缺乏粮食的东都只能不战而降。
  因为看清楚这一点,王世充毅然决然地准备对瓦岗军发起最后一击。


507基情四射

  与宇文化及对待瓦岗军一样,王世充这次进攻也可以看成是“一波流”,如果交战胜利的话,前途将会一片光明;如果交战失败,东都也就完了。。。。。。
  这次进军,王世充挑选的全是精锐悍卒,步卒两万,骑兵两千,这已经是他全部的家当了。
  由于屡次败在瓦岗军手中,王世充的部队全军上下都对瓦岗军打为畏惧,他们知晓要与瓦岗军交战后,顿时惶恐起来。
  因为担心军心涣散,王世充想了一个办法。
  王世充搞了一场巫术表演,他让左军卫士张永通谎称三次梦到周公,周公在梦中对张永通说,大军应该出东都,攻击瓦岗军,此战天神庇佑,必胜。
  王世充盖了一个周公庙,让东都当地有名的巫师在庙中做法,然后向士兵们传达周公的指示,说是若再不出兵,老天爷将在军中降下瘟疫,将士们全都会死光。
  在这个时代,在普通人大多一字不识的大环境下,装神弄鬼是大有市场的。
  听信了巫师之言,王世充的部下纷纷要求请战,他也就顺水推舟地选择黄道吉日从东都出兵,前往偃师攻击瓦岗军的大营。
  这一日阴雨绵绵,使得这次出征颇有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味道。
  王世充的出兵非常隐秘,瓦岗留在东都的斥候得到这个消息时,大军已经离开东都半日有余了。
  翟让得到斥候传来的消息时,东都军已经逼近了偃师。
  王世充一直如缩头乌龟一般窝在东都,瓦岗军实在郁闷已及,对于他能够主动出兵寻求决战,翟让应该高兴才对的。
  问题是,此前与宇文化及一战之后,瓦岗军的精锐士卒和马匹都死伤惨重,虽然如今瓦岗军的数量还有近十万人,但真正能够作战的兵力实在没有多少了。
  听到王世充出兵瓦岗时,老将裴仁基当即建议道,“王世充如今率领东都军空巢而出,东都必然空虚,咱们可以分兵把守王世充军队要经过的要道,使他不能再向东前进,另挑选三万精锐沿河向西进逼东都。王世充若是回军,我方就按兵不动;他若再次出军,我方就再逼东都。这样,我方还有富余的力量,对方疲于奔命,肯定能打败他!”
  裴仁基如今的提议,灵感正是来源于李密上次与宇文化及军的对峙,这个策略对付王世充显然同样有效。
  李密也觉得这个策略不错,点了点头道,“你这个办法很好,我们刚刚打过一场硬仗,如今和王世充这些休息了几个月的人来打实在是吃力不讨好。我们只要利用城池坚守,保持力量等待,以消磨他们的志气为主,定然胜券在握。”
  翟让却觉得裴仁基这个提议过于保守,而且这个提议除了李密点头同意之外,大多数年轻的将领都表示了反对意见。
  他们一致认为,王世充一直是瓦岗军的手下败将,而现在瓦岗军的人数也是东都军五倍有余;更重要的是新降的骁果军很希望参加战斗来获得功勋,他们这么强的战意,一定能轻易打垮王世充。
  武将们纷纷发言,都以为王世充是砧板上的鱼肉,实在没太大的必要与他们死耗,只有魏征等少数文臣觉得还是求稳比较好。
  翟让看着下方一众兄弟们热血澎湃,当下拍板了众将的提议,决定与王世充大战一场。
  随后,翟让将李密留在后方镇守金墉城,保护自己的后路,他则亲率大军向偃师而行,同时封锁了邙山要道,挡住宇文军的去路。
  翟让率领的大军足有七万余人,数量上与王世充的两万相比,无疑要多出几倍。
  可如今的瓦岗军还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隐患,那就是宇文化及一战中投降过来的骁果军占了很大的比例;而翟让的嫡系部队在上一战中损失惨重,这短短的十余天中根本不足以恢复元气。
  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凝聚力,瓦岗军和东都军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除了嫡系部队之外,其他杂牌军显然是不可靠的。
  战事顺利的时候,他们倒是可以派上一些用场;战事进入对峙阶段,他们也可以虚张声势,帮主力扎场子;战事若是不顺,他们的作用就只能是负作用了。。。。。。
  在童山大战中,顶住江都军主力的就不是那些杂系部队;若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