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朝大老板-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游这段时间就算一文钱商税收不上来那又如何?
  他大可把自己的钱砸五百万贯进去!
  现在仅仅只是差八十万罢了,这毛毛雨他还能放在心上吗?
  唐泉州等人自然也知苏游当日购买自己等人转。让出去的股票,似乎什么都没做就赚了一百多万,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这一天,苏游与来雁北王世充几个微服去了一趟大观园,回来的时候苏游却让霜儿提了一篮子红色的辣椒。
  众人都夸这辣椒长相喜人,却不知苏游是为了拿回去炒菜的。
  回到家时,苏游一头扎进了厨房,因为他等这一天实在是太久了;青荇听说苏游要做新菜,自然不会错过观摩的机会。
  苏游把辣椒下了锅后,青荇终于忍不住那辣味冲出了厨房。
  等到苏游把菜端上来之后,一个个看着那卖相几近完美的菜式时,都不禁咽了咽口水。
  红色的辣椒,白色的豆腐。。。。。。。
  真是秀色可餐!




339大业五年

  流光如驶,一瞬经年。
  暮春三月,大观园中百花争艳,苏游和来雁北徜佯于其中,乐而忘忧。
  至此,苏游到扬州任东南经略使已是一年有余。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苏游为杨广贡献了将近一千五百万贯的商税,每月平均超过百万贯,扬州城流动的财富,更是以十倍计。
  这一年中,从各地来扬州淘金的商社超过五十家,做海外生意的船队也超过了二十只,附近郡县来扬州打工的流动人口更是不计其数。
  这一年中,毕云涛实现了梦乡,他把奶冰店开遍了江南各郡;这一年中,青荇也实现了梦乡,她成了扬州城首屈一指的大厨;这一年中,双鱼也通过为七海商社打理生意而展现了自己,并且因此得到了青荇的青睐。。。。。。。
  仅仅只是一年的时间,扬州一跃成为了最具活力的大都市,成为了各郡县人民梦寐以求的繁华之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便是各地人民内心的真实写照。
  这一年中,朝廷自然也发生了许多大事。
  杨广从去年六月接到苏游的第一批五百万商税时,便发起了对吐谷浑的歼灭战,这一战中,宇文成都裴元庆以及薛世雄罗艺等人成了军中最耀眼的新星。
  内史令元寿、兵部尚书段文振以及太仆卿杨义臣等几个老家伙则碌碌无为,但这并不是最糟糕的,因为这一战中被吐谷浑人反杀的名将也有不少,比如说屯卫大将军张定和以及左光禄大夫梁默等。。。。。。。
  九月,杨广命尉卫卿刘权出伊吾道,于是着大隋正式向伊吾宣战,同时也拉开了第一次西巡的序幕。这次西巡,是杨广所有巡行中最艰苦的一次,充满艰难险阻。
  行进的道路并非坦途,而是山路崎岖,风雪无情。
  杨广以大无畏的决心,走到吐谷浑人的腹地拔延山时,随军的士卒冻死不计其数,同时逝去的还包括杨广的姐姐乐平公主,此行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付出总有回报。
  杨广因此收获了大片疆土,一下扩张了四个郡,至少在疆域上超过了汉武帝。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徒步穿越的皇帝,杨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直至上个月,杨广终于回来了久违的东都,大将军长孙晟见了他最后一面后,与世长辞。
  杨广在悲戚中送别了长孙晟,随即开始对元寿和张瑾这两大家族展开了调查。
  结果并没有什么悬念,张瑾一家因为谋逆被砍头抄家,元寿则干脆递上了辞呈,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大理寺的传唤。。。。。。。
  看完了邸报的江都郡郡守张衡变得心神不宁起来,苏游则是一心的快意。
  从大观园回到府邸后,苏游和来雁北才刚净完脸,便听说有人拜访,他接过名刺看后,不由得喜出望外道,“有请!快请进来?”
  来雁北有些不解地看向苏游,问道,“又是哪处的商社要来扬州落户?”
  “不是,走,随我一起去迎接他们。”苏游把名刺递给了来雁北,笑着说道。
  来雁北听他这么一说,更是满头雾水,及至看了那帖子,才恍然道,“侯君集啊,算起来他离开大隋已整整两年了呢。”
  “说起来他的远航之旅,也有我的功劳呢,也不知他是感激我,还是怨恨我。”苏游说着话,便与来雁北肩并肩地往门口迎去。
  此时的侯君集一身戎装,可谓威风凛凛了,他身边站着的人,正是胡商巴德;侯君集和巴德见苏游夫妇迎了出来,赶紧抢前几部,躬身向苏游行礼。
  苏游忙阻止了他们,开口道,“都是老朋友了,无需多礼。君集,恭喜你凯旋归来啊;巴德,同样欢迎你再次来到大隋。”
  “刚才听说苏横波做了三品大员,我还以为是遇到了同名的人,你这加官的速度,真令我羡慕嫉妒呢。”侯君集对苏游说完这话,又转向来雁北道,“雁北,你嫁了个好郎君啊。”
  来雁北微笑着点了点头,道,“雨燕也会以你为荣的。”
  寒暄之后,苏游夫妇便引着两人往客厅而去。
  分宾主落座后,苏游亲自为侯君集和巴德奉上了茶水,随后便谈起了别后的故事来。
  原来,巴德和侯君集经过了一年的航行后,船队并没有到达巴德的祖国东罗马,因为他们船上的物质行到半途的时候就已卖得差不多了,而巴德充其量不过是个买卖人,他并不想让大隋人到自己的祖国打听自己的底细。
  侯君集等几百士兵,上了船后最需克服的便是水土不服等问题,一路上,船员因为各种原因死了十之二三,剩下的人则变得浑浑噩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回家。
  无可奈何之下,从去年六月开始,侯君集就踏上了归途。
  此时到得扬州,心中更多的便是劫后余生的喜悦。
  苏游对侯君集等人经历的种种苦难自然只有称赏和佩服的份,又想到他们既然没有到达罗马,那自己以前说过的制造玻璃的书籍岂非泡汤了?遂皱着眉向巴德问道,“还记得当初对我的承诺吗?”
  巴德原本还在没心没肺地听他们畅叙离情,哪想到这么快便引火烧身?当下也只好硬着头皮道,“记得,记得。先生的话我怎能轻易忘记?这一路上我为先生收集了几十种植物的种子,上千本各种书籍。。。。。。。”
  侯君集当即也附和着点了点头,一下又把话头引到了扬州的发展上。
  对于扬州的现状,侯君集和巴德对苏游还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毕竟是现在的扬州已与两年前大不相同了,听了苏游介绍起扬州宽松的投资环境时,巴德当即要留在扬州。
  至于是自己开商社,还是会投资苏游掌控的七海,他并没有明确地表态。
  侯君集此次来拜访苏游,最想知道的显然是杨瑓现在的处境问题,他虽然知道杨瑓在扬州有很大的产业,其中包括最大的钱庄东都钱庄分社,以及垄断式的白糖生产。
  可政治地位呢?
  升官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杨瑓现在这个不尴不尬的身份地位已经持续三四年了,这尴尬还要持续多久?他还能更进一步吗?
  侯君集并不是一个势利的人,但也不是从没考虑过自己的未来。
  杨瑓的处境,苏游当然比他看得更清楚,但苏游的身份的确不适合于谈论旧主。
  一席长谈,不觉间已到了午饭时间,苏游便令来雁北吩咐人送信给青荇,要在杭州最大的酒楼为侯君集和巴德接风,并相邀就此进城。
  吃过饭后,巴德便让人把几十种植物和上千本书送到了苏游的府邸。
  苏游自是连连称谢,随即送走了回东都复命的侯君集,又给愿意留在扬州的巴德安排了驿馆。
  回到家时,苏游首先翻看的便是几十包植物种子,现在是播种的季节嘛。
  每包植物上面都有中文名的标签,且字迹工整,不相是巴德的手书,所以他所谓的亲自为苏游收集可谓不尽不实,但这无关紧要。
  苏游直接忽略了包裹上的标签,一一打开看时,果然是罕见的舶来品,有高粱,有黄瓜,有棉花。。。。。。
  苏游看着那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植物种子,欣喜道,“这么多种子,明天又有得玩了。”
  来雁北看着这么多的种子,自然也是极开心的,却免不了抑郁起苏游来,“能把下地干活当成玩乐的,天下除了你之外,怕是没有第二个了。”
  “没有咱这么拼,怎么能把大观园建成天下第一园呢?”苏游撇了撇嘴,分辨道。
  “你的胃口也太大了些吧?真要建成金谷园,濯龙园这样的?就不怕犯了陛下的逆鳞吗?”来雁北摇了摇头,他当然知道苏游只是说说罢了。
  苏游什么时候变得争强好胜了?
  苏游听了来雁北之语,也只是摇头笑了笑,说道,“你啊你,太不懂政治了,当皇帝的人最讨厌的便是那些清流之士。”
  “这又是怎么说?”
  苏游一边包起那些种子,一边说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你给我背《道德经》干嘛?”
  “老子说的就是有道理啊,有比干的清名,才有纣王的昏庸;有屈子的冤,才有楚怀王的不智慧;相反,奢华无比的管仲造就了霸主齐桓公,美轮美奂的赵武造就了。。。。。。”苏游边说边把来雁北拉入了怀中,手则不老实地开始隔着裙子抚摸着她的肚子。
  “你总有得说的,荒淫无道的生活态度都被你说的这么头头是道。”来雁北打开了苏游的手。
  苏游却坚持不懈地再次用手贴向她的小腹,嬉笑道,“我摸摸咱们的孩子。。。。。。。”
  两人正在室中笑闹,门口却传来故意放重的脚步声。
  来雁北逃离了苏游的怀抱快速整理衣服,苏游也站了起来,整理好衣衫后便打开了门。
  “何事?”
  “朝中的内侍来给先生传旨,似乎是要先生回东都呢。”
  苏游点了点头,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看来今年是没机会下地种花了。。。。。。。


340聚首东都

  苏游接下了杨广召他回东都的旨意后,一时也不知是愁是喜。
  当初杨广也答应过苏游,苏游的任期只有一年,任满之后就会给苏游一郡之地,让他牧守一方。
  苏游当初也并没想过会在南方多呆,但时间还是悄然过去了一年又三个月。
  苏游原本还以为杨广忘了当初的承诺时,并希望他忘记自己的承诺时,他却忽然记了起来;他在扬州播下了种子,慢慢有了收获之后,却只能被迫离去了。
  好在,苏游辗转听说了接任自己东南经略使之位的是故主杨瑓,这使得苏游心情好了许多,毕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权利交接时,苏游和杨瑓的脸色都不太好。
  苏游是不舍得扬州,不舍得他捡起来的大观园,还有蒸蒸日上的七海商社;杨瑓则感觉自己离开了政治中心东都,只怕太子之位从此就与自己无缘了。
  与杨瑓作别后,苏游带着来雁北、王伯当、吕笙、温大有以及张龙赵虎马超马汉等十数人登上了开往东都的客船。
  烟花三月下扬州。
  苏游却恰恰相反,在扬州最美的时候离开。
  到得东都时,已经是四月初的天气了。
  苏游才刚下船,便听到来整欢喜的声音传了过来,“横波,雁北。。。。。。”
  看见来整,苏游和来雁北自是欢喜异常,又不由得异口同声问道,“六哥,你呆这干嘛呢?”
  来整微笑着拉过苏游夫妇,笑着解释道,“前几天得知了你们离开扬州的消息,我估摸着你们着两天也该到了,所以在此迎接你们呢。”
  “原来如此,那有劳六哥了,咱们先回家再说。”苏游点了点头,当即把王伯当等人拉了过来,向来整道,“六哥,我给你引荐几位兄弟,这一年多来,亏得是他们在我身边了。。。。。。。”
  来整听苏游的意思,便知王伯当等人是有些拳脚的,当下自是高兴莫名,又笑着向王伯当等人说道,“你们这会跟着我妹夫到东都,可算是跟着了,前些日子陛下刚决定要开恩科,对了,这回还选武秀才。”
  “还有这事?”苏游一愣,想必这又是杨广的心血来潮了。
  从杨坚开始,隋朝采取了科举取士的法子,目的是想把更多寒门士子吸收到朝廷中以削弱门阀大族的影响力;以武选材的滥觞,则要到武则天时代。
  至于现在就开始又有武举选拔,大概是因为苏游这小小翅膀带来的蝴蝶效应吧。
  不过,杨坚父子虽然大力推广科举制度,但科举又逃不过一个“举”字,参加考试的人全都是各大门阀和各郡县的长官推举而来的,所以几十年下来,能够因科举而入仕的寒门,可谓屈指可数。
  “这是好事啊,科举不能只是那些酸儒的事吧?保家卫国还得看咱们这些舞枪弄棒的不是?”来整理所当然地笑道。
  “这倒是,加入武举这是什么时候传出的消息?”苏游对来整的话只能点了点头,细算来离上次科举已是整整三年了,今年可不就是大比之年嘛?
  “不知是消息了,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了,是半个月前的事。”
  “恩,说起来我也有小十天没看邸报了,你倒说说,朝中最近还有什么动向?”
  “最近的,是雁北的四品诰命已经下来了。”
  “什么?这是真的吗?”苏游和来雁北都有些不敢相信。
  诰命,体现了女人的政治地位,虽然没有权利,却有俸禄;尽管这诰命与丈夫的官位有关,却是每个女人都极力追求的;如果没有这诰命,即便嫁与了一品大员做妻子,那也不能称之为“夫人”。
  现在朝廷的诰命既然已经下来,来雁北便可名正言顺地被称之为夫人了。
  “我像是说谎话的人吗?”来整当即便假装郁闷起来。
  孙叔等人听说了来整的话,急忙过来给来雁北道贺,王伯当等人也自是高兴。
  窥一斑而知全豹,来雁北现在得了名号,说明苏游现在是王者归来啊,至少杨广心目中是看中他的。
  苏游想到了这一节,郁闷了十多天的心情也一下开朗了起来。
  来整却接着说道,“接下来要说的,对你来说可能就是坏消息了。这十多天中,苏威、虞世基、宇文化及这三人都官复原职了,并且,苏威和虞世基以及宇文述和二裴,被陛下亲自任命为这一刻的考官,他们也被民间戏称为‘选曹五贵’。”
  苏游点了点头,来整前面所说的三人似乎都与苏游有些瓜葛呢。
  苏威不用多说了,他的儿子几次苏夔几次三番让苏游认祖归宗,苏游却左躲右闪,两人因此生出了嫌隙;虞世基的量子,多半与当日苏游为杨瑓查案有关;至于宇文化及,他与苏游的正面冲突倒没多少,可暗中争斗一点也不比苏游和元家争斗得少。。。。。。
  “果然不是什么好消息。”苏游说着话,不免转向王伯当等人,这三个人或许不敢直接对自己如何,却难免不会给自己推荐上去的人使绊子。
  “行了,咱们还是先回家吧。我说横波,你怎么带了这么多的书。。。。。。”来整看着苏游脸色不好,当即转移了话题,指着巴德给苏游采购的十多箱书问道。
  “胡商巴德送的,什么都不说了,回家我再慢慢整理吧。”苏游无奈地一笑,原本他是想让巴德从罗马弄点有用的书籍的,以便从中找出制造玻璃的配方的,但现在。。。。。。
  看着家人还在帮苏游卸船装车,来整终于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咱们先回去吧,说起来好久不吃妹夫亲手做的菜了。”
  “这。。。。。。。我们才回东都,你不是应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